还不了解:古代书生和土匪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书生进京赶考,身上带的钱那么多,为啥土匪不敢打劫?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论地位高低、贫富与否,只要你肯读书,就有机会从中下阶层从社会上层流动。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千万莘莘学子都为其花费终身精力,只为光宗耀祖。
很多人把科举想象得十分简单,小编在写这篇文章之前,还专门查阅了相关的数据。有人将现在的高考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科举就是万军亿马过独木桥。仅仅是没有实权的秀才,录取率就和现在的博士相同,更别说中个举人开始从仕,这也难怪范进后来会发疯。
在古代的交通很不发达,最快而且最不折腾的应该就是马车了,但这并不是谁家都有。为了可以准时参考,这些考生一般都会提前几天到达,同时也会准备充足的资金保证吃喝。当时山上有许多土匪,面对这些盘缠丰厚并且势力单薄的考生,为什么不敢下手打劫呢?
进京赶考地位不一般
正常的科举分为三个等级: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是诞生秀才的考试,这一关是最难的,大多数人都败在了这里,包括诸位所熟知的孟浩然、杜甫等等。范进看似考了三十几年科举,其实只有一年在参加会试,其余时间都是在考秀才。
参加会试中举之后,代表着自己已经开始仕途之旅,接下来的就是参加殿试。由皇上亲自命题,然后选出最终的进士。乡试和会试都是在本省进行,进京考试的都是参加殿试的。一方面这名考试已经做官,另一方面这是要见皇上的人,哪个土匪不想活命了敢打劫?
举人“老爷”
这一点不用说想必诸位也都了解,电视剧中那些被称为“老爷”的人,一般都是中过举人的。从这个称呼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的地位多高。这些书生在当地已经是官员,贫穷的也早已改变命运,身边必然也会有武力随从;那些富贵人家更不用说,随从甚至比土匪都多。
进京赶考的人虽然盘缠众多,土匪也垂涎欲滴,但他还是不敢下手。好的结果是没得到财,自己也受到很大伤害,坏的结果是别人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秋后算账。这些财物抢得合不合理,土匪内心比谁都清楚。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当今有这种思想的人不在少数,在当时可谓十分流行,只要你是“读书人”就高人一等。这些要进京参加殿试的考生都会有朝廷发放的一面旗帜,高挂在自己的马车上。土匪当然也不例外,对他们也十分尊重,一般情况下都会放行,不会有任何难为。
另外这面棋子也是对土匪们最好的提醒,他们的上面可是朝廷,在打劫之前那也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实力。不过提起底,这些进京考试的人,一般都会在朝廷人手的掩护下走秘密小道,很少会碰见土匪。
小编说
在小编看来,古代科举绝对不仅是个人、宗族的希望,利益也关系到了朝廷。一旦有考生遭遇劫匪的毒手,那么官府一定会追查到底,谁会做出这样愚蠢的行为呢?
另外我们从这里也看出一点,古代科举对不是诸位所想的那样简单。不仅需要学识到位,还要历经重重关卡考验,最终是要直面皇上的。如果一句话说错,这辈子也彻底结束了。
古代进京赶考的考生,自宋代开始,每三年就会有一次。依照古代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即便是贫寒人家的考生,家中也会给他们准备银两傍身。而会试又是每三年都会有的事情,所以对于拦路抢劫的人来说,是一笔稳定的财源。可是,为什么,山贼不敢抢他们银两呢?
进京赶考的考生身份已经是举人
首先,能够进京赶考的人,已经获得了举人的身份。因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是有很多道程序的,从乡试考上秀才,就算有了功名,之后再通过州县考试,就算举人的身份。而有了举人的身份则意味着:举人登科即可授官,但无"出身",可免丁役。已经有了初步入仕的资格。
我们不妨参考一下范进中举。在《范进中举》中,范进因为中举,很有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派头。而这也为我们理解举人的身份打了样,举人就意味着有上京赶考的资格。而范进中举后的一系列变化,甚至是他周围人从嫌弃到巴结的恶心举动,都意味中举人这个身份的价值。
如此一来,就可以理解,山贼不敢打劫进京赶考的人的做法了。因为考生,都是举人,而举人离为官就剩一步之遥,即便是平时打家劫舍、称霸一方的山贼,也要掂量掂量他们的分量。何况,一旦打劫举人,在全国赴考的时期,发生举人被杀一事,当地的父母官的乌纱帽,怕是保不住了。可是,过路的人这么多,山贼又是如何分辨,谁是考生,谁是普通路人呢?
考生身份标识
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已经非常成熟。不仅体现在考试制度上的成熟,也体现了在科考的后勤保障制度上的成熟。明清时期,一旦确定进京赶考的考生名单,官府会特制一面旗子,上有"奉旨考试"的字迹。考生在赴京途中,只需要把旗子别在腰间,就可以证明自己的考生身份。
而山贼一旦杀了官方声明要保护的人,他们需要对抗的,就不是地方的官兵,而是整个国家的权威。再者,明清时期的后勤保证已经非常完善,道路相较于前朝,也十分方便。考生只需要沿着官道行走,夜间投宿时,也以官方提供的驿站为主,就可以很大范围的减少与山贼接触的几率。
考生大多都是穷人
而考生中,富贵出身者有,穷苦出身者也有。富贵出身的人,一路不会一人落单,走到偏僻的山间小道被抢。此外,穷苦出身的考生,占考生人数中的很大比率,他们参考多是几代人的努力,才走到了这一步。因为家境贫寒,即便是全家倾尽全力给他凑盘缠,随身所带的也不过换洗衣物、干粮、书本以及为数不多的银两。这些穷苦考生,对于山贼的吸引力不大。
山贼盗亦有道
再加上,古代如果政治清明,富贵人家的人,落草为寇的几率非常小。所以,山贼多是穷苦出身,被逼无奈无法谋生才落草为寇。而穷苦人出身的他们,非常知道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走到进京赶考这一步需要多大的努力。而且,山贼也是人,也有抢劫的底线:"节妇孝不抢;先生郎中不抢;清官还乡不抢;考生苦力不抢等。"
中国人自古对读书人的尊敬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在中国流传很久的话,体现了中国人自古对于读书人,都带有一种尊敬。进京赶考的考生们,在全国范围来讲,已经是绝对的人才,日后封侯拜相都是从这些人中所出。而上文已经讲到,落草为寇之人,多数出身贫寒,尚且不能饱食的他们,如何读书识字呢?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对于考生天生带着一种崇敬。所以山贼打劫考生的几率很低。
山贼害怕被报复
上完已经提到,进京赶考的考生,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人才,日后有相当一部分人会走向仕途,甚至是封侯拜相。而山贼打劫,大多是以劫财为主,伤人性命的很少,一旦被劫的考生高中,难免不会怀恨在心,将他们的土匪窝给捣毁了。山贼不会轻易惹这些日后的国家栋梁。
再者,当时是赴考的高峰,一旦有官员管辖的地方出现考生被劫持,山贼遭遇的报复,还会有当地地方官的。古代地方官的任职,多是有固定期限的,也就是说官员在当地不可能是毫无根基,如果是铁了心的要拿山贼归案,并非不可能,毕竟这是给他们乌纱帽上泼脏水的举动。
所以,从大环境来讲,进京赶考是全国范围内的盛事,国家重视,地方辅助,山贼不会挑战统治者的权威。从山贼本人来看,他们对于读书人的尊敬,让他们不会对考生下手。从考生来看,他们是日后栋梁,会执掌这个国家的权柄,山贼不敢惹。从考上组成部分来讲,大多考生是穷苦出身,抢了也没什么油水。所以,山贼才不会抢进京赶考的考生的盘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6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