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明朝火器,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对历史略有了解的朋友就会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在中国古代任何一个时代中,表面上的稳定,背后实际上都隐含着波涛与汹涌,当不同国家之间的分歧矛盾达到水火不容时,就需要发动战争来分出胜负。武力手段的支撑点在于武器,中国武器自古代发展至今,度过漫长的年头,由于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发展的急缓也略有不同,今天我们来具体和大家谈谈为何明朝火器由盛而衰。
一、起源已久的火器
提到火器,我们最先想到的代表应该就是火药,火药的出现是在唐朝末年,它的存在具有一特殊性,担任着除了武器之外的身份,民间也将其作为一种节日庆祝工具,并且还带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早在正式诞生之前,严格来说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过火药的基本雏形。
火药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其中一员,本身就带有着不可名状的传奇色彩,随后在火药的基础上,又出现了类似于弹药等一系列火器。并且在这里我们还值得一提的是,火药也并非只局限于在中国本土成长发展,后来还因为其威力显著,而被传往欧洲等地区,一方面拉高中国本土战斗水平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欧洲的思想文化起到了冲击作用,为欧洲文艺复兴的浪潮兴起,埋下了伏笔。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火药的诞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古时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学说,力求通过炼丹来制造出长生不老的药丸,出于机缘巧合,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了火药。然后在漫长的时间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火药成分的不断改进以及种类迅速增多。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火药在民间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并没有在战场上得到有力的释放,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所带来的进步性意义。唐朝末年火药开始正式进入到军事化领域当中,当时比较流行的攻击方式主要以火攻为主,到了宋朝时期,科技工作者们不断探索火药成分,力图最大程度提高火药的威力。
至此,关于火药的探索一直都未曾停止,虽然早在当时,关于各种化学成分的使用,还没有进入到成熟分析阶段,主要还是侧重于应用性。但是那种出于工匠精神的执着探索,还是值得我们去点赞的。由火药衍生而来的火枪等式样的火器,占据着战场上武器的较大份额。
抛开专业性质的火器原理先不谈,单是其产生及进步,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命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明朝还进行了首次的火箭研发常识,主要利用当时的民间风筝,再安装相应的提速火器,虽然最后不幸以失败告终,但是还是很具有创造性的。某种意义上来说,火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经过多个时代的洗涤之后,仍将散发着其特有的魅力。
二、逐渐式微的明朝火器
火器在明朝迎来了较为阴暗的一段时光,伴随着相应的社会环境,火器的生存空间有限,无法容纳科技工作者们持续扩张的野心。其实在明朝建立之初,当时中国的火器水平已经达到了当时世界上的领先位置,但是在国家内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侧面见证了火器逐渐走向衰落的过程。
用最直接的说法来说,衰落必然意味着面临阻碍,也面临着一些人为上的不重视,明初统治者极力加强王权的制约,力图通过废除宰相等措施来加强自己的集权,关于权力争斗上的较量愈演愈烈。统治者为了增加保护屏障,大力倡导实施便于管理的小农经济,在结构较为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下,我们很难看到统治者分出多余的精力督促科技水平的提升。
另外元朝时期就经历了浩浩荡荡的文化运动,广大的知识分子受到了不公平的一味贬低和嘲讽。明初在思想文化上坚持僵化主义浓厚的理学思想,文人作为社会原动力的重要推进者,在长期僵化不知变通的思想熏陶下,社会的整体活力和创造力明显不足,科技创造者们的生存空间就更加狭隘下,得不到相应支持的科技工作者,创造热情持续低迷。
当时关于火器的研究,甚至有些倒退的成分在里面。当然我们也不能否定有一定的观念因素影响其中,在天朝上国的观念之下,明朝统治者似乎认为,本土的火器发展已经达到了了一个旁人无法超越的高度。还没能意识到,其实早已被持续努力的他国甩在了身后很远之处。另外我们都知道,火器的制造与众多行业都密切相关,明朝广泛实施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冶金冶铁等众多领域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之中,没有了相关产业的支撑,火器很难得到技术储备上的保障。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当时科技工作者的地位普遍不高,得不到基本的认可和资金支撑,导致大多数的科技人员很难坚持下去,往往都发展成了退居二线的科技爱好者。国家没有一批专业性的科技研发队伍,只是零零散散的分开行动,其效果之差可想而知。
另外我们也都知道,任何一事物的发展,肯定是离不开物力财力上的支持,没有谁就敢一口笃定一次就能研发成功。且先抛开经济问题不谈,连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都没有,科技工作者是没有心情和欲望去继续在科技事业上持续耕耘的。
总体看来,明朝时期的整体社会环境略显呆板,不知道随之进化的思想文化,成为阻挡进步的顽石。虽然我们深知时代的特殊性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但是仍然情不自禁惋惜,源于中国的火器技术,让别国捷足先登,难免有些不甘和失落的成分在里面萌芽。
三、见微知著的长远影响
如果运用比较常规化的语言来概括的化,火器的诞生简直就是一种福音的存在。虽然我们不排除利用武器来破坏人类持续恒久的和平稳定,但是光是拿它的优势来看,我们将其概括为进步性产物,合理运用将发挥它的作用。
当火药开始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的时候,也帮助到了很多国家打开了新的世界大门,激发了别国的创造欲望,大大提高了历史演进的速度与规模。西方国家利用火武器来壮大阶级规模武装的力量,率先开出一条改革跃进的前路来,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统治模式,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武装火力体系,大大提高了国防安全,某种程度上所起到的威慑作用,是有利于营造稳定环境的。
另外对于中国来说,民间少量运用火药来进行鞭炮等的制作,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风景线,虽然稍显迷信封建,但是在某一层面上,也算是在百姓心中建立起了一种信仰上的维度制约,是有利于统治者去实施思想上管理的。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等思想文化运动中去。
在早前的各国交流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天朝上国观念一步步的瓦解,各国都像是海绵,疯狂吮吸着养料,取其精华原理部分,就开始了自己的造车之路。火药其实只是在众多领域中的一个细微的缩影代表,反映着某一方面的局势和情况,由于更偏重历史方面的介绍,可能很难运用足够科学的角度来讲述火器在科学上的成就。
光是从火器的传播与交流中,我们就能够看到很多自然流露出来的隐形未来,唐朝末年为什么能够在火药发展上独树一帜?而明朝为什么却走向了下坡路,都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吸取教训的。只是分析历史时间状态的本身,全然不会是我们的全部意图,我们更期待的,是在分析中有所收获和沉淀。
四、坚定不移的武器观念
通过本篇的短暂论述,大概了解到了明朝火器方面由盛转衰的基本脉络,放眼当下,世界和平的号角余音绕梁,我们坚决反对一切不合理不人道的暴力行为,但是也不会放弃护卫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的主动权。
中国始终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不同于一般好战民族那般野蛮无理,当然关于火器却会一直进行,关于科技工作者的培养也不会停止。武器是护国重物,是人民生活安定幸福的强力胶,我们将守住正确的武器观念,大国崛起势不可挡。
相比较于明朝四面楚歌的尴尬境地,环顾当下局势稳定,无需顾虑太多,只要铭记发展才是硬道理足可。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否认明朝在火器发展上的停滞,我们屡次提到,在时代的特殊性质下,很多身不由己,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记住,武器是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滥杀无辜的。
从火器上看的话,清朝确实落后于明朝。因为在明朝前期的时候,中国的火器还是相当不错的。特别是戚继光重视火器的集团火力配置,领先西方200年。后来嘉靖的时候,又从西方引进了火绳枪与弗朗机,一直到后来的红夷大炮,就可以看出来,明朝火器的发展已经有点显得疲软了。
但我们不知道的是,在明朝的末期,居于东北的后金造反组织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缺乏火器,他们缴获了很多明朝的火器以及传说中的红衣大炮,其实明军是不占太大的优势的,再加上天灾人祸,文官系统的无能和卖国,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其实清朝对于火器的重视也是有的,而且每支军中还有专门的火器营。但大家要知道,虽然明朝的火器很是发达,对于努尔哈赤、皇太极以及多尔衮的抵抗也很猛烈,可到最后还是败倒在了八旗子弟的铁骑和马刀之下,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八旗子弟们的军队中即使有火器营,但他们也对其充满了不信任和不屑。
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够从大明的炮和铳中夺走江山,依靠的不是他们的炮和铳,而是他们的好战的战马和嗜血的马刀。正因如此,在军中的很多要职便都有满人把控,而这些满人对于汉人的火器也是因为汉人的原因爱屋及乌,便不予以理睬,只相信和重用自己的冷兵器,对这些所谓的“奇淫技巧”不屑一顾,所以在后来便出现了自明朝以后中华的火器由盛转衰。
拥有先进专业火器部队的明朝,最终还是未能逃脱灭亡的宿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崇祯皇帝能力有限,连出昏招,二是明朝陷入农民起义和清朝的里外夹攻之中,难以应付。三是清朝后期也逐渐拥有了大量火器,抵消了明军火器优势。
一、崇祯能力有限,昏招连连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明朝末年让崇祯这样无能的人成为皇帝,明朝的火器部队再多也无济于事。崇祯皇帝为人刚愎自用,性格暴躁嗜杀,做事急于求成,而且满怀猜忌防范之心。明朝最优秀的将帅之才袁崇焕,也是唯一能挽救明朝的人,没有倒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却被崇祯冤杀,仅此一点就说明,崇祯的眼光和能力都非常糟糕。
明朝另一个名将孙传庭,也是明朝后期硕果仅存的名将之一,曾经在潼关南原之战中杀得李闯王全军覆没。但崇祯却听信谗言,把孙传庭关入大牢三年,白白错失了剿灭起义军的良机。孙传庭出狱后再上前线,崇祯一味催战,一再逼迫孙传庭在时机极不成熟的前提下贸然出战,导致他兵败身死。崇祯如此昏庸,手下火器部队再多也没用。
二、明朝陷入内外夹攻、两线作战的泥潭不能自拔
明朝灭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深深陷入关内农民军和关外清朝的两面夹攻之中,导致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军事资源和人财物力最终被耗尽而灭亡。
三、清朝后期逐渐拥有大量火器,足以匹敌明朝的火器部队
清朝皇帝意识到火器的威力之后,也开始想方设法引进火器装备,组建火器部队。清军通过作战缴获、自行仿制、招降明军火器部队等方式,也拥有了强大的火器部队,抵消了明军的火器优势。
在上述三个原因作用下,火器部队最终未能挽救明朝。
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在唐朝末期已经出现火枪。火器真正得到使用和广泛推广是在宋朝,明朝在宋朝的基础上研制出威力更加强大的火器,并且为明朝的军队装备统一制式的火枪,明朝出现了一只完全使用火枪的部队神机营,这支部队曾经多次在明朝生死存亡时刻起到关键作用。明朝时期的火枪并没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和现在的武器有很大差距,无论是命中率射击距离精准度等等方面都不能称之为成熟的火器。
明军流行使用鸟铳和鲁密铳,这些武器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西方国家。按照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神机营部队属于现代化部队,也是世界上少之又少装备火枪的部队。不过当时无法批量生产,也没有生产线,所以火器的数量并不多,无法大规模的装备这种火器。当年郑成功收复台湾,自己部队就装备了火枪,不过明朝的火器水平和西方国家比较起来简直就成了烧火棍,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最后郑成功采取围城断粮的方式使其投降。
明朝火器的造价成本高,使用性能低。当时的火枪没有连续射击的功能,每一次装填弹药都要花费很多时间,而且100颗子弹也未必能够射中一个人,命中率还不如弓箭,只是看上去比较唬人。而且这些枪支大炮后期保养费用高,过程繁琐,士兵也不愿意使用。
在封建王朝历史上明朝火器的使用只是昙花一现。清王朝更热衷于冷兵器,这些火器在明朝戛然而止,在清朝时期没有太大的进步。大清朝也压根不打算使用火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清朝能够不断发展火器,或许不会在装备上失败太多。
明朝火器的威力到底如何
如果明朝火器比日本火器弱,就不会在万历年间的朝鲜被明朝大军一顿胖揍了,在冷兵器时代,说到底人的因素最重要,但是如果有接近于热兵器的火器,那么很有可能改变战争的格局。
火器的应用,中国古来有之,火药的发明从汉代就出现,到了唐代经过西域才流传到西方,真正把火药应用到战争中的一直都是中国人。
而十六世纪的西方大力发展了火器技术主要是源于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开始,对机器的应用要远远早于中国同时期。
工业革命对军事科技有了质的提高有了质的飞跃,以至于到了明朝中期,中国的火器来源主要是缴获西方殖民者的鸟铳和火炮,聪明的明朝人把它们进行了仿制和改造,形成了适合明军使用的鸟铳和弗朗机炮。
日本国也有火器,而且来源和明朝的一样,都是源于西方,准确的说是葡萄牙,葡萄牙在明朝沿海地区受到了明军的打击后,转而向东前往日本。
日本国力不济,当时又处于“战国时期”,挡不住葡萄牙的入侵,拿那群西方侵略者没办法,还是织田信长用贸易的手段与葡萄牙人搞好了关系,而贸易的主要货物就是火器。
既然明朝和日本的火器都来源于同一个国家葡萄牙,都是一个厂家生产,为什么说两国交战又有很大的区别呢?明朝火器明显占优,而日本火器却只能算是辅助军械呢?
这和两个国家对火器的应用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人从汉代就开始玩火器了,日本人在葡萄牙人没来之前,一直都认为鞭炮是最厉害的,这就是差距。
特别是明朝,是首先把火器升级为特有军种的朝代,朱元璋、朱棣时代就有了神机营,该营的主要配置就是以鸟铳为主,辅助加上弗朗机炮,这完全就是一支热兵器军队。
朱棣凭借神机营横扫漠北,沐英率领火枪对直下云南,灭了少数民族叛乱,平定安南地区,这就是军事器械升级带来的直接成果。
简单的说,明朝比日本人更会玩火器,在同时接触到了西方先进火器后,明朝人对火器进行了改良和仿制,这一点就比日本人要聪明得多,比如,明军把葡萄牙的枪支进行了两种改造:
一是加长了枪管,增加了鸟铳的射击距离,便于长距离打击敌人;二是减短了鸟铳的枪管,制成三管火铳,可以连发,有点像左轮手枪,这种武器配备给骑兵,用于冲锋和追击,远比过去的弓箭有效。
这两种明制火器,非常适合明军的战斗需求,有远程打击,有近战利器,完全就是无敌的存在,而反观日本军队拿到了葡萄牙人的火枪后,原封不动的使用。日本士兵本就矮小,而西方火器相对较长,对日本人来说,使用极度不方便。
更重要的是对那个年代的日本军队来说,火器是昂贵的消耗品,损坏一支少一支,少一支就得花高价找葡萄牙人去购买,远不如明军,自己仿照,批量生产,大量供应。
综上来看,明军的鸟铳肯定比日本人的火器强大得多,不得不说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具有“山寨”精神,所有的先进技术和科技,先拿来,再改进,极具创新精神,直到今日我们中国人依然如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