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众妙之门 2023-07-07 14:16:35

历朝历代官员卸任后为何要返回故乡不能留在原地养老吗

古代官员卸任后都要返回故乡,即告老还乡,他们为什么不留在原地养老呢?主要当时的政策以及思想观念有关。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当今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都会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发展,拼搏一生,在自己工作的城市购置房产,生根发芽。到退休年纪的时候大多数人会留在原地颐养天年,极少有回乡养老。然而在古代却不是这样的。

在很多古代影视作品中,我们时常听到“告老还乡”这个词,无论是七品小官,还是一品大员,只要到了解甲归田的年龄,都势必要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回到自己的家乡养老。

卸任后的居住问题

在我国古代历朝历代,无论是都城官员还是地方官员,在上任时候就会分配好自己的府邸,官员在任期间可以免费居住府邸,但是没有所有权,离任的时候都要把府衙清空,以便下一任官员使用。

因此古代官员卸任之后,在当地是没有自己房子的,那么他们为何在任期间,不为自己置办房产呢?其实是因为各个朝代的政策都对卸任官员留在原地生活都有制约。

南宋时期,就有明文规定,各地各级官员休官后,三年内不能在任职地居住生活。如果任职期间在当地置有房产,三年以后也不能居住,违法者一律判刑。

到了满清时期以京官为例,天子脚下,寸土寸金,小官在京是买不起房产的。官职大一些的官员,虽然收入尚可,但是俗话说“伴君如伴虎”,避免过于瞩目引起皇帝猜疑,他们不敢在京置办房产。

而且紫禁城聚集着皇亲国戚,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达官贵人,辞官后远离纷争,也是一种自保的方法。

由此可见,历朝历代古代官员的为官生涯一旦结束,就意味着必须离开为官所在地,回乡是最好的选择。

叶落归根的传统

古代人叶落归根的思想也影响着他们卸任后远离官场回到故乡。虽然老家不像大城市那般繁华,但是宁静安逸的生活氛围更适合这些卸任的官员安享晚年。

他们少年时期为了考取功名十载寒窗,在朝为官后更是战战兢兢。虽然顶戴花翎看上去风光无限,实际上数十年的为官生涯高枕而眠都是奢望。

经历了官场尔虞我诈,经历伴君如伴虎的如履薄冰,好不容易熬到解甲归田的年纪,他们只想远离那些盘根错节的利益纷争,过一份简单舒心的晚年生活。所以告老还乡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点就是这些名声在外的官员回乡后在依然会受到家乡百姓追捧,很多人都会在家乡做一份事业,有创办私塾的,也有开医馆的。

前半生为朝廷尽职尽责,老了也算造福桑梓。

唐代名家贺知章在30岁的时候就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一直在皇帝身边为官,86岁才卸任的他依然选择告老还乡,由于离家时间太久,故做出“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叹。

可是即便家乡很多人已经忘记他,即便他自己已经到了行动不变的高龄,但是依然归乡心切。

大概是叶落归根的思想自古就在中国人心中就根深蒂固,对于这些经历了世事繁华、看惯了人心险恶的官员来说,回到民风淳朴、世事安宁的家乡安享晚年,也是一种福泽。

回乡继承祖业

卸任后回乡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继承祖业,跟当今社会不同,古人没有退休金,官员也不例外。所以对于古代人而言,最有价值的祖业不是房产、不是存款,而是祖传的田地,当然也包括在职期间自己置办的田地。

古人常说士农工商,可见农业在我国古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古人根深蒂固的思想中,田地才是根本,有了田地就有了财富。人们评判一个家族的兴衰往往也是看这个家族的田产,有了田产就等于有了粮食,在古代“粮田”二字就是最大的资产。

官员落脚地随着职位变动而变动,住所也随之改变,但是家乡的耕田是不会变的,很多官员都会把家乡的土地作为其安身立命之本,在任期间大部分积蓄都会在老家置办土地,退休后即便不再吃皇粮,家乡的田地也足够后半生人寿年丰。

一部分富裕者还能将土地出租,除保证自己没有官职后自己依然可以安享晚年外,甚至几代子孙也可以衣食无忧。所以往往官员在任期间,但凡手中银两富足第一件事情并非在当地购置房产,而是在老家置地,提前为自己退休后的生活铺路。

荣归故里,衣锦还乡

官员告老还乡除了以上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上的“虚荣”,他们觉得卸官归家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自己为官一生,能够熬到功成身退,说明一生为官清正,虽然归乡时候已无官职,但是却是带着光环归来的。

有着这样的光环,在家乡就有一定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做什么都会有众人捧场。如果留在他乡,卸任后会有新的官员接任,原来的下属和当地百姓会对新官员一呼百应,卸任后必定只能默默无闻,被人们遗忘。

回到家乡后,凭借着昔日光环被家乡称为贤达人士,读过书、有文化、有过功名,所以即便不再为官,依然在十里八村有一定声望,受人尊重,这些老人在精神方面可以得到很大满足。

由此可见,古代的政策习俗跟当今社会比还是很有差异的。在当今社会,但凡来到大城市打拼都希望能扎根于此,政策也都有着很大包容性,只要有想法、有能力就可以在任何城市立足。

而古代政策却不支持卸任后的官员留在原地发展,古人的思想也是秉承着叶落归根的方向,无论在外打拼多少年,取得多高的政绩,最终还是希望荣归故里。归乡后,远离那些官场的是是非非,过一段宁静平凡的普通生活,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我们没有生活在古代,无法评判哪一种方式更好,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当今社会的便捷,尽自己的努力在所向往的城市生根发芽。

古代官员退休了,为何一定要回老家?留在京城或就任地岂不更好?

在现代社会,一般政府官员的退休年龄在55岁左右,但是在古代,并没有对退休的年龄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朝廷的官员一般会根据身体情况,向朝廷申请退休,或者是因为得罪了权贵,被迫退休。

在现代,政府官员在退休之后大多都会留在他工作的地区继续生活,因为在当地工作了多年,自己的交际圈或者是生活习惯都与当地产生了紧密的联系,由于习惯已经改变,所以他们很少会返回自己的家乡养老。

但是在古代,朝廷官员在退休以后大多都会回到自己的故乡,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现代,官员退休之后基本就没事干了,可以在家喝茶看电视或是出去旅游。但是古代的官员即使已经退休了,在回到家乡后,还需要继续为朝廷效力。

在古代的政府架构中,知县已经是最小的官了,不像现在还有村长乡长,当时土地还算辽阔,人口密度也没有现在这么高,要靠一个县长管理这么大的县,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所以县下面的乡村,就需要靠乡村贤达来帮管理,如果村上有退休的官员,那么他就要担起乡村贤达的职责。其实这个时候不需要他们亲力亲为去处理任何事务,只需要利用他们的威望,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做决定,因为他说的话比较有影响力,所以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在封建社会中,想要做官必须从地方经过层层选拔,所以朝廷里的官员大多都是外地人。除此之外,能有机会在朝廷为官的人年龄必定也不小了,在去朝廷当官之前可能在老家早已结婚生子,由于当时的交通并不发达,举家搬迁的难度比较大。

妻儿家人都在老家,在退休后他们自然会想回去。 古代的人有着非常封建传统的思想,例如?落叶归根?,他们认为人在哪里出生,死后就要葬在哪里。

当古代官员退休的时候,意味着他的年岁已高,身体也不好了,已经算是半只脚踏入黄土里,因此他必定会考虑死葬的问题。

除了?落叶归根?的思想,他们的家庭观念也很重,家族中会有族谱和祠堂,名字一定要写在族谱中,灵牌也必须要放在家族的祠堂里。这些传统观念都驱使他在退休后一定要回到家乡。如果死后再运回家乡,这在当时是很难实现的事情,由于交通不发达,长途运输尸体不是一件易事。

在当代,赚了钱可以随便买,所以城市中的固定资产主要体现在房子上,因为现在的房子是能够自由买卖的。但是在当时,市场并不像现在这样自由。古代的官员,有钱后只能在家乡买土地。所以钱都投资在了家乡,想要好好享受的话就不得不回去了。

所以由于各种原因,促使了古代的这些官员在退休以后都选择回到他们的家乡安享晚年。其实现在不少人也是这样,在城市打拼后,也会选择回到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

古代的官员退休后为何不直接留在就任地,而是非要回老家?

这其中官员致仕最为折腾地便是张廷玉,与乾隆皇帝三次周璇,最终得以在老家安享五年的晚年。虽然说张廷玉最终得以回家,但是这其中的过程却险些被杀头,颇为艰难。



在乾隆13年,已经贵为三朝元老的张廷玉在察觉朝中不正常的动向之时,向乾隆皇帝祈求退休。但是当时雍正皇帝曾经因为张廷玉对本朝的贡献,留下遗旨,张廷玉去世之后可以配享太庙。既然是能够享受太庙香火之人,又如何能回家?因此,这第一次乾隆皇帝自然是不允许。

但是张廷玉并没有遵循,接连几次地请旨,一直等到乾隆14年,终于磨平了乾隆的态度,同意将张廷玉放回老家。但是此时的张廷玉虽然如愿以偿,但是由于害怕失去配享太庙的资格,又以保证书要挟乾隆帝。

可能当时乾隆帝是看在张廷玉年迈且对本朝的贡献,对于保证书并没有与张廷玉计较。但是张廷玉却得寸进尺,自己不来谢恩,反倒是派遣了自己的儿子。这次是真的惹恼了乾隆帝,但是乾隆的怒火还没有传到张廷玉的府中,张廷玉便拖着年迈的身体,颤颤巍巍地来谢恩。显然,乾隆皇帝与张廷玉之间必是有人通风报信,这次乾隆皇帝自然是怒不可揭,直接罢免了张廷玉的伯爵爵位。



这一次乾隆15年,老糊涂的张廷玉趁着乾隆皇长子的去世之际,再次向乾隆皇帝祈求退休。这次乾隆皇帝二话不说,批准了张廷玉的祈求,但是却将张廷玉在本朝所享受的一切荣华富贵全部收回,而张廷玉在乾隆20年于老家去世。



所以以张廷玉为例,来分析他一心想要退休的原因,其实有两点:

衣锦还乡

古人对于孝道的注重以及千百年来所传承的思乡情怀,注定了即使是一生求取功名或是贪恋权力之人,在年迈之际皆要衣锦还乡、落叶归根。与此同时,京官多年来在朝廷之中所积累的钱银,一大部分都运回老家。

因为古代乃是农耕经济,最值钱的便是土地。但是京城之中的土地都被皇家之人包揽,若是想要从皇家之人手中购得土地,基本是不太可能,所以这土地还是需要从老家手中购得。而且京官所置办的产业也在家乡,岂有不回之理?像是清朝的著名大臣李鸿章,手中土地尽在老家安徽,京城之中是少之又少。



同时回乡路上,道路坎坷,由南向北一走便是大半年的时间,而张廷玉当时已经古稀,若是不趁着这个年龄,赶紧回家,那么很有可能客死他乡,成为孤魂野鬼。而且大部分官员虽然在京城做官,但是由于职位调动频繁,家眷一般都安置在老家,自己在外乃是是孤身一人,若是不及时请旨致仕,更是失去了日后入祖坟、进宗祠的机会。

其次京官回家,一般都是衣锦还乡。古代政权不下乡,而地方上的事物一般都是由地方的名流来处理,张廷玉若是能够回到老家,那么地方事务尽在掌握之中,何其乐哉!



漩涡中心

朝堂之上,很少能够有像张廷玉这般三朝元老的人物,纵使是当初与高祖皇帝一起打天下之人,也很有可能死在阴谋诡计之下,全身而退之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聪明之人,尤其是在朝廷之中,拥有众多党羽、门生的威望之人,更得要提前向帝王表露自己的致仕想法。否则觉得帝王会怀疑你留恋朝堂,有不轨之心。这样情况在明朝最为典型,朱元璋称帝之后,刘伯温,李善才纷纷死于大屠杀之下,而这其中一点便是他们过于贪恋权力,没有像朱元璋表示自己的退休想法,引来了朱元璋的忌惮。



像张廷玉的门生汪由敦,若是张廷玉一早便离开了京城,那么自然没有帝王旨意还没有下达,张廷玉便上宫门谢罪的举动,只能说汪由敦一早便泄露了军机处的机密,最终惹来乾隆皇帝的不喜,削去了张廷玉的爵位。若非张廷玉已经是三朝元老,可能连项上人头都无法保住。

结论

所以与荣华富贵相比,生命诚可贵!而且天子恩威难测,虽然说是宠臣,但也有触怒圣威之时。所以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以及地位之后,官员都会在年老之际向帝王请辞,回到家乡安享晚年,还能不受帝王的管辖,管理当地的事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5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