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邦和戚夫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邦临终前没有给戚夫人留有后路吗?戚夫人下场为何那么惨?
在我国封建王朝时期,历朝历代的历史舞台上赫赫有名的女性人物其实为数不多,但是吕后算得上一位。虽然关于吕后,后世人更多谈论的是她的心狠手辣,最广为人知的,便是她将刘邦的宠姬戚夫人惨无人道地做成了“人彘”
历史上的吕雉嫁给刘邦时,刘邦只是一个小小的亭长,并且还带着一个与他人未婚生育的儿子刘肥。刘邦比吕雉年长15岁,但是吕雉的父亲却认定刘邦日后绝不是凡俗之人,硬是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刘邦。就这样,年轻又聪慧灵敏的吕雉就成为了刘邦的夫人。
吕雉在成为刘邦的夫人之初,完全就是一个贤妻良母。不仅为刘邦打理家中一切事务,在刘邦尚不富裕之时还不得不带领自己的子女从事农桑以及针织活计补贴家用。后来的吕雉更是被楚军所俘虏,当吕雉重新回到刘邦身边时,刘邦的身边早已经出现了那个年轻貌美的戚夫人。
吕雉嫁与刘邦之初,本就是属于下嫁。虽然吕家并不是多大的名门望,但吕雉与刘邦成婚之后,一直都是与其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的。但是自己的丈夫却在自己被俘期间,与他人夜夜笙歌,这无论换做是哪一个女人,绝对都是无法忍受的。
由于吕雉是刘邦的嫡妻,吕雉的儿子刘盈是嫡长子,所以太子之位必定是刘盈的。但是戚夫人却认为,自己才是最得刘邦宠爱的那一个,于是便在刘邦面前日夜啼泣,希望刘邦改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戚夫人得宠时,刘邦的势力已经非常大了。但是与自己一路颠沛流离的吕雉已经年老色衰,所以刘邦心中对于戚夫人自然是更为偏爱的。于是刘邦脑子一热,便应允戚夫人改立刘如意为太子。但刘盈始终是嫡长子,并且朝中已有不少老臣拥护刘盈,所以改立太子一事,遭受到了刘邦朝中一众老臣的反对。
老臣子们认为戚夫人生的这个刘如意,一点儿都不成气候,加之若改立庶子,此举不适合祖制。刘邦担心改立太子一事,会影响到他刘家的政权,于是只好作罢。
刘邦深知自己想要改立太子一事,无疑就是将戚夫人以及吕雉放在对立面,虽然这一切都是戚夫人自找的。刘邦了解,若是日后自己不在人世,自己的宠妃戚夫人以及刘如意肯定会遭到吕雉的打击报复,所以他命刘如意回到赵国,并安排周昌为赵相,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刘如意。
不仅如此,刘邦曾多次明示、暗示自己的宠妃戚夫人,若是自己身后,天下的主人必定是吕雉。根据史料记载,刘邦多次想要邀请入宫的“四皓”均已在刘盈登基前,表示愿意跟随刘盈。而刘邦也曾因此对戚夫人言:“我本欲改立太子,无可奈何他已得四皓辅佐,羽翼已丰,势难更动了。吕后真而主矣。”
此举无疑就是在直接告诉戚夫人,在自己身后,她必定要将吕雉视为主子,但是天真的戚夫人没有听懂此言。
其实吕雉一开始对于戚夫人也不算残忍,毕竟是曾经想与自己儿子争夺帝位的女人,吕雉仅仅只是将戚夫人囚禁起来,并要求其舂米。但是戚夫人非要自己“作死”,所以虽然吕雉最后的做法确实惨无人道,但是那毕竟是戚夫人自寻死路。
戚夫人被吕后整几乎是必然的,因为刘邦晚年的后宫格局基本就四点:刘邦宠幸戚夫人、刘邦宠爱刘如意、刘邦对刘盈不感冒、吕后善妒。
戚夫人受宠长达十年,不仅在于她的年轻貌美,还在于她能歌善舞,抚慰了刘邦晚年的心灵,刘邦废立太子的企图失败后,还跟戚夫人唱和一首。爱屋及乌,聪明伶俐的刘如意也得到了刘邦的宠爱,与此同时,太子刘盈却越发不受刘邦待见,吕后更是早就没了宠爱。
戚夫人受宠跟吕后善妒注定了刘盈继位后,戚夫人就要挨整,只不过不会整死那么严重罢了。这一点戚夫人也是心知肚明,但她显然不可能静坐等着挨整。有了刘如意得宠跟刘盈失宠两个条件,很难不让戚夫人对储君之位生出觊觎之心,一旦夺嫡成功,哪里还需要怕吕后啊。
问题在于,这场夺嫡之争的天平是完全倾斜的。刘盈一方,有嫡长子的礼法优势,有强悍母后的筹划,有外戚的帮助,有朝臣的支持;刘如意一方呢?除了刘邦的许诺就没了,而刘邦的信用值长期欠费,不践行的诺言多了去了,一看废太子太难,他就放弃了,导致刘如意在夺嫡之争当中惨败。
戚夫人可能不怎么读史书,未必知道夺嫡失败的严重后果,尤其她的对手是吕后,连韩信都能搞死的狠角色,更别提她这种文艺工作者了。
其实就连刘邦也不清楚戚夫人将面临着什么,他猜到刘如意可能被视为刘盈的威胁而被吕后除掉,也猜到吕后会整整戚夫人,但他没料到吕后会下这么狠的手,所以他临终前的安排,主要都是保护刘如意的。
《全汉文?卷一?手敕太子》:? 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馀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
除了交代刘盈要关照刘如意,刘邦还把刘如意封到赵国,远离长安,又派忠直的大臣周昌为赵相,保护刘如意。但这些并不代表刘邦不关心戚夫人的死活,为了戚夫人母子他可是连心腹都想杀的。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於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
当时樊哙正率大军在外平叛,刘邦一听这货扬言要杀掉戚夫人母子,立刻派陈平阵前斩杀,这事是有很大风险的,要是操作不好,大军说不定就反了。当然陈平这个人精知道杀樊哙得罪吕后,不杀得罪刘邦,所以他用囚车载着樊哙慢慢往长安走,耗到刘邦驾崩就立刻跑去向吕后表忠心。
从这点看,刘邦是很在意戚夫人的,但是夺嫡的失败和吕后的铁腕,注定戚夫人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吕后成为太后,后宫中但凡有点宠爱的妃子都受到了她的关照。《史记?外戚世家》载:?及高祖崩,吕后夷戚氏,诛赵王,而高祖後宫唯独无宠疏远者得无恙高祖崩,诸御幸姬戚夫人之属,吕太后怒,皆幽之,不得出宫。而薄姬以希见故,得出,从子之代,为代王太后。?
所以宠妃都被幽禁,只有不受宠的薄姬才安然无恙,跟儿子去了代国,当了代王太后,足可见吕后的报复是全方位的,戚夫人就算不夺嫡,也过不上好日子。
戚夫人被囚禁时还唱歌:?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很多人以此认为戚夫人胸大无脑,把儿子给害了,可吕后宰了刘邦三个儿子,吓死一个,刘如意既不是吕后生的(刘盈),也不是吕后养的(刘长),母子又不低调(刘恒),有没有戚夫人这首歌他都难逃一死,戚夫人这么一唱,多少还留下一首作品呢。
总的来说,夺嫡之争是帝制时代最残酷的斗争,失败者除了死很少有其他结局,反过来想一下,如果是戚夫人母子夺嫡成功,吕后母子又能落得什么好下场?
我觉得刘邦为戚夫人安排后路了。吕后是个手段强硬的女人,在刘邦后期,政治上很多事情,都是吕后下达的命令。当时她已经很有实力了,刘邦在临终前,他知道自己一旦去世了,戚夫人和刘如意一定得不到好的生活,他给母子二人留了后路,可惜他低估了吕后。
刘邦疼爱戚夫人,自己去世后,不会让吕后欺负戚夫人,改立太子失败后,刘邦就知道吕后盯上了刘如意,于是他开始派人,暗地里保护刘如意。在选择相国问题上,也是煞费苦心,选择的都是认可刘如意的人。因为这个赵尧,是为了刘如意说过好话,成为了周昌作为相国,他只想保护刘如意,戚夫人的安全有保障了。
刘邦死后,吕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戚夫人抓起来。没有罪名的情况把她抓起来,戴上手铐,穿上囚服,干手下人干的活。戚夫人也不甘心,数落着吕后对自己的不公平还有吕后的罪行。这一下子可把吕后激怒了,她除去了戚夫人的手脚,让她失明和失哑,把她放到粪池里去,这就是臭名昭著的人彘。
刘邦宠爱戚夫人,明明知道吕后的势力很大,却没有为戚夫人考虑。他不是不考虑,这些事情都没有做到,反而处处为戚夫人考虑,更惹怒了吕后。
其实刘邦有给戚夫人活路,只是戚夫人没有珍惜罢了。刘邦死了,戚夫人要在吕后手底下讨生活,还不懂收敛一下,最后还把自己的儿子搭上了。
戚夫人其实不是很聪明,刘邦死了,她就应该安安分分的,自己的儿子年幼,当不了她的靠山的,可她偏要作妖,吕后哪里容得了她。刘邦死了戚夫人就进了冷宫,其实本来进了冷宫安分守己,不要再生事,可能还有一条活路。可是戚夫人编歌来讽刺吕后,还说自己的儿子是王爷,这句话刺激到了吕后,吕后一直想要除掉刘如意。
刘邦知道吕后容不下戚夫人母子,于是把老臣周昌安排在刘如意身边。有周昌在,吕后不好动手。于是吕后找了一个理由把周昌召回了京,再让赵王进京。赵王不知道这是吕后的陷阱,就这么跳进去了,回到京城自然就被吕后给杀了。
赵王死了,戚夫人才算是真正的失去了靠山。此时吕后再一声令下,戚夫人是无论如何都反抗不了的。其实戚夫人一开始就应该把姿态放低,而不是蛊惑刘邦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引得吕后记恨。就算后来进了冷宫也可以先沉住气,让自己的儿子先强大起来,而不是编歌让赵王成为吕后的眼中钉。
刘邦其实给戚夫人留了后路的,只是她不懂得,所以才会失去了性命。一个没有背景的女人也妄想跟吕后争,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4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诸葛亮隐居时期,如何得知的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