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同样都是造反,李渊和朱元璋称帝时间为何完全不同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13:02:40

同样都是造反,李渊和朱元璋称帝时间为何完全不同

对李渊和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渊造反第二年就称了帝,朱元璋为什么却要广积粮,缓称王?

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李渊率军三万誓师,以“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的名义正式起兵直逼关中。当时,隋炀帝杨广远在江都,所以关内的隋军力量十分薄弱。于是在同年十一月,李渊就攻入了长安。但是攻入长安之后,李渊并没有马上称帝,而是宣布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拥立其孙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是为隋恭帝。

不过,李渊都攻进长安,拥立隋恭帝,自然不是李渊造反的目的。这只不过是做戏给世人看的罢了,在古人看来,就算是木已成舟,也得讲个面子、弄个排场、仪式,才算圆满。

好比宋武帝刘裕,在位极人臣之后,才找机会杀掉了晋安帝,再立个傀儡司马德文,等到一切准备就绪,让百官拥立,再推辞三次,方可即位称帝。李渊的情况也相当的类似,李渊先立个傀儡皇帝,明摆着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做有不少的好处,可以缓和对立矛盾,可以给李渊争取政治资本和时间。

然后呢, 李渊就可以光明正大地用皇帝的命令给自己封官,什么官大封什么官。总之,除了没有皇帝的这个头衔,其他该有的不该有的都有。

一年后,江都事变爆发。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杀掉,李渊这才逼迫杨侑禅让,建唐称帝。与此相对应的,就是元代末年的朱元璋。跟李渊比起来,朱元璋的称帝之路就困难得多。

公元1356年,朱元璋就占领了应天(南京),但就算是此时,离朱元璋正式登基称帝还有十二年的时间。公元1358年,朱元璋进攻婺源,久攻不下,当时朱升给朱元璋的建议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为什么李渊就可以迅速称帝,而朱元璋却要缓称王呢?

第一,两个人的出身起点不同。李渊本来就是世家贵族,李渊的祖父是西魏的八大柱国之一,李渊更是七岁的时候就袭了唐国公的爵位,而且不仅如此,李渊更是堂堂正正的皇亲国戚。隋炀帝杨广是李渊的亲表弟,而杨坚的独孤皇后更是李渊的亲姨妈。

这就代表了李渊可以调动的资源和势力是巨大的,可以说他本来就是站在高处成功的人。而朱元璋不一样, 朱元璋是平民百姓出身,受地主欺压、受官员剥削,父母兄弟相继惨死,朱元璋的少年经历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两个人的起点,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所以说,李渊自身本来就拥有那么大的实力,那么根深叶茂的家族,尚且还需要做足准备。而朱元璋作为一个出身不高,没有什么实力的人面对更加艰难、复杂的局面更是需要隐忍。

第二,朱元璋面临的困难比李渊多得多。李渊起兵之前,他就得到了突厥始毕可汗的支持,起兵之后,他的大军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倒不是说这支大军是一个很强势的大军,而是在于李渊自身的号召力,是十分强大的。

但朱元璋不一样,即使他攻下了应天,他也只是一个小角色。当时任何一个人,张士诚、陈友谅,随便一个拎出来都比他强。更何况当时元代还存在,所以面对如此复杂局势,最好的办法就是广积粮,缓称王。粮食是一切战争的基础,没有饭吃根本打不了仗,不知多少战争都是输在了粮草问题上。

而且当时的天下英雄都在观望,如果当时谁要是称王了,那么就绝对会变成出头鸟,各大势力会联合起来把这只“鸟”吞掉。

所以呀,朱元璋当时是别无选择的选择。

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缓称王?

李渊和朱元璋对于称帝称王的态度不同,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首先李渊起兵时的实力已经非常强大,而朱元璋只能勉强自保;其次李渊造反的目的就是成为皇帝,而朱元璋造反是因为日子过不下去了;最后李渊贵族出身社会影响力广泛,朱元璋只是个普通老百姓缺乏称王的条件。

虽然采取的方法不同,但李渊和朱元璋起兵后都取得了成功,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综合来看显然朱元璋创业的难度更大,毕竟他的条件更差,而且也没有李世民这么全能的儿子。作为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的晚年生活显得有些凄凉。反观朱元璋则始终掌握话语权,最终也算是为大明鞠躬尽瘁。

一、实力存在差距

李渊在隋朝时期担任军政要职,并且通过南征北战在军中树立了极高的威信。他对于反抗隋朝早有准备,不断招兵买马强大自己的实力。相比之下朱元璋起初并没有组建部队的打算,他只是单纯地四处投靠起义军,看看能不能给自己找到一个栖身之地。

二、造反动机不同

李渊对于隋朝的暴政早有不满,在下定了决心造反之后,他的部队在几个月之内就成功打下了都城长安。此时的他完全具备称帝所需的全部条件,所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朱元璋一度沦落到在街边乞讨,最终才无可奈克投奔了郭子兴的义军。即便后来有了自己的部队,称王对于他来说也是非常有风险的事情。

三、社会地位悬殊

贵族出身的李渊从一开始就具备很高的视野,他对于天下的局势看得十分透彻。朱元璋则在造反过程中逐步成长,慢慢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道路。

你认为朱元璋和李渊谁更加出色呢?

为何当年李世民敢造反,而明朝燕王朱棣却不敢?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兵变,而朱棣不敢向朱元璋造反,原因何在?


唐朝的第二任皇帝之位,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但是李世民身为李渊的儿子,李建成的弟弟,在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兵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同时逼迫唐高祖李渊,三天后立李世民为太子,两个月后李渊退位,将皇帝之位传给李世民,李世民终成一代明君。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以布衣身份经过多年的打拼,成为明朝的开国之君,在朱元璋自立为吴王时就把自己长子朱标封为世子,也就是继承人,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后,长子朱标被封为皇太子,成为朱元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唐高祖李渊



但是,在朱元璋65岁的时候,长子朱标就因病去世了,年仅38岁,朱标一死,朱元璋就面临另选继承人的问题,朱元璋没有从自己的儿子中选择继承人,而是从朱标的儿子中选择了次子朱允炆为皇位继承人,朱元璋的这一行为让他的几个儿子心生不平,尤其是33岁的朱棣,正值壮年,又是朱元璋儿子最有作为的人。

但是朱棣虽然不满,在朱元璋活着的每一天中,他都不敢有任何违逆的动作,更不敢向当年的李世民一样发动兵变,只能选择默默接受这一切,直到朱元璋去世之后,朱允炆成明朝第二任皇帝,实行削藩时,朱棣才敢起兵反抗朱允炆,最终朱棣依靠杰出的能力打败了朱允炆,成为明朝的第三任皇帝,同样是一代明君。

李世民敢在自己的父亲在位时期,就悍然发动兵变,杀了自己的兄弟,又逼迫自己的父亲让位,而且这次的兵变异常顺利,为什么李世民敢在自己父亲李渊在世时发动兵变,而朱棣不敢在自己父亲朱元璋在世时造反呢?难道是朱棣不如李世民吗?

明太祖朱元璋



其实,朱棣的个人能力与李世民是不相上下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的能力有差别,也不在于李渊和朱元璋的能力有差距,而在于李世民和朱棣的地位及成长环境有差异。

一、李世民参与了唐朝起兵反隋以及统一天下的所有主要战争,而朱元璋统一天下建立明朝时,朱棣才8岁。

李渊原来是隋朝的贵族,之所以起兵反隋,据说是李世民的蛊惑,当时李世民才20岁,李渊起兵的第二年就称帝了,随后李世民被封为尚书令、右翊卫大将军、秦王,李世民在唐朝的权力从李渊称帝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很大,涉及到军政大权。

随后,李世民参与了几乎所有主要战争,比如浅水原之战破薛举之子薛仁杲,攻灭宋金刚与刘武周、虎牢之战歼灭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窦建德的势力、击败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山东的徐圆朗部,为唐朝打下了大半个中国,因为李世民巨大的功劳,而被皇帝李渊封为天策上将,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

唐太宗李世民


这个时候的李世民,要兵权有兵权,要政权有政权,要人才有人才,而且李世民的秦王府还可以开府治事,俨然另一个独立的小朝廷,和李渊以及太子李建成的唐朝朝廷可以分庭抗礼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李世民的坐大除了李世民杰出的能力之外,还与李渊的默许有关。

李世民势力坐大后,再加上有开府治事的权力,李世民手下网罗了一批人才,已经形成一个利益集团,李世民集团如果不发动兵变除掉太子李建成的话,那就只能被太子李建成所铲除,在政治利益之下,已经没有亲情了,只有政治利益,李世民面临生死考验,不发动兵变,自己灭,发动兵变,兄弟死父亲让位,最终李世民选择了后者,关键原因就是他有发动兵变的能力和实力。

再说朱棣,他父亲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朱棣只有8岁,所以朱元璋打天下的整个过程,朱棣是没有参与的,换句话说,朱棣其实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因为他父亲朱元璋已经打点好了一切,朱元璋为了拱卫明朝,把自己的儿子分封为藩王,朱棣就被封为燕王。

明成祖朱棣


虽然朱棣在成后之后参与了数次对北元的战争,两次率领北伐,并且招降蒙古部落首领乃儿不花,还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但这个时候天下已经大定,北元也已经元气大伤,朱棣经历的战争场面远不如朱元璋打天下时的艰苦,也不如李世民征伐时的名声大,只能说让朱棣有一个经历战争的锻炼机会而已。

朱棣虽然是明朝的藩王,实际上权力是很小的,一是没有政治权力,朱棣终身生活在他的封国,在中央没有任何职务与关系,二是兵权很小,只有隶属于燕王的卫队,只有几千人,朱棣连朝朝边防军也调不动,朱棣更没有李世民开府治事的权力,虽然燕王府有个小班子,但完全不能比。

这样的朱棣,别说反朱元璋,要不是朱允炆削藩,朱棣连造反都未必敢,朱棣有能力,但是实力与李世民相比,差了十万八千里,明朝的兵权全部在朱元璋手上,而唐朝的兵权一部分在李世民手中,李世民有实力兵变,而朱棣没有实力造反。

朱棣


二、李世民虽为秦王,但住在长安,朱棣虽为燕王,却在远离都城的北京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所有的兵变背后都有政治原因,而想要兵变成功,就得在政治中心待着,李世民虽然是秦王,但常年在都城长年居住,这里也是唐朝的政治中心,因为近所以方便发动兵变,同时也了解政治中心的人员构成,所以李世民可以很轻易进入玄武门设伏,这是兵变成功的关键之一。

而朱棣就不同了,要知道朱棣常年生活在北方,而当时的朝廷,包括朱元璋时期和朱允炆时期的都城在南京,北京与南京相隔了几千公里,即使朱棣想要造反就得一路打到南京,这其中变数大得多,况且朱棣对朝中的人员构成并不清楚,也不敢发动兵变。

李世民与李建成


三、李渊与朱元璋的处事能力不同

李世民能坐大,基本上就是李渊的纵容,李渊根本就没有想到李世民会造反,敢发动兵变,在李渊造反的第二年,就称帝建立唐朝了,基本上很少有战争是李渊御驾亲征的,李渊都是依靠自己的儿子和亲信在外征战,李渊在一定程度上的能力其实还不如李世民,这是李世民敢兵变的原因之一。

朱元璋就完全不同了,整个朝朝天下完全是朱元璋指挥打下来的,没有朱棣什么事,况且明朝成立后,朱元璋就把朱棣等儿子分封到外地去了,让他们远离政治中心,就打消了朱棣造反的条件,朱棣也就不敢造反了。

中国历史上通过造反而称帝的皇帝有哪几个?

一.通过造反取得帝位的:
1.汉高祖刘邦,刘邦最早是秦朝的一个乡村亭长(也就相当于现在的村长吧),因为在一次押解犯人去咸阳有犯人逃跑,按照大秦律是要杀头的,于是干脆把剩下的犯人也都放了,带着他们造反.
2.唐高祖李渊.李渊原是大隋朝的唐国公,在隋末农民起义不断,群雄并起的局面下,李渊在山西晋阳立起了反隋的大旗
3.明太祖朱元璋。他本身就出自元末的农民起义军——红巾军,后又在元朝灭亡后,消灭了其它的农民军,建立了明朝。

二.不用起兵而取得帝位的:
1,魏文帝曹丕。他的皇位是汉献帝禅让的(看过《三国演义》就能有所了解)
2,晋武帝司马炎,一样是禅让。《三国演义》结尾词里有一句:“授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句中前一句就是说曹焕禅位给司马炎,后一句说的是吴国投降,因为吴国都城在建邺,就是今天的南京古称石头城,又因为是吴国主动投降,又方并没有刀兵相见,故说石头城下无波涛。
3,隋文帝杨坚。杨坚是北周最后一个皇帝宇文赟的外祖,利用其外戚的身份掌握了北周的实际大权,后废周自立。

三,通过兵变取得帝位的:
1,宋太祖赵匡胤。以政变的形式称帝,他原是后周大将,通过陈桥兵变而将皇袍加身。

四,通过民族战争称帝的:
1,元世祖忽必烈和清世祖爱心觉罗福临(顺治),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五,通过军阀战争夺取帝位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汉,后晋,后周)

注:南北朝比较复杂,因此单独做注:
1,南朝:宋、齐、梁、陈都是依次禅让;北朝:北魏是通过民族战争取得的政权,东魏和西魏是北魏分裂后的结果,北齐和北周依然是禅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3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