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1年,成都。61岁的刘备身穿衮冕,端坐御座。礼乐声中,群臣三跪九叩,章武“汉”国正式挂牌成立。此时,刘备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自己当年摆摊的情景,之后画面慢慢移动,与朝堂合二为一。他嘴角上翘,露出一丝浅笑。
人生不怕起点低,哪怕摆地摊都有机会。作为弹性最大的职业,因其门槛低、投入少,摆摊深受初级创业者的青睐。据《五帝本纪》记载:舜年轻时到历山耕种,在雷泽捕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生活用具,生意做得不亦乐乎。春秋时并称“士农工贾”,“贾”就是摆地摊的人,亮闪闪的四大金牌职业。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摆摊最贴近市场一线,最有人间烟火气,所以能了解国情,洞察人心。甚至可以说,没摆过摊的创业者是没有灵魂的。
治大国若烹小鲜,创小国先摆地摊。刘备的经历,充分证明了摆地摊的重要性。
摆摊的第一要务,是必须找到人流量大的有利位置。如何找?要做好调查工作,哪里人多哪里人少,同样的区域,位置也有好坏。要么临街,要么居中,当然也要和产品相匹配,否则仍没得赚。
刘备创业初期,三顾茅庐邀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的《隆中对》,即确定了刘备集团的战略方向,所谓“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说到底,谈的也是地段问题。曹操立足中原,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令诸侯,咱打不过。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只能结盟。荆州为必争之地,益州沃野千里,地广人多主无能,不拿白不拿。
摆摊的第二件事,是要确定产品。一是不能太贵;二是刚性需求;三是有持续性。刘备选择草鞋作为主打产品,眼光到位,符合此三大原则,价格亲民、生活必需、持续性好。
第三是产品切忌求多求全,一定要专注,这样才能让客户形成牢固的认知。刘备牌草鞋,就如武大郎炊饼那般响亮。后世一位叫特劳特的美国人将此总结为“定位”,被评为“史上百本最佳商业经典”之首。
蜀汉创业阶段,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要想实现突围,唯有定位“人和”,才能鼎足而立。如何打好“人和”这张牌?走情感路线,绝对没毛病。
桃园三结义,关羽、张飞誓死追随;刘备三顾茅庐,频频问天下之计,打动诸葛亮出山,以至于诸葛亮对其鞠躬尽瘁;刘备长坂坡摔阿斗,逃避曹操兵锋,犹携十余万众同行,赵云肝脑涂地救阿斗,民众万众归心。但凡提起刘备,皆是仁厚的人设,所谓定位定天下。
最后,摆摊过程,也是最好的自我修炼。
摆摊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并不是付出都有收获。运气好的人一会儿能卖出10双草鞋,运气不好,一天都没开张。不过生意有起伏,心态要放平。摆摊归根结底是填补市场空缺,不是去抢实体店生意。
这种磨砺而出的智慧,让刘备受益一生。有识人眼光,故于草莽之中,他相中了摆摊同行—卖枣的关羽、卖猪肉的张飞,并相持相扶。二人质量之高,能力之强,皆为三国万人敌。当然,最重要的是内心坚强,即使年近五十功业未建,刘备大发“髀肉之叹”,仍不放弃梦想;即便若丧家之犬四处流浪,投陶谦、奔曹操、依袁绍、附刘表,犹能屡败屡战,生命力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不要小觑每一个摊主,他们为生活而努力,就值得尊敬。看似卑微的星火,却蕴藏着人生无限的可能。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因为汉武帝的推恩令,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而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一代传一代,爵位越来越小,后来刘备的生父早亡,刘备为了谋取生计就只好去卖草鞋了,他能成为汉末皇叔都还得好好地感谢曹操。
汉景帝时期藩王割据,给朝廷的治理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当时大臣晁错就上书请求削藩,但汉景帝没能承受住藩王的压迫,赐死了晁错,随后爆发了七王之乱,汉武帝即位后吸取以前的经验,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在实行推恩令以前爵位都是由家族里面的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就只能得到一些财物,汉武帝为了削弱诸侯的权利和封地,就说诸子皆有继承权,这样一个偌大的王国就被划分成了很多小块,随着子嗣的增多,封地就变得越来越小了。
刘备作为刘胜的后裔,所传承的也不过是刘氏的血脉罢了,没有官职和爵位在身,也无一技之长,为了活命就只好去卖鞋子了,但正是卖鞋子让他的生命轨迹发生了改变,在这里结拜了关羽、张飞,为他日后夺取天下打下了基础。
刘备前半生屡战屡败,一直没能找到一个容身之处,徐州之战战败为曹操所俘,于是就见到了汉献帝,此时汉献帝只不过是曹操手中的玩偶,他看到了刘备之后以为他能帮助自己脱离苦海,于是就让宗人府把刘备写进了皇室族谱之中,刘备才有了皇叔这个称号。
熟悉三国故事的读者一定知道,三国蜀汉开国君主刘备,曾经在《三国演义》中有过一个情节。小说的二十回里,汉武帝刘勰遇到刘备,问他的出身。刘备回答说:“大臣是中山国王静之后,孝敬皇帝的曾孙,柳雄的孙子,刘虹的儿子也是。”而韩先帝真的拿出族谱来查,发现刘备真的是汉室宗亲。而且根据这个家谱,刘备还是汉献帝的叔叔。因此,刘备也被许多人称为“刘皇叔”。
刘备原本是汉室宗亲,为何沦落到卖草鞋为生?
但《三国演义》毕竟是以历史为基础的小说,有虚构的成分,在寻找家谱的部分有虚构的情节。在三国正史中,记载了刘备作为汉室宗室的身份。但除了知道刘备是钟山靖王刘胜之子,以及刘备祖父和父亲的身份外,并没有其他宗族血统的记载,《三国演义》中“皇叔”的身份更是无稽之谈。不过刘备的汉室宗室身份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本来是汉室宗亲的刘备,为什么会沦落到卖草鞋为生呢?
讨论这个问题,需要了解汉武帝时期发生的两件对汉室影响深远的大事。即“恩宠令”和“金钱损失”的颁布。
第一个是升官令的颁布,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减少封建领主,削弱王侯权利而颁布的。汉高祖刘邦总结了汉朝建立后上一代的兴衰经验,发现周朝采用分封制。皇族虽弱,国才久;秦朝虽然采用郡县制,统一六国,但很快灭亡。因此,刘邦决定采用郡县制,这种制度充分结合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优点,更容易治国。
西汉初期,王侯的继承方式是采用长子继承的严格制度,长子继承爵位和封地,其他子孙则被剥夺大小土地。这个制度的问题是,王公的权力没有被陆续削弱。随着社会的发展,诸侯国的实力会逐渐增强,威胁到中央政府的统治。
在韩晶皇帝统治时期,晁错试图改变这种局面,提出割据诸侯的政策,希望解决诸侯太强、威胁中央的问题。但他的政策措施过于激进,短时间内大量割据主要诸侯国的封地,导致中央与地方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爆发七国之乱。虽然叛乱最终被周亚夫平定,但晁错被汉景帝处死,削族计划被搁置。
汉武帝初期,诸侯威胁中央统治的局面仍未完全解决。元朔二年(127年前),汉武帝采纳了朱的建议,颁布了《屯令》。它改变了晁错以前强硬割据诸侯的方式,在让太子继承皇位的基础上,让诸侯在原来的藩属国内成为列侯,而新的藩属国则不再归王国管辖,由郡县直接管理。
这种做法表面上是雨露互沾,让各诸侯国国王的子女继承封地,实际上是变相削弱了各诸侯国的封地面积和势力。如果孩子不多,孩子多了,每个孩子获得的封地就会拆散原来的王国,不再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刘备的祖先刘胜是很多孩子的杰出代表。刘胜放荡不羁,有120多个子女和孙子。
刘备的始祖刘真,不得不封鹿城侯,并在此法下封于濯县。原则上,虽然这些王侯的权力会在晋升顺序的影响下不断削弱,但他们不应该像刘备一样落魄到卖草席为生。(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甲也受升迁顺序的影响,但家族势力仍然是强人。)这就要说另一件事了——黄金流失。
欢是指一种经过反复酿造的优质葡萄酒。汉文帝时期,每年八月,京师长安祭祀汉高祖祠饮酒送礼时,王侯将相要按全国人口供奉黄金祭品,每千人要领42的俸禄。如果不能完全划分的话,多出来的500人应该算42人。南方各封地的统治者用财宝代替黄金来做账。
诸侯献金祭祀时,皇帝亲自领金。这也就意味着,如果王侯们给的金子不够好或者分量不够,那就是欺君大罪。若是诸侯王,则伐国之下郡县;如果是列侯,直接剥夺国家。
这位“汉室宗亲”,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三国时代,可以说是整个华夏几千年来,最为强大,最为出名的一个时代。在这个时期,再加上后来的一些小说处理,故事的主人公,毫无疑问就是“季汉”的始祖昭烈帝刘备了。刘备原为汉人,胸怀大志,“弘毅宽仁”,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帝国。但他当年却是以卖草鞋谋生,实在让人费解。难道他就是“汉室宗亲”?难道他这个“宗亲”的名头是假的?
刘备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果然不是假的。根据《三国志》中的说法,刘备是嫡系,这一点在历史上是真的。汉献帝赐刘备为“刘备”,汉人按照表格上的记载,确实证明了刘备“宗亲”的地位是真的。要知道,“宗亲”的地位,在那时似乎并没有什么政治基础,更没有《三国演义》里虚构的那样:别人一听说刘备是中山靖王世子,都会心生敬畏。因此,刘备根本不需要伪装。
这位汉人不是什么好东西,被人当了一只草鞋子,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刘备所说的“中山刘胜”,只要对历史有所了解,就会发现他是一个真正的怪胎。刘胜身为王爵,身居高位,在那个时代,可以说是极为“淫乱”。《三国志》上说,中山靖王氏“生性喜饮,喜于内务,有百多个子女。”他的后代,一直在繁衍,一直在繁殖,到了后来,他的后代达到了一百二十多个。到了刘备这一代,更是繁衍生息,子孙不计其数。物以稀为贵,一堆一堆的汉人,根本不算什么。
总之,“汉室宗亲”的数量很多,刘备不得不靠着卖草鞋子过日子。如果到了刘备那一代,多少留下那么几件宝物,刘备的生活也不至于过得那么贫苦,甚至是以卖草鞋为生。说到底刘备这样也不能怨刘备怎么样,只能说是因为祖上的原因,才让刘备沦落至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