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对百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北伐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历史上真正的诸葛亮北伐,和《三国演义》到底差多少?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段出自诸葛亮《出师表》的话想必很多人再熟悉不过了。可是真正的诸葛亮北定中原和《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很多地方和真正历史有很大出入。比如对于主将之间的拼杀描写的过于浮夸,历史中两军主将是不会进行单挑的,这样写只是凸显出来个人的英雄色彩,比如我们熟知的五虎上将。鲁迅先生评《三国演义》“状诸葛之多智而似妖”。确实,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对三国正史并不是特别知道,民间也对诸葛亮奉若神灵,认为诸葛亮是古今第一的军事天才。其实这只不过是罗贯中的手法罢了。接下来我们看看真正的北伐和六出祁山有什么区别。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进行第一次北伐,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历史上诸葛亮兵不血刃夺取三郡,用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命赵云的疑兵出斜谷,将曹真10万军队骗到箕谷,(所以此时赵云在和曹真对峙,并不可能作为北伐先锋,所以也就没有“力斩五将”的事情)。诸葛亮主力出祁山,三郡直接传檄而定,当时姜维不得已投降诸葛亮,并没有姜维诈降,费耀战死这些事。后来马谡守街亭,被张郃大败,当时主将并不是司马懿,司马懿此时远在荆州(湖北)。(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三国演义》中司马懿先擒斩孟达,不久就到了街亭,两地相差甚远,司马懿不可能马上赶到)。其实空城计是子虚乌有的一件事,正史中并无记载,只不过是为了描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已,也并不是司马懿的韬光养晦之策。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曹魏将领曹休在石亭被东吴将领陆逊打败)。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陈仓处郝昭虽然只有千余人,但是诸葛亮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曹真军队来支援,汉军粮尽而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而且第二次北伐并没有出祁山,祁山与陈仓很远,诸葛亮不可能二处用兵。
建兴七年(229年),诸葛亮第三次北伐,诸葛亮派遣陈式攻占武都、阴平(不是诸葛亮本人)。曹魏大将郭淮带兵援救,诸葛亮亲自率军至建威,郭淮撤退,蜀汉只得二郡。诸葛亮安抚当地族人后便撤回汉中,但是这二郡一直作为姜维北伐的跳板,直到蜀国灭亡时才被魏国收回。诸葛亮设计夺取陈仓,郝昭阵亡都是虚构出来的,历史上郝昭实为染疾而病死。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汉军包围祁山,司马懿和张郃带兵援救,诸葛亮自己却亲率主力前往上邽麦区。诸葛亮进入上邽麦区以后,打败郭淮,强割陇西小麦并且在卤城大败司马懿,斩首三千。诸葛亮派遣魏延深入羌中地区,魏延在阳溪大败郭淮,取得阳溪大捷。当年六月,诸葛亮粮草接应不上,后主要求其撤军,诸葛亮不得已引军撤退,而此时司马懿却强行要求张郃追杀,张郃无可奈何前往,最终于木门道中箭,伤重而逝。负责粮草的李严怕粮运不济,便传话叫诸葛亮撤军。诸葛亮回来后发现粮草充足,识破了李严的计策,最后李严被贬为庶人。《三国演义》中,并没有魏延被司马懿打败的事也没有一封信气死曹真(曹真其实极善用兵,最终是因病去世)。诸葛亮随后与司马懿斗阵又大破司马懿。最后司马懿离间诸葛亮和后主,诸葛亮用减兵添灶之法安然退兵。这些都是虚构出来的。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出武功五丈原,推进到距离长安只有一步之遥的渭滨,因未能成功抢占北原而与魏军僵持达百余日,司马懿坚守不战,也就是并没有五丈原一战。同年,孙权也率军北上,最终被曹睿亲自率军打败。同年秋天,诸葛亮逝世,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率军退回汉中,至此诸葛北伐结束。实际上姜维没有用诸葛亮的木像,而是假装要主动进攻司马懿,司马懿才不敢追击。魏延有反骨一事就是子虚乌有,其实是魏延死于和杨仪的权力斗争,与诸葛亮无关。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啊!诸葛亮一生始终抱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志望,惋惜天不遂人愿,最终病逝五丈原。所谓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诸葛亮之所以北伐,也许他明白,现在不去北伐,也许不久的将来蜀国将被魏国所灭,所以他耗尽后半生心血一心北伐,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蜀国在夷陵之战后就已经损失了大批兵力,而且国内百姓也不断迁出,想要征兵也变的非常困难。但诸葛亮还是制定了北伐的策略,不过当时诸葛亮一共有多少兵力呢?根据记载10万不到,但是曹魏足有40万兵力,这相差4倍的战斗力已经非常惊人了。实际上诸葛亮也是没别的选择,刘备死后东吴和曹魏都蠢蠢欲动,准备吞下吴蜀,如果这个时候不主动出击就只能等着被屠宰了。
曹魏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又多是经济发达地带,战后在曹操的治理下中原经济迅速恢复,为三国中实力最强,但中原百姓经历连年战乱,急需休养生息,所以曹魏政权稳固之后,虽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却在曹丕曹叡两代君主在位期间并未发动大规模对吴蜀的战争,反而转为守势。曹魏有40多万军队,蜀汉只有9万,诸葛亮为何还要北伐?
当时蜀汉政权全国只剩下10万多军队,即便是再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也要不断的进行北伐,史书记载“诸葛亮六出祁山”,并且在诸葛亮死后,其继任者姜维也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屡屡北衅“九伐中原”,消耗了巨大的国力。而与此相比,最强大的曹魏,却很少主动挑起战端。
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便分析天下三分,并且为刘备谋划了争夺天下的战略,就是荆州、益州同时北伐,从而号令天下,匡扶汉室。虽然后来荆州已失,但隆中时说的匡扶汉室,诸葛亮一定没忘。因为他深受刘备知遇之恩,又在白帝城被托孤,可以说刘备对诸葛亮的恩情必然需要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所以他是既步步为营又希望奇兵突破,真是难为他了。好在他是诸葛亮,即使输,也输的不难看,相反,曹真和司马懿却赢得很难看,被他讽刺为胆小女人不敢出战。但司马懿的坚守不出战却是无比正确的战略,生生把无敌的诸葛亮耗死了!
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人其实是大多数人认为吹的最多的诸葛亮。有人要问啦,你是不是胡说八道,诸葛亮都被三国演义吹上天了。其实三国演义并不是把诸葛亮吹过头了,而是把诸葛亮吹成妖了。以至于鲁迅批评三国演义说:状诸葛多智而近妖。实际上正史中的诸葛亮可不是三国演义中的那种神棍形象。正史的诸葛亮除了不如演义诸葛亮那般神棍,其他方面碾压演义诸葛亮。
演义吹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但是正史诸葛亮军事也不差,三国演义没有告诉我们蜀汉总兵力不过10w,每次北伐带兵不过数万。可就是这数万北伐军,居然打的数十万魏军龟缩不前,排除神话部分,这战绩比起动不动三十万大军北伐的演义诸葛有差么?演义中,出陇上诸葛装神的故事大家一定耳熟能详,说的是诸葛亮兵至祁山,军中缺乏粮草,于是设计迷惑魏军,出现几个“诸葛亮”司马懿不知是人是鬼,十分害怕,仓皇逃窜,诸葛亮得以收割陇西小麦。这段故事其实原型是正史中的上邽——卤城之战。
限于篇幅,这场战争的详细过程就不介绍了,只叙述下最终结果:上邽之战,郭淮败退,北伐军收割陇右小麦。卤城之战,司马懿丢盔卸甲,从此不敢与诸葛交锋。演义中空城计虽然子虚乌有,但是“死诸葛走生仲达”却是真的。正史中“死诸葛走生仲达”记载的情况让司马懿比演义中更丢人。演义中说“见木像魏都督丧胆”,可是正史中,司马懿连诸葛亮的木像都没见到,只是杨仪“反旗鸣鼓”,就不敢追击。可见“畏蜀如虎”,名副其实。
演义没有说比起军事,诸葛亮更强大的是政治才能,当刘备被打的走投无路之时,是诸葛亮出使东吴,力促孙刘联盟。当吴蜀联盟破裂,是诸葛亮力促蜀吴重修于好共抗曹魏。可见诸葛亮强大的外交才能。。蒋琬、廖立、庞统、马良、马谡、董允、蒋宛等重要人才,都是诸葛亮推荐的,出师表中更是推举了很多人才,可见诸葛亮知人善任。刘备攻取益州,离不开诸葛亮在后方调度粮草,益州初定,又是诸葛亮联合刘巴制定蜀科。诸葛亮几年之间,外平南中叛变,内修政理。让千疮百孔的蜀汉变得民殷国富。三国志说诸葛亮的政治能力是不下于管仲萧何的,算无遗策的贾诩都评价诸葛亮:诸葛亮善治国。
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散文家,著有《出师表》《戒子书》等精美散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戒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发明家:木牛流马,诸葛连弩,都是丞相真正的发明,演义中没有说诸葛亮还是书法家。如此种种,不计其数。
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神,只是普通的人,可是正因为他只是人,却比三国演义中的神诸葛亮更加伟大。刘备当时颠沛流离一无所有,有的不过是兴复汉室的大义之名和未知真伪的帝室之胄。当时曹操几乎统一北方,良将千员,带甲百万。三分天下有其二,放眼天下再无敌手。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等制其兵。文有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司马懿等为之谋。而刘备兵不过万,将不过十,武将够看的只有一直追随自己的关羽张飞,谋臣没有能够和曹操相比的。
白帝托孤,又是诸葛亮,再次“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扛起蜀汉大旗。诸葛亮一介凡人,却能力挽狂澜,只用了三年时间,让千疮百孔,濒临奔溃的蜀汉国治兵强。历史上的诸葛亮不是神,只是普通的人,却敢以弱小的蜀汉主动北伐强大的曹魏,还打的魏国丢盔卸甲。
正因为他只是人,这样的诸葛亮,难道不更加伟大么?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诸葛亮,难道不比演义中的诸葛亮更完美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1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秦武王赢荡是为什么样的君主有何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