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古代皇帝和国库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代表权力巅峰的皇帝,是否有工资呢?能不能随意动用国库的钱?
古代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国家都是他的,包括土地和臣民,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要工资干什么呢?他是天下之主,谁给他发呢?所以皇帝是没有工资的。
那么国库的钱,皇帝能随便动用吗?既然整个天下都是他的,照理说是能够随意动用的。但答案是否定的,皇帝不能随意动用国库的钱,因为皇帝的统治,不是皇帝一个人在统治,而是整个朝廷机构在统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朝廷也是有财物制度的。国库的钱呢,并不是皇帝直接管理,而是责成户部管理。国家花钱的地方多了,并不只是皇帝消费啊。当然,皇帝也是需要花费的,并且花费巨大。户部会将国库的钱,按一定比例拨给皇帝,供皇室私家使用,这笔钱被称为“内孥”,至于内孥多少,各个朝代是不同的。国家要动用内孥的钱,要经皇帝同意的,因为这是皇帝可以调用的私房钱。当然,也是皇家乱用国库钱的例子。毕竟户部主管也是皇帝封的,不听皇帝话,要被除名甚至杀头的。
清代时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的钱,给自己祝寿,就是一个例子,这也是导致北洋海军在甲午之战中失败的原因之一。历史上的一些昏君,穷奢极欲,不顾国家不顾人民,将国库花光的事,也屡见不鲜。户部相当于财务部,如果不懂管理,国家就会成为空架子。
古代皇帝作为国家元首,不仅掌握着天下大权,还拥有后宫三千佳丽,是最令人羡慕的“职业”。有人认为,整个世界的一切都是皇帝的,他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他当然不需要像部长一样定期给自己发工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事实上,皇帝自己也认为自己虽然是一国之君,但却凌驾于所有人之上,而胡亚捷这个京中富家千金,却要处理国家大事。他很累,不得不自己付钱。另外,国库虽然有很多钱,但是管理一个国家要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军费、救灾支出等等。做不到的事都要从国库拿钱。
因此,许多皇帝会自己支付薪水,并制定极其透明的标准。宋朝虽然军事实力不强,但经济相当发达,被视为中国古代最富有的朝代。既然宋朝那么有钱,皇帝每个月给自己发多少工资?
据宋史记载,赵匡胤、宋太宗为自己定了一个俸禄标准,并取名为“易用”。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有人认为皇帝的俸禄属于私房钱,无论怎么用都不会受到那些谏臣的攻击。使用起来相当方便,所以有“好用”之称。
按照宋太祖的规定,每月要从户部领取一千二百元。当然也有说是皇帝亲自收的,但实际上是户部的官员,甚至是户部的第一号大臣亲自送给皇帝的。毕竟作为天子,皇帝是不会亲自发工资的,否则很没面子。况且那时候没有银行卡,工资也不能直接打入卡里。只有官员才能把它们送到皇帝手里,让后来的皇帝把工资放进自己的小金库。
很多人都有一个疑问:宋代的1200元,如果按照购买力换算,相当于今天的钱是多少?据了解现在大概是36万人民币。对于一般人来说,36万确实很多,甚至比现在所谓的金领还要高。但是,相比大公司CEO的工资,36万确实不多,甚至寒酸。
众所周知,很多知名企业的CEO年薪,不包括股票和分红,都可以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宋朝皇帝实际月收入只有36万,年薪只有400多万。所以,现在年薪500万以上的人,可以骄傲地告诉朋友,他们的工资甚至比古代的皇帝还高。
宋仁宗在位期间,为了减轻朝廷的财政压力,他主动放弃了自己的薪水,要求大臣将这笔钱用于其他为民工程。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宋仁宗之所以被称为古仁皇帝,不是没有道理的。
清朝皇帝是领工资的,只是名字从“好用”改成了“个人钱”,意思是体谅他们辛苦挣来的工资。皇帝可以用自己的俸禄来犒赏自己喜欢的妃子,或者在平时走出皇宫的时候买点东西。
其实古代皇帝的俸禄只是一种形式。只要他不是傀儡皇帝,就不会缺钱。金库里的银子本质上是属于他的。他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最多被那些文官喷几次。如果皇帝心情不好,心胸不是很宽广,那些文官也不敢喷他。
你是想回到古代当皇帝,还是想当现在大公司的CEO?
影视里常有这样的情节:皇帝龙颜大悦,开口就赏黄金万两,布匹五千,良田千顷。仿佛皇帝有无尽的钱可以挥霍,一些国人也以为然——天下是皇帝的,钱还不是他的!可果真如此吗?非也。其实在2000多年前,皇室财政与政府财政就已有区分。
秦始皇统一天下,化家为国,在建立国家机构的时候,就注意政府和皇室的区分。汉承秦制,这两者的分工已经非常明确。三公九卿里,就有大司农(起初叫治粟内史)和少府。大司农负责国家经济,财政主要来源于田赋租税,用于政府各项支出。少府管理皇家财政,主要来源山泽口赋等,用于皇帝以及皇室日常所耗。线索清楚,分工明确,皇室的私人花费不能从政府那边要,政府的支出也不应从皇室这边拿,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嬴姓可是皇帝作为国家元首,政府经济要触及,皇室所用更要经手。一手政府,一手私人,用起来难免就产生联系。汉武帝算是比较早遇上这种情形的。汉武帝好大喜功,热衷战事(一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打爽了收不了手,回头抄家伙的时候发现政府没啥钱了。在发现把自己的私房钱(少府)补上还不够后,汉武帝就去问盐铁商人要点钱。
可是盐铁商人缺心眼,跟汉武帝讲道理来,说已经缴税了(盐铁税收当时由少府负责),不给。汉武帝向来不惯人(参照司马迁),转手就把盐铁经营权要了回来,给大司农负责,政府经营,是为“盐铁官营”。由此可见,汉武帝对于政府财政与皇室财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十分清楚的。
此后此制度沿袭至唐宋。唐朝国力强盛,发生变化相对较少。到了宋代,宋太祖立国之初,考虑战事多要用钱,专门设立了“封桩库”,把每年多余的钱放到里面,有备无患(《宋史纪事本末·太祖建隆以来诸政》:凡岁终用度之馀皆入之,以为军旅饥馑之备。)法理上这还是属于国家财政。可创业者的头脑低估了富二代的浪,宋朝本身有钱,傻子放着一大堆银子不用,于是放着放着就放到了皇帝的腰包了(属于私人)。
政府这边的官员也不傻,打仗往大讲是为了国家大义,往小处想其实还是为了皇帝。皇帝家打仗,你作为一家之主不表示表示?!所以一到战事吃紧,国家财政紧张,官员就惦记起皇帝的私房钱。宋真宗就遇上很多次政府官员来借自己的私房钱,他看着不对头,这是要掏空的节奏啊,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于是警告说别总惦记着我的钱,自己挣去!(切诫三司,毋得复有假贷)回头又威胁管私房钱的官员,禁止透露我的存折余额(内藏库专副以下,不得将库管钱帛数供报及于外传说,犯者处斩)。
至此,皇帝有多少钱,政府那边也不清楚了。但是宋真宗的接班人宋仁宗挺厚道,据《宋史》记载,宋仁宗有多次是直接从私房钱补贴国家财政,数目也不小,这是正面例子。可偏偏上来个搞艺术的宋徽宗,公私兼顾,皇家的政府的钱都给他倒腾得差不多,国家就差不多说再见了。
明朝皇帝吸取了宋朝的教训(政府问皇室要钱),于是反其道行之(皇室问政府要钱)。当然首先把钱紧紧藏在内库(自己手里),国库则在户部。明朝奇葩皇帝多,觉得国库的钱不是自己的钱,时不时就去敲诈一笔,据说最高敲诈纪录的一次是2400万。
除了敲诈政府财政,明朝皇帝还脑洞大开,自己创业搞创收:武宗朱厚照在后宫里开市场做买卖,自己做店长,赚钱存入内库(难以理解)。可在后宫毕竟市场小赚不了大钱,武宗就到宫外开皇店,放高利贷,收入巨大,但与民争利,终酿大患。
神宗朱翊钧赚钱后,喜欢在炕上数私房钱(地主老财)。钱赚了,却不舍得花,准确来说是不舍得为政府花钱,连打仗缺钱也不给:谕廷陈足国长策,不得请发内帑(神宗朱翊钧)。明朝中后期政治混乱黑暗,经济难续,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及至李自成、张献忠起,已经病入膏肓,再难自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12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