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韩绛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韩绛(1012年—1088年),字子华,原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人,后迁居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北宋大臣,参知政事韩亿第三子、太子太保韩缜之兄。
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要职,后官至司空、检校太尉,封康国公。卒于哲宗元祐三年(1088年),追赠太傅,谥号“献肃”。
人物生平
韩绛于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状元是杨寘,榜眼是王珪,第四名是王安石),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历户部判官,擢右正言、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御史中丞。
嘉祐年间,历知庆州、成都府、开封府。为三司使。
宋英宗即位,迁给事中。治平二年(1065年),权知开封府(《开封府题名记碑》)。
宋神宗即位,拜枢密副使。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罢知邓州,徙许州、大名府。
元丰元年(1078年),任建雄军节度使、知定州。又入朝授西太一宫使。
元丰六年(1083年),改知河南府。夏季,河南府突降暴雨,受灾的百姓十分之五、六。韩绛开仓赈济灾民,延城筑堤。数月后,大水又到来,百姓依赖新堤得以幸免。
宋哲宗即位,韩绛改任镇江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封康国公,又任北京留守。黄河小吴埽再次决堤,都水监建议在大名府城旁凿渠,使其向东流至黄河下游的金堤,以分水势。韩绛说:“这个计划一定失败,白白浪费国力,而让大名人流离失所,这不是治河良策。”他上次向朝廷上奏,最终得以罢修河渠。
元祐二年(1087年),韩绛告老辞官,哲宗命其以司空、检校太尉致仕。
元祐三年(1088年)九月三日,韩绛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哲宗为他辍朝两日,追赠太傅,谥号“献肃”。关于其逝世月日,史料有三月初九、三月二日、九月三日三种说法。
韩缜(1019~1097)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属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二年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自龙图阁直学士进知枢密院事。曾出使西夏。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北宋大臣韩缜生平简介
韩缜,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词极剀切。刘沆荐其才,命编修三班敕。前此,武臣不执亲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遂著令,自崇班以上听持服。为殿中侍御史。参知政事孙持禄充位;权陕西转运副使薛向赴阙,枢密院辄画旨除为真;刘永年以外戚除防御使;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帝为罢,寝向与永年之命,而正志聪罪。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出为两浙、淮南转运使,移河北。
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尝宴客夜归,指使傅捅痪疲误随入州宅,与侍妾遇,缜怒,令军校以铁裹杖棰杀之。推蕹盅衣,挝登闻鼓以诉,坐落职,分司南京。秦人语曰:宁逢乳虎,莫逢玉汝。其暴酷如此。久之,还待制、知瀛州。
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牒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水岭为界。复命,赐袭衣、金带,为枢密都承旨,还龙图阁直学士。元丰五年,官制行,易太中大夫、同知枢密,进知院事。
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相蔡确与章谋诬东朝,及确为山陵使,缜暴其奸状,由是东朝及外廷悉知之。确使还,欲以其属高遵惠、张、韩宗文为美官。宣仁后以访缜,缜曰:遵惠为太后从父;者,中书郎b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乃止。
韩缜是怎么死的
元v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移永兴、河南,拜安武军节度使、知太原府,易节奉宁军。请老,为西太一宫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赠司空,谥曰庄敏。
缜外事庄重,所至以严称。虽出入将相而寂无功烈,厚自奉养,世以比晋、何、曾云。子宗武。
1、 钱俶、钱惟演父子
2、 李璟、李煜父子
3、 河南吕氏家族
4、 陈省华和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
5、 晏殊、晏几道父子
6、 宋绶、宋敏求父子
7、 苏颂、苏绅父子
8、 高琼及其曾孙女宣仁高后
9、 苏洵与苏轼、苏辙父子
10、 陆佃、陆游祖孙
11、 刘延庆、刘光世父子
12、 张浚、张栻父子
13、 洪皓与洪适、洪遵、洪迈父子
14、 史浩、史弥远、史嵩之祖孙三代
15、 徐邦宪、徐谓礼父子。
1、钱俶、钱惟演父子
钱俶为吴越国王,宋朝建立后称臣,并入朝为官。钱惟演为钱俶第14子,一直活到仁宗时,官至枢密使,儿子娶了仁宗郭皇后的妹妹。最有名的是诗词文章写得漂亮,还参与了《册府元龟》的编修。史书称“惟演出于勋贵,文辞清丽,名与杨亿、刘筠相上下。于书无所不读,家储文籍侔秘府”。《宋词三百首》中选了他的一篇《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曾说“吾平生不足者,惟不得于黄纸上押字尔。”黄纸上押字,即于敕黄上签押,为中书门下宰相所为。意为除了不曾做宰相,再没其他不满足的了。
另外,吴越钱家整个北宋时期都是名门,基本都以文辞见长,出过N个待制以上官员,还出了个驸马。钱俶、钱惟演、钱易、钱彦远、钱明逸、钱藻、钱景谌、钱勰、钱即,《宋史》都有传。
2、李璟、李煜父子
这两位虽然是皇帝,不过却是以文辞为后人所记住。“国家不幸诗人幸”,公认李煜成就更高。
3、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等
河南吕氏(又称东平吕氏,或者东莱吕氏)家族之中,难说谁更有名。吕蒙正相太宗、真宗,吕夷简相真宗、仁宗,吕公著相神宗、哲宗。整体来说,从太宗时吕氏家族开始崛起,一直到北宋灭亡,每代都有把持朝政者,而且非孤零零的一个人居高位。吕蒙正一辈有蒙休、蒙巽、蒙周、蒙亨等;吕夷简一代有从简、知简、惟简、承简、行简、易简、务简、居简、师简、宗简等;吕公著一代有公绰、公弼、公孺等;公著子有希哲、希纯等——整个家族的官位在稳步地上升,并形成了家庭势力,直到南宋仍然绵延不绝。希哲子好问,建炎初为尚书右丞;好问子本中高宗朝累迁至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本中从孙吕祖谦为著名理学家,与朱熹、张栻并称“东南三贤”。《宋元学案中》中称:“宋乾淳(乾道、淳熙,孝宗年号)以后,学派分而为三:朱学也,吕学也,陆学也”,即分别指的朱熹、吕祖谦、陆九渊。
与河南吕氏差不多的还有相州韩氏、真定韩氏,南宋时的四明史氏等,都是自贫寒起家,稳步上升,最终成为士家大族。PS,范仲淹进入仕途之后,范氏也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但不及这几个家族,世代显宦,仅仲淹及子辈纯粹、纯仁,官至宰执。
2、陈省华和陈尧叟、陈尧佐、陈尧咨父子。
父子四人均为进士。陈省华为太宗端拱三年(989)进士甲科;长子陈尧叟是端拱二年状元;次子尧佐,端拱二年进士;三子尧咨,咸平三年(1000)状元。
PS,陈尧叟是澶渊之盟之前,建议真宗迁都迁到金陵的那位;陈尧咨是卖油翁的故事中“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那们。
5、晏殊、晏几道父子
大晏在当时肯定是名气更大,以神童入试,一路做到了宰相,一生顺遂。而且无论在中央还是地方做官,都喜奖掖后进。范仲淹、韩琦、欧阳修都出于他门下,富弼是他女婿,后来冯京又是富弼的女婿。哲宗时,晏家已经落魄了,苏轼想通过黄庭坚一见晏几道,晏几道不肯见,说:“现在政事堂(宰相机构)里边一半是我们家的旧客,我都没有功夫见。”由此可见晏殊在世时的影响。
小晏是晏殊第七子,二人做词风格相近,后世评价也相近,不过大晏的多富贵清平气象,而小晏则以情深见长。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评价小晏:“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
6、宋绶、宋敏求父子
宋绶于真宗大中祥符初年赐予进士出身,最终位居参知政事,参与了《真宗实录》、《三朝国史》的修订。其子宋敏求虽仕途不及乃父,但一生著述颇丰。父子二人编纂了《唐大诏令集》、《宋大诏令集》等。
宋家有名的藏书丰富,陆游称“本朝藏书之家,独称李邯郸公(李若谷),宋常山公(宋绶),所蓄皆不减三万卷,而宋书校雠尤为精详。”仁宗时,宋敏求家住开封春明坊,当时的士大夫都喜欢在他家附近住,便于讨论学问和借书,春明坊的宅子价格比其他地方都高一倍。(《曲洧旧闻》)
7、苏绅、苏颂父子
现在的历史书中,提到苏颂,总要划到科技史,因为他组织了《开宝本草》、《备急千金要方》和《本草图经》的增补校订编撰,主持制造了水运仪象台,甚至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都概莫能外。其实在当时,技术又非经术济民之大道,他还是以仕宦为主,在中央和地方历任多职,官至宰相。苏颂生于“七世仕本朝”的望族。父亲苏绅仕途不及他,但也是知制诰、翰林学士等清要之官,追赠少师,封魏国公。
8、高琼、宣仁高后
高琼自南唐时便已从军,太祖、太宗时期均有战功;景德元年契丹入寇,高琼和寇准连哄带骗加各种恐吓保证,哄着真宗过了黄河到了北岸,这才有了后面的军心大振,以及澶渊之盟的签订。
宣仁高后是高琼的曾孙女,当然高琼的子孙辈也是军将,但都不能和高琼比。高后小字滔滔,是仁宗曹皇后的外甥女,自小在宫中长大;后来嫁给了赵宗实,宗实也是自幼被养在宫中。二人大婚之时极为轰动,民间称为“天子娶妇,皇后嫁女”。宗实即为后来的英宗,高后的长子为神宗,神宗是北宋惟一一位由明媒正娶身份贵重的皇后所生的嫡长子登大位的皇帝。神宗去世后,哲宗年幼,朝政由高太皇太后掌控,她废除了熙宁新法,召回了司马光、范纯仁等一干老臣;执政期间政治清明,民生稍得纾缓,被契丹人称为“女中尧舜”。
9、苏洵、苏轼、苏辙
父子兄弟三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可是老苏是“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大苏20、小苏18都已经中进士高科了。而且大苏日后誉满天下、谤满天下,小苏做到
尚书右丞。更为难得的是,熙宁变法搅得人心变动,多少父子兄弟因政见不同而反目,二苏偏偏“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和王安石、安国、安礼兄弟,曾巩、曾布兄弟、蔡京、蔡卞兄弟相比,真令人感慨。
10、陆佃、陆游
陆游就不用说了。陆佃是陆游祖父,王安石的门生,但是熙宁变法期间,王党盈天下,陆佃不讳言其非;元佑更化,旧党执政,陆佃参与修《神宗实录》,处处为安石回护;出知江宁府,又公开祭拜安石。熙宁变法之后,尤其是新党人士,因政治风向而改变者,比比皆是,如陆佃者少。
11、刘延庆、刘光世父子
刘光世与岳飞、韩世忠、张俊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宋。刘家世为军将,刘光世之父刘延庆积至鄜延路总管,靖康之变时被杀。
12、张浚、张栻父子
张浚历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四朝,官至枢密使,尚书右仆射。建炎三年(1129)苗刘兵变中,与张俊韩世忠等进逼杭州,使高宗复位,此后直至绍兴七年(1137)淮西之变,高宗“事无巨细,必以咨浚。赐诸将诏,往往命浚草之”,而张浚“总中外之政,几事丛委,以一身任之”。秦桧专权时,张浚退出朝堂;孝宗有意恢复,又因主战再度起用。有战之心,却几次失利,一生大起大落,誉有之,谤亦有之。而张浚之子张栻却距离政治颇远。张栻与朱熹、吕祖谦齐名,是理学家,湖湘学派的代表人物。
13、洪皓与洪适、洪遵、洪迈父子
洪迈为《容斋随笔》《夷坚志》的作者,父子四人之中最为有名。父亲洪皓于高宗建炎三年出使金国,遭到扣留,15年后绍兴十三年才归还。《宋史》称“皓虽久在北廷,不堪其苦,然为金人所敬,所著诗文,争钞诵求锓梓。既归,后使者至,必问皓为何官、居何地。性急义,当艰危中不少变。懿节后之戚赵伯璘隶悟室戏下,贫甚,皓赒之。范镇之孙祖平为佣奴,皓言于金人而释之。刘光世庶女为人豢豕,赎而嫁之。他贵族流落贱微者,皆力拔以出。惟为桧所嫉,不死于敌国,乃死于谗慝。”
绍兴十二年(1142年)二月,长子洪适与次子洪遵同中博学宏词科,洪遵第一名,洪适第二。洪适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洪遵至同知枢密院事;绍兴十五年,洪迈亦中博学宏词科;几个月后,父亲自金国归来。洪适兄弟三人均以文章知名,登贵显之位。洪适官位最高,而洪迈文章最为博洽,尤为孝宗所知。
14、史浩、史弥远、史嵩之
史弥远是理宗时的权相都知道。其实南宋四明史家,一向号称相门,不只出过这一个宰相。史弥远的父亲史浩在孝宗时两度任相,极近宠遇之荣;侄子史嵩之也是理宗时宰相。
15、最后来个不那么严肃的,徐邦宪和徐谓礼父子
徐邦宪为绍熙四年(1193)进士,官至工部侍郎。虽然在当时也算高官,但从后世来看,也没有特别之处。关键在于他的儿子徐谓礼。
徐谓礼以父荫入仕,一生平平,死后却出了名。2005年,徐谓礼在浙江省武义县的墓被盗了,除了通常的器物之外,还带出来了一卷蜡封的文书。盗墓贼欲脱手,可是文书的真实性却遭到了质疑——南方潮湿,通常认为南宋的文书不可能完整地保存至今。可是他们也有苦说不出啊,难道要说,这就是我亲手从墓里挖出来的?事情来回地折腾,最终文书照片被浙江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郑嘉励看到了,他根据内容判断这肯定是真的,报了警,最终警方把盗贼抓捕归案,文书也追索了回来,经人大的包伟民老师和郑嘉励研究员整理出版了,即为中华书局2012年所出《武义南宋徐谓礼文书》。
结语:稍微读一点史书就能发现,没有哪个人是孤立的,都是作为家族的一个阶梯而存在,你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家族更上一个台阶。
范仲淹小时候穷困潦倒,寄居在僧舍读书,每天只能喝一碗粥,划成四份,怕一下子就吃光了。可是他入仕之后,建立范氏义庄,以后范家的孩子就不必那么辛苦。晏殊入仕后一生富贵,可是年轻时和弟弟在太学读书,其他人都跑出去玩,他俩不去,真宗以为他努力,提拔他为东宫官。他说,我不是不想去,是没钱不能出去玩而已。韩亿与李若谷后均至高官,可年轻时,两人都穷得不得了,一起去京试赶考,需要拜谒别人时,轮流给对方当仆从;李若谷先考中,去地方做官,没钱雇人,自己牵着驴,韩亿帮他背箱子。但自他们开始,李氏有李淑;韩氏相继有韩绛、韩缜、韩维。真定韩氏就是从韩亿这个穷小子开始兴起的。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研究北宋历史有一本最基本的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比《宋史》还重要,它的作者李焘的父亲李中也是史官。能够被千百年后的我们知道名字的每一个人,他的祖辈父辈即使不见于史书,在当时也绝对不是普通人。每个家族都是从无根基做起,经过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社会阶层稳步上升。起自布衣仕宦至显要的,历朝都有,但多见于建国之初天地颠倒之时,等到了太平承明之时就少了,都是一代一代地积累起来的。见得多的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三代才能出贵族是真的,“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是真的。
我常常觉得,抱怨自己和富二代的差距其实没什么意义,别人之所以现在比我们轻松,是因为他们的家族比我们的家族早努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的后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章(1035年—1105年),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
嘉v二年(1057年),章进士及第,历商洛县令、雄武军节度推官、著作佐郎等职,政绩显著。章担任湖南北察访使,经略南北江,率军平定了湖北等地并经略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北宋内地割据势力。
熙宁二年(1069年),宰相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章被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熙宁变法。章反对废除新法,多次与门下侍郎司马光辩论,朝争失败,被贬,知汝州。
元v八年(1093年),章拜相,政治上贬斥旧党,恢复新法。文化上废除诗赋,代以二经。军事上征服西夏,攻灭g厮。外交上招降吐蕃诸部,拒绝辽朝请和。地方上设置晋宁军与陇右节度军。
元符三年(1100年),章罢相。崇宁四年(1105年),去世,享年七十岁,葬于长兴(今浙江长兴)。政和三年(1113年),赠太师,追封魏国公。著有《章子厚内制集》等。
章怎么读
章[dūn]
章生平简介
官宦世家
景v二年(1035年),章出生于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的官宦世家,父亲章俞官至银青光禄大夫。章小的时候,族父章得象惊异他的性情品格,认为他将来一定地位优越。
章年轻时,喜欢修养,服气辟谷,飘然有仙风道骨。性格豪爽、真率,相貌俊美,才智出众,学问广博精深,善于写文章, 才识超人。与章P因为名望明显,被介绍在贵族之间,赞扬于一时。
嘉佑二年(1057年),章进京,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他的族侄章衡考中状元,章耻于章衡之下,放弃进士,违抗皇命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家。
嘉佑四年(1059年),章再次参加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甲第五名,开封府试第一名。历商洛(陕西省商洛市)县令、雄武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节度推官。
参与变法
治平三年(1066年),章受到参知政事欧阳修的赏识和推荐,召试馆职,考试合格,遭到知制诰王陶攻击,未任馆职,知武进(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知县。
治平四年(1067年),章任著作佐郎,御史吕景、蒋之奇说章佻薄秽滥,向以擢第不高,辄丢敕诰於廷。所以不除馆职。
熙宁二年(1069年),李承之向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荐章,王安石大喜,恨得之晚。王安石开始变法后,让章进入集贤院。
二月,王安石设制制置三司条例司,章被任命为编修三司条例官,加集贤校理、中书检正。参与制定新法,监修国史,编撰实录。
熙宁四年(1071年),章奉命分析渝州(重庆)夷事,并分析夔州路差役事务。
制置三司条例司撤销,朝廷改任章为检正中书户房公事,兼详定编修三司令式,及诸司库务岁计条例,参与制定财政机构的法规。
章被派往州(陕西省彬县)调查处理案件,章沿途了解陕西推行雇役新法,及其他情况。
章提出采取粮价低时,官府大量收购,以备用,边境无事时,将军队移往丰收地区就粮,以解决军需,被宋神宗的采纳。
经略江南
熙宁五年(1072年),章被任命为湖南、湖北察访使,得到四千八百零九户、田二十六万亩。 改硖洲为安江寨,富州为镇江寨,累迁如京副使。同修起居注、知制诰、判军器监等职。
张颉说南江杀戮过多,无辜者十八九,漂浮的尸体遮蔽江,人不吃鱼几个月。章痛恨张颉的言论。
熙宁六年(1073年),章在荆湖北路建立屯田务。章曾经被任命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高阳关路经略安抚使。章由判军器监、知制诰再兼直学士院。
二月,宰相王安石随从宋神宗去观灯,骑马直接进入宣德门,宫廷卫士大声叱骂王安石,并打伤了王安石的坐骑。王安石建议宋神宗将这些卫士送往开封府治罪,罢免宦官一人,宋神宗答应了他的要求。
宋神宗下令对审讯宫廷卫士的开封府判官梁彦明、推官陈忱进行严肃处理,各罚铜十斤。
熙宁七年(1074年)宋神宗命章就军械监置司,立专案,审查曾布所究市易事。吕惠卿又令中书户房统计治平、熙宁财赋收支之数,统计结果,与曾布所说皆不同。章办理此案,曾布不再请求奏对。
九月,章深得宋神宗赏识,被任命为三司使。
出任地方
初,郑侠劾吕惠卿奸邪,且荐冯京可用,并言禁中有人被甲登殿诟骂等事,惠卿奏为谤讪,令中丞邓绾、知制诰邓润甫治之,坐编管汀州。
癸酉,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王安石复以本官同平章事。
初,吕惠卿迎合安石,骤至执政。既得志,遂叛安石,忌其复用,凡可以害安石者无所不为。一时朝士见惠卿得君,谓可倾安石以媚惠卿,遂更朋附之。
时韩绛颛处中书,事多稽留不决,且数与惠卿争论,度不能制,密请帝复用安石,帝从之。惠卿闻命愕然。翼日,帝遣中使赍诏召安石,安石不辞,倍道而进,七日至京师。
辛亥,加安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吕惠卿给事中,王龙图阁直学士。辞新命,惠卿劝帝许之,由是王、吕之怨益深。
初,蔡承禧奏:惠卿弄权自恣,朋比欺国,如章、李定、徐禧之徒,皆为死党,曾G、刘泾、叶唐懿、周常、徐申之徒,又为奔走,此奸恶之尤大者。而中丞邓绾亦弥缝前附惠卿之迹以媚安石。
王复深憾惠卿,遂讽绾发惠卿兄弟强借华亭富民钱五百万,与知县张若济买田共为奸利事,置狱鞫之。帝既决意罢惠卿政事,故先出升卿,寻诏惠卿守本官、知陈州。
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再次拜相。宰相吕惠卿外调为陈州知州。
中丞邓绾说:吕惠卿执政超过一年,所立朋党不相同,然而与吕惠卿共同作恶,互相帮助,没有比得上章。
现在吕惠卿虽然已经斥逐,而尚留章在朝廷,也尚且医疗疾病,四体而止治其一边,粪便除清除一堂,而尚存一半污秽啊。章出知湖州(浙江省湖州市)。
熙宁九年(1076年)十月,峡州、辰州(湖南省沅陵县)、沅州(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发生骚乱。
朝廷改任章为荆湖北路首府荆南(今湖北省荆州市)知府,兼提举本路兵马巡检,诏令章亲自前往辰州、沅州,安抚叛蛮。章设置诚州(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
五月,朝廷改任章为杭州知州,没有到任,即被召回朝任翰林学士,因为母亲死亡,辞官服丧,服除,历任判三馆秘阁、知审官院兼翰林学士。
回京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章担任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元丰四年(1081年),章的父亲章俞,侵占百姓沈立的田地,沈立拦路向章告状,章把他抓到开封。
大理寺弹劾章的父亲太子宾客致仕章俞、弟弟颍州沈邱县主簿章恺,侵占民田。开封府官,各怀观望,害怕躲避佥书。章奏事,及报上,不符实际,又按察裁决所开始时,追治堂吏王冕等,证实周之道等人的话。
章以为有司不当信王冕等语,想虚构捏造次数,强迫执政,以此报制勘所,仍称请尽情彻底查究,不可以只信其谬说,坐不适当指挥制勘院,固有是责。
章被罢免,任蔡州知州,出任陈州知州,改定州(河北)知州兼定州路安抚使
元丰五年(1082年),章被召任门下侍郎,为副相之首。
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病危时,有人企图策立神宗二弟雍王赵颢或四弟曹王赵f。
章与以宰相王为首的宰执们一起决议立宋神宗长子赵佣为皇太子,章写在纸上,王拿给已不能说话的宋神宗看,经神宗点头同意;请宋神宗母、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宋神宗同意,太子赵佣即位。
五月,章任知枢密院事。
十月,范纯仁、朱光庭、苏辙等人担任谏宫。
章对宣仁后说:谏官全部令两制以上奏举,然后宰执进拟。现在除目由中出,我不知从何知之,得非左右所荐,此门不可以渐渐开启。
宣仁后说:全部大臣所推荐,不是左右。章说:大臣应该公开张扬,为什么秘密推荐。现在皇帝幼冲,皇太后同听万机,应该遵循以前的制度。
门下侍郎司马光对章说:范纯仁、范祖禹等人任谏官,是众望所归,不能因为我的缘故,而挡住贤臣晋升之路,倘若必须如此,那么我宁愿辞职。
章说:我也知道韩缜、吕公著、司马光不会徇私舞弊,但如果将来有一天奸臣执政,以这为例,提升谏官以亲疏为标准,台谏官就失去意义了,这会造成政治的昏暗,国家安危之所系。
高太后下诏取消诏令,范纯仁被改任为天章阁待制,范祖禹为著作佐郎,其余三人依旧。
朝争失败
元v元年(1086年),监察御史王岩叟说:现在天下之大害,莫如青苗、免役之法,阴困生民,没有像茶盐之法,流毒数路。朝中之大奸邪,不如蔡确之阴邪险刻,章之谗贼狠戾,陛下反容而留之,此天意之所以未开也。
章被朱光庭弹劾不忠,议论政事之际,明目张胆,放纵辩论,竭力而行,用难听的话毁谤,以害政事。
司马光要割地给西夏,得到旧党的支持,章很生气,说议者可斩。说他们是无见识的不逞之徒。甚至说司马光村夫子、无能为。
高太后垂帘听政,以司马光为门下侍郎、宰相,全部罢废新法,举朝没有敢说话的人,章多次与司马光争论。
章说:现在天下政事,比熙宁元年以前,变更数也数不过来,事既与相不同,怎么可以全部检用熙宁元年现行条贯,不知虽是差役一事,官司关连上下,事物目极多,条贯相互干涉,岂可单独用差役一门,显见施行未得。
今天更张政事,所系生民利害,免疫、差役之法最大,急须详审,不可轻易,今天只限五天,诸县何由擎化利害,不知如此变更草率,反而更加为害。
章独自上疏,逐条分析免役、差役二法的利弊,驳斥司马光对免役法的攻击,同司马光在帘前争论。
章说:像役法,熙宁初,用雇代差,实行太快速,所以有现在损害,现在重新以差代雇,应该详细议论,经常讨论,或许可以实行,而限止五天,其损害将越来越多啊。
谏官多次弹劾章,章居位如故。章驳斥司马光所改的役法,积累数千言。司马光的建议施行后,章愤恨地在太后面前争辩,有以后怎么能奉陪吃剑之语,章的话十分不恭敬。
宣仁后很生气,御使中丞刘挚等人接连攻击他,他被贬出朝任汝州知州。
元v元年(1086年),旧党辩论失败,利用台谏官,对章进行攻击,章被贬官知汝州(河南临汝),改任杭州知州,重新担任汝州知州。
十一月,章请求罢职,提举洞霄宫(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道教宫观)。不断受到攻击。因为父亲死亡,于是守丧,仍不断受到旧党攻击。元v更化时期章被贬到岭南。
乘舟之会
元v八年(1093年),宋哲宗亲政,想启用章为相,宰相范纯仁力言不可以。章被启用为相,章赴京城途中,陈跟随众人途中拜见。
章一向听说陈名,单独邀请陈与同载,询问当世之务,陈说:请以所乘舟比喻,偏重其可行乎。或左或右,其偏一也。明白这个,则行可矣。章沉默。
陈再次说:天子等待您为政,敢问将何先。章沉思很久,说:司马光奸邪,所当先辨。陈说:您误矣,此犹欲平舟势而移左以置右啊。果真这个样子,将失去天下之期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1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