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何最喜欢朱标?
这里会拥有着多个原因,首先这就是自己的大儿子,为了大明江山考虑,同样也需要宠爱有加,再者这一个孩子和自己心爱的马皇后非常的相似,是两人爱情的结晶,必然就会宠爱有加。最后一个原因是治理国家应该张弛有度,朱标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所以更适合成为皇上。
因为朱标是嫡长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那个时候嫡长长子本身就是继承皇位的第1人选。为了大明江山考虑,所以对自己的大儿子如此的宠爱有加,这确实能够说得清楚,而且这么做也能够让底下的这些大臣全部都清楚,到底谁才是未来的皇帝。这也可以让其他的25个儿子彻底的死心,让这些人知道皇帝之位和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如果身为一个皇帝,这一份宠爱直接就选择平均分配,这可能就会让无数的人一直都在猜测,不知道谁才是未来的皇帝,容易会出现纷争。
朱标很像皇后
朱标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太子,完全和朱元璋不一样,是一个宅心仁厚的人,还会主动的替自己犯错的弟弟求情,使得这些人能够免受责罚。无论是满朝文武,还是在众多弟弟的心目中都会拥有着崇高的地位。这种性格其实和马皇后就会非常的相似,马皇后也同样是朱元璋最喜欢的人,两人从贫贱一路的走来,然后逐渐的走向富贵,在众多的因素下太子受到宠爱,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
治国要张弛有道
朱元璋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强硬君主,在朱元璋的统治之下,整个国家都会处于一种比较紧绷的状态,可是治理国家本身就必须要注重于张弛有度。朱标的宅心仁厚就能够有效弥补这一点,因此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就成为了第1人选。
转载声明:感谢您对不回头网的支持,读史使人明智,以史观今,让我们通过历史中一个个的典故故事去了解历史。喜欢的朋友欢迎转载朱元璋与其他帝王不同,他为什么独爱朱标
朱标是朱元璋和自己的结发之妻马皇后所生的大儿子,也就是所谓的嫡长子。何况在朱标出世的时候,朱元璋都已经27岁了,而在当时,像朱元璋这个年纪的都快当爷爷了。
对待朱标,朱元璋可谓是的的确确的父慈子孝了,就像朱标刚降临于世间的时候,此时的朱元璋正在对集庆发动了进攻。忽然有一天,朱元璋就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就是自己的长子降临了,当时正在打仗的朱元璋听到这个好消息后激动地差点蹦起来。朱元璋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就非常激动地在当地的一座山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谁来此处,不愁无后。这样就能看出,这个孩子降临以后,朱元璋究竟有多兴奋。
之后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之时,朱标突然驾鹤西归,此时的朱元璋的确是特别的悲痛,哭得泣不成声。我认为对于朱元璋而言,或许自己比赛的时候受伤或者输掉比赛都没有这么伤心,然而朱元璋在看到自己的太子去世后,就受到了非常严重的打击,而且将“懿文”追赠给了朱标。前面这个字倒是没有什么特殊性,然而后面这个字就相对有些来历了,通常情况下,“文”是代表历史上著名的贤主,这是一个非常有讲究的字。
这个谥号是朱元璋给自己儿子的,自己还活得好好的,就用天子的规格来安葬自己的儿子,这样就能看出朱标是非常受朱元璋宠幸的。最终还让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成为了皇太孙,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由于朱允炆的性格脾气和自己的儿子朱标非常相似,于是在朱允炆身上,朱元璋看到了朱标的影子,可以说朱允炆就是一个替身。
为何朱元璋对朱标就这么重视呢?莫非朱标的确有什么和别人与众不同的地方吗?还是由于朱棣不那么完美?其实有很多原因。
首先,毕竟当时的情况和现在有所不同,当时确立的继承人一般都是嫡长子,如果没有嫡出的孩子,就让庶出的长子继位。
在正常情况下,只要古时候和世袭方面有关的问题,几乎都是让长子继位,因此特别是大老婆或者皇后所生的嫡长子是更加关键的,何况相对来说,他的儿子就一般了,成年了以后都是要单过的,唯独长子是自己的接班人。于是从嫡长子小时候起,父母就要花费不少心血来培养这位儿子,肯定感情也不是其他孩子能相提并论的。朱元璋这辈子生下了26个儿子,也只有长子受重视,其余儿子都不受待见。
朱元璋二十多个儿子,为何独独器重朱标呢?
朱元璋二十六个儿子,谁敢溜到朱元璋面前和大哥朱标争一争,这个后果确实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并不是说大哥朱标没有容人之量,我的意思是,朱元璋可能会在朱标反应过来之前,跳起来狠狠地把这个不开眼的儿子痛打一顿。
当年朱元璋有长子朱标之后,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把朱标当场成继承人培养的,文官武将都给安排的最好的,自己在外面忙着砍人和打天下,丝毫没有忌惮世子朱标在内部监国,这种信任,翻遍历史书能找到第二个?而且老朱那二十六子,又有哪个皇子不服大哥?大哥朱标开始执掌政事的时候,老四朱棣还穿开裆裤呢!
朱棣尚且如此,老四之后的那些小屁孩哪里有资格动摇朱标的地位呢?
再者说了,朱标的文武班子有多可怕大家应该都很清楚,文有李善长宋濂,武有常遇春徐达蓝玉,在这帮大佬面前和自己亲爹面前动摇朱标的位子,朱老四怕是真的疯了吧。
打个不恰当比方,你打小就是你哥拿着棍子教育大的,等你有点儿本事了,你听你大哥话不?更何况你这个大哥平时还对你们还很好,翻开史书,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当年弟弟们犯了错,朱元璋要狠狠地收拾弟弟,就是大哥站出来维护自己。最关键的是,大哥朱标一直被老爹当着心头宝,和大哥抢老爹的宠爱,凭什么?就凭你会哭会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人认为当朱元璋死了,朱标做了皇帝,朱棣可能不安分要搞点小动作,比如说什么奉天靖难啥的,问题是,现在爹没了,大哥就相当于爹。大哥说点儿啥,谁敢不听。你一个老四要反大哥,问过其他兄弟们吗?大哥对咱们那么好,你居然想造反?恐怕都用不着大哥出马,周围的藩王早就一拥而上了。
再说了,如果朱标削藩肯定没他儿子那么菜,朱棣和朱允炆不一样,朱允炆那不叫削藩,那叫杀叔叔。朱标到底监国多年,朱元璋都夸他内政出色,削个藩技术层面不可能会像朱允炆那样胡搞。
要是一定要打,那就要提醒一句了,朱棣打过仗,朱标也打过仗。而且朱棣如果在朱标活着时候闹事儿,那就不叫靖难了,那叫造反,以明朝初期朱标不死的基础,蓝玉等人庞大的军事实力,朱棣?怕是要把打得渣都不剩。
而且如果朱标真的活着接班后削藩,朱老四没有一丝一毫可能性造反,在退一万步讲,朱老四在多长几个胆子也不敢,一共就三个卫的保卫部队,做一个无兵无权的藩王到老死是他最好的结局。
话又说回来了,像朱标这样的从小接受正统的帝王继承教育,朱标年纪兄弟们他最大,全国因为他监国多年除了老爹威望数他最高(有些时候还能和朱元璋直接顶嘴),这么一个手段圆滑,阅历老练且正得不能再正的身份(长兄如父),真要在位,其他的兄弟们根本没有任何闹幺蛾子的可能性。
朱标他儿子之所以成就了朱棣的威名,搞得好像朱棣一直狼子野心一样,完全是因为朱允炆这货干的并不是“削藩”而是杀“王”!
我们看一下,这个传说中老实巴交的朱允炆干得骚事情——把周王岷王废为庶人,关押代王,软禁齐王,逼死湘王。这是什么啊,杀叔叔啊。天可怜见,燕王朱棣这种情况下,眼看自己亲兄弟纷纷被杀,都还在装疯卖傻,不愿意造反,直到北平镇守带兵突到脸前,脑袋都要掉了时候,才逼急了造反到底,简直是阴差阳错。
说实话,只要朱标在位,先帝子嗣藩王们有吃有喝有地位,堂堂先帝子嗣藩王,何苦脑袋系裤腰带上搞造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曹丕寿命并不长的原因是什么
下一篇: 努尔哈赤的大福晋与太子偷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