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不算是个悲惨的国家,因为他的开国皇帝和亡国君主都是一位勤政的君王,但是大明亡国的那一年,的确是汉人最悲惨的一年。
当时的局势十分紧张,大明王朝已经油尽灯枯,崇祯皇帝在紫禁城里四处寻找,但是找不到一个肯上朝的大臣,因为李自成的大顺军队已经兵临城下,北京城已经是李自成的囊中之物,大明政权已经是风雨中飘摇的一叶小舟,很快就要沉入海底了。
但是我们都知道,大明政权实行的是两京制,这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已经提出来了,北京也不是最早钦定的都城,而是第二个都城,南边的南京才是大明真正的第一都城,但是为什么崇祯皇帝不肯南迁呢?如果南迁了的话,历史或许会发生改变!
首先,古时候有句话:"天子亡于江山,君主死于社稷",崇祯认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的核心都在北京,如果他离开北京而死,那么就是逃跑而死,怎么会算是死于江山社稷呢?这不是天子的死法,而且崇祯皇帝认为,自己已经如此勤劳于国事,那么天不应该要亡我大明,大明一定还有生存的机会,一定还有转机。
多么幼稚!多么固执!崇祯皇帝的确是个好皇帝,只可惜嘉靖、万历、天启三代皇帝已经把大明的基业蛀空了,阉党已经把大明的根基动摇了,就算崇祯皇帝这么勤劳,但是又担得了什么事呢?七十多年的昏庸朝政,十四年的勤政又怎么可以挽回!
还有第二点,大臣们很多都提议崇祯皇帝南迁到南京避难,可是崇祯皇帝全都拒绝了,他拒绝的理由十分的死板:"你们不知道大宋南渡吗?大宋南渡是个什么下场?你让我向乱臣贼子称臣?做梦!老子是真龙天子,不是南宋高宗赵构那个腐朽的小儿!"多么血气方刚,多么雷厉风行,多么完美的拒绝理由!大臣们想什么可以反驳他呢?也就只有:"皇上,起码南迁大明的基业还可以延续啊,起码南迁您还是我们的皇上啊!"但是在固执的崇祯皇帝耳朵里,这都是十分苍白的理由,这叫什么事!国难当头,你们这些大臣不想着和朕共患难,还想南逃去享福?门都没有!于是第一个提议南迁的大臣就被砍头了。于是大臣们都不敢说话了。
崇祯的性子非常的倔强,这从他做事的风格就可以看出来,在当时的局势之下,换做哪个帝王都不会固守北京,坐以待毙的(崇祯认为这是天子固守江山社稷,是好事),但是崇祯不一样,他死都不肯回南京,因为他对大明王朝已经是呕心沥血。
他已经无法做到更好了,他认为如果他这么勤劳都无法使得大明王朝起死回生的话,那么也就是天意了,既然天命难违,自己为什么还要反抗呢?这也就是直到李自成破城的那天他还要围绕皇宫跑一圈看看有没有大臣肯上朝的原因,崇祯皇帝,是个悲情的英雄。
我们顺着问题的假设来。问题假设的是崇祯在李自成攻打京师前迁都南京总揽全局。那我们就可以想象的是,崇祯完全掌握了朝局,不在受东林的蒙蔽。敲黑板!不受东林的掣肘,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要知道,历史上,崇祯皇帝不是没有迁都的想法的,就在决定迁都的时候,一个叫光时亨的小人物出现了,这个人只是一个六品给事中,是一个作秀的高手,怒不可遏地跳了出来,怒骂群臣食君之禄,关键时刻不思以死报国,却建议皇帝出逃,怎么对得起列祖列宗?崇祯又是个要面子的,于是很惭愧,说?朕志已定,死社稷!?
最后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崇祯真的死社稷了。讽刺的是,光时亨投降了李自成。
如果崇祯在南京站稳了脚跟,并且把最精锐的关宁军带回了南方,那么明朝和清朝之间,还有一个李自成的大顺,大明是有喘息的机会的。前提是,大明要把内部理顺。
当时大明并无精兵,表面上南方还有几十万的军队,但是由于卫所制度早已败坏,军队空额严重,战力底下,各个军镇嚣张跋扈,明廷对这些军镇实际已经无法控制,只能不停的安抚。所以需要锻炼一支军队。
有了军队,才能稳定南方半壁江山。
当然,崇祯还必须设法让李自成不会那么快的被清军击败,以获得自己喘息的时间。其次,当时的弊政一定要处理,土地是一定要重新丈量的,商税是一定要重新加上的,农民的赋税是需要降低的,尽量缓解内部阶级矛盾。并且为战争做好准备。再次,把郑芝龙收复是必须的。郑芝龙手上有无比强大的水师,但是这人在当时是墙头草,偷偷和清军做生意,源源不断的从海上向北方输送粮食,这是清军不为粮草犯愁的重要原因。郑芝龙不拿下,就是一个炸弹。
等到完全喘过气来,找机会重新北伐,也不是没有中兴大明的可能。当然了,崇祯真要能做到这一点,那他也不至于会受东林摆布,最后这么快亡国了。
17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大明帝国风雨飘摇步履蹒跚。崇祯帝虽然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意图复兴大明。崇祯皇帝最大的元生性格缺陷是刚愎自用、独断多疑。加上长于深宫之中,对把持朝政的东林毫无办法,又死要面子,缺少担当。陈新甲提出和后金议和完全是为了大明能有一口喘息之机,当东林的喷子们大喊杀了陈新甲,崇祯为了自己的面子把陈新甲做了替死鬼以后,崇祯的朝廷真的没有人敢提出务实,对朝廷有益的建议了。
所以,崇祯最终没能迁都南京,也是历史必然。
就当时的局势来看,崇祯帝如果果断一点,放弃北京城,不与李自成的起义大军相争,尽快逃往南京,说不定还真的有可能让大明朝起死复生。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造成明朝内忧外患,朝局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就是崇祯在上位后,明朝的北方地区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干旱。致使北方粮食颗粒无收,农民缴税压力剧增,吃不上饭食甚至还闹饥荒,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才爆发出这次的农民起义事件。
而这时候的崇祯,如果去往了南方,那么他所管辖的土地范围便会从以前的整个中原变为中原以南一带,而受灾严重,形势严峻的北方从此便不再归他管辖。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认为,偏安一隅的明朝可以避免因为持续被北方迫害从而带来的经济下滑,国力衰减。而且,在少了对治理恢复北方旱灾所花费的大笔开销后,大明朝完全可以利用这笔钱,专心致志治理好还未曾受灾的南方一带,使南方地区变得繁荣富强起来。
并且,李自成在将北京城攻占之后,必定会引起本来准备向明朝进攻,夺取北京的满清大军的注意力。到时候,满清大军与农民起义军争锋相对,两军交战之时。龟缩在南方的明朝便可以趁机休养生息,好好调理明朝内部所存在的问题,整治肃清明朝内部的谋逆叛党。如此一来,农民起义军和满清大军的实力都在逐步消耗,唯独躲在一旁静静休养的大明朝在慢慢恢复着元气。
此消彼长,长此下去,大明朝必定能恢复以前的实力。而那时候的农民起义军和满清大军则会因为长期的对战消耗,导致兵力大减,实力下降。这时,实力大增的明朝再举兵北伐,说不定还真的能将另外两军击败,重新夺回失去的领地,实现大明王朝的繁荣复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0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朱棣称帝后,他是如何对待那些藩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