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刘邦和汉朝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能够建立汉朝,其中功劳最大的是韩信吗?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一统天下,主要原因是手下有能人。刘邦能容人,擅用人,所以投奔他的能人很多,突出的代表人物就是韩信。
韩信原本在项羽手下,因郁郁不得志便转投刘邦,刘邦任命他为大将军,他不负所望,率军在垓下围住了项羽,最终逼迫项羽自刎乌江。
因为韩信有如此壮举,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汉朝的首功之臣,事实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刘邦手下立功最大的当属张良,他的重要性要比韩信大得多。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简单概括张良之功。
一.张良之功,在于保住了刘邦的性命,若没有张良,刘邦在鸿门宴中就会死去。说张良之功,先要从项羽的叔叔说起。
项羽有两个叔叔很出名,一个是项梁,一个是项伯,项羽的兵法是项梁亲自传授的,如果没有项梁,项羽就不可能成长为杰出的军事统帅。
项羽另一个叔叔是项伯,项伯与项梁截然相反,项梁一手培养出项羽,并为了项羽的霸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死在了秦军手里。项伯则不仅没有帮忙,反倒扯了项羽的后腿。如果没有项伯,刘邦就一定会死在项羽手里,也就不会有霸王别姬的悲情结局。
项羽手下第一谋士范增,看清了刘邦的威胁,要求项羽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结果项伯出乎意料地为刘邦说情,并在项庄舞剑,想要刺杀刘邦时,他起身护住了刘邦,使得项庄功败垂成,项羽失去了除掉刘邦最好的机会。
项伯为什么如此卖力护刘邦?原因正是在张良身上。
张良与项伯关系莫逆,友情深厚。当项羽召刘邦赴宴时,项伯情知项羽要大开杀戒,便立刻暗中通知了张良,要求张良立刻逃走。
但张良对刘邦十分忠心,并不逃走。他将实情告诉刘邦,建议刘邦与项伯交好,请项伯出手相救。刘邦听从张良建议,与项伯结为了儿女亲家。
项伯不负张良所托,果然出手护住了刘邦。在鸿门宴期间,张良又在关键时候安排了樊哙出场,樊哙直斥项羽之非,一番有理有据的说辞使项羽哑口无言,最终放走了刘邦。
后来项羽与刘邦争夺天下,项羽抓住了刘邦的父亲与妻子,逼迫刘邦投降,依然是项伯出面,保下了刘太公和吕雉的性命。
二.张良之功,在于及时纠正了刘邦的错误,使刘邦顺利建立声望。
张良救刘邦绝不是一次,在刘邦入驻关中时,曾经有一段荒唐时光。秦朝将关中咸阳建设得富丽堂皇,楼宇层叠,美女珍宝无数。刘邦为声色所迷,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每日只是享乐。
张良及时劝说刘邦回头,让他离开宫殿,率军驻扎在外。并采取措施安抚当地百姓,赢得了百姓的拥戴,这才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根基。
要了解项羽虽势力强大,但他性格暴虐,秦朝二十万投降的大军被他全部坑杀。刘邦要与项羽争天下,就必须走“仁”的路子,而这一路线正是张良铺下的。
三.张良之功,在于审时度势,准确把握了战争局势。
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候,张良及时献策,给了项羽致命一击。当时楚河汉界划定,刘邦原本想要安于现状。面对兵精将广的项羽,刘邦自认为不是对手,能够平分一半天下已经知足。是张良敏锐地发现项羽大军疲惫,已经是强弩之末,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坚决要求刘邦出兵。
在追击项羽的过程中,因为韩信与彭越两员大将的消极作战,汉军屡遭挫折。张良再次献策,让刘邦向韩信彭越许诺,等天下平定之后封两人为王,正是这一许诺激发了两人斗志,最终才有了垓下之战,逼迫项羽自刎乌江。
四.张良之功,在于安邦定国,维持了国家稳定。
汉朝建立之后,关于皇太子的人选出现过波折。吕雉是刘邦明媒正娶的皇后,她的儿子刘盈顺理成章成为皇太子。但因为刘邦宠幸年轻貌美的戚夫人,便有意重新立戚夫人所生的赵如意为太子。
此时依然是张良出面,向吕雉献策,选德高望重的人跟随在刘盈身边。刘邦见刘盈已经建立起名望,这才罢了换太子的想法。
以上种种,皆为盖世之功,可以说若没有张良,汉朝的一切都无从谈起。功成之后,张良不居功,辞去所有官职,云游而去,尽显高人风范。
因为他要谋反,史记都记载了,就是这么简单,看过史记的人都知道。
说到韩信的军事能力,你说看史记,说到韩信的人品,你说史记里面都是假的。
韩信军事能力强,不能说明他人品也强。
这一点,韩信投刘邦的时候,刘邦就看出来了,在项羽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他背叛了项羽,投向刘邦,这种人可以信?
韩信投刘邦的时候,项羽在和楚怀王争权,项羽入咸阳后,派人跟楚怀王说,希望楚怀王封他为王,楚怀王说按约定行事。
约定是什么,就是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先入关,要封刘邦为王,韩信一看,项羽不行,刘邦要发达了,就投刘邦去了。
结果韩信投完刘邦,项羽不听楚怀王命令,自己封王,自封西楚霸王。
项羽把刘邦封到巴蜀、汉中为汉王,刘邦带人到汉中的路上,许多人看刘邦不行半路跑了,韩信看刘邦不行也跑了。
韩信跑到半路,被萧何追回来了,韩信人品不行,可是军事能力行呀,刘邦就缺这种人才,而且韩信在项羽身边呆过,知晓项羽的弱点,以后和他打的时候可以利用。
刘邦怕萧何也跑了,无奈听从萧何,封韩信为大将军,但不给他一兵一卒。
毕竟韩信是从项羽那里跑过来的,要是项羽派他过来监视刘邦,给韩信掌兵权,人都被韩信拐跑了,刘邦可没地哭去。
到后来,刘邦在彭城之战被项羽打败,刘邦才听从张良的下邑奇谋,任用韩信。
攻打魏豹的时候韩信和曹参一起,攻打陈馀的时候韩信和张耳一起,打齐地的时候,韩信一个人去,他的本性就露出来了。
刘邦调人帮韩信打下齐地后,刘邦在艰难的和项羽打仗,韩信就要挟刘邦封他为假王。
刘邦迫于无奈,封韩信为真王,后来刘邦调他过来一起打项羽,韩信就更过分了,直接不来,气的刘邦晕了过去。
这时刘邦身边的张良,也早就看出韩信的人品,知道韩信要什么,让刘邦许诺打完项羽封他为楚王,把项羽的地盘给他。
韩信一听,项羽的地盘给我,立马带人跑来垓下,都不带歇息,直接带人打项羽。
垓下之战后,刘邦立马跑去夺了韩信的兵权,按照之前的约定,封他为楚王。
项羽死后,楚将钟离昧和韩信关系很好,赶来投奔韩信,韩信也没有辜负钟离昧对他的信任,把他的人头献给刘邦。
项羽手下另一楚将季布,跑到朱家那里躲避,朱家找夏侯婴跟刘邦说情,刘邦就饶了季布,还让他做了郎中,官职和韩信以前在项羽那里的官职一样。
相比之下,可见韩信人品,钟离昧是项羽手下大将,韩信能跟他关系如此之好,可见韩信在项羽身边地位不低。
等到项羽封王之后,肯定会封韩信的,结果韩信跑到刘邦那里,还诋毁前任领导项羽。
说项羽不听我的计谋,项羽在巨鹿之战的计划可好了,要是听你的计谋,我看秦朝估计能延续个百八十年。
说项羽不肯给别人封官,本来只能先入关为王,项羽转眼给十八位诸侯封王,打脸不,跟着项羽入关的人人有份,陈馀、田荣不跟项羽入关,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后来韩信想要谋反,被人告发,萧何是谁,推荐韩信给刘邦的人,自然知道他人品。
萧何和吕后联手,提前下手杀了韩信,临死之前,韩信都不知悔改。
说我真后悔,早一点谋反就好了。
韩信是汉国的最大功臣,刘邦却要最先杀他还是因为功高盖主四个字。其实韩信的功劳越大,名声越好,对于当时的刘邦来讲就越不高兴。因为才能越高就会显得刘邦无能,只要有人的功劳可以跟自己相比的时候,刘邦就害怕会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因此而有所忌惮,因此韩信就会因此惹上杀身之祸,即使韩信本人并没有夺权的想法,但是只要刘邦有心病,韩信就得死。
其实刘邦要杀掉韩信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不信任他。之前韩信曾经要求刘邦给自己封王,这件事情就让刘邦非常不满意,认为韩信就是仗着自己有功劳,所以有些膨胀了。对刘邦也没有以前那么尊重了,似乎有些仗着自己有功劳而目中无人的感觉。这就已经让刘邦起了疑心,担心韩信有了异心。
后来刘邦跟项羽之间打斗,最终赢了项羽,刘邦还下令搜索所有项羽的手下和党羽。但是韩信竟然偷偷的把项羽的大将钟离昧收留起来了。这件事情就是让刘邦最生气的地方,这件事情确实韩信解释不清楚,而刘邦对韩信的疑心就更大了。收留敌人的手下,这难道不是通敌卖国的行为吗?所以刘邦就一直怀疑韩信想要造反。
其实所有的事情加在一起,韩信在刘邦面前已经没有任何可信度了。再加上韩信的功劳很大,在汉朝的名声很好,这一点让刘邦更加不满,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当百姓越称颂韩信的时候,当朝臣推举韩信的时候,刘邦心里的杀机就在不断的累积。
而且韩信这个人没有什么心机,大大咧咧的,这也让刘邦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并且韩信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啥说啥,让刘邦更不爽了,最后难逃一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20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卞夫人有哪些成就关于她有哪些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