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满清的八旗骑兵为什么从来没西征过

以史为鉴 2023-07-07 10:23:11

满清的八旗骑兵为什么从来没西征过

满清的八旗骑兵为什么从来没西征过?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如果仅仅比较满清和蒙古的版图,那么满清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满清的实力也的确不及蒙古,这是用目共睹的,但不代表满清是因为这个而没有西征,或者说对外扩张。

蒙古虽然不断西征,但其重点还是金国以及大宋,也想完全消灭。而满清自然也是如此,只不过满清南下的欲望更加强烈。

满人和蒙古人都是少数民族,但两个民族有着巨大的区别。蒙古是游牧民族,以畜牧为生计,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所以他们并不稳定,迁移也是常有的事。可是满清则不同,满清也就是满人,他们是渔猎民族,是以打渔打猎为主,并不养羊养马。

渔猎民族与游牧不同,他们有固定的地方,就是河流和山林,要那么多的草原也没有什么用,也没有那么多的牛羊放牧。

既然民族特性都不同,是不可能从根儿上做出一样的事的。更何况,满清是取代明朝而建立的,对于蒙古以及元朝的历史也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蒙古呢?看似建立了庞大的地盘,但崩溃的也快,即使是元朝也连百年都不到,没有什么学习价值吧。

要知道满清自从取代了明朝以后,虽说很多地方沿袭了明朝,但其骨子里是看不起明朝的,高高在上的思想始终是根深蒂固的。

大方面说完了,那么就要说说细节了。

蒙古发源于蒙古高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这个时候对于蒙古来说,向四周任何方向都是可以的。当然了,蒙古的侧重点是南方和西边。

可是满清则不同。满清崛起于东北,如果要扩张,方向和蒙古当年差不多,也就向西和向南。可是向西的话,必然惹蒙古人,虽说蒙古当时处于混乱,但即使抢下了这么多的地盘,对满人来说,也没有什么长进。

只有向南发展才是正道,取代明朝入主中原。但在这条路上满人折腾的太久了,两代人就没有完成入关的心愿。

要不是当时大明内患频发,结局还未可知呢。

即使满清入主中原后,西北也面临着一个庞大的准噶尔汗国,阻挡着满清扩张的脚步。可偏偏这个国家实力不俗,愣是抗住了满清康熙、雍正和乾隆,而这也是大清最为强大的时期。

强盛时期对付准噶尔都这么难,别提以后了,扩张是不可能了。

有人说了,满清不是依靠的八旗起兵嘛,这和蒙古人是一个意思,其实不然。虽说满清的骑兵很强,但满清绝对不止是骑兵。除了骑兵的冲锋之外,步兵优势也很大。

其实我们可以想想,在古代,对于汉人王朝来说,打仗考虑的很多,比如后勤,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

可对于蒙古人来说,则不同,他们不需要后勤的补给,完全可以就地解决这个问题。可满清与汉人政权类似,他们也要依赖后勤。

所以八旗兵和蒙古人打仗的方式也不同,这也决定了八旗兵不可能到处冲锋,抢夺地盘。

17世纪时,巅峰时期的满清八旗如果西征,有可能征服欧洲吗?

17世纪正是崛起于东北的女真人势力最强的时刻,当时尚处于部落时代的女真人,在努尔哈赤的率领下逐步被整合为一个军事集团八旗,这支女真人的军队几乎全民皆兵,战斗力更十分强大:八旗接连击败了东部的朝鲜,北部的诸多野人部落;西部曾强盛一时的蒙古各部及南方的庞然大物明朝。

最终,八旗集团以几十万人的小族完成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入主中原,占领天下,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清王朝。因此,毫无疑问的是,17世纪正处于上升时期的清朝八旗兵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之一。因此,有人提出这样的疑问,17世纪时最强的八旗兵,如果大举西征,有可能征服欧洲吗?

当然不可能,这种假设本来就是痴人说梦。

第一,17世纪的发骑兵战斗力固然不弱,但是,此时的八旗兵却并不具备远征的可能。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的确有过多次成功远征的记录,例如被八旗兵征服的蒙古,就曾在其祖先成吉思汗的率领下,打下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帝国蒙古帝国。

庞大的蒙古帝国

但是,能击败明末时期的蒙古,并不代表八旗就具备了蒙古人远征的实力。最为根本的原因,还不在于八旗的实力是否如巅峰时期的蒙古人那么强大,而在于八旗根本不具备足够的后勤补给能力。蒙古铁骑之所以能够横扫欧亚大陆,就在于其独特的民族特性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历来逐草而居,他们无论是远征还是迁徙,都不可能如农耕民族一样携带大量后勤补给,因此,游牧民族所能依靠的,正是自己放牧的对象。所以,蒙古大军在西征之时几乎没有携带多少后勤补给,一方面他们通过战争掠夺,以战养战,就地取材完成自己的后勤所需,另一方面,他们携带的大量马匹,尤其是母马可以在危机时刻为蒙古骑兵提供所必须的食物和后勤。

八旗军队

然而,八旗集团却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八旗军虽然也普遍装备了战马,但是,与其说八旗军是一支骑兵部队,还不如说这是一只骑马步兵。渔猎民族出身的八旗军队,绝大部分人在先天骑射能力也远不如蒙古人。因此,如果17世纪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真的头脑发热,决心远征,也根本无法携带足够满足八旗远征的后勤补给,也就是说,远征的八旗集团还没有遇到敌人,就会由于后勤不足而不战自溃。

第二,17世纪的八旗集团固然战斗力不弱,但是,面对已经开启大航海时代的欧洲,八旗兵不但不具备优势,反而居于劣势地位。17世纪时,欧洲已经普遍走出了愚昧黑暗落后的中世纪,大航海时代也给予了欧洲列强足够发展的财富。因此17世纪时,欧洲已经普遍完成了火器化,欧洲诸国、尤其是各大国之间的军队中,火器数量已经超过了冷兵器的数量,火枪手更成为一场战役的决定性因素。

17世纪欧洲军队

更何况,当时欧洲军队中普遍装备了大量火炮,例如在同样爆发于17世纪初的欧洲30年战争中,欧洲军队在大量装备了滑膛枪,也普遍列装了数百门火炮。同时,欧洲人也针对于新式的武器进行了战术上的改革。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首创的三段式战法,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而此时横扫东亚的八旗集团,虽然已经也装备了一定量的火炮和火枪,但是,大部分都是火器依然是已经落后于欧洲的火绳枪,而且,这些火器只是八旗集团在战场上的辅助而已,取胜的关键,依然是清朝皇帝们念念不忘的八旗根本骑射。

也就是说,此时的八旗军队主要仍以冷兵器的作战方式为主。即使不考虑距离和后勤补给方面的问题,17世纪的八旗集团与17世纪的欧洲军队如果真的爆发战争,以此时欧洲火枪普遍在100米以上的有效射程来看,即使八旗军队足够顽强,即使八旗军能够以超人的勇武给欧洲军队带来不小的伤亡,最终失败的,大概率依然只能是八旗军队。

皇太极

第三,八旗军队有限的人数决定了,八旗根本不具备远征的实力。众所周知,八旗是由努尔哈赤整合了女真部落,并吸取了当时居住于东北的少量汉人、朝鲜人、达斡尔人等民族而组成的军事集团。虽然八旗吸纳了少量其他民族,但是,八旗构成的主体依然是女真人。

这也就决定了八旗有限的人数,八旗在关外发展数十年之后,直到入关之时,女真人的总体数量都没有超过百万,而几十万的女真部落,即便是人人皆兵,八旗总人数也不可能超过20万。八旗集团刚一创立时,按照每旗7500人算,更只有区区6万人。

如此数量,即使八旗军队真的劳师远征,并奇迹般地到达欧洲地区,面对欧洲动辄数万乃至数十万的军队,这支武器装备差,连人数都居于劣势地位的远征,只会给欧洲人?送人头?。

八旗铠甲

第四,17世纪时的八旗军队与欧洲军队,其实并未并非毫无交集,在中国黑龙江地区,八旗军队就已扩张到远东的沙俄军队,爆发了一场规模并不大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雅克萨之战。此时八旗集团已经进入了康熙时代,清朝已经完成了对中国的统治。而此时,八旗军队尚未完全堕落,尤其是位于东北的八旗,由于环境所限,依然保持着不小的战斗力。

那么,这支八旗军队与俄国军队的战争结果如何呢?虽然雅克萨之战清军,也就是八旗都取得了胜利,也赶跑了侵略者,但是,八旗军队取得胜利的方式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围困俄军占领的雅克萨之城,最终逼迫弹尽粮绝的俄国军队撤出。

也就是说,拥有绝对优势兵力和后勤补给,面对跨越万里之遥的俄国殖民军,八旗不但无法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反而只能使用围困的方式逼迫俄国军队撤退。而且,当时的俄国虽然鲸吞了整个西伯利亚,但是,俄国在欧洲却是名副其实的二流国家,沙俄无论是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还是军队装备,在欧洲都排不上名。

沙俄对西伯利亚的侵略

然而,即便面对这样的欧洲二流列强,八旗依然竭尽全力才取得胜利。八旗军队面对欧洲一流列强的表现可想而知。17世纪时,随着明朝的长期海禁和西方的大航海,中西方的科技水平,尤其是武器装备方面,已经拉开了差距。而此时,尚处于奴隶部落时代的八旗集团虽然几乎横扫东亚,看似不可战胜,但更多的,其实是趁着明朝衰落后?捡漏?般的趁火打劫。

毋庸置疑,八旗军队放在任何一个冷兵器时代,都堪称一支名副其实的强军,但是,在火器愈发重要的17世纪,仍以冷兵器时代为主、以骑射自居的八旗,其实已经逐步落后时代。而且,这种落后还不是军队的个人勇武所能弥补的。也因此,十七世纪的八旗军队虽然战斗力颇为不弱,战斗意志更堪称优秀,但是,面对不断蓬勃发展则愈发富裕的欧洲军队,并不具备多大优势,更不具备远征战胜欧洲的可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9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