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建文帝妻女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文帝朱允炆消失之后,妻儿都是什么下场?朱棣会不会斩草除根?
依笔者看来,朱棣既然精心策划了金川门之变,又岂会对皇帝的结局没有任何预案?不管是“自杀”还是“被自杀”,朱允炆一定是死在了奉天殿的那场大火之中。皇帝死了,皇后、皇子该怎么处置?朱棣素来以残酷著称,他是将他们彻底斩草除根了吗?
孝愍让皇后
马氏,光禄少卿马全之女,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十月十三日册为皇太孙妃。
建文帝朱允炆,懿文皇太子朱标次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九月册封为皇太孙。朱标一共五子,其中长子朱雄英和第三子朱允熥乃皇太子妃常氏所生,次子朱允炆、第四子朱允熞和第五子朱允熙乃皇太子继妃吕氏所生。
马皇后剧照
作为一个庶子,朱允炆原本应该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帝国的接班人。但随着他的嫡母常氏和长兄朱雄英相继去世,生母吕氏又从次妃被提拔为继妃之后,朱允炆心中燃起了夺嫡的欲望。而在父亲朱标去世之时,朱允炆哀痛欲绝的表现也感动了祖父朱元璋。经过通盘考虑,老皇帝不但放弃了太子元嫡朱允熥,还将其舅公凉国公蓝玉、舅舅开国公常升等武将勋贵全部处死。
光禄寺和大理寺、太常寺、太仆寺和鸿胪寺一起被称为“明代五衙门”,大体来说就是给皇家的祭祀和国宴提供后勤保障的机构。光禄寺设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正五品。换句话说,为了防止外戚干政,朱元璋为朱允炆选了一位这位出身并不高的皇太孙妃。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十日朱元璋驾崩,皇太孙朱允炆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皇太孙妃马氏被册封为皇后。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朱棣麾下的靖难军队由金川门杀入京师。从各方面史料来看,不管朱允炆之死是否存在争议,这位明代第二位马皇后肯定是死在了大火之中。
四年六月,城陷,崩于火。—《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明史卷四·本纪第四》
帝见而大恸,急命举火焚大内。皇后马氏赴火死。—《明史纪事本末卷十七·建文逊国》
朱允炆剧照
朱棣即位之后没有给建文帝朱允炆上谥号和庙号,自然也就没有追谥马皇后。一直到明末崇祯帝朱由检在北京自尽殉国,小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称帝之后,为了凝聚江南文人士子的人心,南明代廷为朱允炆上庙号为惠宗,追尊为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马皇后则被追尊为孝愍温贞哲睿肃烈襄天弼圣让皇后。
恭愍太子
朱文奎,马皇后嫡长子,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三十日。在大明王朝276年的历史中,朱文奎是绝无仅有的一位皇曾孙。能够看到自己的曾孙,按理说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但史书中却说朱元璋对朱文奎的出生并不高兴。这到底是历史真相,还是朱棣谋朝篡位后恶意抹黑,也就见仁见智了。
甲寅,皇曾孙文奎生,皇太孙允炆长子也。上曰:“十月,数之终,又生于晦日。”命内庭勿贺。—《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六》
朱棣剧照
建文元年二月,朱文奎被册封为皇太子,时年仅4岁。作为朱允炆之下的第二号人物,靖难军队入城之后,朱文奎竟然在乱军之中失踪了。当然按照某些野史爱好者的说法,朱文奎与父皇朱允炆兵分两路出逃,他的最终落脚点是在湖广永州新田县。此说是真是假,读者可自行分辨。
燕师入,七岁矣,莫知所终。—《明史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六》
南明时弘光帝追封朱文奎为恭愍太子。
润怀王
朱文圭,马皇后嫡次子,生于建文年间。宫中大火,父皇、皇兄失踪,母后殉国之际,这位皇子年仅两岁,连话都说不清楚。据说他见到朱棣后拉住这位叔祖的衣袖,嘴里含糊不清地说着“饿”,让永乐皇帝起了恻隐之心。
据明史的记载,朱文圭被朱棣送到凤阳,幽居于中都广安宫。但是据明实录,朱文圭应该是在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才被送往凤阳居住,至于此前他住在哪里,无可考证。
又敕在廷文武群臣曰:朕恭膺天命,复承祖宗大统。夙夜忧勤,欲使天下群生咸德其所,而况宗室至亲者哉?爰念建庶人等自幼为前人所累,拘幽至今五十余年。悯此遗孤,特从宽贷。用是厚加赏赉,遣人送至凤阳居住。月给廪饩,以安其生。仍听婚姻,以续其后。庶副朕眷念亲亲之意。—《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八十三》
这里略作解释,天顺元年原本是景泰八年,年初的皇帝是朱祁钰(明宣宗朱瞻基次子、朱棣曾孙)。当年正月十七日,幽禁在紫禁城外南宫长达七年的太上皇帝朱祁镇,联合石亨、徐有贞等野心家发动政变,将皇位从弟弟朱祁钰手上重新夺了回来。
朱祁镇之所以会成为太上皇帝,是因为他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御驾亲征,结果在土木堡做了瓦剌人的俘虏。被放回大明之后,只能以太上皇帝的身份灰溜溜地住在南宫之中。现在政变成功,既为了笼络人心,又因为自己的囚徒生涯而对朱文圭产生同情,于是决定将朱文圭释放。朱祁镇的这个决定自然也引起了朝野上下不小的争议,但他在内阁首辅李贤的支持下不为所动,这一点还是令人敬佩。
上复位之后,因思建庶人辈无辜淹禁将五、六十年,意欲宽之。一日,谓贤曰:"亲亲之意,实所不忍。"贤即对曰:"陛下此一念,天地鬼神实临之,太祖在天之灵实临之,尧、舜存心不过如此。"上遂决。即日白太后,许之。左右或以为不可,上曰:"有天命者,任自为之。"左右闻之,皆愧服不能止。—《天顺日录》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明史》记录朱文圭获释后不久就去世(未几卒),这若非史官读书不精,便是故意使坏。十年之后的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巡抚淮扬、右副都御史滕昭认为凤阳“城池不修”,建庶人朱文圭就这样住在城中风险实在太大,希望能将他移送至有军卫的城池看管,当时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以“安置已定”的理由否决了这项提案。基本的小学算术题,1467减去1457等于10。既然时间已经过去十年,自然谈不上“未几卒”。
建、吴二庶人送置有军卫城池处,或凤阳旧中书省,严加防范。庶亲亲之意不失,而防守之虑亦严。—《明宪宗实录卷四十七》
不过还有一种奇特的说法,指出朱祁镇所释放的建庶人根本不是朱文圭,而是朱祁钰的遗腹子“见庶人”。朱祁镇暗害了弟弟之后,还把他儿子按到朱允炆的名下,彻底断绝其继承大统的可能性。
这可真是滑稽,朱祁镇既然连弟弟都杀了,再杀个侄子还嫌多吗?而且如果比较朱祁镇和朱祁钰兄弟二人,自然是朱祁镇更为正统。但若把侄子过继到朱允炆的名下,这说起来岂不是比当朝皇室更正统吗?再说朱祁钰所有的妃子,除了废后汪氏以外,都被朱祁镇一股脑都给弟弟殉葬了,哪儿来的遗腹子?此说荒诞不羁,当为以讹传讹。
朱祁镇、朱祁钰兄弟剧照
朱文圭是否有后人,史书未载。但是万历朝举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沈德符在其所著《万历野获编》中记录了一个故事,透露了朱文圭似乎尚有后裔。南明时,朱文圭被追封为润怀王。
按宏治中台州人缪恭走京师,上书言六事,其一请封建庶人之后为王,以奉懿文祀。通政司大怒,谓为讨死,囚之兵马司,以其疏上。上不罪也。—《万历野获编卷一·园庙缺典》
结语:从史书记载来看,朱允炆只有一位皇后和两位皇子。马皇后应为自尽,争议不大。朱文奎到底是失踪还是被失踪,争议较大。如果朱允炆真的化妆出逃,没理由不带着已经记事的皇太子朱文奎。至于朱文圭,他被囚禁了55年,在暮年才重获自由。但在此之后至少存活了十年,而且似乎还有子嗣。
此外朱允炆做了六年的皇太孙和四年的皇帝,似乎不太可能只有马氏一位元配。但是朱棣军队攻破京师南京之后,曾经清宫三日,这些妃子想必都被逼着殉葬先帝了。
清宫三日,诸宫人、女官、内官多诛死,惟得罪于建文者乃得留。—《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六·燕王起兵》
不是无缘无故的病死,就是莫名其妙的被大火烧死。总的一句话,朱棣是不会放过自己的几个侄子的,他们在世上多活一天,自己的危险就多了一分。
朱标一共娶了两个老婆,一个是大将军的女儿常氏,另外一个是吕本的女儿吕氏。常氏和朱标有两个儿子,存活下来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朱允熥 。但是常氏的话,在朱标去世之前,已经去世了。朱标和吕氏生了三个儿子,朱允炆、朱允熞 和朱允熙 。这么说来的话,朱标其实有五个儿子,但是真正长大的只有四个。
.
在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朱允熥就被贬为了废人,还被囚禁了起来。后来,无缘无故的病死了。其实我觉得这孩子还是挺倒霉的,母亲早早的就去世,大哥也很早的去世了,大舅和二舅也被诛杀。那么对于他来说,其实没有什么人能够帮助他。朱允炆母子风光的时候,他好像也没有落到什么好处。等他们两个人落败的时候,他却受到了牵连。
朱允熞是朱允炆的同母弟弟,至少在朱允炆当皇帝的时候,还受到了母亲和哥哥的庇护。说的好听一点,还是享受过的。最终的结局也是比较的悲惨,爵位被削,后来也是被囚禁了起来,也是在关的过程当中,年纪轻轻的就离开了人世。
朱允熙 ,是朱标最小的儿子。那么在朱允炆当皇帝的时候,他自然受尽了宠爱,小小的他还没立什么功劳,就被封为了王爷。朱棣上位,事情就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他就被贬了,还被安排了一个好差事,给自己的父亲朱标守陵墓。很奇怪的是,仅仅过了两年,他住的房子发生了火灾,他跟自己的母亲都葬身火海了。
靖难之役后,先太子朱标的儿子中,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踪,朱棣便将朱允熥、朱允熞废黜为废人并囚禁在凤阳了,朱标的妻子吕氏则是被降为懿文太子妃,与小儿子朱允熙一起搬去朱标的陵园生活了。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朱标便是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所以朱标死后,朱元璋便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了。朱元璋去世后,身为皇太孙的朱允炆便跳过了自己的一众叔叔们继承了皇位。朱允炆继位后,十分担心叔叔们的势力太大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于是多次联合大臣实施削藩政策,导致众藩王们十分不满。最终,忍无可忍的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成功抢夺了朱允炆的皇位,而朱允炆也在这次政变后不知所踪了。
朱棣拿到大权后,便将魔爪伸向了朱允炆的家人们,也就是朱标的妻儿们。根据史料记载,朱标一生共有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是常遇春的女儿常氏,但是却早早离世了,死前生下了两个儿子,也就是虞怀王朱雄英和吴悼王朱允熥;后来朱标又娶了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氏为妻,吕氏和朱标还生育了建文帝朱允炆、衡王朱允熞和徐简王朱允熙三个儿子。?
靖难之役后,常氏的大儿子虞怀王朱雄英已经不在人世,而建文帝朱允炆又不知所踪,所以当时朱标的儿子中,只剩下常氏的儿子吴悼王朱允熥和吕氏的两个儿子衡王朱允熞和徐简王朱允熙三人。朱棣登基后,便迅速将吴悼王朱允熥和衡王朱允熞召进宫,并将他们废为庶人,并永生囚禁在凤阳。而身为太后的吕氏则是被废为懿文太子妃,与自己的小儿子徐简王朱允熙搬去了朱标的陵园生活了。
曹植在《七步诗》中写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是曹植对哥哥曹丕不择手段想要取得皇位的呐喊,难道生而为皇氏子孙,就要经历这样的人性考验么?答案似乎是呼之欲出,且没有什么疑问的。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位继承,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变数,让众多的皇子皇孙心痒痒、手痒痒。就算是同根生,也免不了互相残杀。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清朝时期康熙的儿子九子夺嫡,清朝之所以发生这样空前激烈的夺储之争,很大原因是清朝不注重嫡庶之分,每一个皇子都有机会。
夺储之争最不激烈的朝代应该就是明朝了,明朝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这就导致皇帝继承人不是根据贤才,而是根据出身来决定,甚至朱元璋的嫡长子朱标去世后,朱元璋竟然直接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为皇太孙,继承大统。
然而,朱元璋失算的地方是,他刚刚死后不久,朱棣就夺走了侄子的皇位,成为了皇帝。
当然,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其实也是情有可原,朱允炆即位后面对叔叔们藩镇权力过大的问题,进行削藩,朱棣为了不被削藩,保留手中的权力,便借着?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
也是朱允炆水平不行,短短四年,以朱允炆为首的中央政府就败下阵来,朱棣便取代了建文帝朱允炆,成为了大明朝的皇帝。
尽管朱棣如愿登上的王位,但是后面也有一大堆麻烦事,那就是如何处理大哥朱标的妻子和儿子的。
朱标作为朱元璋的嫡长子一直是被当作继承人来培养的,朱元璋给安排了两门亲事,一门是与大明朝开国大臣常遇春,另一门亲事也不简单,是与太常寺卿吕本。
朱标娶了常遇春的女儿常氏。常氏为朱标生下虞怀王朱雄英,吴悼王朱允熥。但是常氏寿命不长,在朱棣之前去世了,而朱标的嫡长子朱雄英在八岁那年也去世了,所以只剩下了吴悼王朱允熥。
之后朱标娶了吕本之女吕氏,她为朱标生下三个儿子,分别是建文帝朱允炆,衡愍王朱允熞,徐王朱允熙,还有三个女儿,分别是江都郡主、宜伦郡主和宜伦郡主。
建文帝在朱棣攻入南京后,便没了踪影,有传言流出说建文帝死于皇宫的大火中,也有人说他化妆成为了和尚逃跑了,也有人说他逃到了南洋,反正众口不一。对于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至今也是一个谜团,所以他的结局也是不了了之了。
在朱棣掌权后,吴悼王朱允熥改封为广泽王,居住在漳州,而衡王朱允熞改封为怀恩王,居住在建昌,由于朱棣和这两个侄子之间的敏感关系,朱棣并没有就此放过他们,为了稳定刚刚建立的政权,他很快又把这两个侄子召了回来,送往凤阳监押起来,接踵而来就是朱棣夺去了他们的爵位,将他们贬为了平民,同时朱棣命人时刻监视他们。
其实朱棣目的不过是为了方便看押他们,害怕他们起义颠覆自己的政权罢了。
而徐王朱允熙因为年龄比较小,对朱棣构成不了威胁,所以朱棣把他改封为敷惠王,另一种说法是封为瓯宁王,并且留了他一命,只是让他和他的母亲吕氏一起去皇陵陪伴朱标了。但是,过了不长时间,皇陵内却着了火,而朱允熙和母亲吕氏未能幸免于难,两人死于那场大火。
个人觉得很多事情没有那么多的巧合,皇陵内着火,极有可能是朱棣授意的,目的就是铲除一切能够威胁到自己统治的人和事。
吕氏和朱标生的三个女儿,在历史上并没有过多的记载,但是从朱标的儿子们的结局可以看出个一二,朱棣一定不会让她们有善终,所以她们的结局应该也不会太完美。
朱棣对哥哥朱标的妻子和孩子们几乎做到了赶尽杀绝的地步了,是不是也有失自己的度量。所谓?无毒不丈夫?,朱棣取得了大明的政权,但是朱棣有没有后悔过将自己所有的侄子侄女逼上了绝路,这些世人都不得而知,只有交给历史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9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