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才当上皇帝,朱元璋当初为何不立朱棣为皇帝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10:16:38

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才当上皇帝,朱元璋当初为何不立朱棣为皇帝

对朱元璋和朱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为什么不立文武双全的朱棣为继承人?

朱棣是明代的第三位皇帝,但是他能当上皇帝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而获得政权的,他的这点做法其实并不是很得民心。既然他能够发动政变夺取政权为何他没有被朱元璋直接给定为皇位继承人呢?小编这里就跟大家说说这里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在打下江山后是把自己的儿子朱标给定为太子的,他也一直在培养朱标,可是朱标这个儿子非常不像自己,他的性格较为懦弱。朱标的这种性格很让朱元璋感动痛苦,但是他也不想把他给放弃了。可是朱标却没有等到朱元璋死去就先死掉了,这让朱元璋感到很难受,好不容培养起来的接班人就这样死去了,谁能继承皇位呢?

他又把目标锁定了自己的儿子的儿子身上,可是这个孙子更是不让他放心,诸多的矛盾也让朱元璋陷入两难之中。而他的诸多皇子里面唯一一个让他不放心的就是四皇子朱棣。朱棣这个儿子很是为朱元璋争气,他被派往今天北京一带做王爷后实力在一天天的壮大。

面对蒙元的不断骚扰,朱棣都能很好的应对,他的这一列行为也让朱元璋感到满意。因为朱棣守着明代北部边疆,他能够把边境管控的这么到位让朱元璋在南京非常的放心。但是事情还要从两面来看,朱棣在驻守明代北方后的做法的确很到位,元代也不敢轻易犯边了,但是他在国内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了。朱棣的表现让大伙看到了一代神武的地方诸侯王。

可是朱元璋还是不想把这皇帝宝座给自己的儿子朱棣,他的心中只有他的孙子朱允炆。朱允炆尽管很小,但是朱元璋想要在死之前把他培养炒成能控制帝国的后继之君。朱元璋为了这件事可谓是呕心沥血,但是朱元璋的做法看似在帮助自己的孙儿,其实他却把自己的孙子给害了。

他没有意识到国家没有良将和智囊意味着什么。他偏激的认为这些跟随着他的宿将会在他死后不好被他的孙子管理,只好先把他们至于死地。朱元璋的做法可以说是全部作对了也全部做错了。他对朱棣的担心并没有完全把局势牢牢的把控在自己能够预测的范围内。

朱棣很难对付,悍将也很难对付。朱元璋虽然把力量都瞄准了他们,但是他的收获不是双份而是零。悍将没有了,朱棣还是造反了,自己的孙子也被赶跑了,皇帝还是被朱棣当上了,朱元璋估计死了之后也没搞懂变化咋就这么大呢?朱元璋明了解朱棣很难对付,他出招了但他的做法没从根上解决。既然朱棣这么有能耐,何必绕这么大个弯子呢?

这个还是怪朱元璋了,朱棣的母亲不是什么汉人而是一个蒙古族的女子,他觉得朱棣不是自己的嫡亲骨肉,让他当了皇帝会把明代血统给弄得不纯正了,这点对朱元璋而言最害怕。他的这种思想真的很狭隘,他光了解嫡长子继承制却不想嫡长子能不能把国家治理好,这么一场变故反倒让明代内部内讧又死了很多人。朱元璋这个保守的皇帝做的这件事过于古板了。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朱棣?

朱元璋不把皇位传给朱棣原因除了朱棣不是长子外,还在于他脾气过于暴躁。朱元璋深知,假如朱棣做了皇帝,势必对其余皇子大动干戈,造成兄弟手足互相残杀的人伦悲剧。

《大明律》中有一些过分严苛的条文,朱允炆曾向朱元璋提出请求,参考《礼经》及历朝刑法对《大明律》中严苛条文进行修改,此举深得人心。

有鉴于此,朱元璋最终确定朱允炆为皇太孙。为了保证朱允炆顺利接班,他大杀功臣,对蓝玉、胡惟庸集团进行清洗,此外,还数次想对朱棣下手,派去探子搜罗燕王谋反的证据,试图为朱允炆拔去最后一根刺。

然而,朱元璋没能斗过病魔,1398年,时年70岁的朱元璋驾崩于应天皇宫(南京故宫)。同年,朱允炆继皇帝位。仅仅一年后,不甘皇权旁落的朱棣,就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靖难之役。

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

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朱元璋为什么不把皇位传于朱棣?

明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明成祖是朱棣的庙号,这个庙号不是朱棣死后追封的。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懈奈?懊鞒勺妗保?蛊浜吞?嬷煸?安⒘形?巴蚴啦混鲋”供奉于太庙正中。朱棣如此大的功绩,为何当初朱元璋没有选朱棣为继承人呢?

朱元璋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他对血缘宗法观念是特别讲究的,在中国传统中一直是嫡长子继承制,从现代科学上看,嫡子和庶子没有区别,但是古人不这样认为,妻子生的才是根正苗红的儿子,妾生的当然就要远了一层。他的大儿子朱标,既是嫡子又是长子,而朱棣只不过是四子,况且还是庶出,当然要选择自己的大儿子了,然而朱标去世的早,因此,从血缘上看当然就要选朱标的嫡长子了,这是最符合宗法的,那就选上了朱允文了。此外朱元璋很喜欢自己的大儿子,但是却英年早逝,因此也有一点补偿大儿子的意思,更何况朱允文也很得他的欢心。至于朱棣,朱元璋从未想过他会造反,事实上朱元璋封自己的儿子们的主要目的是要他们拱卫朝廷,他认为叔叔是不会去欺负侄子的,但是他错了,所以最后酿成了这一场悲剧。

这是朱棣不能成为成为太子的主要原因,下面我们从其它方面分析一下。

第一,朱棣残暴。朱棣脾气不好,而且充满杀机。朱元璋也想过立朱棣为太子,但是担心一旦朱棣做了皇帝,残暴的朱棣可能会祸乱皇族,让其他儿子人头落地。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第二,隔辈亲。每个祖父都喜欢自己的孙子。朱元璋虽然视生命如草介,不过晚年也是对孙子视若珍宝,而此时朱棣在北方虽然有雄兵,但一直装的很孝顺,对储君很恭顺。

第三,大臣们不同意。朱元璋也想让朱棣做太子,因为朱棣文武双全,镇守北京多立奇功,打元朝残余部队也是稳准狠,可惜大臣们不同意。他们也都希望有一个仁慈的君主来统治自己。因此朱元璋才作罢。

这些可能就是朱元璋没有选择朱棣为太子的原因,但是随后的历史大家也都知道了,朱棣以“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为理由,在北京起兵反叛,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顺利夺取皇位。

总的来说,朱棣是一个野心家,也是一个谋略家,更是一世枭雄。从朱棣的一生经历来说,其人确实对明朝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位期间,国家出现了空前的盛世局面,史称“永乐盛世”,但在盛世的背后却是劳民伤财之举,国家花费巨大。而后来的洪熙朝的政策有效地缓解了这种情况,这是后话。总之,朱棣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待后人评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9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