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刽子手砍头的时候要往刀上喷一口酒吗

以史为鉴 2023-07-07 08:21:39

刽子手砍头的时候要往刀上喷一口酒吗

刽子手砍头的时候要往刀上喷一口酒吗?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因为问题本来就很扯,刽子手往刀上喷酒,不过是现在影视剧的臆想罢了。遍观古人留下的正史、野史,都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刽子手往刀上喷酒。

或许史书都记载大事,砍头的细节确实不会有太多描写,但明清时期可是留下了丰富的笔记和古典小说,这些小说中有大量的刽子手行刑的情节,却都是监斩官下令后直接手起刀落,没有任何一篇提到含一口酒往刀上喷。

可能有人会说,小说不真实。或许小说描写庙堂之上的点点滴滴都靠文人虚构,但砍头都是在菜市口公开处刑的,任谁都能看,又怎么会写错呢?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刽子手根本不会往刀上喷酒。

为了进一步增强说服力,我们来一一驳斥一下网文中所谓刽子手要给刀喷酒的各种理由。

消毒说:有人认为,刽子手在刀上喷酒是为了消毒。

这个真的有点搞笑了。砍头,是要把人杀掉的,消毒干什么?又不是动手术,还怕死人伤口感染吗?况且也不是杀猪宰牛,不涉及食品安全问题。

更有甚者,说怕活人不小心碰到行刑刀,也是荒诞。古人迷信,杀人刀避之犹恐不及,谁没事往这种刀边上凑?所以,消毒这种说法怎么也讲不通。

防止溅血说:另一个比较奇葩的说法是,刽子手往刀上喷一口酒,就能防止砍头时鲜血喷溅。

可是,颈动脉被一下切断,鲜血瞬间喷涌,这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哪里是靠一口酒就能镇住的?

实际上,被砍头的犯人不是上身笔直跪着就是俯身趴着,一刀下去,鲜血或往上喷,或往前喷,刽子手从业多年,自然能够通过比较娴熟的技巧避开血液,毕竟鲜血溅在身上,又晦气又丢人。

祭刀说: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拿酒祭刀。

古人迷信,砍头刀又是刽子手吃饭的家伙,行刑前祭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祭祀难道不应该用活物的吗?这刀平日吸了无数死刑犯的鲜血,还需要用酒来祭祀?

何况,祭祀应该是郑重庄严的事情,刽子手用自己脏兮兮的口腔含一口酒,照着刀就喷上去,这哪有一点点祭祀的感觉?要说祭刀,未免也对刀太不尊重了。

防止生锈说:有一个非常“民科”的说法,说酒能在刀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绝刀刃和血液,防止刀因为血污生锈。说得煞有介事,其实不值一驳。

酒精,也就是乙醇本身确实不会跟铁发生反应,但酒里除了酒精,还有大量的水啊,尤其是古代的酒,度数相对较低,水含量非常高,这些水依然可以让刀生锈,怎么就能保护刀了?

辟邪说:最后一个还稍微靠谱一点的说法就是辟邪。

刽子手杀人,毕竟是个凶险万分的不祥职业,刽子手也怕冤魂上身。所以有人就会认为,在刀上喷酒,就是要在砍头的时候镇住死刑犯的魂魄,让冤魂不至于侵扰自己。

但是,什么酒有这样的力道?一口酒就能封住魂魄了?我们看了这么多神怪小说,也没听说过一口酒就有这么大的威力呀!

除非像白蛇传那样用雄黄酒,倒是可以让妖魔鬼怪显形,但是好像也从没听说刽子手喷的是雄黄酒啊,毕竟这么重口味的酒,刽子手自己也未必受得了。

综上,任何一个所谓刽子手行刑前向刀喷酒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可以判断此事纯属虚构。

况且,即使上述理由真的成立,我们只要随便举一个反例,就能证明此事不存在,那就是——凌迟!

砍头是杀人,凌迟也是杀人,那凌迟用的刀是不是也得喷酒?凌迟可是要切好几天,喷酒的目的无论是辟邪、消毒、防生锈都不成立了,因为一天切完,上面的酒早就挥发干净了,任你出于什么目的,都一点作用都没了。

既然凌迟不会喷酒,那砍头喷酒,又有什么意义呢?影视剧为什么要这么演呢?

原来,影视剧模仿的根本不是刽子手如何砍头,而是街头常见的戏曲或杂耍。在中国戏曲中,但凡涉及钟馗捉鬼一类的剧目,饰演钟馗的演员都会在台上含一口酒,还会拿根蜡烛,瞬间喷出酒水,与蜡烛的火焰发生剧烈反应,好似喷火一般。民间不少杂耍的也会这一手。

可能某个早期影视剧导演觉得这个动作好帅,值得借鉴一下,又想到钟馗能捉鬼,刽子手模仿钟馗也算有理有据,于是就放入了作品中。一传十,十传百,以讹传讹,刽子手喷酒,就成了砍头“标配”了。

古代刽子手砍头之前为什么要先往刀上喷酒?

我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点原因,?辟邪?

古人都是有着很深的迷信的,他们认为杀过人的刀总有一些邪气附着,所以在使用之前需要先进行辟邪措施。

有资料中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情,说的是一把砍头刀没有经过?辟邪?处理,结果有人不小心被这把刀划破了一道伤口,结果这个人没几天就因为伤口溃烂而去世了。当时人的说法是刀中有恶灵附着,被割伤以后身体也会受这种恶灵的影响,对于身体本来就很虚弱的人来说,一旦出现问题就根本救不回来。

其实根据现代医学观点来看,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一种病菌感染,而且病菌的种类也很可能是我们常见的破伤风。在行刑之前喷上一层酒,那么就能起到很好的杀毒作用,这样一来刀的?邪气?就不会再存在了。

第二个原因。

为犯人践行。在古时候,在送人离开去远方之时,通常都会用酒来给人践行。但其实这种行为在砍头的时候也可以用,用酒给犯人践行,让他在通往阴间的道路中一路走好,这也算是刽子手的一种仁慈。虽然是在砍犯人,但终归是在做着杀人的活,这些手拿屠刀的人心中也不好受,用酒为他们践行,也算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后来便慢慢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第三个原因,防锈

刀是金属材质,血液凝在上面很难清洗,一旦时间长了,极易生锈。

刽子手的大刀是他们吃饭的家伙,就像工地上测量员需要靠测量仪器吃饭一样的道理,平时的时候,你不爱护它,等到你用的时候,它就会耽误你的事情。所以刽子手为了更好的保养自己的刀,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酒中含有酒精,能够稀释血液,不让血液凝结在大刀之上。

古代对死刑犯行刑时,为什么刽子手举刀前,要往刀上喷酒?

有人问:电视剧中有关古代行刑的镜头,为什么刽子手都要事先往刀上喷酒? 提出这个问题一看就是被电视剧忽悠得不轻,其实刽子手在砍头之前根本没有喷酒的说法,有个别刽子手行刑前会喝酒壮胆倒有这个可能。 这可不是我信口胡说,古代文学作品里凡是涉及到斩首的段落,都没有描述过刽子手有往刀上喷酒的习惯,基本都是手起刀落,干净利索,拖走一个,再来一个。 既然话说到这了,那么这个现象为何会在电视剧里频频出现呢?就没有一点根据吗?我个人认为,这个用酒淋刀的行为也不是完全不着边际。 首先,对于古代封建迷信很严重的人来说,从事刽子手职业要承受很大的压力。不光自己心里不舒服,别人也认为你晦气的很,不愿意和你打交道。做刽子手的人虽然收入可观,但往往终身娶不到媳妇,没有人愿意把自己闺女嫁给这种人。为了生活,刽子手不得不承受孤独和外界指责的双重压力,这个时候酒对他们来说就很关键了。 俗话说「 ”酒壮怂人胆”,尤其对于那些自个就比较迷信的刽子手来说,酒肯定是自己精神寄托的一部分。所以不排除有的刽子手在砍别人头之前喝几口酒提提精气神,那么这就有操作的空间了。比如我们知道给死人祭祀的时候经常会用到酒,这就说明很有可能有些刽子手为了追求心理的慰藉,砍头前或者砍完头后,撒酒祭奠一番。 虽然刽子手工作核心是不变的,但是个人习惯是各不相同的,清末民初有个刽子手叫邓海山,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刽子手。经他砍头的人有二三百名,他的习惯就是砍完头转身就走,谁叫他也不回头,目的就是避晦气。 所以说指不定就有人的习惯是刑场上喷酒,作为自己避晦躲灾的一种手段。再加上这种行为有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很有仪式感,逐渐被人效仿或者流传,美其名曰祭刀,当然以上仅仅是一种推测。 往刀上喷酒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保护刀具,刽子手所用的刑具是非常苛刻的,同样的这个工作对刽子手本人的技术要求也是非常苛刻。娴熟的技术加上好用的刀具才能做到手起刀落,不然技术不好或者刀太钝,很有可能砍到一半被骨头卡住而砍不下去。这对于一个刽子手来说是非常丢人的事,包括腰斩也是这样,如果一刀砍不断不但当官的会辞退你,连老百姓也会笑话你。 有的说法是刽子手刀再钝也不会去磨,还有什么午时三刻问斩等等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刽子手一般都会提前收到行刑公函,提前准备斩首的工作。处以斩刑的人数如果过多,那么刽子手还会多准备几口刀,就是为了防止一把刀砍钝了影响自己工作的完成。 这也是为什么往往有罪犯的家人会提前贿赂刽子手,目的就是让他把刀磨快,争取一刀解决,减缓罪犯的痛苦。 刽子手本来人际关系就难处,再丢了饭碗那可就完了,没人愿意雇杀过头的人干活,那刽子手就得活活饿死。所以刽子手一般都比较爱护自己的刀具,平常除了打磨仔细还要注意保养,砍人头就会沾上人血,清洗不干净的话,刀就越来越钝。因为血液里含有无机盐和水分,暴露在空气中和氧气发生电化学腐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锈了。但是如果用酒水淋在刀上,就可以尽可能避免血液粘在刀身上,延长刀的寿命。 其实过去不光是刽子手不受人待见,连屠夫都受人鄙视,比如孟子很早就说过「 ”君子远庖厨”。一般来讲君主都讲究仁慈,不愿意看到血腥的事物,普及到老百姓,也就对这类职业敬而远之。 久之,屠夫也罢,刽子手也罢是不吉祥的象征,也就往往带上了神秘面纱,表现在影视剧上,往往就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他们都很壮,很胖,实际上,一脸横肉,凶狠,冷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等等等等。 ?说了这么多还是得告诉大家电视剧里演的不全是真的,比如「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两句只有明清的太监会用,不是哪个朝代上来都是这两句。 再比如大侠进门就要两斤牛肉,牛在古代是重要生产工具,是不可以随便上餐桌的。 再比如行走江湖,动不动就扔出碎银子,跟掌柜的说不用找了,其实民间很少使用银子的。 也就是诸如此类我们习以为常的镜头,其实都在误导我们,那么刽子手到底行刑前往刀上喷不喷酒,还真查不到相关记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7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