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大宋禁军武功真的很高吗,他们为什么后面都堕落了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08:13:53

大宋禁军武功真的很高吗,他们为什么后面都堕落了

还不了解:北宋的“禁军”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北宋的“禁军”武功到底有多高?他们为什么后来会慢慢堕落了?

所谓大内侍卫,都是江湖传说。

当女真甲士在汴京城外耀武扬威时,北宋大内高手们龟缩在皇城内瑟瑟发抖。你说他们的武功有多高?

所以,从无世外高人与精妙武功,古代战斗力全凭重铠、坚甲、强弓硬弩与锋利兵刃。当然,还要加上不间断的训练,以及功绩荣誉制度激砺之下的昂扬斗志。

天下头等强兵——宋太祖时期的北宋中央禁卫军。

北宋的大内侍卫,就是北宋禁卫军御前班直卫士。宋太祖、太宗时期,兵员来自全国各军中挑选出来的百战精兵悍卒中的品行忠勇者,战斗力毫无疑问为天下第一。

乾德元年七月。

刚登基称帝的赵匡胤下令禁卫军侍卫司与殿前司检核下辖禁兵兵员,淘汰老弱,精选强壮骁勇者,升为上等军土。

并挑选出身高、力气、武艺俱为上等着作为“兵样”下派到各州、府、军,并发诏书,命令地方以此为样本标准,召募骁勇壮士送入京师,作为直属于皇帝的禁卫军士卒。

《资治通鉴》赞此举曰:“由此天下犷悍之士皆隶禁籍矣!”

这时候的北宋中央禁卫军,云集了宋代各州府与外镇诸军中的武艺娴熟、有勇有谋之士,且士气高涨,训练有素,充满了军人荣誉感的天下一等一的强兵。

而再从其中挑选出来的佼佼者,成了天子贴身卫士,就是常言所说的大内高手。

那时候的大宋禁军,可称得上战斗经验丰富、可以一当十的真高手。

到宋太宗时期,这支强兵仍然充满了十足的战斗力。

当其时,北汉未平,幽云未复。

宋太宗赵二,对大军战斗力的重视丝毫不弱于他大哥。

每天亲自督导禁卫军训练,是赵光义的必行课业。

赵光义还从侍卫司挑出一百名壮士,作为贴身随从,并亲自教之以舞剑技艺。

能将长剑凌空高高抛起,转身数圈再接住挥舞。

惊得契丹使节出了身冷汗的北宋剑舞。

契丹使节入宋。

太宗命侍卫们集体挥剑,虎背熊腰的一百彪形大汉排开阵列,在殿廷当中挥剑演练起来,只见白刃霜锋如雪,剑光满空飞舞,惊得契丹人张大了嘴,一时口不能语。

北宋大内侍卫(禁军)的堕落史。

随着北宋以文制武、贱武的国策深入推行,军功再不能入仕之后,曾经勇气与荣耀满满禁卫军士卒们,地位日愈低下,越来越没有了荣誉感。

澶渊之盟以后,河北再无大战。包括中央禁卫军在内的宋军,兵员质量与战斗力每况日下。

到了北宋中后期,禁军腐朽不堪,“贼配军”成了士兵的代名词。

所谓大内高手,实质已经成为了一帮没有半丝自豪感的贱兵、以及穿着军服的市民而己。

靖康年,金军横扫河北,将渡黄河。

黄河防线上的七万名武器精良、铠仗齐全、唯独士气低迷,很久没有认真训练了的禁卫军将士,一夜之间,全线不战而溃,士卒逃了个干干净净,丢弃的铠甲、弓弩刀槊堆积如山,这些仗着雄厚财力打造出来精良军械,统统送给了敌人。

所以才,后来金兵反复攻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及赵家宗室妇女数千口,也未闻有什么大内高手挺身而出的。

这些人,能坐视天子成为了敌国俘虏,哪里还有什么武功可言?

大宋历代皇帝为何宁肯割地赔款,也不重用武功谋略突出的猛将呢?

宋朝重视对武将的限制,这是真的,但是说宋朝重文轻武,就不对了。宋朝对军事还是非常重视的。

宋朝是在五代十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而五代是由唐朝中后期镇藩割据发展而来的。从唐朝后期到五代,都是武将拥兵自重,完全掌握一个地区的军事,行政,人事,财政权力,才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所以,从五代开始,其实历代就已经开始重视加强对藩镇武将的控制,逐步削弱其权力。比如由朝廷派出的文官执掌地方行政,财政也逐步由朝廷控制,人事任免的权力也逐步由中央掌握。通过这些措施,逐步削弱了武将的权力。

到宋朝建立后,这个过程基本完成,而且对地方的权力进行了多个条线的分割,包括司法,行政,财政权力都由中央通过不同的条线进行交叉控制和制衡,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危及中央。在军事权力的控制和防范上,尤其严格。以至于形成了后来人所说的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情况。

在宋朝初期,这种对地方权力的分割应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同时也造成了将领的权力过小,在对外战争中运转效率不高,战绩不佳。最极端的宋太宗时期,甚至前线将领作战时的具体部署乃至寻找战时的阵型,都要由朝廷下发。

但随着的宋太宗去世,宋真宗和宋仁宗生长于深宫,到了对军事并不了解的和时期,这种由黄帝直接控制军队的作战行动的情况就开始改变,而逐步形成了由朝廷任命高级文官担任最高统帅来负责指挥军事行动的局面。

这其实也是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常态,即国家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一般都有高级文官统筹安排和全权指挥,将领只负责具体的执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71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