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宋代募兵制度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募兵制度造成北宋兵力不振,与宋代灭亡有关系吗?
政权
北宋禁军驻扎地一般分为京城和外地。作为国家最重要的正规军,北宋禁军负担着保卫京城、成守边疆、保护地方州郡之职,同时还有镇压民变和农民起义以及对周边民族政权的防御、征讨等任务。为了既能够完成各项“任务”,又不威胁到国家政权,北宋皇帝在禁军驻扎分布方面煞费苦心,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全国禁兵大约二十万,其中京城驻扎十万,地方驻扎十万。
京城大军可以制衡地方诸路,使地方不敢轻举妄动;同时,地方各路禁军联合起来,也足以抵挡京城守队,京城就不会发生变乱。如此一来,内外相互制约,没有偏重,天下太平。从赵匡胤对于禁军屯驻地和人数比例的安排上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他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自己及子孙的皇位的安全问题。
由于北宋政府推行募兵制度,北宋大军数量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宋仁宗至和二年,枢密院上奏全国士兵总数,太祖开宝年间,全国据统计有士兵三十七万八千人,其中禁军有十九万三千人。事实上,皇祐初年,全国的大军又增加到了一百四十万人。虽然士兵数量越来越多,素质却越来越差。由于北宋政府的募兵,更多的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防止百姓造反,这就使国家在招募士兵时不太考虑被征者的各种素质,很多游手好闲者甚至地痞流氓之类都进入了大军。
遇到天灾人祸,朝廷募兵的对象更是那些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的不良分子,这些人把社会上的一些坏的习气带到军营中,于是,大军中充满了市井气和流氓气,严肃的军纪逐渐遭到破坏。“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是宋代流传甚广的一句话,由于宋廷实行招抚政策,很多接受招安的盗贼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朝廷官员。像北宋末年的宋江等人,在接受招安后被任官,趾高气扬地行走在大街上,引起路人的惊愕。宋江等三十六位首领被授官,他手下的士兵自然被编制为朝廷大军。
根据宋代募兵制度规定,士兵一旦被招募,便终身“仰食于官”,即便是年老体弱后也不会被淘汰,成为终身的职业兵。如此一来,士兵中就既有精锐的少壮士兵,也有那些不堪战斗、饱食终日的老弱病残之人。这样的大军要是临阵对敌,战斗力肯定大受影响。而且天长日久,士兵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北宋建国初,赵匡胤为了防止士兵素质下降,曾特意制定了一些规定,比如士兵不允许穿着丝绸等制作的华丽衣服,每次发放军饷和军粮,士兵必须亲自去领取,不允许让他人代领。
还特意规定住在城西的士兵要到城东仓库领粮食,住在城东的士兵要到城西仓库领粮食,目的就是要士兵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随着大规模战争的结束,士兵的训练形同虚设,素质急剧下降。宋仁宗时期的苏舜钦就不无忧虑地对范仲淹说:“现在诸营士兵不肯用心操练,将校与士兵中整日赌博、饮酒的很多;随意出入军营,整日游荡于市井,以卖弄技巧绣画为职业,穿衣打扮完全不似士兵,众人都习以为常。”禁军“骄惰”到何种程度,北宋中期的欧阳修就曾不无担心地上奏:“如今士兵当值,让别人替自己携带武器;禁军发粮饷,雇人替自己扛粮食。
这样的士兵,怎么肯辛苦作战呢?”赵到过陕西,看到当地禁军虽然很多,平时却很少进行军事训练,而主帅和一些官员私自役使士兵为自己劳作,或者五七百人,或者千余人,这些士兵连规定的校阅都不参加。他在上奏中发出这样的质疑,万一出现紧急军情,国家让这样的大军参战,这和让毫无军事训练的市人参战有什么差别?其实,在宋夏战争时,禁军就已经暴露出战斗力不强的弱点。大臣田况在上奏中提到,与西夏作战的北宋骑兵最高番号“龙卫”中的一些士兵甚至不能披甲上马。
招募
至于其他低级别番号的北宋骑兵,边骑马边挽弓,只能挽五六斗的弓,每次教习射箭,都往空中射箭,由于没有力气,射出去的箭离开马前一二十步就已经坠落在地上。以西夏大军的坚硬铠甲,纵使能够射中,也不能射穿,况且未必能射中。作为北宋骑兵中高级别番号的龙卫士兵,战斗力都已经大打折扣,可以想象低级别番号的禁军,战斗力会差到何种地步。正因为如此,北宋在与周边民族作战时,往往败多于胜。当时西夏大军深知北宋禁兵不堪一击,对北宋军事主力禁军毫无畏惧,每次交战碰到宋代禁军都感到很高兴,因为他们了解禁军战斗力极差。
相反,由一些常年生活在边境上的普通百姓组成的非正规大军土兵,战斗力反而远远强于禁军。有时候宋军将领为了让西夏大军上当,就故意把禁军和土兵的旗帜、番号进行交换,让西夏大军在进攻土兵时误以为是禁军而掉以轻心。虽然宋军通过这种战术取得了胜利,但作为北宋军事主力的禁军,在一统全国的战斗中还曾英勇善战,经过短短几十年,竟然衰落到这种地步,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到了北宋末年,禁军由于常年疏于军事训练,有些士兵甚至都不会骑马,好不容易骑上战马,却因为害怕从马上掉下来,两只手死死地抓住缰绳;有的士兵干脆连弓箭都拉不开,或者射出去的箭没有一点力道。这样一支部队,在灭辽、抗金战争中屡遭败绩,也就不让人感到奇怪了。宋徽宗禅位钦宗,斡离不担心形势会发生变化,想要暂时停止进攻,以观时变。郭药师却对他说,宋代不一定有所准备,可以继续进军,见机行事。斡离不觉得郭药师的建议更好,就继续指挥大军向开封进攻。
义胜军是北宋政府招募的另一支部队。当北宋在招抚燕云地区的百姓内迁时,贪图当地男子悍勇可用,从中招募了一批山后汉儿,称作义胜军,其中驻扎在河东的有十万余人。朝廷以为依靠义胜军就可以防守河东,所以对义胜军的待遇远远高于其他的禁军。时间一长,义胜军由于宋廷给钱粮不及时而怨声载道,而当地的禁军看到自己的待遇竟然不如一支投降国家的百姓组成的大军,心中极为不平。
他们以为自己的口粮都被义胜军所夺走,所以两支部队之间冲突不断,禁军扬言要杀死所有义胜军,义胜军听说后都很害怕,暗中动了叛乱的念头。金军进攻开封,义胜军趁机纷纷投降。例如代州守将李嗣本准备率领大军抵抗,结果被义胜军擒献给粘罕。粘罕逼近太原,太原帅张孝纯派义胜军首领耿守忠带领八千士兵驻守险隘的石岭关阻挡粘罕,没想到耿守忠不做任何抵抗,将石岭关拱手让给粘罕。
作为重金招募的大军,常胜军和义胜军不但不能保护边境,反而投降敌方,成为助纣为虐的帮手,这宣告了北宋养兵政策的彻底失败,也预示着北宋亡国只是早晚之事。常胜军的投降,使大宋王朝苦心经营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河北防线土崩瓦解,靖康之耻随即到来。
结语
宋代沿用晚唐五代的制度,通过募兵制度组建大军,这就是两宋的“养兵”之策。宋代统治者对于大军严加防范,文官和武将、武将和士兵、士兵和民众以及各大军之间都得到充分的制衡。宋代政府还将募兵视为稳定社会的重要手段。招募的对象多为灾荒年份的流民、饥民,还有很多叛军、流寇在被招降之后加入宋代大军。士兵数量虽然越来越多,但素质却越来越低。
士兵贪图安逸,疏于训练,导致大军战斗力低下,很难担起繁重的保家卫国的重任。为了养兵,宋代政府投入了巨大的财力和物力,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这无疑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赋税负担。北宋末年,宋徽宗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而用重金招募的常胜军、义胜军等部队,本质上是一群骄横跋扈的亡命之徒。他们非但没有为北宋建立功绩,反而最终纷纷向金朝投降,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衰亡。
北宋神宗时,王安石配合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军制,一度实行保甲、保马和将兵法。宋朝武装力量主要由禁军、厢军、乡兵、蕃兵构成,此外,还有土军和弓手。 禁军是中央军。包括皇帝宿卫军和征战戊守部队,分别隶属三衙。其任务是卫皇宫、守京师、备征战和屯戍边郡、要地。有步军印马军两个兵种,水军和炮军附属于步军。其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4级。厢辖10军,军辖 5营,营辖5都。每都100人 。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兵马使)。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 战,常以此计算兵力。为防止武 将叛乱,禁军在兵力部署上,大 致一半守京畿,一半戊诸郡,京城与畿辅兵力亦大致平衡,以便内外相制。同时实行“更戊法”,畿辅与诸州禁军定期更换驻地, 以使兵不识将,将无专兵。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 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罕司、侍卫步车司。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 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3级,统兵官与禁军同。
宋神宗时,为增强国防力量,曾推行王安石改革军制的新法, 主要有省兵法、将兵法、保甲法和保马法。省兵法,即简编并营,裁汰老弱、冗兵。将兵法,即改变更戊制造成的兵将分离,使武将对所 部有统御和指挥作战之权。于全国诸路(四川除外)设置100 多个将,每将统兵数干,以禁军若干指挥为主,与蕃兵、乡兵等混合 编组而成;统兵官称正将、副将,置将统领的禁军称系将禁军;各地不隶于将的称不系将禁军,地位次之。驻守京城的禁军又称在京禁军。不系将禁军与在京禁军均保留原有编制;系将禁军在京禁将、部 队3级编记,一队50人。后又在将之上设军,以统制、统领 为正副长官。保甲法,是对乡兵制度的改革,即在全国按户2丁取 1充当保甲,5户为1小保,25户为1大保,定期习学武艺,夜间轮 流巡警。其中,凡是经严格训练的乡兵,成为禁军的辅助力量,少数还被升为禁军。保甲法,即在推行保甲法的基础上,改牧监养马为 保甲养马,以扩大军马来源,增强军队战斗力。
宋朝军力并不弱,北宋的疆域自宋建立之初起就几乎没有减少。宋徽宗年间宋朝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宋朝设陇右都护府,完成对西夏的迂回包围。
从北宋赵匡胤一统五代十国,檀渊之盟迫使辽国签订了一百多年的合约,穆桂英挂帅,南宋岳飞,韩世忠,虞允文,辛弃疾,孟珙,文天祥那么多名将和辉煌战绩就可以看出来。
宋朝不如汉唐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从五代十国时期石敬瑭手里丢掉了幽云十六州,没有产马地,缺少骑兵。同时由于失去了长城天险,只能派重兵分散成弧线拱卫京师。
哪个朝代养得起80万禁军?只有宋朝。不过,檀渊之盟是大宋外交的最大胜利,辽国不同于之前的匈奴,突厥,也不同于之后的女真,蒙古,辽国没有彻底汉化。
他施行的是农耕游牧二元政治体制,既能在中原耕种与北宋商贸往来,又能在北方利用其强大骑兵教训不安分的少数民族,是大宋的天然屏障。事实证明,宋徽宗祸国殃民,联金灭辽的昏招是宋朝最大的悲剧。
燕云十六州沦陷,一带雄主柴荣北伐时,燕云地区的百姓积极响应,直到宋太祖,宋太宗时代还响应北伐,然而赵二实在不给力,高粱河一战彻底被辽打怕了,从此患上了恐辽症,让燕云百姓大失所望,过了200年后心理早就没有什么“王师”了。
除此之外,一方面是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集团,并不希望被其他势力打破这种利益关系,如当年幽州城的韩赵刘马四大家族,后来女真灭辽时曾与北宋同盟伐辽,宋朝军队在绝对数量优势情况下被已经灭亡边缘的辽军打得大败。
女真攻入北京,灭了辽,把幽云十六州山前诸州给了北宋,北宋进入这一地区后,以“王师”姿态自居,错误的采取土地政策,比在辽时还加重税收,侵犯了当地士家大族利益,另外对一些幽云官员不信任,比如反复无常的郭药师,直接导致幽云地区再次脱离了中原政权的管辖范围之内。
如果盛唐十大节度使的50万募兵集中在一处,可以想象有多么恐怖,估计北方边境可以再无战事。盛唐时安西四镇不过二万五千军队就能一挑三而不败,可见高素质的职业军队可怕之处。
所以如此看来两种兵制(府兵制和募兵制)并存的效果应该会更好:
即内地安定,采用府兵制,建立民团,朝廷不需要很大的军费支出。保护乡土,定期训练,把训练成绩列入官员考核内容,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军队战斗力。
边境地区,采取军屯,实行募兵制。多招募无业游民,利用边境的军事斗争来维持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可以优胜劣汰,很大程度上保持社会安定。还有一点,朝廷要有眼光,要让战争有利可图,尽可能的以战养战,这样才能避免越打越穷的结局。
北宋灭亡可不是只是唐末黑锅之类,一句两句说不清楚。大的历史背景是,从两周秦汉以来世族逐渐庞大,隋唐意识到尾大不掉开启科举包括限制联姻等制度分化过于庞大的家族。从现代意义讲社会世族化意味社会固化,但客观讲,大家族对历史和国家民族开拓发展历史意义不可磨灭,进步意义是鲜明的。
如周分封列国其实也是对有足够财力物力的功勋家族裂土分疆,即便秦汉开启皇权但还需要倚重世族,所以西汉王莽之后东汉仍然是旗号认同。如果曹丕不坏规矩,世族不在乎谁做皇帝,三国毕竟实力在中原,休养生息后蜀汉东吴这些旁系世族不会死磕也不是对手,仍会统一,看历史不可能脱离历史背景。过多就不摊开阐述了,历史演变及政治很诡异。
虽然司马家作死和乱搞直接导致世族洗牌站队,开启南北朝以及汉化胡人部族入主中原序幕,而隋唐之后分化的世族直接导致安史之乱后的五代十国,北宋已然没用足够实力的世家大族可以在皇权旁落之后,像西汉东汉甚至西晋东晋时期的地方豪强那样抵御南犯侵略的胡人部落。
到了南宋时期,防线突破后完全是靠地方家族资源勉力抵抗,而整体实力分散后无法与忽必烈整合好的北方胡化汉人家族与蒙古铁骑相对抗,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灭宋主力主要以北方汉人为主,甚至宋军降军也有一部分混杂各地民族部落降军的蒙古骑兵,但蒙古部落的虽然只是部分精锐骑兵加入灭宋,却胜在野战及生存极强当时无敌手,宋军几乎只有据城防御。
杨家岳家是美好愿望,浓缩了各种故事,无法和历史大势对立,要相信历史并不是完全是被弱化的个人和家族可以独立翻盘,文明没有武力值便只能如板上鱼肉任人宰割,尤其内耗严重国力衰弱。比如南宋事实上有多次北伐皆因后勤补给和兵源补充来源问题导致战力不济,整体不强孤军深入只有被灭的份,没有优秀的人才从军装备再好也无济于事。
结语:宋朝之灭亡绝非偶然而是必然,也是华夏文明由盛转衰的分水岭。原因很简单大争之世自强进取才是生存之道,否则弱肉强食的自然法则下,必然是被淘汰的一方。
当然凡事不可走极端,过刚易折强秦二世而亡,所以老祖宗教育我们自强不息厚德裁物应该并重,也可理解为刚柔并济武文并重,而且自强尚武为前提,厚德重文为补充。
因为只有强者有能力作恶而不作恶才有资格谈道德,懦弱无能想做恶也无法作恶的人是没资格谈道德的。很显然大宋违背了老祖宗的教诲,也违背了天道,重文轻武自弱苟安,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而残害中华民族的整体战斗力,实在罪不容诛,皇室人员受尽异族凌辱实在是天理昭昭。
从具体军事角度看主将昏聩太监当道,军纪涣散贪腐腐败,一盘散沙内斗无底线,嫉贤妒能自毁猛将。这简直就是必败之道,而绝非偶然。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71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