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汉末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在和杨仪的斗争中落败,并被马超之弟马岱斩杀。至于获得诸葛亮一生绝学的姜维,则继续率领蜀汉大军北伐中原。
但是,从结果上来看,姜维多次北伐中原,并没有取得非常显著的战绩,甚至还因为连年兴师动众,从而加快了蜀汉的灭亡。对此,有人表示,如果诸葛亮将一生绝学传给魏延,让魏延作为自己北伐中原的继承人,那么,或许可以改变蜀汉的历史走向。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诸葛亮将一生绝学传给姜维,而不是魏延呢?
一
首先,相对于姜维,魏延实际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比如魏延在蜀汉的资历,就不是姜维可以媲美的。早在荆州时,魏延就开始跟随刘备的,而姜维则是来自魏国的降将。并且,魏延作战勇猛,在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蜀汉五虎上将相继去世后,魏延可以说是蜀汉第一武将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魏延具有这些竞争优势,为何诸葛亮宁愿把一生绝学传给姜维,也不传给魏延呢?对此,在笔者看来,从作为继承人,或者作为徒弟的角度来看,姜维也有自己的竞争优势。一方面,在年龄上,姜维无疑更加年轻。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姜维于公元202年出生,因此,在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时候,姜维不过30出头,可以说是年富力强。
二
与此相对应的是,虽然魏延的出生年月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是,考虑到刘备在荆州期间,魏延就跟随了。所以,在赤壁之战,也即公元208前后,魏延至少有20岁了。以此作为基础,等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也即公元234年的时候,魏延很可能要接近或者达到50岁了。换而言之,魏延和诸葛亮,是同一辈人,而姜维,在年龄上则属于下一辈人了。从选择做徒弟的角度来看,明显姜维更加适合。
换而言之,就算诸葛亮将一生绝学都传给魏延,那么,考虑到汉末三国时期人们的平均寿命,在诸葛亮病逝后,魏延即便勇猛无双,也难以避免地衰老和病逝。从这一角度来看,诸葛亮即便收魏延为徒,也没有多大意义了。
三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诸葛亮选择年轻的姜维作为传人,无疑是非常适合的。另一方面,在性格上,《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评价魏延:“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虽然魏延勇武无双,并且获得了士卒的支持,但是,魏延的性格比较高傲,也即和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比较类似,所以和蜀汉朝廷的士大夫关系比较差。
但是,想要动员蜀汉力量来北伐曹魏,不仅需要具有带兵打仗上的能力,也需要和协调蜀汉朝廷的大臣,比如粮草运输供给上,自然离不开蜀汉各地大臣的支持。从这一点来看,魏延的性格特点,很可能导致其无法协调北伐中原的后勤问题。
四
最后,和魏延相对应的是,蜀汉丞相诸葛亮曾评价姜维: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对于思虑缜密、忠于职守的姜维,可以说是诸葛亮心目中的理想人选了。而且,在军事才能上,诸葛亮还表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基于此,从作为徒弟和传人的角度来看,姜维无疑是非常完美的人选了。
并且,虽然是来自魏国的降将,但是,姜维对于蜀汉的忠诚,却是丝毫不逊色于魏延的。比如公元263年,在邓艾大军兵临成都时,蜀汉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对此,姜维写信给刘禅,让他等待一段时间,自己正在努力恢复蜀汉。当然,尽管姜维成功劝说钟会造反,却还是没能成功恢复蜀汉,最终,姜维被乱兵所杀。由此,纵观姜维的一生,可以说是无愧于诸葛亮,无愧于蜀汉了。
姜维准确意义并不能算得上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对待魏延与姜维的态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也只是姜维性格与才能上更占优势罢了。
诸葛亮的第一顺位接班人是蒋琬,第二顺位接班人是费祎,除此之外,变无他人。至于姜维和魏延,接班人也远远谈不上。诸葛亮于蜀汉的职务是太尉领益州牧,不但是朝廷的百官之首,除此之外仍然益州的父母官,不但掌控朝廷政权,除此之外手握蜀汉兵权,诸葛亮为自从已经选接班人,必然是能够掌控全局、庄重正直的人,决不允许是个四肢发达、勇猛过人的武将。
中国历史之上的政治有史以来便是文官主政,武将辅佐,假如让武将主政,那麽这个政府即便绝不遭纂位,也无异于一个军政府。
两汉以此孝治国,以此德选官,绝不是没道理的,于当时来说,道德远高于便能关键,所以曹操打出“唯才是举”的口号,我们现代人看来可能平淡无奇,但是在当时的反响无异于石破天惊、首开创举。
所以诸葛亮选的接班是蒋琬、费祎,老成持重、顾全大局、为人正派、居中调停是蒋琬与费祎共同的特点,亦是诸葛亮相中他们的地方,所以他们仍然以此诸葛亮为首的荆州派骨干成员,这个身份确保了他们掌权的合法性,这亦是整个蜀汉政治生态决定的,任谁也无法改变。
姜维是魏国降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蜀军,诸葛亮赏识姜维的才能,所以异常的宠信他,于姜维投降的第二年,便委任姜维为征西将军,并且统率五千虎步军,以此降将身份实现这个地步,只二年时间,姜维的确是获得了诸葛亮的重用。
和姜维不同的是魏延,魏延是以此刘备的部曲身份,以此数历战功获得刘备的破格提拔,作为镇守汉之中的封疆大吏,直至刘备逝世,魏延一直镇守汉之中。
若是不提及性格原因的话,魏延但凡有一点脑子不去作死,他便是蜀汉当时最大的功臣,而且还是官职最大并且拥有实权的武将,魏延是自基层靠着战功与能力一步一步升上去的,姜维多多少少是有诸葛亮的破格提拔上去的,姜维在诸葛亮时期的功劳寥寥无几,毫无记载,甚至有可能没有,仅仅是受诸葛亮的赏识。
姜维升至大将军后,战略问题上出现致命的缺陷,姜维变化了诸葛亮时代汉中的防御战略,把诸葛亮时代的“御敌于国门之外”改为“国门不设防,诱敌深入汉中,围而聚歼”。命令在关中转入汉中的险要栈道概不设防,以集中兵力,以汉、乐二城为靠,放敌人转入汉中,接着以此优势兵力断其补给,围而聚歼,以达到大量杀伤敌军的目的,不过姜维遗漏了一点,魏强蜀弱,蜀军少,魏军多,于263年的魏伐蜀之战之中,便是姜维的这一战略,让魏军大量转入汉中,反倒无法歼灭,最后造成蜀汉覆灭,姜维是要负一部分责任的。
不论是姜维还是魏延,谁弱谁强,均不是诸葛亮考量接班人的对象,一个降将,一个武将,成为接班人的可能性近乎为零。
姜维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能成为的关键人物,纵使他身居高位,但处处受到朝廷重臣的制衡。即便受到诸葛亮的拔擢宠信,不过宠信归宠信,重用归重用,注定无法融入蜀汉,亦难以当作接班人。
至于魏延,则更像一个高傲的孩子,任意妄为,必需有人来管着他,他才能认真处事。在军事方面,魏延独挡一面全然没问题,但是在政治上,魏延则是个愣头青,远远达不到接班人的标准。
很有深度的问题。
首先姜维确实是个有才的人,孔明对他的评价是“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这么高的评价对于时年不满30,还是从曹魏集团反水过来的人,确实有点不同寻常呢!
但是诸葛亮选中姜维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其一,当时街亭兵败,诸葛亮不得不杀掉马谡,本来的接班人缺失,正好需要填补;其二,刘备死后,很多老臣不一定都买诸葛亮的帐,费祎,蒋琬等“老人”也摆老资格,刘禅对于诸葛亮也不是一点忌讳都没有,所以诸葛亮很难在原来的阵营里找到可以放心的人,不得已而用相对比较有脑子的姜维;其三,姜维去强魏投弱汉,拿孔明的原话说就是“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表明此人的心志很坚决,用得比较放心;最后一点,正因为是大胆启用新人,被提拔者必定对提携着感恩戴德,从当时的形势看,诸葛亮身边确实需要死心塌地的追随者才能勉强跟强敌抗衡。
作为汉蜀丞相的诸葛亮,一生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宗旨,追随刘备,是刘备的智囊团和左膀右臂。可以说,诸葛亮在刘备称帝的路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在他死之前,匡扶汉室的历史人物还没有完成,他深知这份重任需要有人继承。而诸葛亮没有徒弟,于是他看中了姜维,认为他是一个可造之材,在临死前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姜维,而不是魏延。导致这一结局必然是因为姜维有着过人之处。魏延是诸葛亮的老部下,能力与姜维部分高低。姜维在受命于诸葛亮之后,为了稳定军心,夙兴夜寐。在九伐中原中,虽然举步维艰,但是姜维越战越勇,从不言败。姜维一生谨记诸葛亮的委托,在他无路可退之时,选择自刎,以死明志。与魏延不同的是,姜维是诸葛亮的降将,基于这种身份,姜维仍然是对汉室忠贞不渝的。姜维在生死面前宁死不屈,将生死置之度外,这一点是和诸葛亮是一致的,同时也是魏延做不到的。魏延是诸葛亮的老部下,也正是由于对他的了解,诸葛亮三思之后才没有选择魏延作为继承人。
魏延立场不够坚定,我们可以说如果选择了魏延,那么蜀汉可能就会早早的走向灭亡了。此外,姜维有着一片爱国之心,有着丰富的带兵作战的经验和军事头脑。可见,姜维与魏延相比,不管是在爱国的情感上,还是个人能力上都要略胜一筹。
诸葛亮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是为了蜀汉大业,他将绝学传授给姜维,让其继续辅佐蜀汉,可见诸葛亮的慧眼识才,一片忠心啊!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70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