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周亚夫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汉景帝刘启,因“文景之治”的辉煌政绩,历来给人留下的都是一代明君的高大形象。殊不知慈不带兵、义不掌财,景帝在一副宽仁爱民的面孔之下,实则藏着的是一套腹黑的帝王心术。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当年汉高祖刘邦对付韩信、彭越的那一套卸磨杀驴手段,在景帝刘启对待平定七国之乱的名将周亚夫一事上,便得到了十分完整的基因传承。
在这对君臣交恶之前,景帝与周亚夫至少有两段荣辱与共、并肩作战的蜜月期。
第一阶段是平定七国之乱。
景帝继位后,御史大夫晁错着手解决尾大不掉的诸侯王问题,但因他主持的削藩政策太过激进,陡然间导致出现了吴、楚等七个刘姓诸侯王联合反叛汉朝中央的乱局。
国难思良将。
景帝用人不疑,大胆任命周亚夫指挥整个平叛战役。
周亚夫也不负所托,利用梁国做屏障,吸引吴楚两国叛军在睢阳城下与梁王刘武攻防对峙,自己则率领从长安带出的中央汉军快速平定山东半岛,回师与梁军一道前后夹攻击溃叛军,短短三个月便取得了平定七国之乱的最后胜利。
正是凭借周亚夫的军事胜利做根基,景帝的削藩计划才得以大刀阔斧得持续推进,汉初尾大不掉的诸侯王问题暂时趋于缓解。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威信的景帝,位置也坐得更安稳了。
第二阶段是力挫梁王夺嫡。
周亚夫以平定七国之乱的战功,被授予三公之一的太尉职衔,掌管大汉朝廷所有的在编军队。
全国军事重权在手,本已被放在聚光灯下十分惹人注目,倘若言行举止稍不小心,便要招来周围人的忌恨,甚至严重到不容于皇帝的危险境地。
不过此时的景帝,还要用到周亚夫去平衡梁王刘武。
平定七国之乱,梁王与周亚夫一道,是支撑朝廷危局的两根中流砥柱。
如果没有梁王与韩安国等人在睢阳正面战场上,拼尽全力吸引吴楚叛军主力,为周亚夫的大战略纵深迂回创造条件的话,七国之乱的结局很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情形。
在战争中壮大起来的梁国,不仅蓄积了仅次于中央汉军的武装力量,而且梁王也因平叛之功,获得了举足轻重的政治声望。
景帝与梁王的生母窦太后,素来偏爱小儿子梁王,以往便常常以景帝的儿子们太小为由,提出要让梁王继承哥哥的皇位,梁王百年之后再传位回给景帝的成年儿子。此时正值梁王实力、声望俱佳的良机,他与母亲窦太后一道,都巴望着奋力运作储君的位置。
如此一来,景帝就很需要周亚夫、窦婴、袁盎等一帮忠诚牢靠的重臣,来抗衡窦太后与梁王的联合夺嫡。
尤其是手掌军权的太尉周亚夫,只要他牢牢压住军队阵脚,这场夺位风波便能控制在相互辩论的范围内,而不至于演变成大规模流血的武装冲突。
景帝为彻底断绝窦太后和梁王对储位的妄念,抢先立了长子刘荣当太子,释放出大汉朝廷传承制度已经明确的信号。为保护刘荣坐稳太子之位,景帝又安排窦婴当太子的老师,由他和周亚夫一文一武牵制梁王。
事到如今,梁王已与皇位无缘,父死子继的汉朝皇位传承制度也已确立。可恰恰没过多久,景帝又因刘荣生母栗姬过于着急谋求皇后名分,生出了废除刘荣之心。
窦婴作为刘荣老师,自是第一个站出反对废立,倒也在景帝预料之中。然而周亚夫却也站在保护太子的立场,这可就让景帝警觉起来了,君臣之间的政治裂痕由此产生。
尤其在梁王死去之后,失去“利用价值”的周亚夫“一家独大”,反倒成了景帝为保护年幼的新太子刘彻,不得不加以防备的“刘荣派”。
景帝采用“明升暗防”的计策,授命周亚夫由掌管军队的太尉升任丞相,目的实则在于削夺他的兵权。武将出身的周亚夫,哪里能够应付全国上下每天繁杂的行政事务,因而没过多久也就赋闲在家、不问政事了。
然而,周亚夫的淡出,并没有让景帝对他真正放下心来。
想当年周亚夫的父亲周勃,也是闲居在家百事不问,可吕后一死便立刻联合陈平、灌婴、刘章发动诛灭诸吕的政变,凭着在军中多年来积攒的威望,轻而易举得就能夺得负责守卫京城北军的兵权。
如今的周亚夫,建有平定七国之乱的不世之功,故旧亲信遍布汉朝军事系统。
历史的经验教训,让景帝不得不警觉。为了试探、敲打周亚夫,景帝特意安排了一场用意颇深的宴会。
景帝让人在周亚夫跟前放上一整块肉,但却不配上切肉小刀、筷子等餐具。周亚夫不明白这副场面上的深意,只当是宴会现场服务人员的疏忽,就大呼小叫讨要起了餐具。其实周亚夫哪里知道,这是景帝在有意试探他的反应!
周亚夫要是聪明,应当立马恭恭敬敬得跪谢景帝,表示自己以往之所以能做出些成绩,全在于陛下您给我这些个发挥才能的机会,要不然就像是眼前的这块大肉,少了餐具我周亚夫即使有嘴巴和胃口,也是吃不进肚子里去的。
只不过武将出身的周亚夫,直来直去惯了,不懂得宫廷政治那套守拙保身的把戏,当即就遭到了景帝的呵斥。景帝也通过这次宴会,认定周亚夫是太子刘彻将来难以驾驭的跋扈臣属,因而势必要在自己死前拔去这根刺头。
偏偏周亚夫还不知道收敛锋芒,又想着自己活着挺失意,死后到地底下可不能不称心,因而私下里购置了一批盔甲武器用于陪葬。这件事被告发,景帝以此事触犯法律为由,传唤周亚夫到廷尉交代情况。
周亚夫好歹也是立下平定七国之乱功绩,当过太尉、做过丞相的人,怎能忍受遭廷尉审查、盘问的羞辱!于是从始至终一言不发,在狱中绝食而死。
伴君如伴虎,历来能长伴君王左右的都非等闲之辈。他们既要有才能,也要有高情商,两者缺一,都难在朝廷中混的如鱼得水。周亚夫,因为在汉文帝时期平定匈奴有功,汉文帝对他关爱有加,后来汉景帝登上皇位,因为周亚夫的军事才能高超,成功帮助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一时之间,地位骤升。但是好景不长,战功赫赫的他最后却落得被打入监狱的下场。
周亚夫会遭此一难,和他的为人处事作风有关。带兵打仗是他的强项,但是他有个毛病——爱顶撞上级,这是他致命的缺点。几次汉景帝要做重大决定时,例如废掉原有太子这种事,他都极力反对。臣子与君王意见相左是常有的事,但是周亚夫心气高,不懂得委婉的劝说,渐渐地,汉景帝就不太喜欢周亚夫了。
加上周亚夫在朝廷里得罪过人,有人趁机在汉景帝耳边说周亚夫的坏话,久而久之,汉景帝便不再念及周亚夫曾经立下的功劳,想要找机会除掉他。在一次宴会中,汉景帝和周亚夫之间发生了口角,两人关系陷入僵局。后来,周亚夫的儿子为其提前准备送丧的用品,其中包括很多甲盾,当时有人诬陷他,说其准备造反,汉景帝一怒,便将其关入监狱。
心高气傲的周亚夫在为自己辩解无果之后,受不了打击,便开始绝食,几天后,身体受不了的他就被饿死了。一代名将周亚夫被下狱并绝食自尽,实属可惜。
提起历史上的有名的历史人物,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有一个人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周亚夫,一生战功赫赫的周亚夫,最后却饿死在狱中。其实这种情况也是有原因的。
第一点:皇帝进军营,周亚夫层层限制,不知进退,犯下大忌。众所周知,汉文帝是有道的明君,见军容整肃,并没有因为之前的遭遇有所不满,还夸赞了周亚夫,向军队致敬。周亚夫严明军纪这没有什么不对,但他给皇帝层层设卡,这就是在玩火了。在那等级森严封建王朝,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存在,百官和平民的生死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间,如果臣子稍有异动,八成难逃一死。周亚夫阻拦皇帝进入军营,就是在向皇帝挑衅,他以臣子的身份不行跪拜大礼,同样对皇帝不敬。
周亚夫的军队,禁止皇帝进入、不听皇帝号令,这都犯下大忌,万一有一天周亚夫有异心,那么这支部队将即刻就成了叛军,所以如果皇帝稍有疑心,必定要先废掉周亚夫。周亚夫的这种行事作风,或许保留到了汉景帝时期,可汉景帝没有汉文帝那么宽广的胸怀。
第二点:见梁王陷入危险,周亚夫拒绝救援。之所以周亚夫能顺利平定七国之乱,除了他本人,还有另一个人的帮助,那就是梁王刘武。刘武迫不得已,上书景帝,景帝催促周亚出兵救梁国,但周亚夫仍是按兵不动。虽说最后周亚夫断了敌军粮道,在敌军退却之时,下达进攻命令,一举击溃了吴楚联军,但周亚夫也因此得罪了刘武。只可惜周亚夫什么都没有做,这也是周亚夫悲剧的原因之一。
堂堂周亚夫最后却饿死在了狱中,只能怪他的行事作风和性格脾气,但凡稍微圆滑一点,估计也不至于这种下场。
自古以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帝王善用的权术,功高震主是君主莫大的忌讳。一代帝王将相如果不能遵循于此,不会有什么好的下场。今天我们来讲一位西汉的名臣周亚夫。
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绛侯周勃的第二个儿子,他曾经带兵策马驱虏于边疆,也曾经领受皇恩镇守于京师,除此之外,他也曾经位极人臣,群领朝臣为相丞,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与丞相,深受汉文帝汉景帝两代名君所倚仗。
但是这样的一代贤臣,最后却没有得到善终,他最后被汉景帝以所谓的?叛逆谋反罪?下狱,又因为绝食,被活活饿死。那么对于有如此崇高气节的贤臣,汉景帝为什么要杀了他呢?其实有以下几点原因,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功高震主
我们前面说了,古代帝王最大的忌讳就是臣子功高震主,而周亚夫就恰恰属于这种臣子。汉文帝时,因为周勃去世,周亚夫哥哥犯罪,所以绛侯的爵位就落到了周亚夫头上,这个爵位在西汉时期十分的尊贵,当然了,一个爵位当然不可能威胁皇权了。
史书记载,周亚夫十分的善于用兵,且治军严明,曾经汉文帝亲自视察士兵,就曾经对周亚夫的治军严明大加赞赏。除此之外,汉文帝在临死前,曾经告诫过汉景帝刘启,如果国家受到外敌威胁,周亚夫是一个可以平定沙场的好将军,所以在景帝继位后,周亚夫被封为了车骑将军。
后发生了西汉著名的七国之乱,周亚夫以少胜多,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因为战略所迫,却得罪了当时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梁王刘武,这也为他最后的悲惨结局埋下了伏笔。
七国之乱后,周亚夫因为大功被封为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个时候,国家太平,边疆和睦,周亚夫也没有了用武之地,但是他权势很大,汉景帝是一个想要加强中央集权的皇帝,从为何会发生七国之乱就可以看出,而周亚夫不管在朝堂还是在军中,都有很大的权力和威望,这就让汉景帝头痛不已。
恰巧这时有人告发周亚夫的儿子私自购买皇家殉葬用的兵器,汉景帝当然知道周亚夫不会造反。但是利用这个由头,汉景帝将周亚夫名正言顺的削去职权,关入监狱,但是周亚夫这个人刚正不阿,不服气,绝食抗议,最后活活饿死。
二、直言不讳
我们都知道忠言逆耳,但是能够每次听进忠言,而不逆耳的人有多少。
周亚夫作为一个从久经沙场的武将升到丞相的人,自然是快言快语,直言不讳的,但是就是这样的性格,却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汉景帝七年,因为种种原因,景帝要废掉当时的太子刘荣,因为事关太子废立,意义重大,当时朝臣都不敢妄言。但是周亚夫这时却极力抗争,直言不讳,公然与皇帝拍板,这使汉景帝很不高兴,使得其在窦太后面前常说周亚夫的不是。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窦太后劝说景帝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地位尊贵,可以封侯,虽然景帝也人为不妥,但是无奈窦太后权势太大,又是自己的母亲,没有办法,这时周亚夫又直言进谏,反对王信的封侯,这让窦太后和景帝的面子都挂不住了,他们开始渐渐疏远周亚夫,周亚夫也处于了孤立地位。之后,汉景帝抓住周亚夫把柄,把他打入监狱,他最后活活饿死。
周亚夫(前199年~前143年),字亚夫,沛郡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西汉时期名将、丞相,太尉周勃的次子。
汉文帝时期,袭封绛侯,出任河内太守。驻守细柳营,抵御匈奴进犯。善于治军领兵,得到汉文帝称赞。升任中尉,负责京师安全。汉景帝即位,出任车骑将军,平定七国之乱。凭借功勋,出任丞相,改封条侯。
汉景帝后元元年,蒙冤下狱,绝食自尽。
周亚夫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汉文帝后二年,袭父爵为绛侯。起初做河内郡守时,许负曾给他看相,说他三年后为侯,封侯八年为丞相,掌握国家大权,位尊任重,在众臣中将首屈一指,再过九年会饿死。周亚夫笑着说:"我的哥哥已代父为侯,如若他去世,他的儿子理应承袭爵位,我周亚夫怎说得上封侯呢?再说若我已显贵到如你所说的那样,怎么说会饿死呢?你来解释解释!"许负指著他的嘴说:"你嘴边有条竖线,纹理入口,这就是饿死之相。"过了三年,周亚夫的哥哥绛侯周胜之犯了罪,文帝选周勃子孙中有贤德的人为侯,大家都推举周亚夫,于是封周亚夫为条侯,继承绛侯爵位。
悲剧结局
在公元前152年,丞相陶青有病退职,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开始景帝对他非常器重,由于周亚夫的耿直,不会讲政治策略,逐渐被景帝疏远,最后落个悲剧的结局。
有一次,汉景帝要废掉刘荣,刘荣是栗姬所生,所以叫栗太子。但周亚夫却反对,结果导致景帝对他开始疏远。还有和他有仇的梁王,每次到京城来,都在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对他也很不利。
后来,有两件事导致了周亚夫的悲剧。一件是皇后的兄长封侯,一件是匈奴将军封侯的事。窦太后想让景帝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但景帝不愿意,说窦太后的侄子在父亲文帝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封侯。窦太后说她的哥哥在世时没有封侯,虽然侄子后来封了侯,但总觉得对不起哥哥,所以劝景帝封王信为侯,景帝只好推脱说要和大臣商量。
在景帝和周亚夫商量时,周亚夫说刘邦说过,不姓刘的不能封王,没有功劳的不能封侯,如果封王信为侯,就是违背了先祖的誓约。景帝听了无话可说。在后来匈奴将军唯许卢等五人归顺汉朝,景帝非常高兴,想封他们为侯,以鼓励其他人也归顺汉朝,但周亚夫又反对说:“如果把这些背叛国家的人封侯,那以后我们如何处罚那些不守节的大臣呢?”景帝听了很不高兴:“丞相的话迂腐不可用!”然后将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亚夫失落地托病辞职。景帝批准了他的要求。
此后,景帝又把他召进宫中设宴招待,想试探他脾气是不是改了,所以他的面前不给放筷子。周亚夫不高兴地向管事的要筷子,景帝笑着对他说:“莫非这还不能让你满意吗?”周亚夫羞愤不已,不情愿地向景帝跪下谢罪。景帝刚说了个“起”,他就马上站了起来,不等景帝再说话,就自己走了。景帝叹息着说:“这种人怎么能辅佐少主呢?”
这事刚过去,周亚夫又因事惹祸,这次是由于他的儿子。儿子见他年老了,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周亚夫的儿子给佣工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给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景帝报告了。景帝很生气,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廷尉问周亚夫:“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绝食抗议,五天后,吐血身亡。
主要功绩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历史地位
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太尉条侯周亚夫”。
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亚夫。在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周亚夫亦位列其中。
文献记载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
冬,匈奴三万骑入上郡,三万骑入云中,所杀掠甚众。峰火通于甘泉、长安。以中大夫令免为车骑将军屯飞狐,故楚相苏意为将军屯句注,将军张武屯北地,河内太守周亚夫为将军次细柳,宗正刘礼为将军次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次棘门,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披甲,锐兵刃,彀弓驽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请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驰驱。"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上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昔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耶!"称善者久之。月余,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乃拜周亚夫为中尉。
【题 解】
本文是《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中的一节。绛侯周勃是汉开国功臣。诸吕危刘时,他与丞相陈平共谋诛诸吕,立孝文皇帝。周亚夫是周勃之子,先为河内守,因其兄绛侯胜之有罪,以贤封为条侯,续绛侯后。历仕文帝、景帝两朝,曾任河内郡太守、中尉、太尉、丞相等职。以善于将兵、直言持正著称。后因得罪景帝下狱,绝食而死。本文即记载他为河内守驻军细柳时的一段事迹。
汉文帝亲自劳军,到了霸上和棘门军营,可以长驱直入,将军及官兵骑马迎送。而到了细柳军营,军容威严,号令如山,即使是皇上驾到,也不准入营。作者以对比、反衬的手法,生动地刻划了一个治军严谨、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细柳"也成了后人诗文中形容军中常备不懈、军纪森严的常用典故。
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长驱直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了天子的凭证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并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刚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过了一个多月,三支军队都撤防了,文帝就任命周亚夫做中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6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