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后世如何评价他

以史为鉴 2023-07-07 07:04:17

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期间有哪些成就后世如何评价他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即元仁宗,元朝第四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八位大汗,汗号“普颜笃汗”。他是元裕宗真金之孙、元顺宗答剌麻八剌第三子(嫡次子)、元武宗海山同母弟。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德九年(1305年),出居怀州,后助其兄海山登基。元武宗即位后封他为皇太子,相约兄终弟及,叔侄相传。于武宗死时嗣位,年号皇庆和延祐。元仁宗在位期间,大力进行改革,进用汉族文臣,减裁冗员,整顿朝政,实行科举制度,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复兴元朝。他死后并未传位武宗之子和世瓎,而是传位其子元英宗硕德八剌。元仁宗在位九年,终年三十五岁,庙号仁宗,谥号圣文钦孝皇帝,蒙古汗号“普颜笃可汗”。

主要成就

恢复科举

爱育黎拔力八达儒化官僚队伍,是他改革元朝制度的重要措施。儒士以前在元朝政府中之所以没有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原因是以前各朝都没有把他们的学问视为补选官员的基本标准。大多数高官是以出身为评选标准而产生(通过承袭和荫的特权,荫即降等承袭其父辈的官职),而多数中下级官员则是由吏入官。结果是大多数官员并没有受过儒学教育,也不具备儒家的政治倾向。

为改善通过承荫得官者的教育水平,至大四年(1311年)下诏规定汉人职官子孙承荫,需考试一经一史,考试合格者直接任职,免去见习期。蒙古和色目职官子孙承荫者可以选择考试,通过考试的人授官时比原袭职务高一等。可能是为了减少儒官的竞争,由地方机构胥吏出身的官员可以出任的最高职务自四品官降为五品。爱育黎拔力八达还恢复了科举考试制度。

科举考试是中原王朝甄选统治精英的主要途径,所以在忽必烈朝不断围绕恢复考试问题展开争论,但是没有任何实际行动。在恢复科举考试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有两个原因。第一,由于元廷主要依靠承袭制补充官员队伍,采用考试制度将会损害蒙古、色目甚至汉人贵族家族的承袭和荫的特权。第二,在汉人士大夫中对考试是否是补充精英的有效制度和采用何种科目亦存在完全对立的看法。一派赞成采用宋朝和金朝的考试科目,注重文学和经学的考试。受朱熹对考试制度的观点影响颇深的理学家反对这种观点,主张在科目中去掉文学,注重重要经典和策问考试。科举考试一直没有恢复。

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后,形势发生了变化。为了改善官员水平及顺应皇帝本人意愿,请求恢复科举考试的人逐增多。此时因为理学在元廷官员圈中已经占了优势,以前理学家提出的方案几乎未遭任何反对就被采纳了。

皇庆二年(1313年)颁诏并在其后的两年中首次实行的新考试制度,考试科目重经学而轻文学。它还指定朱熹集注的《四书》为所有参试者的标准用书,并以朱熹和其他宋儒注释的《五经》为汉人参试者增试科目的标准用书。这一变化有助于确定理学的国家正统学说地位,具有超出元代本身的历史意义,并被后来的明、清两代基本沿袭下来。

除此之外,新考试制度还有一些反映元朝统治下特有的多民旅社会的特征。在新制度下,蒙古和色目人的考试不仅比汉人、南人简单,他们还在种族制度下享有“同等席位”,通过各省考试参加会试的名额,按照四等人的划分,每等人75个名额。另外,为了不损害旧贵族家族的承袭特权和扰乱现存的官僚体制,登第殿试的名额控制在较低水平上,每次考试不超过100人。此后元廷举行了16次考试,考中进士的共计1139人。

爱育黎拔力八达恢复科举考试制度,既有文化意义,也有社会和政治意义。把儒家学说作为甄选精英的标准,给汉族士人入仕提供了一条正常的道路。这对江南的士人有利,因为那时候他们多被排除在官场之外。此外,考试制度也鼓励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学,特别是那些不属于贵族家族的人,并由此加速了征服者的汉化。

编撰法典

编撰法典是爱育黎拔力八达改革元代制度而产生预期结果的另一个领域。可能是因为在多元文化社会确定统一的法典有难以克服的困难,也可能是因为蒙古统治精英认为统一法典会限制他们的权力所以采取了反对的态度,元廷从未制定一个通行全国的标准法典。缺乏法典引起了汉人官员的极大焦虑,他们进行了多次努力编撰法典和律例,以作为判案的依据。最早的补救措施是1291年颁布的《至元新格》,这大体上是个法令汇编。此后铁穆耳朝和海山朝编修法典的努力几乎毫无成效。

爱育黎拔力八达采取措施对这样的形势加以补救。在至大四年(1311年)即位的当月,他命令中书省臣汇集从忽必烈朝初年以来的律令条规。这一汇编工作于延祐三年(1316年)完成。但是对汇编的复审过程比预期的时间长得多。直到硕德八剌即位后两年的延祐十年(1323年),这一法典才以《大元通制》的名目正式颁行。这个新法典收录了建国以来的法律条文2400余条,分为断例、条格、诏制、别类四大类。

《大元通制》虽不是一个全面性的法典,按照现代法制史学者的观点,此书“是元代法律成熟的标志,因为它有充实的内容并采用了以《泰和律》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法典的结构”。《泰和律》是金朝的法典,它的编撰遵循的是唐代法典模式。[4]但是,作为征服王朝的法典,《大元通制》没有完全照搬以前的中国法典。它在许多方面反映了蒙古人的习俗和元代特有的制度特征。《大元通制》和也是在爱育黎拔力八达朝由江西地方政府或私人编辑的《元典章》,是元代法制史的两个里程碑,也是征服王朝的元朝日趋成熟的反映。

汉语书籍

爱育黎拔力八达对汉文化的喜爱,他和他的臣僚(特别是蒙古和色目臣僚)对儒家政治学说和汉人历史经验的渴求,可以从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翻译或出版的著作的数量和性质上反映出来。翻译成蒙古文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尚书》;宋人真德秀(1178—1235年)撰写的《大学衍义》;与唐太宗(627—649年在位)有关的两部著作,吴兢(670—749年)撰写的《贞观政要》和太宗本人为他的继承者撰写的《帝范》;司马光(1019—1086年)撰写的伟大史书《资治通鉴》。

在爱育黎拔力八达赞助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包括:儒家经典《孝经》;刘向撰写的《烈女传》;唐代学者陆淳研究《春秋》的论著以及元代官修农书《农桑辑要》。

虽然以上所列在爱育黎拔力八达同意下出版的汉文著作,反映的是他作为天子有倡导大众道德和增加物质福利的责任,翻译著作的选择,则显示了他的实用主义目标。在下令翻译《贞观政要》时,他指出此书有益于国家,并希望蒙古人和色目人能够诵习该书的译本。蒙古君主显然希望蒙古和色目精英,包括他自己,能够学习儒家的政治学说和汉人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唐太宗的教诫,能把国家管理得更好。

限制贵族

爱育黎拔力八达按照中原传统方式对元朝政府的改革无法走得太远,他不能削弱蒙古诸王的行政权、司法权和经济特权来加强中央集权。尽管忽必烈推行了中央集权的政策,蒙古诸王仍然拥有对他们领地相当多的行政、军事、财政、司法权。进一步削弱他们的权力是政治冒险,因为这将面临蒙古和元帝国一条最基本原则的正面挑战。爱育黎拔力八达尝试削弱诸王权力的失败,主要是因为这一原因。

至大四年(1311年)冬季,爱育黎拔力八达下令撤销诸王的札鲁忽赤(汉译断事官),蒙古人犯盗诈者,命所隶千户鞫问。由于札鲁忽赤代表诸王处理他们领地中的蒙古人的法律事务,撤销札鲁忽赤显然意味着取消了诸王直接审理他们属下的蒙古人案件的权力。皇帝的这一命令似乎只实行了很短的时间,因为已知晋王也孙铁木儿(后来的泰定帝,1323—1138年在位)和周王和世(海山之子,后来的明宗,1329年在位)两人在1316年被允许在他们位下设立了几个札鲁忽赤。

人物评价

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仁宗天性慈孝,聪明恭俭,通达儒术,妙悟释典,尝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切。’又曰:‘儒者可尚,以能维持三纲五常之道也。’平居服御质素,澹然无欲,不事游畋,不喜征伐,不崇货利。事皇太后,终身不违颜色;待宗戚勋旧,始终以礼。大臣亲老,时加恩赉;太官进膳,必分赐贵近。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之成宪云。”

清朝史学家邵远平《元史类编》:“册曰:立极电扫,稗政悉除;设科辍猎,屏言利徒;澹然无欲,十年罔渝;是惟令主,信史用书。”

清朝史学家毕沅《续资治通鉴》:“帝天性恭俭,通达儒术,兼晓释典,每曰:‘明心见性,佛教为深;修身治国,儒道为大。’在位十年,不事游畋,不喜征伐,尊贤重士,待宗戚勋旧,始终有礼。有司奏大辟,每惨恻移时。其孜孜为治,一遵世祖成宪云。”

“君子观王约告仁宗之言,可谓不负厥职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屡见于史册者,谓非王约辅导于其始可乎。若王约者贻仁宗之哲命者也。”

清朝史学家魏源《元史新编》:“武仁授受之际,无可议者,仁宗初政,首革尚书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惟武宗初约,由帝传位己子和世而后及于英宗。及武宗崩,仁宗立,乃出封和世踾酎坎,而立子硕德八剌为太子。虽迫于皇太后之命,而已不守初约矣。和世不之云南而举兵赴漠北,又不予以总兵和林之任,于是英宗被弑而泰定以晋王入绍大统,武宗旧臣燕帖木儿不服,遂于泰定殂后迎立周王于漠北,迎立怀王于江陵。怀王先立,周王后至,岂肯让于兄,于是弑之于中途,而国乱者数世。使当初即立周王,何至于此。至铁木迭儿奸贪不法,已经言官列款弹劾,而犹碍于皇太后,不敢质问,遂贻英宗以奸党谋逆之祸,不得谓非仁宗贻谋不臧有以致之也。”

清朝史学家曾廉《元书》:“论曰:元代科举之议久矣,至延祐而后行之,何其难乎?夫元代文学之盛,亦不须科举也。然儒风以振矣。天下啧啧以盛事归之。仁宗不亦宜乎?”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历史记载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英宗在位后期(1322年—1323年)官修政书,收录1234年—1322年元朝各地地方官吏会抄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分为前集和新集,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大元通制》,1323年元英宗颁布的元朝第二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34年—1316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至正条格》,1346年元惠宗颁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
《元史·仁宗本纪》,明朝官修正史
《新元史·仁宗本纪》,民国官修正史
《续资治通鉴》,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
《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
《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
《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
《蒙兀儿史记》,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
《四库全书》,清纪晓岚主编。

四、奸臣铁木迭儿

  复杂的宫廷斗争,给一些奸佞小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奸臣铁木迭儿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的弄潮儿。铁木迭儿是时的功臣者该的玄孙,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仁宗和英宗五朝。在世祖和成宗时期,他还算老实,可到了武宗时期他的种种劣迹就显现了出来。> >    武宗时铁木迭儿做过同知宣尉院事兼通政院使、中书平章政事、江西与云南的行省平章政事等一品大员,到了仁宗时出任中书右丞,更被授予太子太师这样的重要 职务。铁木迭儿之所以能够在这一时期展现锋芒,是因为他是武宗和仁宗的母亲元圣太后答己的亲信。早在武宗统治时期,铁木迭儿在云南做地方官,曾因玩忽职守 受到处分,但却被太后答己保了下来。武宗死后,太后答己为扩张自己的势力,趁仁宗尚未执政时,就下旨召铁木迭儿做了中书省右丞。仁宗要比武宗的性格怯懦, 他孝敬母亲,事情也就总是牵就过去。> >   但铁木迭儿罪恶昭彰,仁宗曾多次想处置他,都因母亲的出面,最后作罢,只是提拔御史中丞萧拜住为 中书右丞,用来牵制铁木迭儿的势力。可铁木迭儿居相位仅两年,自己就因罪被罢了官。当时有个叫张弼的富人犯了杀人罪,被关入牢中。他就叫亲友派人向铁木迭 儿送了5万贯钱。铁木迭儿收了钱,一句话,就把人给放了。事情被揭发出来后,中书平章萧拜住、中丞杨朵儿只、中都留守贺胜等40余名官员联合御史,联名弹 劾铁木迭儿,揭发铁木迭儿欺下瞒上,乱政害民,罪证确实,因此要求处死铁木迭儿,以平民愤。仁宗看到众臣的奏折,怒不可遏,立即下诏逮捕铁木迭儿。可铁木 迭儿一见势头不妙,赶快逃到太后的宫中躲了起来。这一招还真就把仁宗给制住了。仁宗,始终拿他毫无办法,最后只是把铁木迭儿罢相了事。等事情风平 浪静以后,不久铁木迭儿不仅奇怪地官复原职,还被授予了太子太师的职位。> >   太子太师是什么职位?太子自然是未来大汗位的继承人,太师就 是太子的老师。像这种品行不端的人做太子老师,那不是在开天大的玩笑吗!朝廷内外,一片哗然。大臣都十分气愤,参政兼任御史中丞赵世延率领御史弹劾铁木迭 儿违法的事情有几十条之多,都认为他不能辅佐太子。可太后多方庇护,仁宗又是个绝对的孝子,这个元朝中期的头号奸臣就在这风口浪尖上扬帆破浪,行动自由。 真叫人无可奈何啊!> >   打这以后,铁木迭儿的胆子就更大了,受贿卖官,强占民田,无所不为,而且正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话,他的儿子也都先后入朝为官,弄得朝中人心惶惶,谁都忌惮他们父子三分。> >   要是铁木迭儿仅仅做了上边说的那些事的话,他也就不会对后来的历史有那么大的影响了。铁木迭儿能够遗臭万年,是因为他影响了元朝的大汗继承问题。> >    当年武宗海山即位时和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也就是仁宗,曾有过约定,等武宗百年后,传位给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而爱育黎拔力八达在逝世后要传位给武宗的 儿子,然后再由武宗子传给爱育黎拔力八达的一个儿子。可在仁宗即位后,这一约定却在武宗与仁宗的母亲兴圣太后和铁木迭儿的左右掣肘下被背弃了。首先,仁宗 在铁木迭儿的怂恿下于1315年11月将海山之子封为周王,1316年3月又命海山之子去守云南,这实际上就等于流放。海山之子在去云南的途中,于陕西造 反,结果失败,只好改道西北,逃到了察合台汗国。背弃约定后,1316年12月,仁宗立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硕德八剌为太子。兴圣太后和铁木迭儿看着太子被册 立,以为这样就可以长远地控制朝政,然而却不知道已经为日后的“南坡事件”种下了祸根。> >   1320年1月,仁宗也和、海山等大汗一样,因饮酒过量而去世了。4月19日,仁宗的儿子十八岁的硕德八剌即位,是为英宗。> >    仁宗刚刚去世,英宗尚未即位,大权在手的铁木迭儿,便开始大肆迫害曾经上书弹劾过他的诸位大臣们了。他假传太后旨意,将萧拜住、杨朵儿只逮捕,罪名是 “曾经违背太后旨意”。杨朵儿只冷笑着说:“当初以我们的职权,要杀你一点儿不难。如果我们真的不从太后的旨意,你还能活到今天吗?”铁木迭儿一看这罪名 成立不了,就找来两名朝臣,想让他们证明杨朵儿只有罪。杨朵儿只对这两人说:“你们两位也是御史,不应干下流的勾当。”两人深感羞愧,也一言不发。尽管铁 木迭儿抓不住杨朵儿只等人的任何把柄,但他还是借着太后的旨意,硬是将萧拜住和杨朵儿只当众斩首了。跟着铁木迭儿又杀了贺胜,罪名竟然是“便服迎诏大不 敬”,真是“愈加之罪,何患无辞”啊!贺胜死时,百姓围在尸体边上痛哭,焚烧纸钱为他送行,可见贺胜深得民心。至于弹劾过他的赵世延,铁木迭儿将他逮回大 都,严刑拷打。英宗这时候已经初步稳定了自己的地位,他知道了这件事后,曾下旨两次赦免了赵世延,可铁木迭儿仍然将赵世延关进了死牢,想逼他自杀。赵世延 在牢里足足被关了两年,最后在大臣的营救下,终于获释。铁木迭儿听说后,找到英宗说:“这是朝臣欺骗皇上干的事。”英宗也不客气,直接说:“这是我的旨 意。”这才使赵世延逃过了大难。

“帝王生肖禁忌”闹剧——《元仁宗与鸡》

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有不同的禁忌,除了自己的名讳,还有生肖忌讳。

比方说宋徽宗赵佶属狗,禁止天下百姓屠狗;明武宗朱厚照姓朱又属猪,严禁天下百姓养猪杀猪等等。

元朝有个皇帝,因为属鸡,曾严禁百姓虐鸡,这个皇帝就是元仁宗,名字挺长——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三月廿九日,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这一年为农历乙酉鸡年。

爱育黎拔力八达早年师从李孟,学习汉文化。

元武宗去世后,其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史称元仁宗。

受儒家学说的影响,元仁宗恢复了中断多年的科举考试。汲取汉文化精华的同时,元仁宗也吸收了诸多糟粕。

这其中就包括所谓的帝王生肖禁忌。

元代史学家杨瑀在《山居新语》一书中记载:“延祐间,都城有禁,不许倒提鸡,犯者有罪,盖因仁皇乙酉景命也。”

延祐年间(公元1314—1320年),元仁宗下了一道圣旨——大都皇城(今属北京)之内,百姓不允许倒提着鸡满大街瞎转悠,违反禁令者将受到严惩,原因是皇帝生在乙酉年,鸡年是本命年。

除了倒提着鸡,其他虐鸡行为也将治罪,如卖鸡、买鸡,杀鸡、吃鸡、斗鸡等等。

当时,有个小贩不识字,看不明白张贴的布告,他从乡下买来鸡,做成烧鸡沿街叫卖。

这个小贩烹制的烧鸡味道鲜美,往常的时候,生意兴隆,一天能赚点散碎金银,维持家用。

这一日,小贩从乡下收了一些土鸡,准备回家宰杀后做成烧鸡换银子。走进城门的时候,却被巡城的士兵拦住了。

小贩一脸懵,不知道自己犯了啥错误。

当兵的不由分说,把小贩袋子里边的鸡统统放掉了,只留下一只鸡,让小贩抱在怀里,而后游街示众,三天后,疲惫不堪的小贩被士兵押着遣返原籍。

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牝后通谋(4)

越数日,成宗病殂,在位十三年,寿四十二。伯岳吾后即下敕垂帘,命安西王阿难答辅政。右丞相阿忽台奉敕,集群臣商议祔庙及摄政事。太常卿田忠良,博士张升道:?先帝祔庙,神主上应书嗣皇帝名,今书谁人一语便即驳煞,如何可以有成。阿忽台道:?他日续书,有何不可?况先帝即位时,非亦三月无君么亏他寻出故例。御史中丞何玮道:?世祖驾崩,中外属意先帝,祔庙时已书就嗣君,何尝是没有呢阿忽台变色道:?法制并非天定,全由人事主张,你等独不怕死么?敢阻国家大事!?何玮道:?不义而死,恰是可怕;若舍生取义,怕他何为!?倒是硬汉。

是时右丞相哈喇哈孙未至,不好率行定议,当即散会。随由内旨去召哈喇哈孙,他却收拾百司符印,封储府库,自己守宿掖门,只是称疾未赴。阿忽台与明里帖木儿等密议,想寻隙谋害哈喇哈孙,然后奉皇后正式临朝。哈喇哈孙早已防着,适怀宁王遣康里脱脱在京,急命返报,一面遣使至怀州,迎爱育黎拔力八达入都。

爱育黎拔力八达闻报,怀疑未决,询其傅李孟。李孟道:?支子不嗣,系世祖遗典,今宫车晏驾,怀宁王远居万里,请殿下急速入宫,借安众心。?爱育黎拔力八达乃奉母返燕都。行至中道,先遣李孟问哈喇哈孙。正要进去,不防有人兜头出来,见了李孟,停足不行。李孟面不动容,反上前问讯,那人说是奉后所遣,来此视疾。李孟道:?丞相安否?我正为诊疾而来。?妙有急智。便即趋入,见了哈喇哈孙,长揖不拜,即引哈喇哈孙右手,作诊脉状,哈喇哈孙觑破情形,自然与他谈病,不及国政。至后使去后,乃与密言宫禁事,且令促爱育黎拔力八达入都。李孟返报爱育黎拔力八达,尚欲问卜,经李孟暗语卜人,教他言吉不言凶。卜人入筮,果得吉爻,李孟道:?筮不违人,是谓大同。?遂拥爱育黎拔力八达上马,驰至燕京。诸臣皆步从,入临帝丧,哭泣尽哀,复出居旧邸。

伯岳吾后闻知,忙与安西王阿难答、左丞相阿忽台密商。阿忽台道:?闻得三月三日,系爱育黎拔力八达生辰,可托词庆贺,逼他出见,凭老臣一些手力,立可扑杀此獠,并可除他党羽。?原来阿忽台素有勇力,人莫敢近,因此自信不疑。计划已定,便遣人通知哈喇哈孙,预约届期同往,庆贺生辰。

哈喇哈孙满口答应,密遣使报爱育黎拔力八达,并函授秘计。爱育黎拔力八达阅函毕,忙令都万户囊加特,去邀诸王秃剌。一作图剌。秃剌系察合台四世孙,力大无穷,见了囊加特,叙谈一番,允为臂助。囊加特归报。于是先二日率卫士入内,诈称怀宁王有使到来,请安西王、左丞相入邸议事。

安西王颇怀疑惧,阿忽台道:?不妨,有我在此!?复邀同明里帖木儿,并马偕行。既至爱育黎拔力八达邸中,甫行交谈,那爱育黎拔力八达忽拂袖起坐,抢步出外,大呼道:?卫士何在言未已,外面走进如虎如狼的卫卒,来拿安西王等。阿忽台亦即离座,扬眉大呼道:?来!来!你等莫非来送死么旁有一人接着道:?你自来送死!还敢妄言!?阿忽台瞧将过去,便失声叫着,?不好了!安西王快走!?正是:

弄巧不成反就拙,恃强无益适遭殃。

毕竟阿忽台瞧见何人?容俟下回续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5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