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禅之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禅真的昏庸无能吗?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东汉末年,刘备在夷陵大战中败给了东吴陆逊,最后在白帝城托孤,蜀国元气大伤,随后刘禅继位,史称西蜀后主。在三国演义中,将刘禅描写的极为不堪,甚至是略有贬义,后世更是认为他是扶不起的阿斗。大家都认为,刘禅在位期间,只了解宠信宦官黄皓,即使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未能够挽回西蜀灭亡的结局,最后蜀国终于被魏国所灭。
难道刘禅真的是这样软弱无能,不堪大用吗?其实,历史上的刘禅可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可以从两件事看出一点端倪。据陈寿所著《三国志》记载,刘备遗诏中明确地写道,“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过于所望,甚大增修,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这句话说的就是诸葛亮夸刘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才堪大用,皇位可以放心传给刘禅,这也就是说,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备基本都十分相信刘禅的才华。
当时的刘备可是有三个亲生儿子,分别是刘禅、刘永与刘理。刘禅是刘备的长子,按照中国古代惯例,这个皇位当然是由他继承,但当时是三国时期,可谓是动乱不已,而当时的蜀汉这个国家也才刚刚建立,根基根本还没能稳定下来,外面还有魏国和吴国的入侵。因此刘备在考虑接班人时必然是非常谨慎的,而且在此之前,也有立贤不立长的先例,如果刘禅真的是那么昏庸无能之辈,刘备肯定是不会把皇位传给他的。
而且刘禅在位41年,蜀国老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蜀国也未出现内忧外患,其实也能证明他有智慧。刘禅在公元223年登基,一直到公元263年才成为亡国之君,称帝总共41年,而且是在三国时期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大家要了解,在三国那种群雄割据、战乱不断的年头,能够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肯定是不行的。当然有不少人把刘禅能够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但是,诸葛亮其实是死于公元234年,在他死后,刘禅仍做了29年的皇帝,如果没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又怎么能延续29年的执政生涯呢?
笔者认为,刘禅肯定算不上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他也绝对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人,那一顶扶不起来的阿斗的帽子,其实应该给他摘掉了。除此之外,刘禅胸襟宽广,他拥有一个帝王不该拥有的慈悲心肠,这样的帝王虽然没有成就自己,但少了战争让老百姓免了很多苦难。最后要说的是,刘禅是很有智慧的人,能把江山坐稳41年,牢牢掌握权力,可见其帝王手段,蜀国地处四川,人口少,资源匮乏,加上连年北伐,其实能不内乱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一提起刘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昏庸、懦弱、无能”等词。刘禅小的时候,赵云曾经救过他两次,一次是长坂坡七进七出,第二次是截江夺阿斗。长坂坡那次,刘备为了收买人心,把刘禅摔在了地上,因此好多人戏称刘禅就是这样被摔傻了。实际上刘禅真的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吗?实际上,刘禅不仅不无能反倒十分有心计。
为什么会觉得刘禅昏庸无能呢?
自从刘备病逝白帝城,政权、军权都在诸葛亮一人手中;宫中府中大小事务,他都要“事必躬亲”。与其说事必躬亲吧,不如说是大权独揽。无论是政事还是军事,直接报给诸葛亮,刘禅知不知道都无所谓。这样一来,作为一个皇帝,还能干什么呢?刘禅不欣赏歌舞,难道要他下地耕田吗?刘禅在位时期,仅出过一次皇宫去观赏都江堰,还被人说成贪玩享乐。作为一个皇帝,我想刘禅也不想成为一个傀儡皇帝,任诸葛亮摆布,可他没有办法,朝廷上下都是诸葛亮的亲信。
因此,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任命费祎为大将军,蒋琬为大司马,将丞相的权力分给这两个人,随即取消丞相之位,让这两个人相互制约,相互制衡。这样,就不会造成一人独揽大权的局面,政权和军权也渐渐回到自己的手里。
这样一个懂得权术的皇帝,怎么可能是个傻子呢?
诸葛亮死后,刘禅又很稳固的保持了蜀国三十年,可见刘禅并不昏庸,若是一般昏庸皇帝,不过几年就亡国了。
公元263年,钟会带兵兵临城下,刘禅抬榇投降,为的是避免一场血战,免遭生灵涂炭之灾,使百姓免遭苦难。或许有人指责刘禅不应该投降,毁掉了先帝打下的江山。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实际上即使刘禅死守,能守多久?
刘禅深知蜀国被诸葛亮北伐折腾的国力空虚,而魏国兵强马壮,死守结局只能是破城。不仅守不住城,百姓还会遭受苦难,所以不如趁早投降。
刘禅投降后,司马炎封他一个安乐公。司马炎对刘禅不放心,席间试探刘禅还思不思念蜀国,便找来歌妓,演奏蜀国歌曲,刘禅不仅不伤心,反倒十分高兴,而后,司马炎问刘禅是否思念家乡,刘禅说到:此间乐,不思蜀。乐不思蜀就是出自这里。
表面上看,刘禅就是一个无耻的亡国之君,可知道刘禅为什么这样说?刘禅知道,他现在是寄人篱下,在人家的一亩三分地,昨天还是皇帝,今天就是安乐公了,他这样做是为了保命而已,刘禅若不这样说,司马炎肯定会忌惮刘禅,会想方设法除掉他,所以这就是最好的保命办法了。
在电视剧里面刘禅被塑造成为了一个庸庸碌碌、只会玩乐的昏君形象,最终还把自己的国家给弄没了。不过电视剧终究是电视剧,其中对于人物的描述定然是经过文学加工的,可信度远远没有那么高。那么真实的刘禅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他的投降又是出于无能,还是出自于睿智呢?
聪明的帝王真实的刘禅绝对够不上英明神武的标准,但他完全匹配得上聪明仁爱这四个字。刘禅少时蒙难,颠沛流离,出生于乱世的他并没有特别重的杀伐之气,反而继承了他父亲的仁爱之心。他对身边的下人和臣子都非常有耐心,而且也很爱护他们。
我们从一件小事当中就能看出来。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投降蜀汉以后,心中总因为父亲的死而愤愤不平,对周边的人或事皆有怨言。刘禅知道以后并没有杀了他,而是选择给夏侯霸解除心结。
有一天,刘禅把夏侯霸叫到宫里面,让自己的孩子们都跪倒在夏侯霸的面前,以舅舅之尊来称呼他。夏侯霸大惊,作为一个降将,皇帝的儿子给他下跪,这叫什么事!刘禅解释道:“叔叔张飞的妻子是你夏侯霸的表姐,我的妻子又都是叔叔的女儿,那我儿子叫你舅舅也没什么不对。这些孩子有一个算一个,他们都是夏侯家的子孙。”
刘禅又接着说:“你父亲的死我很遗憾,本来是一家人却因政见不同而倒向。”夏侯霸痛哭流涕,连连磕头。刘禅用自己的仁爱之心感化了夏侯霸,让他摒除一切杂念为自己卖命。
从夏侯霸事件中可以得知,刘禅并不傻。其实,这一点诸葛亮也早已经说过了。诸葛亮在评价刘禅的时候就曾经说过“智量甚大”,意思就是说,他非常聪明。
试想,如果刘禅不够聪明,刘备怎么敢把辛辛苦苦创建的国家交给他?毕竟刘备可不止这一个儿子。再说,刘禅治下的蜀汉可是整整维持了41年,如果他真那么愚蠢,那么国家肯定就像西晋惠帝一样早早内乱财亡了。
刘禅深得帝王之术。诸葛亮在时,因为其确实位高权重,刘禅自知不敌他,故而索性放权给他。只是他又巧妙地起用宦官黄皓来作为自己的眼睛,随时了解皇宫内外,为自己后面的收权做准备。诸葛亮死后,刘禅把丞相权力一分为二,蒋琬和费祎一人一份,这就达到了分权制衡的效果。越是这样,他的帝位就越稳固。
投降无错,恰是顺应历史趋势很多人认为,刘禅的投降证明了此人的庸碌无能。但笔者想说,这是最最错误的看法。刘禅的投降恰恰证明了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能够忍辱负重的大人物。三国鼎立的后期,魏国实力远超蜀国和吴国。毕竟东吴和蜀汉都是偏安一隅,在南方占据着一两个州在苦苦支撑。要知道,魏国可是拥有整个北方。
当时南北不论是在经济还是人口上,北方都远胜于南方。所以他明白即便是集齐全国之力来对抗魏国,好一点儿的结果是两败俱伤,不好的结果就是家破人亡。蜀汉的胜算是渺茫的。连年的刀兵已经让川蜀地区的百姓不胜其烦了,家家都在举白幡,大家都希望不要再打仗,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刘禅深知民众心中所想所念,故而与其负隅顽抗,为何不顺应民意向魏军投降呢?
历史应该为刘禅正名他也知道,作为汉家正统,自己的投降将会在后世史书上给自己留下骂名,可是在他心里,人命远远比名声更为重要。事实上,刘禅投降以后确实保佑了川蜀一方的平安。不管是百姓,还是贵族,他们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当然,刘禅自己也是被给予了很好的待遇,但实质上他每天都在刀口生活着,一个不对就可能葬送了自己。所以他才装疯卖傻。刘禅这是用自身性命和荣耀换取了一地百姓的平安,到头来却得到的是他人的谩骂,实在是觉得这世间真是不公。在笔者看来,如果有人讨厌刘禅,只能说讨厌他的人是那种把名誉看得比生命更为珍贵的人。
刘禅只是跟他们的想法不同,他是把人命看得比荣誉更为珍贵。而这两种想法实际上都没有错,错的只是那些歪曲事实的史官,他们没有以一颗公正之心去记录历史,而是以自己的主观想法来揣摩历史人物,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对于刘禅这个人,如果,他真像正史上说的昏庸无能,又怎么能执掌蜀地政权多年?显然,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诸葛亮评价刘禅天资聪敏,礼待下士,虽说,诸葛亮的话不能尽信,但是,也能看出刘禅不像历史上说的那样昏庸愚蠢。蜀国覆灭的原因难道仅仅在于刘禅自己的才能不够吗?显然不是。
刘禅很聪明,只是他生错了年代,在蜀国走向末路,魏国空前强大的情况下,他只有选择这种方法。也许他有一些问题,但是,人不是完人,他至少是很聪明的一个人。如果,非要说一个恰当点的说法的话,他只是一个没有野心很热爱自己生命的聪明人。
《出师表》中就写明了,益州疲敝,说明刘禅接手蜀地之时,蜀地的状况已经不容乐观了。在局势恶劣的背景下,他能够守着蜀地那么长一段时间,让蜀地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的侵扰,已经很不错了。
可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刘禅能够将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也是有一些能力的。让人觉得刘禅昏庸无能的事情,大抵就只有一件“乐不思蜀”比较着名了吧?但是,我们现在再来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况呢?
当时,蜀国已经处在内忧外患之中了,无法与日益强大的魏国抗衡。再加上,吴蜀关系日渐紧张,若是强行与魏国开战,结果肯定是生灵涂炭。蜀国这种杀敌一百,自损三千的行为,是为了蜀国的百姓好吗?显然不是的。
再说,魏国派来的是司马昭,司马昭其人虽然没有其父的智慧,但是却是一个手段凶狠的人。试问,刘禅如果不装作昏庸蠢笨的样子,又怎么保全蜀国?一旦被司马昭认为刘禅是伪装的软弱蠢笨,他会不会对蜀国直接开火?若是开火,此时,内忧外患的蜀国又怎么能赢过强大的魏国?
所以,刘禅只能装作蠢笨,告诉司马昭:“此间乐,不知蜀也”。
刘禅不是不爱自己的国家,只是他清楚地知道,蜀国这样的状态是无法战胜魏国的。既然失败已成定局,又何苦做无谓的牺牲?又何苦让蜀国的百姓为了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付出血的代价?
有人说,蜀国的内忧很大的原因是刘禅宠信宦官黄皓。
但是,我们从流传下来的事迹中不难发现,每个朝代的皇帝都有几个宠信的宦官。有些皇帝过于宠信宦官,确实会导致朝廷腐败,但是,相比之下,刘禅宠信黄皓是比较有分寸的。
他的确给了黄皓一些权利,但是,这些权利又不会动摇蜀国朝廷的政权。表面看来黄皓深受宠信,权利极大,实际上,刘禅给予他的权利远没有明朝皇帝给宦官的权利大,还是在有限度的范围内的。
这样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宠信宦官,比不上明朝,甚至,连汉朝的后几位皇帝对宦官的宠信都比不上,又何谈内忧的最大原因?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刘禅是个弱智,至少在智商上,他和普通人是一样的,是一个具备充分的自知之明的帝王。
综上所述,刘禅绝对不是一个昏庸无能,蠢笨如猪的帝王。而是一个大智若愚,看得清实事,放得下个人荣辱的有道之君。毕竟,我们都知道,皇帝这个位子,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刘禅一样看的开,放得下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3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