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作为元末时期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何很少有人投靠方国珍

以史为鉴 2023-07-07 05:16:35

作为元末时期农民起义军领袖,为何很少有人投靠方国珍

方国珍,又名方谷珍 ,,元末明初浙东农民起义军领袖。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方国珍同陈友谅、朱元璋、张士诚等人一样都是,抗元的主力军之一,但不一样的是,在这些人当中,方国珍无疑是最不受文人待见的那一个,这是为什么呢?

在对待文人方面,陈友谅、朱元璋和张士诚都做得比较好,张士诚在平江时,曾经开了一间弘文馆,招礼儒士,得到了吴中文人的拥戴;而朱元璋也先后得到了李善长、陶安、宋濂、范祖千等文人在充当谋士。

方国珍虽然手中也拥有一些文人,但这些人都是朝廷的命官,他们来到方国珍的幕下,并不是在为他效劳,而是在元朝效劳。

之所以没有文人愿意来为方国珍效命,是因为他接连杀掉了两个颇有名气的大儒,一个叫作泰不华,一个叫作潘伯修。

这个泰不华十七岁就获得乡试第一,十八岁就进士第一,书法、诗歌、文章等样样精通,曾经代表官方参与了《宋史》《金史》和《辽史》的修撰,与当时许多文学大家都有紧密联系。

后来,泰不华被朝廷派过去讨伐方国珍,经过几番作战后,在一场规模不大的海战中,方国珍的士兵将泰不华给杀死了,许多文人对此心情沉重,认为这是文学界的一大损失,也把这笔账算在了方国珍的头上去。

实际上,泰不华的死,方国珍还可以解释为在战场上刀枪是无眼的,何况当然他们两人是互相要杀死对方的敌人,所以谁死谁活,都是正常的。

但潘伯修的死,他方国珍可就无法解释得通了。潘伯修也是当时台州地区的大儒,他虽然没有成功考上进士,但不代表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即便是泰不华也曾经就学术问题而向他请教过。

对于潘伯修的大名,方国珍也是早就有了耳闻,并想着要去拜访他,让其出山为自己做事。然而,方国珍并没有展现出,像刘备三顾茅庐那般诚心诚意。

他采用的是最为糟糕的威逼方式,这潘伯修是泰不华的好友,见泰不华死于方国珍的手中,自己也就不愿意去他那里从事,再加上方国珍这种态度,便坚决不从。

没想到,方国珍居然恼羞成怒,直接将潘伯修给杀了,自此以后,他方国珍在文人中的形象便一落千丈,自己也背上了一个摧残文人的骂名!

反抗元朝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姓方

方国珍(1319-1374),元末台州黄岩(今浙江黄岩)人,方国珍世以浮海贩盐为业,兄弟五人,以此为生。元朝末年,统治者对百姓的压迫和管制十分恶劣。当时不管哪一家人结婚,新婚之夜新娘子必须由元人占有,名曰初夜权;又怕汉人反抗,每十户人家才准许用一把菜刀,而且还用铁链锁在屋柱或井岸上。加上当时灾害多,民不聊生。陶宗仪辑有浙东民谣曰:“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台州也有“洋屿青,出海精”的谣谚,“洋屿”,就是洋屿山;“海精”指方国珍。

说一说元朝末年的各路英雄.

1.元末第一个起义的英雄, 历史上方姓最大的枭雄: 方国珍
方国珍(1319年—1372年),又名谷真,黄岩洋屿人(现属路桥)。出身佃农,是元末第一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
元末,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空前残酷,下层爪牙鱼肉乡民,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在江南一带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打三遍,不反待如何。”至正八年(1348年),方国珍与蔡乱头因争牢盆(晒盐用的)结仇,黄岩州官贪赃枉法,处理偏袒对方,方国珍非常气愤。不久,地主又告他欠租,官衙派巡检去抓捕方国珍。方国珍正在吃饭,他左手举起饭桌抵挡,右手抓起很粗的棍棒,与巡检搏斗,结果当场杀死巡检,就与其兄弟入海,聚兵起义。
方国珍入海后,元兵追至福州,方国珍奋勇抵抗,元兵自相惊溃。后来,朝廷以海运千户的官职,诱方国珍投降,方国珍坚决拒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六月,元廷派遣孛罗帖木儿又来“围剿”,方国珍率领士兵,高举火把,大声呐喊,元兵又不战自溃。后来绍兴总管泰不华谪为台州路达鲁花赤(蒙语,官名),他又设计诱降,与国珍遇于黄岩永宁江王林港,方国珍同样拒不投降。这时,刚好潮退,元兵战船搁浅,方国珍指挥小船分割元兵,他的部下聚集长矛,一阵拼杀后,杀死了泰不华。此时,投奔方国珍抗元民众日益增多,方国珍威震浙东,控制着温州、台州、庆元(今宁波)等地方。
方国珍占据浙东后,采纳谋士刘仁本的建议,施行“保境安居”的政策,招贤纳士,兴建台州、宁波、温州等地的儒学、水利,严肃法纪,使浙东一带老百姓在元末战乱时期避开战祸,安居乐业。至正二十七年十二月,方国珍顺应历史潮流,率2.4万兵士和海船4000艘,归顺了朱元璋的起义军队伍。
洪武七年(1374年)3月,方国珍在南京病逝,葬于南京城东20里玉山,朱元璋亲写祭文。
2.郭子兴中国元末江淮地区的红巾军领袖。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人,地主出身。他信奉白莲教,并加入其组织,发散自己的钱财。元至正十一年(1351),他响应刘福通起义,与农民孙德崖等率众起义,于次年攻克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称元帅。是年秋,彭大、赵均田等因徐州失守,率军与郭子兴等会合。起义者又推彭大为首,共抗围濠州的元军。郭子兴与孙、彭、赵等都不合,曾险遭暗害。后郭子兴转向依结朱元璋,并在其支持下,与彭、赵、孙等分离,移驻滁州,任朱元璋军主帅,将义女马氏嫁予朱元璋。至正十五年用朱元璋之计,郭子兴取下和州,同年春在和阳(今安徽和县)病死。明初被追封为滁阳王。

3.明太祖 朱元璋 (1328-1398)
明太祖朱元璋为濠州钟离人,自幼出家于皇觉寺为僧。

朱元璋于至正十二年闰三月初一日,投郭子兴部下,子兴见元璋状貌奇伟,异于常人,遂留置为亲信兵,屡次率兵出征,有攻必克。子兴大喜,署为镇抚,复将养女马氏给与元璋为妻,后为高皇后。至正十五年三月,郭子兴病逝,其子郭天叙代领其众,时韩林儿出诏封天叙为都元帅,张天佑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朱元璋慨然曰:「大丈夫宁能受制于人耶!」遂不受。但念林儿势盛力强,可利用以成帝业,乃用其年号以令军中。九月,郭天叙、张天佑二人皆战死,于是郭子兴部将尽归太祖。

至正二十三年(一三六三年)二月,张士诚遣将吕珍围安丰,杀刘福通。韩林儿派人告急于朱元璋,刘基(伯温)谏朱元璋不可往援。太祖曰:「小明王被围甚急,我向奉他龙凤年号,不忍袖手旁观,因此不得不往救。」遂率徐达、常遇春往援,击走吕珍,迎林儿归滁州。此时小明王已成为太祖的傀儡,但朱元璋仍奉他龙凤年号,以借题发挥。

至正二十四年(一三六四年)正月,朱元璋自立称为吴王,建百司官属,所用封拜除授及有司文牒,称云皇帝(小明王)圣旨,吴王(太祖朱元璋)令旨。至正二十六年(一三六六年)十二月,刘基密禀太祖命廖永忠,以迎林儿南来为名,行至瓜步覆林儿舟,沉于水,遂遭溺毙。

韩林儿既死,朱元璋乃成为最高领袖。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建国号曰:「大明」。

朱元璋创建明朝后勤奋治国三十一年,整肃吏治,严惩贪官,创立卫所,巩固边防,重视农业,对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和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他大兴冤狱,诛杀功臣,设立锦衣卫,对官民实行残暴的专制统治,废除丞相制,抑制贤能的辅佐,使权臣和宦官更容易控制政权,导致明末宦官专权,民乱纷起。

方国珍影响力大,性格又反复无常,朱元璋为何却很放心他 ?

历史上的朱元璋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就算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兄弟,一旦有了极大权利之后他也不会放过,朱元璋就曾担心那些开国功臣们会造反就对他们大开杀戒;朱元璋也对曾经一起抗元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很不放心,据说元末农民起义早期领袖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最终被沉入江中淹死的事也和朱元璋有关;

蒙古人虽然已经退守漠北了,但是朱元璋担心他们会死卷土重来,还对他们一路穷追猛打,前前后后发动了八次北伐战争;不但对于功臣对于敌人如此,朱元璋对于投降于他的人也十分的不放心,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朱元璋后,朱元璋就把他送到遥远的朝鲜,严密地看管起来。不过,让大家感到奇怪的是,朱元璋这么敏感多疑的人,为什么对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却诗相当优待,不但封他为广西行省左丞,还在方国珍去世后亲自给他设祭。

其实朱元璋如此放心方国珍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朱元璋明白方国珍不是一个胆大的人,也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在投降朱元璋后手中又没有兵权,更不可能造反了。二是因为方国珍多次投降元朝,又多次反复造反,所以给人很不靠谱的感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