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也是西汉建立后的第一位相国,史称“萧相国”。接下来对百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萧何早年任秦沛县狱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统一全国准备了条件。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是刘邦打败项羽的重要基础。前196年又协助高祖消灭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刘邦死后,辅佐汉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谥号“文终侯”。
主要成就
政治
助刘邦夺得天下
早期追随刘邦的萧何就不予余力的支持和拥护刘邦,楚汉战争期间,刘项在荥阳一线相持二十八个月。这段时间,刘邦将整个关中都交给萧何管理(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这一举措赋予萧何极大的权力,当然,萧何也干得极有成效。后汉朝建立后刘邦把萧何推举到丞相的职位,也可以说明萧何在刘邦心中的地位。
制定汉律
萧何原是沛县“主吏掾”,熟悉秦帝国的法令制度。刘邦入关后曾颁布过法令:“约法三章”,废除了无理的秦朝苛法,而维持社会秩序的法令制度都一律保留。这都是在萧何的意见下进行的,而后来根据秦律又制定了汉律,从出土“睡虎地秦简”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秦法基本完整地被沿用于汉法之中。
文化
刘邦率大军入秦都咸阳,诸将皆忙于分取府库珍宝财物,他独取秦国文献、档案、律令、图籍藏之。汉以此而得知天下各地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这对建立西汉王朝有决定性作用。他为丞相,留守关中。转送粮草,军需无乏,建国以功第一。汉五年(公元前202)封为酇候。他极注重图书事业的建设,汉初,他主持建造有“石渠阁”、“麒麟阁”、“天禄阁”三阁于未央宫内,“石渠阁”以储入关所得秦朝书籍以及入咸阳以后所得的图籍、档案;“麒麟阁”贮存贤臣画象等典籍;“天禄阁”专藏各地所献秘本珍本和处贤才硕学之士。此三处为汉代官府主要藏书楼,由此奠定了汉代国家藏书的基础。
轶事典故
国士无双
国士,国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国独一无二的人才。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何(萧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出于同一个人。这原是一条民间俚语,见于宋洪迈《容斋续笔·萧何绐韩信》:“韩信为人告反,吕后欲召,恐其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称陈?已破,绐信曰:‘虽病强入贺。’信入,即被诛。信之为大将军,实萧何所荐,今其死也,又出其谋,故俚语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之语。”
萧规曹随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7]比喻按照前人的成规办事。出自《史记·曹相国世家》:“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汉·扬雄《解嘲》:“夫萧规曹随,留侯画策。”
人物评价
刘邦:“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鄂秋:“郡臣议皆误。夫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夫上与楚相距五岁,失军亡众,跳身遁者数矣,然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其处。非上所诏令召,而数万众会上乏绝者数矣。夫汉与楚相守荥阳数年,军无见粮,萧何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虽数亡山东,萧何常全关中待陛下,此万世功也。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汉得之不必待以全。奈何欲以一旦之功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
刘盈:“故相国萧何,高皇帝大功臣,所与为天下也。”
司马迁:“萧相国何于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有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髃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太史公自序》:“楚人围我荥阳,相守三年;萧何填抚山西,推计踵兵,给粮食不绝,使百姓爱汉,不乐为楚。”
班固:“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龠,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司马昭:“昔萧何、张良、霍光,咸有匡佐之功。”
荀勖:“昔萧曹相汉,载其清静,致画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
陆机:“堂堂萧公,王迹是因。绸缪睿后,无竞维人。外济六师,内抚三秦。拔奇夷难,迈德振民。体国垂制,上穆下亲。名盖群后,是谓宗臣。”
葛洪:“邓禹马援田间诸生,而善于用兵;萧何曹参不涉经诰,而优于宰辅,尔则知人果未易也。”
应詹:“昔高祖使萧何镇关中,光武令寇恂守河内,魏武委钟繇以西事,故能使八表夷荡,区内辑宁。”
萧何之所以能够在汉初三杰中排名第一,主要是因为他的能力实在太强了,比如说敢作敢为、治国有方等等。
刘邦从一名草根成为了开国皇帝,离不开他手下的这些大臣的努力,有的是早些年在一起的穷哥们,有的是他曾经的上司,只有萧何成为了开国功臣第一名,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第一个原因敢作敢为,认准刘邦。萧何当时在县城的时候胸怀大志,和当时的亭长刘邦等人成为了铁杆盟友。直到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开始后,萧何动员刘邦挺身而出,但当时的刘邦有一些瞻前顾后,萧何最终说服了刘邦挺身而出。
二、第二个原因萧何治国有方。正是凭借着萧何的能力,才让刘邦在争夺天下的时候对后方非常的放心,也可以说萧何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当刘邦率领军队攻克咸阳之后,大部分人都在抢珠宝和美女,只有萧何去接收了一些图书,掌握了当时全国所有的山川险要,为以后的楚汉之争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到了楚汉之争时期,萧何坐镇关中,将整个后方治理的井井有条且还源源不断地为前线进行支援,这也是刘邦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第三个原因萧何立场坚定。大家都知道一个典故叫?月下追韩信?,是因为萧何不断地向刘邦推荐韩信,所以才让刘邦有了争夺天下的机会。如果没有萧何的推荐,韩信就绝对不可能在这个世道大展宏图,刘邦更不可能战胜西楚霸王。所以说,萧何在刘邦的心目中绝对是地位最高的,他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对吕后也有救命之恩,为人低调、小心谨慎,即使掌握权力但还不会引火烧身,他才能汉初三杰之首。
被严重低估的人
楚汉之争,项羽所率领的楚军一次次胜利,但楚军的军事优势却一点点地被削弱。
到最后,曾在巨鹿和彭城上演惊天逆袭的项羽,竟沦落到兵少食尽垓下自刎的地步。
短短的五年,攻守之势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变化,原因何在?
我以为,有一个几乎不曾出现在楚汉之争前线的人,甚是关键,这个人便是萧何。
楚汉之争中,刘邦在第一战场和项羽面对面,韩信在第二战场与不愿归顺的诸侯作战,而萧何则留守关中侍太子。
关中和巴蜀,是刘邦的基本盘,自还定三秦以后,基本盘一直稳固,并且为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粮草和兵源,是以刘邦虽有败仗也有减员,但总能原地满血复活。
可以说,萧何治下的汉政府,具有远超其他诸侯政府的运转能力。得益于高效的、持久的运转能力,无论是在楚汉之争还是在平定异姓王叛乱的过程中,汉军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萧何的成果,当然和萧何的能力分不开,更和萧何曾经的一个举动分不开。
?
秦二世三年,只当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脖子上系了白丝带,坐着白马拉的白车,捧着秦始皇帝特制的传国玉玺,在轵道旁,向时号沛公的刘邦投降。
?
沛公刘邦顺利进入秦的首都咸阳。
刘邦等人进入咸阳后,一把手的刘邦闯入皇宫,意欲长留宫中;诸将涌入秦的府库,争抢金银珠宝,意欲分而享之;张良和樊哙等少数清醒者力劝刘邦提高警惕,准备战斗。
正在大家乱作一团时,二把手萧何直入府库,搬走秦丞相和御史管理的律令图书,妥善收藏。
后来,刘邦听从张良等人的建议,重逢府库,萧何也没把自己收藏的律令图书交出来。
鸿门宴后,诸侯西入咸阳,项羽和众诸侯都打起了货宝和女人的主意,却没人想到,秦的律令图书已入萧何之手,更没有人像萧何一样,寻找秦的律令图书。
?
后来,萧何所收藏的律令图书,在楚汉之争和汉政府的运作上,帮了大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30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