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郭太后与曹芳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变化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04:59:41

历史上郭太后与曹芳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变化

明元郭皇后是魏明帝曹叡的第二任皇后,出身河西大族。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魏明帝曹叡去世之后,养子曹芳继位,曹叡的郭皇后,被尊为太后,郭太后原本是凉州大族西平郭氏,西平郡反叛朝廷,朝廷平息了叛乱之后,郭氏被没收进入宫中,相当于是战利品,因为她长得好看,被曹叡看中。

黄初七年(226年),曹叡继位之后,很宠幸她,封她为夫人。

景初二年(238年),曹叡在临死前,才封郭氏为皇后。

景初三年正月(239年1月),曹叡弥留之际,立养子曹芳为皇太子,当天,曹叡去世,曹芳即位,年仅八岁。

就这样,郭氏被尊为了皇太后,因为曹芳年幼,曹叡托孤于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共同辅政。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曹爽和曹芳等一行人去祭拜高平陵,司马懿趁机在京城发动政变,进宫请郭太后废掉曹爽,郭太后不敢反抗,答应了,于是,司马懿将曹爽及其党羽诛灭三族。

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懿长子司马师杀掉了李封、张缉和夏侯玄等人,随后进宫,上奏郭太后,说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请求废掉曹芳,郭太后不敢反抗,当即许可。于是,曹芳被废为齐王,司马师另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两次政变,郭太后都充当了司马氏的工具,造成多人被杀,眼看曹魏大权旁落,被司马氏父子篡夺。

如果郭太后不配合司马氏父子,司马氏父子的政变就不合法,是造反,必将被天下诸侯讨伐。

可是,面对司马氏父子,郭太后不敢说半个不字,但是,面对皇帝曹芳,郭太后可以说心狠手辣。

一开始,郭太后和曹芳这对名义上的母子,关系还是很好的,曹爽专权时,曾将郭太后软禁在永宁宫,临分别时,郭太后与曹芳抱头痛哭,洒泪而别,但是,到了后来,两人关系却闹僵了。

起因是,曹芳的甄皇后去世了,曹芳想立他喜欢的王贵人为皇后,但是,郭太后反对,她想让曹芳立张氏为皇后。曹芳不愿意,和郭太后赌气,郭太后母亲去世的时候,曹芳没去安慰。因此,郭太后立即带人,把曹芳两个宠爱的妃子张美人和禺婉杀了。

曹芳见两个爱妃被杀,非常伤心,哭着说,太后杀我所爱,从此再无母子之恩。

郭太后对司马氏的强权和篡逆,面对屠刀,胆小怕事,但是,对皇帝曹芳却心狠手辣,明显是柿子专捡软的捏。

面对司马氏专权,废掉皇帝,大肆杀戮,她也不敢阻拦,胳膊肘往外拐,令人嗤之以鼻,堂堂一国太后,还不如夏侯令女。

夏侯令女下嫁给曹文叔,即曹爽的堂弟,但曹文叔早早去世,夏侯令女没有生下儿女,其父夏侯文宁劝夏侯令女改嫁,夏侯令女坚决不改嫁,宁愿守寡,被逼急了,她用刀割下自己双耳,以表明决心,死也不改嫁,真女中丈夫也。

司马懿如何让所有人都站在自己一边,简谈高平陵之变前因后果

高平陵是三国时期魏明帝曹叡的陵寝,位于洛阳城洛水之南的大石山。公元249年,也就是曹魏的正始十年,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前去高平陵为魏明帝扫墓,司马懿趁此机会直接发动政变,一举打垮曹爽一党,直接掌握曹魏的军政大权,为了魏晋禅代奠定了基础。 其实,一般人看来高平陵政变一直是历史上一个非常怪异的事情,要知道曹魏从曹操打下基础开始到此时已经有五六十年了,中原人已经接受了曹魏的统治,而且司马懿在曹爽当权的时候,司马懿只是官拜太傅,官位爵禄虽然高,但是只是虚位而已,并没有什么大用。而且此时的司马懿远离曹魏的政治权利中心已经有十多年了,年龄已经高达70岁了,曹爽虽然把他排挤出政治中心,但是对于司马懿依旧还是很尊崇,并没有紧逼司马懿。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直接隶属于曹爽掌握的禁军。曹爽征讨蜀汉的时候,司马懿的另一个儿子司马昭随军出征,还立下大功,可见曹爽也没有要干掉司马家族的打算。那么问题就来了,七旬老翁在政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孤注一掷发动一场冒险性的政变,为何后来就成功了呢? 曹爽夺权产生做出一系列错误操作 曹芳在历史被司马师废为齐王,所以一般把曹芳称为齐王曹芳。曹芳8岁继承皇位,实际上是没有亲政能力的,所以魏明帝曹叡在临死前托孤给司马懿和曹爽,但是曹爽上位之后,暗中采用丁谧的计策,让皇帝曹芳下诏升司马懿为太傅,尊崇司马懿的地位和爵禄,但是暗地里却把司马懿的实权给剥夺了。由此曹爽掌控了曹魏的大权,曹爽的弟弟曹羲做中领军,掌握禁军,弟弟曹训为武卫将军,统领禁军武卫营,弟弟曹彦为散骑常侍,其他的兄弟都是列侯侍从,出入宫廷。曹爽的表弟夏侯玄则被任命为中护军,负责总统诸将,选拔举用军队武官。另外和曹爽交好的何晏、邓飏、李胜、丁谧,毕轨等人都被曹爽招为心腹,并担任朝中要职。 爽弟羲为中领军,训武卫将军,彦散骑常侍侍讲,其余诸弟,皆以列侯侍从,出入禁闼,贵宠莫盛焉。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于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及爽秉政,乃复进叙,任为腹心。 此外曹爽还敢干出了一下事件: 又私取先帝才人七八人,及将吏、师工、鼓吹、良家子女三十三人,皆以为伎乐。诈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邺台,使先帝婕妤教习为伎。 而且曹爽为了更好的控制朝政,把魏明帝的郭太后迁徙到永宁宫,以至于当时的郭太后和皇帝曹芳相互哭泣告别,如此种种行为想必使得郭太后和皇帝曹芳对于曹爽的极为厌恶。这在此后司马懿直接可以获得郭太后的诏书发动政变,获得了政治合法性。 曹爽做了另一件事情有损世家大族的利益,那就是曹爽针对九品官人法的弊端,采取了加强功课,以考绩和中正品状作为吏部选官的依据,如此一来中正官选拔人才在世家大族里面只能够选择优才,而不是人的出生,这就使得世家大族对于曹爽十分不满。 此外曹爽的做法也会使得曹魏的重臣对其不满: 当时曹魏重臣蒋济是领军将军,掌管禁军。曹爽上位后,蒋济被升迁为太尉,也是明升暗降,蒋济曾经对于曹爽的行为非常不满,他曾经批判曹爽的改制法度,认为曹爽改制法度是取祸之道。 大臣王肃就是因为非议曹爽的行为,就被以祭祀宗庙时有误的罪名罢免职务,后来改任光禄勋。 大臣孙礼因为在担任冀州牧期间为清河、平原二郡争议地界的事情得罪曹爽,直接被曹爽下令结刑五年,一直闲置家中。直到后来有人求情,曹爽才让孙礼担任城门校尉。后来北方匈奴人和鲜卑人作乱,边境不宁,孙礼再次被启用,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加振武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孙礼在出发前面见司马懿,说出了这样一番有着暗示意味的话: 本谓明公齐踪伊、吕,匡辅魏室,上报明帝之托,下建万世之勋。今社稷将危,天下凶凶,此礼之所以不悦也 希望司马懿像伊尹和吕尚一样匡辅魏室,现在社稷江山很危险。 这些错误使得曹爽在今后的政变失去支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司马懿成功进行高平陵政变的重要因素,依照「 ”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平定曹爽之乱 司马懿利用「 ”陈平,周勃平定诸吕之乱”的故事打动诸位曹魏元勋重臣。司马懿发动政变的开始,司马懿当时联合了蒋济,高柔等大臣,他让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统领曹爽的禁军士兵,同时对于高柔说:「 ”君为周勃矣。”你现在就是周勃了,众所周知,西汉初年的诸吕之乱,正是周勃,陈平等人平定的。而且亲自和蒋济一起领兵到达洛水浮桥,做出一副群臣支持司马懿废除曹爽的样子。这就使得曹爽十分心慌,所以挟持天子的曹爽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处置比较好,曹爽晚上派侍中许允、尚书陈泰前去拜见司马懿,探探司马懿的口风和态度,结果司马懿装出一副很宽厚的样子,只是指点曹爽的过失,只是想要免掉曹爽的官职。司马懿随后又派出曹爽十分信任的殿中校尉尹大目前去告诉曹爽,司马懿指着洛水发誓,不会追究曹爽的过错,而且和司马懿一起发动政变的蒋济也写信给曹爽,蒋济说只是免除曹爽的官职,就这样曹爽觉得没有事情,投降了司马懿。 司马懿巧妙的利用朝廷大臣和元勋重臣对于曹爽的不满,把他们发展为自己的可以掌控的巨大政治力量。但是在抓住曹爽之后,司马懿以辅政大臣的身份杀死曹爽和曹爽亲信的三族。这使得很多元老感到失望,比如蒋济也因为自己被司马懿欺骗而生病去世。许允后来参加了李丰废除司马师的政变。但是司马懿老奸巨猾,不是这些人能够比的。 凶险的政变 其实这次政变是十分凶险的,司马懿在掌握武库的过程中,途中率领士兵需要取道曹爽的府邸,一度被曹爽府邸的帐下守督拦住,车架被迫停止,当时曹爽的妻子刘怖到达大厅问帐下守督现在曹爽出洛阳城,现在洛阳城内刀兵四起,当时帐下守督就说夫人不要担心,想在门楼上用弩箭射杀司马懿和司马懿的士兵,最后是手下将领孙谦说:「 ”天下事未可知!”天下事现在还不知道结果,司马懿才得以通过曹爽府邸,控制武库。 初,宣王勒兵从阙下趋武库,当爽门,人逼车住。爽妻刘怖,出至厅事,谓帐下守督曰:"公在外。今兵起,如何?"督曰:"夫人勿忧。"乃上门楼,引弩注箭欲发。将孙谦在后牵止之曰:"天下事未可知!"如此者三,宣王遂得过去。 可以想见当时司马懿的兵力之薄弱,但是这样还是成功的发起政变。

曹魏第一个傀儡皇帝,揭秘曹芳的一生

在历史长河中,曹芳这个人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我为您讲解。

要说司马懿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我不赞成他是三国第一。但要论蛰伏的能力,我觉得三国最能隐藏最能装的非司马懿莫属。曹操是个枭雄,司马懿和他比起来肯定不沾边,这不是大话,包括历史和演绎以及现代的影视剧中我们都看的清清楚楚。曹丕也颇有雄才大略,真要是硬碰硬司马懿也指定要输。

但到了曹操的孙子曹丕的长子曹叡时,跟他的父亲和爷爷比起来弱了许多,但司马懿和曹叡顶多也是个平手。所以曹家的这三位当政时,司马懿一直隐忍着尽忠职守的做曹家的奴才。即使后来曹叡病重时,司马懿也只是在暗中行动。但曹叡去世,他的养子曹芳即位后司马懿就开始不安分了。曹芳即位时刚八岁,和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比司马懿肯定占了绝对的上风。尽管曹芳即位之初,被曹爽控制了朝政。但曹爽就是个草包,即使是打起仗来也不见得有多厉害。244年曹爽想借伐蜀来壮大自己的威名,但谁料无功而返,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司马懿也知道曹爽有几斤几两,之所以曹芳即位之初曹爽能把持朝政,估计也就是沾了个宗亲的光。所以五年后的249年,司马懿觉得万事俱备只差置曹爽于死地了。于是联合郭太后,趁曹芳离开洛阳去高平陵祭扫魏明帝曹叡的坟墓时控制了京城。当时曹爽兄弟俩都跟着去了,虽然在司马懿控制了京城洛阳后,曹爽兄弟也做过一些反抗。但最终还是屈服了。

曹爽无勇也无谋,最终向司马懿这个老奸巨猾投降妥协。曹爽自请免去一切职务,那时有万贯家财的曹爽政治斗争失败了,心里想着回家做一个闲散“王爷”也不错。但谁料司马懿不允许他安享晚年,于是斩草除根杀了曹爽还夷灭了他三族。就这样曹芳一朝第一个权臣曹爽被除掉了。

曹爽是被除掉了,但司马懿紧跟着就上位了。司马懿上位后曹芳依然是个傀儡,并且整个曹魏宗室都成了司马家的傀儡。当时司马懿为了监视曹魏宗室,于是将那些曹家的王公都迁到了洛阳附近。但司马懿掌控了曹魏大权后,终于撑不住还是死了。司马懿活了72岁,在那个年代,和短命的曹氏家族比起来确实是长寿。

司马懿是被老天爷除掉了,但紧接着他的儿子司马师又来了。司马懿死了,但司马家还活的好好的,司马家的儿子孙子都还健在。于是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过父亲的大权继续控制曹魏。但司马师掌控曹魏时,曹芳已经长大成人了。虽然曹芳的个人能力很差,但年轻的小皇帝依然不甘心做个傀儡。于是254年,中书令李丰和曹芳张皇后的父亲张缉等人图谋废掉司马师的时候,曹芳也参与了谋事。

曹芳也算是为自己为曹魏的皇权做过挣扎,但可惜的是最终谋事不秘被司马师发现了。事情败露后,李丰和张缉被司马师毫不犹豫的灭了族。而曹芳不久也被司马师联合朝中依附于司马家的大臣废为了齐王,其后高贵乡公曹髦被司马师迎立为帝,但也是个傀儡。

曹芳之后又经历了两个傀儡,265曹魏最终被司马家取代。曹芳是曹魏政权的第一个傀儡皇帝,同时也是曹魏三个傀儡皇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曹芳被废后一直享受着王爷的待遇,即使后来司马炎篡夺了曹魏,曹芳也一直生活优厚。只是一个被废的皇帝,生活在仇人的屋檐下多多少少有点耻辱。

曹芳是曹叡的养子,但根据历史的一些相关记载来看,曹芳应该也是曹魏宗室之后。至于为什么魏明帝曹叡最后传位于养子曹芳,也是无奈之举。虽然曹叡也生了三个儿子,但都早早的夭折了。当时司马懿的不臣之心曹叡也感受到了,传位给曹芳也是迫于无奈。毕竟当时曹叡病重在床,虽然还有气息但跟死了不差多少。

为何司马懿发动兵变时,能获得郭太后的支持?

郭太后之所以会支持司马懿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曹芳并不是郭太后的亲生儿子;第二、郭太后和曹爽之间有恩怨;所以郭太后不仅仅是在帮助司马懿,也是在给自己报仇雪恨。

魏明帝去世前,曾经任命了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司马懿主要负责内政,而曹爽负责掌控兵权,两个人既是互相合作,也是互相制衡的关系。但是司马懿和曹爽都心知肚明的是,魏明帝并不是真正信任司马懿,所以才会把兵权交给曹爽。曹爽也明白司马懿的狼子野心,所以对司马懿处处打压,想要把司马懿手中的权力全都掌控在自己手中。司马懿自知曹爽容不下自己,所以常常称病,上朝都以生病为借口不去,目的就是为了避开曹爽的锋芒。

然而,曹爽打压司马懿还不够,他还担心作为皇太后的郭太后会与自己分权,于是便下令将郭太后囚禁起来了。郭太后本来是尊贵的皇太后,但是因为曹芳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所以郭太后也知道自己的太后地位其实并不稳固,郭太后在曹芳登基后,也从不争权夺利,生怕卷入是非里,然而即便如此,曹爽还是容不下她,在何晏、邓飏、丁谧三位大臣的多次提议后,曹爽便将郭太后软禁在永宁宫中了。

后来,曹爽为了独揽大权,还将郭太后的两位族弟手中的禁军大权没收了,从此郭太后便下定决心和曹爽势不两立。?高平陵之变?时,虽然司马懿控制了宫廷,但是司马懿对郭太后还是比较尊重的,郭太后也知道这是扳倒曹爽的最佳时机,于是便听了司马懿的计划,先是下旨废了曹芳的皇帝之位,再下令收回曹爽手中的兵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2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