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赵国为什么不自称嬴姓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08:44:28

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赵国为什么不自称嬴姓

对秦赵两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秦国与赵国都是嬴姓赵氏,两国是同宗,那为什么有些人对秦国的国君称姓,比如秦始皇嬴政,秦昭襄王嬴稷呢,而赵国的都称氏呢,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无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很简单,嬴政的叫法本身就是错的,自然会出两种叫法。

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比如屈原,就是芈姓屈氏,秦始皇应该叫赵政,而不能称之为嬴政,另外嬴政的两个儿子胡亥与扶苏,应该叫赵胡亥,赵扶苏,但是我们比较少这样叫,这个也可能是习惯问题。

为什么现在会有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齐太公姜子牙,秦始皇嬴政的这种叫法呢?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是现代人的称谓,所以在一些书籍上面,为了照顾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也就这么叫了,而非正确的叫法。

我们来看看上古八大姓,一种说法是姬、姜、姒、嬴、妘、妫、姞、姚,还有一种说法是姬、姜、姒、姚、嬴、妘、妫、妊。周朝的大量的诸侯国是出自姬姓,毕竟都是周文王的后代子孙,自然分封的比较多,我们现在大量的姓氏也来自于姬姓。

其实从这些姓氏可以看出,上古是母系社会,所以这些姓里面都有一个“女”字。而为什么先秦男称姓不称氏呢,我觉得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取的名字也比较简单,很多时候也只用一个字,如果称姓的话,那么大家的姓都一样,那么是不是特别不好区分?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不管是史记,还是其他的史书,都没有把秦始皇叫嬴政,而只有赵政。

那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秦国与赵国会是同宗呢?这里面有什么渊源呢。秦赵的祖先伯益,也叫大费,因为帮助舜驯鸟兽,所以被舜赐姓为嬴。

伯益有一个后代叫飞廉,飞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恶来,一个叫季胜。季胜有一个后代叫造父,因为擅长驾车助周缪王平定了徐偃王之乱,周缪王就把赵城封给了造父,造父一族以后就称赵氏,造父有一个后代叫叔带,离开了周国,前往晋国,这个就是后来的赵氏家族。

而恶来一系呢,因为沾了造父的光,所以,他们也姓赵氏,这个就是他们都是嬴姓赵氏的由来了,也就是说秦国与赵国离得最近的祖先是飞廉,飞廉的儿子恶来是秦国的祖先,飞廉的儿子季胜是赵国的祖先。

秦始皇为什么嬴姓赵氏,为什么同为嬴姓赵氏秦始皇却叫嬴政而不叫赵

为什么同为嬴姓赵氏秦始皇却叫嬴政而不叫赵 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号祖龙。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他的正式全名应该是“赵政”。汉代的史书和文献上其实就是这么称呼秦始皇的。

三代及先秦时期,贵族既有姓也有氏,二者并存。规则是男子名前用氏而女子名后用姓,姓是不能出现在男子名号里的,仅用于女子名字里。例如齐国的公主很多都叫“齐姜”。嬴姓赵氏家族的赵、秦两国所有君主的本名都应该是“赵某”,秦始皇的本名就是赵政,而不是嬴政。 “嬴政”这个名字既不符合当时男子的命名规则,也不是正常的女性姓名,可谓不伦不类!事实上它产生于汉代以后,是后世之人的发明。原因是那时古姓氏制度已经消亡,绝大多数人已经不了解先秦的姓氏文化,人们生搬硬套地把古姓当成现代姓(即古氏)来用,直接套用在名字前面,从而弄出诸如“姬发”“姜尚”“嬴荡”等一堆不伦不类的人名来。唯有汉代的史家因为生活时间离战国先秦极近所以他们最熟悉古姓氏文化,故他们都称秦始皇为赵政而不会搞出“嬴政”这种谬误。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从未称秦王为“赵某”那是因为史官不能直接称呼同时期各国君主的姓名的,秦国史籍只能称赵政为“王”、“陛下”、“皇帝”,而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史书则称之为“秦王政”。 为何秦始皇既是嬴姓秦氏也是嬴姓赵氏,怎样区别姓与氏 秦始皇只能是嬴姓赵氏,不可能是嬴姓秦氏。因为嬴姓秦氏始于秦朝灭亡,一部分遗族为纪念先祖故国,以国为氏,这才产生了嬴姓秦氏。《元和姓篡》也是这么确认的。所以,在秦国和秦朝存在之时,其君主和王族公室是嬴姓赵氏,那时赢姓秦氏尚未出现。《史记》以及汉代众多权威史书也记载秦始皇为赵氏。

上古时期有姓有氏,姓源自母系社会时代,为同一血缘族群的标识。当社会发展到父系社会,原来的同姓血缘家族中,出现了众多以男子为核心的家庭。其中的贵族为了将自己的家庭与其他同姓的家庭区别开,便宜以自己的封地或官名作为家庭标识,这就是氏的产生。氏可以看成是姓下面的分支。作为一个贵族,他在继承着姓的同时也拥有着氏的,并且在其名字前面只冠之以氏。姓只作为家族血缘标志,防止近亲通婚,在名字中是不出现的。所以秦始皇的本名是赵政,而不是嬴政,更不可能是秦政。某些史书喜欢以国名加人名来指代一个比较有名的人,如秦后子,就是秦国的后子。齐小白,即齐国的小白(其时小白尚未成为国君)。所以某些史书中的秦政,意为秦国的政或秦王政。 秦始皇叫嬴政,又叫赵政,请问嬴姓赵氏是什么意思? 秦与赵其实是一个祖先的,他们两国的祖先先是受封于赵形成一个赢姓的分支赵氏,后来赵的一部分人出来又受封于秦,严格说来秦还是赵的分支,所以秦国的国君一般都说赢姓赵氏。

在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当时的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秦始皇若是随其父秦庄襄王,要称之为嬴政,而要是随其母赵姬,则要称之为赵政。

秦始皇那时候,姓氏分开,姓代表血缘关系,婚姻,所以女子称姓,氏代表权力地位,所以男子称氏而且先秦时期的姓一共不会超过30个。

按照这种说法秦王应该叫赵政,扶苏应为赵扶苏。还有比如赵高是嬴姓赵氏,吕不韦是姜(炎帝的姓)姓吕氏,燕太子丹是姬(黄帝的姓)姓燕氏。

所以,说秦始皇叫嬴政是没错的,叫赵政也是对的。

扩展资料

轶事典故

张良博浪沙刺杀秦始皇

张良,战国时期韩国人,祖父、父亲都做过韩国的相国。公元前230年,秦兵攻破韩国都城新郑,韩王安被俘虏,韩国贵族也遭到秦军的无情杀戮。此时,年轻的张良还没有在韩国作过官,他解散了家里的奴仆三百多人,弟弟死了也顾不上安葬,变卖家产,离开家乡,到处结交英雄好汉,想替韩国报仇。

后来,张良在淮阳学习礼法的时候,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并找到了一个大力士。张良为其制作了个大铁锤,重达120斤。两人商量好,准备在秦始皇巡游的时候刺杀秦始皇。

公元前218年的春天,秦始皇带领大队人马出去巡视全国各地。一天,他们到了博浪沙,博浪沙位于新乡市原阳县城东关,张良预先探听到了消息,就和大力士在博浪沙道路两边隐蔽的树林里埋伏起来。等秦始皇的车队经过时,张良和大力士才发现,秦始皇的车队里有好几辆金碧辉煌的大车。

原来,秦始皇为了防止被刺杀,采用军事家尉缭的建议,每次出行都要准备好几辆一模一样的车子,连近臣也不知道他哪天坐在哪辆车里。眼看车队就要过去了,张良只好给大力士使了个眼色,大力士照准中间的一辆,就把铁锤扔过去,哗啦一声巨响,大铁锤把一辆大车砸得粉碎。

可惜的是,秦始皇并没坐在这辆车里。车队停下来,武士们到处搜查,张良二人见势不妙,赶紧逃走。秦始皇大怒,立刻下令在全国搜查,一定要把行刺的人捉到,可是足足搜查了十天,什么也没有查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始皇

为什么说秦始皇姓赵?他不是姓嬴吗

秦始皇是嬴姓赵氏,汉代之前姓氏是分开的,姓表示的是祖先是谁,氏表示的分支,古代人称氏不称姓,汉代以后姓氏合一所以很多古代大姓后来反而没有多少人了。最鲜明的例子是曲阜孔家,孔子是子姓孔氏,名丘,是殷商王族和宋国公室的后裔,姓氏合一后就成孔姓了。
嬴姓是上古八大姓,秦国王室之所以是嬴姓赵氏,和赵国王室关系很大,严格上来说秦国和赵国是一家人,国君都是嬴姓赵氏。两国的祖先恶来和季胜是亲兄弟,秦国是恶来的后人,赵国是季胜的后人。恶来和季胜的父亲是殷商的大臣,武王伐纣时恶来被姬发所杀,恶来的后人跟着季胜一起生活,后来季胜的后人造父立功,被封在赵地,这一支就以赵为氏,就是后来的赵国,恶来的后人也就跟着成了赵氏。后来恶来这一支也出了个能人,叫非子,因为周王室养马有功,被封在了秦地,所以恶来这一支就跟着到了秦地,但这一支没有改氏,依旧以赵为氏。所以很多历史典籍里记载秦始皇叫赵政。
小知识点:造成秦朝灭亡的奸臣赵高也是嬴姓赵氏,和秦始皇是一家人,不过属于旁系远支。总之,姓赵的大概率和秦始皇有关系,不过不可能是秦始皇的直系后人了。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秦国,嬴姓赵氏,为什么

  秦与赵其实是一个祖先的.他们两国的祖先先是受封于赵形成一个赢姓的分支赵氏,后来赵的一部分人出来又受封于秦,严格说来秦还是赵的分支.所以秦国的国君一般都说赢姓赵氏.
  姓其实是一个总的家族的姓,氏是一个家族的分支,在西周时期还是严格区别的.用今天的比方来说,赢姓是集团总公司,赵氏是集团下属的子公司,这个比喻形象.只不过现在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秦人是华夏(汉)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嬴姓赵氏(据《史记》记载,秦、赵王室同出一祖,“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氏…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
  秦之先祖为先贤伯翳,本为古部落首领,舜帝赐姓“嬴”.至夏末,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商汤御,败桀于鸣条,其后嬴姓世代辅佐殷商.故史载嬴姓多显.至商末,蜚廉、恶来父子皆以材力侍纣,后周武王发纣,败商军,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以泄愤,蜚廉奔霍太山,嬴姓中衰.至周穆王,宗主造父为周王御,千里平定徐国之乱,受封于赵城,其宗族乃为赵氏(注:先秦时代“姓”只是表示来源,多为祭祀所用,用于女子称谓,“氏”则表示家族分支,用于男子称谓),嬴姓又盛,故“赵”也是秦的代名词之一(据司马迁的解释,秦为嬴姓赵氏,秦始皇的“赵氏”就是这么来的,所谓“生于赵国,而为赵氏”属于后世误传).造父侄孙非子为周孝王牧马有功,周孝王赐给了他一小块土地-秦(今天水陇西县秦亭,一说秦州清水县谷名),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后来秦襄公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朝.

为什么秦始皇是赵氏不是秦氏

明确是赢姓秦氏。

1、史料明确记载了秦国开国几任君主的名字
《史记.秦本记》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生(秦)公伯。公伯立三年,卒。生秦仲。

无一例外都是秦氏,除非出现齐国王室被替换的情况,国氏不改。
《国语·秦后子谓赵孟将死》,春秋时期左丘明老先生原文在此,称呼赵国祖先为赵孟的同时,称呼秦王室后子为秦后子。先秦史料是当代人的记录,岂是汉代乱写可比的?

2、至于说到秦国赵氏的来由,无非史书说秦始皇赵氏,其实这是极大的胡说。
史记记载秦始皇赵氏,其实那是秦始皇的曾用名,也是特殊情况下的特例。
按王室规矩,国君的儿子称公子*,孙子成公孙*,而政出生时是秦昭襄王在位,政只能算重孙快跌出王室的边界了,还是一个被丢在敌人国家做人质不被待见的,当时咸阳根本就不知道也没拿他当王室对待,这样情况下以地取名赵政,一个方面以示区别,另一个方面减少赵国人的敌视,这是权宜之际的小名,如果赵政不回秦国,他爱叫一辈子都无所谓。
但当他返回秦国,特别是即位秦王后,必须遵从历代秦王的规矩,改氏为秦,所以秦始皇的正式名字必然也必须是秦政。
即使秦始皇强要赵氏,后续秦王室依然还是秦氏,比如秦子婴。
查所有史书,除了汉代史书秦始皇这个特例有记载赵政这个曾用名外,先秦那么多史书整个秦国600多年历史33代秦王没有另外一处写到秦王赵氏,这就非常说明问题了。

3、至于汉代人写秦始皇赵氏还有原因
汉人痛恨秦朝,尤其是秦始皇,存在用赵政这个名字加油添醋诋毁秦朝血统的用意,汉代史书称呼秦始皇除了“赵正”外,还有“嬴正”,甚至还有“吕正”的,按赵粉说法我们是不是还可以考证一下嬴氏说和吕氏说?汉代史书实在不足采信。

4、赵氏从来和秦王室一族只有一毛钱关系
赵氏是嬴姓的庶出,在周王封造父这一族于赵城,于是有了赵氏,先在周朝当大夫,后来去晋国当大夫,最后在战国时才升级到诸侯有了赵国。
秦氏其实是嬴姓的嫡出,是嬴姓的宗主,因为周朝开国时候抵抗而被废,造父受封于赵城时曾经来投奔赵氏,不久秦非子自己也被周王封于秦,周王一并恢复了嬴姓的主祭"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于是秦一族正式恢复嬴姓秦氏,等周王东迁后,秦被正式封为诸侯,比赵国早500年就开国了。
所以秦赵有拐弯抹角的关系,有共同八百代前的祖先,都是嬴姓的分支,秦氏曾依附过赵氏,秦氏和赵的关系也仅限于这一毛钱关系,此外毫无瓜葛,非得相信一个开国500年的王室去使用一个大夫的氏简直会让天下人笑掉下巴。
————————————————————————
2020年补充,哈哈哈笑死人了,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看看赵粉怎么扯蛋,什么"赵非子"和"赵公伯",你以为你是周王说谁是赵氏就赵氏啊?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记载不算,就要你装比说的才算?要主张就拿出史料依据来哪个史料记载了"赵非子"或"赵公伯"这三个字?拿不出就是你胡扯,我示范一下什么叫史料依据——史记怎么写秦始皇是三姓家奴的。
在《史记》中秦王的氏,有三个: 第一个秦氏,《史记·秦本纪》周孝王:“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
第二个赵氏,《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第三个吕氏,《史记·秦始皇本纪》:“周历已移,仁不代母。秦直其位,吕政残虐。”吕政者,吕不韦幸姬有娠,献庄襄王而生始皇,故云吕政。
再替大家解剖一下赵粉是怎么胡说八道的"秦攻破丰镐(西安),赶走犬戎,代替周幽王定都咸阳。",第一周幽王已被犬戎杀死于骊山,秦怎么代替死去的周幽王定都?第二咸阳固然是周先民的活动区域,但周从未定都于咸阳,秦国都城九迁到了秦孝公时才迁都到咸阳。第三秦赶走犬戎和秦王秦氏有一毛钱关系吗?不懂史料概念混乱逻辑错误,还敢到处叫嚣秦王赵氏,凭什么?就凭你们无理取闹胡说八道吗?
赵粉们最擅长的就是1无知而妄言,2就是无依据狡辩。
氏尚封地表地位,这就是氏的来由,不管赵氏还是秦氏都是这么来的,造父封于赵城于是赵氏之,非子封于秦而不许秦氏之,这就是赵粉们无理取闹的地方。
赵粉们总觉得自己最大, 史料记载不算,自己无依据胡扯才是最正确的,后续评论如果拿不出依据,本人概不奉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