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朱元璋和李善长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1390年,金陵闹市中,李善长被朱元璋公开处斩。临刑前他仰天长叹:“我生平自比萧何却不得善终!纵有免死铁券也救不了我的性命啊!”说完闭目垂泪不言,午时三刻刽子手手起刀落,大明文臣之首就此陨落,时年七十七岁。
李善长是明初第一任丞相,元末群雄逐鹿,朱元璋带领军队在外征战,李善长坐镇大营周转军需、协理军务,把朱元璋的后勤打理的井井有条,为他平定天下立下很大的功劳。
朱元璋登基为帝后大封功臣,就把李善长单独列为第一等封为韩国公,名次还在徐达和常遇春的前面。朱元璋称赞说:“昔日汉高祖封功臣的时候,就把萧何列为第一,李善长也是我的‘萧何’。”推重之意溢于言表,同时朱元璋还赐给他免死铁券两枚,允许他免二死,子孙也可以免死一次。但就是这么一位功臣,最后为何被杀呢?这其实和他晚年的经历有关。
李善长和萧何一样都是书生出身,两人的早年经历也都一样,被君王信任而且委以重任。但是深知刘邦本性的萧何在汉朝建立后诚惶诚恐,不仅不揽权而且还自污名节,如此才能够保全自己和家人。
李善长却不一样,他在成为丞相后没有以萧何为借鉴,而是大肆揽权并打击不附和自己的大臣。中丞刘伯温也是朱元璋的重要智囊,因为政见不合被李善长辱骂,导致刘伯温被迫告老还乡退出朝堂。还有大臣李饮冰等人也是因为不愿意附和他,被李善长抓住把柄上奏朱元璋将其罢免。
李善长如此嚣张跋扈,精明老练的朱元璋都看在眼里心中十分不喜欢。但是他了解李善长有大功于己,不能贸然对付他,于是朱元璋忍隐不发静观其变。
不久后李善长患病,他上书朱元璋要辞相归隐。朱元璋听闻心中非常喜欢,对他慰问有加赐给他许多土地。不久后作为李善长主动辞相的回应,朱元璋提拔他的弟弟李存义为太仆寺丞,而且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善长之子李祺。在朱元璋看来,自己对李善长已经够厚道了,李善长不糊涂也能成就一番君臣佳话。
但是李善长却没有这么做,做为开国功臣和曾经的丞相,李善长已经习惯了车水马龙的生活,怎么可能回到故乡濠州从此退出不问世事?
公元1376年,李善长重回金陵。朱元璋对他还是信任如故,任命他参议军国大事。几年后,他曾经推荐入朝的继任丞相胡惟庸因为谋反而被朱元璋诛杀。有人告发说,李存义父子也是胡惟庸的同伙,朱元璋看在李善长的面子上没有杀掉李存义,只是把父子两人流放到崇明。
此时,聪明之人都了解上书谢恩,而且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朱元璋开始对功臣下手,需要提早防备。但是李善长却没有这么做,他没有因为朱元璋高抬贵手饶过弟弟而谢恩。朱元璋一番好心被他无视,这让心胸也同样狭隘的朱元璋怀恨在心。
此后,随后两件事情的发生让朱元璋开始痛下杀手。
1390年,已经77岁的李善长想着扩建自己的府邸,因为人手不足他跑去找到信国公汤和借卫士三百人。
汤和吓了一跳,皇城根下这兵能随便借的吗?但是李善长执意要借,汤和只好给他同时也把自己最近听到的风声告诉李善长,言下之意劝他收敛自己,千万不要惹祸上身。
但年迈的李善长已经没有了年轻时期的机警,也没有能够学习萧何那样的自保。几个月后,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罪被流放千里,他又几次上书向朱元璋求情。这件事激怒了朱元璋,他看到李善长还如此不知收敛倚老卖老,决定重重地敲打他,派人把丁斌下狱审问。
这一审问却审出了一个大“战果”,丁斌招供说李存义参与胡惟庸谋反。同谋和同伙,一字之差意思却大不一样,朱元璋马上派人把李存义抓回来严加审讯,李存义熬不过供认自己参与起事,并且还抖落自己秘密的劝李善长参与其中,成功之后封以王爵。李善长虽然没有同意,但是也默许了李存义的这种举动。
供词到了朱元璋的案头,他大动肝火。朱元璋最恨大臣背叛自己,尤其是李善长这种亲信大臣。于是朱元璋把李善长下狱,并且让人检举揭发他。
自古都是墙倒众人推,李善长还在等着朱元璋一念之仁放过自己,却没想到大臣们都看不惯他平日的跋扈嚣张,纷纷检举揭发他。就连李善长的仆人也出面证明他和胡惟庸交往过密,两人经常窃窃私语。
于是朱元璋下令以谋反罪把李善长全家处死(驸马和公主流放),李善长这才如梦初醒了解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自己,而且还用的是谋反罪就是有免死铁券也不能赦免。此后朱元璋还借此机会把李善长的同党和一些交往过密的大臣也一并拿下,还编纂《昭示奸党三录》,布告天下。
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源于楚汉时期大将军韩信因为被萧何赏识才建功立业,也是因为萧何献策才身死暗室。萧何是汉高祖刘邦早年的玩伴,从刘邦起义开始就跟随刘邦,一路辅佐刘邦坐上至尊之位。萧何也被刘邦封为功臣第一,在汉朝建立之后出任相国。
而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也将一位臣子称为当世萧何,他就是明朝的左丞相、韩国公李善长。然而1390年李善长被朱元璋以胡惟庸疑党为名被逼自尽,全家上下七十多人被株连处死。因为李善长被杀一事,再加上其他开国功臣一一身死,朱元璋也被很多史学家诟病为暴君、过河拆桥,因为疑心病重杀了和他共事大半辈子的臣子。
与其说朱元璋对功臣疑心,不如说朱元璋本身对官员有怀有一种强烈的憎恶感。在朱元璋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母亲和大哥一家就因为饥荒以及元朝官员贪污被逼上了绝路,之后朱元璋在外以乞丐、游方和尚等身份混迹了三年,看遍了人间疾苦,也是在此时他对官员这一群体产生了浓烈的憎恶感。朱元璋登基之后,便杀了15万贪赃枉法的官员。
而且从在明朝建立之后,李善长做了很多朱元璋无法忍受的行为,这才引来了杀身之祸。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对李善长可以说是信任有加,但是李善长有很多行为并没有恪守臣子的本分,很多事情的发生让朱元璋对他起了杀心。
首先就是李善长并没有与之前的好朋友保持距离,朱元璋从淮西起家,所以之后封的功臣也大多是淮西人:开国六国公全是淮西出身,104位公候有70余位出生淮西。在打仗的时候这样的团队无疑有很大的凝聚力,但是在守天下的时候,这么庞大的派系并不利于明朝的发展,像是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名臣刘伯温因为不是淮西人而被李善长构陷而死。
朱元璋登基二十三年之后,77岁的李善长退位在家,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权力。首先李善长向武将汤和(也是淮西派系)借兵300帮助自己修补宅院,这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讳:文臣武将混在一起;之后李善长又为了自己以前被发配充军的党羽求情,也是这件事件彻底让朱元璋对李善长起了杀心。
根据正史来看,朱元璋其实并没有杀太多的功臣(按照比例来算),25位公爵只有4人被朱元璋赐死,分别是李善长、冯胜、傅友德、蓝玉;79位侯爵处死了20余人,至于朱元璋将所有开国功臣杀得只剩下四人这一传闻只是出自清朝时期的《英烈传》,真实性实在有待商议。例如很多人都认为右丞相徐达是被朱元璋毒死,而真实死因则是重病逝世。
徐达和李善长一样都是开国重臣,但是徐达此后一直恪守本分,朱元璋对徐达的评价和对李善长相似,只是多了一句“不矜不伐、中正无疵”。像汉朝的萧何也是一直恪守本分,从不拉帮结派,不惜自污名节来保全自己,而李善长的行为却是一步一步在挑战帝王的耐心。与其说朱元璋杀功臣,不如说朱元璋杀那些没有习惯臣子身份的功臣,像徐达、郭英、这样的功臣朱元璋一直委以重任。
李善长,濠州定远人,谋略长,善于用人。李善长对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还是经济民生。他是明朝的第一个创建者。朱元璋曾说:“我起于草中,背着三尺剑,率领千军万马,在狼群的夹缝中挣扎。这时,好领导来到军门口,一心助人,一起渡过大江,定居南京。这一两年训练了几十万士兵,东征西伐,好领导留在了国内。从来不缺少粮食储存和供应设备。
还统辖后方,调和军民,使上下和平相处。这是上帝给我的礼物。我只知道他的贡献,别人不一定知道全部。当年的萧何,立下了汗马功劳,千百年后,人人称颂。相对于好人好事,小何可能还没过去。”可见,李善长对朱元璋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臣子。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被朱元璋高度重视的大臣,最后却落得个英年早逝,被自己辅佐的君主处死。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这两个默契一致,互相配合,共同创造出一个始于末世,终于建立起不朽王朝的君臣,最后留下这样的结局?
这个人,朱元璋,其实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君主。他生在野外,从天而降,没有一个强大的权力集团在背后支撑自己。他凭借着白人的身份,一步一步努力出人头地,最终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他统一全国后,改变了元朝的弊端,使国家经济逐渐恢复,人民安享太平。他擅长政治,眼光深远。他自己建立的制度体系,即使在几百年后,仍然影响着现在。之后他的两个厉害的主子都对朱元璋佩服得五体投地,可见朱元璋确实有过人之处。清朝的康熙皇帝说自己“统治唐宋”,而一向对孩子视而不见的毛泽东却对朱元璋情有独钟。
然而,朱元璋虽然受到这两人的推崇,但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却始终偏低。就因为朱元璋有一个被诟病的地方,就是杀工人的英雄。洪武初年所有的有功官员,最后的结局从来都不太好。而第三种很少见,只有少数人侥幸逃脱。杀英雄最大的时期是胡兰的监狱时期。
由胡、和蓝玉的案子来看,并没有多少忠臣牵涉其中。首先是被定罪,被杀;二是无罪释放;三是蒙混过关。李善长的死应该倾向于第一种和第二种。据史书记载,李善长参与了胡谋反,但不管胡是否谋反,李善长肯定没有参与。
这一时期,朱元璋在李善长的地位极高。除非李善长没有脑子,否则他绝不会冒着杀头的罪名,帮助胡造反,而得到同样的地位。所以李善长之死极有可能是朱元璋所杀。但是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李善长呢?
朱元璋杀李善长的原因应该很简单。作为一个皇帝,他的所作所为没有错。上,朱元璋多次提醒自己元朝的结局。他说,“元朝的一大缺点是君主不能仰慕普通政府,所以大臣可以独断专行。”朱元璋能从一介丁白登上皇位,靠的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的帮助。
但是,当朱元璋登基,国家一切安定的时候,这样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自然成了朱元璋最大的眼中钉。他杀了李善长,其实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破坏朝臣的政治联盟,让大臣们无法专权,从而巩固皇权。因此,我们说作为一个皇帝,朱元璋的这一举动并没有错,但是这种做法是不能接受的
而李善长,刘伯温,都是帮助朱元璋登上皇位的能人,他们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但是,两者谁的成就更大,存在争论。根据史实,李善长的功绩当然更大,否则李善长也不能自称大明第一功臣。在朱元璋权力还不是很大的时候,一直跟着他,帮助朱元璋一步步扩大权力。
刘伯温也有很大的功绩,但是应该说他的功绩被后人神话了。毕竟李善长最后死的也没那么漂亮,而刘伯温死因不明。对于明朝后期的统治者来说,赞美开国功臣自然是后者的不二之选。所以刘伯温经常被表扬,李善长经常沉默。所以我们说,从历史上看,李善长的成就更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1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