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元末义军领袖,他是灭元的盖世功臣。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张士诚同朱元璋一样,是元末枭雄之一,但他在对待民众方面却比朱元璋好得多,深得普通老百姓的拥戴。既如此,为何最终夺取天下的是朱元璋,而不是他张士诚呢?这个问题的答案,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张士诚原本是江浙一带的盐贩子,家里几口人都靠着这勾当在谋生,贩盐本来是一个挺不错的生计,然而在当时官府层层赋税的剥削下,他们辛苦一整年都没能赚到几个钱。
可即便这样,为人比较仗义的张士诚依然在很多乡亲朋友遇到危险的时候,都能够第一时间慷慨解囊,解决他们都燃眉之急。也正因为这样,张士诚在当地的一众盐民中,具有相当不错的声望。
后来,张士诚在攻陷平江,建立大周政权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迅速地废除元朝时期的各种苛捐杂税,极大地减轻了底层民众的负担,也因此获得了大量民众的真心拥戴和歌颂。
此外,张士诚在当时治下的江浙地区,大肆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平抑物价,使得该地区又恢复了往日的繁荣,很多因战乱而外出的流民,此时也纷纷选择重回家园。
张士诚还兴办了大量具有公校性质的弘文馆,并慷慨地为入学的学生提供一定量的饮食和津贴。开办礼贤馆,吸纳大量的人才和知识分子。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这两位顶级文豪,就在张士诚的麾下做过事。朱元璋帐下的军师刘基,也曾经在张士诚的麾下担任谋士。
在当时元末的各路起义军中,张士诚的表现简直犹如一个圣人般仁爱,而陈友谅和朱元璋则相比之下显得有点狠辣无情。
完全占住“人和”的张士诚之所以没能取得天下,个中的原因朱元璋已经将其给点了出来,他曾经说过:“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
“器小”“无远途”就是张士诚的软肋所在,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商人,又生长在江浙这样的富庶地区,自然容易产生一种小富即安的思想,但他占据了江浙地区之后,便近乎禁止了对外的攻伐,不思进取,只想守住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比如当朱元璋同陈友谅在决战的时候,张士诚完全可以趁机偷袭朱元璋的腹地南京,那时候南京城的守备可是非常虚弱的,他张士诚完全可以将其吃下来,以此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结果,他张士诚居然选择作壁上观,玩起了渔翁得利这一套,结果没想到朱元璋迅速地扑灭了陈友谅,当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朱元璋的势力已经不可抵挡了。
战略眼光差,没远图就是张士诚会在乱世纷争中,输给朱元璋的核心原因所在!
元朝以后,即是朱元璋建立的大明朝,元朝是朱元璋推翻的,好像元朝戎行也主要是朱元璋灭掉的。但是,博主刘继兴在查阅史料时却惊讶地发现,在元末的各路起义军里,朱元璋所部是消除元朝戎行起码的一支。那么,灭元军起码的朱元璋为何能终究统一天下?朱元璋是如何故较小的价值登上开国皇帝宝座的?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有枪即是草头王。话说到了1356年,各路起义军都抢到了一定的地盘:刘福通拥韩林儿为帝,具有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等大片疆域,并不断向北方和西北攻击。徐寿辉称帝于武昌,具有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张士诚称王于苏州,具有江苏、浙江等地。明玉珍则杀入四川、云南,也欲称帝。这四支部队是消除黄河以南元朝实力的主力军,他们已操控了黄河以南绝大部分地区。
此刻的朱元璋占有安徽中部的滁县、和州一小块当地,他手中只要二、三万戎马,这仍是承继其岳父郭子兴的遗产。他力气虽弱,但慧眼独具。他发现南边其时还有一块地盘在元朝手里:那即是张士诚和徐寿辉实力中心的江苏中西部直到浙江中西部的一长溜当地。这儿人口众多,物产丰富,而且其间还有一个虎踞龙盘的前史名城建康(南京)。所以朱元璋当即出兵,由采石矶偷渡长江。攻下南京后,又持续向南攻击。用四年时刻,一向打到浙江的金华、衢州。
尔后朱元璋在南边就一向和别的汉人装备打,再也没有打过蒙古人。元朝在黄河以南的戎行大部分被灭于别的起义军之手,朱元璋所部消除元朝戎行起码。这时期,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大举北伐,分四路向元朝攻击。他自个在中路,打下了河南悉数,并迁都于开封。北路沿山西一向打到元朝的大都。东路打下了山东。西路一向打到陕西凤翔。一时刻,红巾军声称百万,简直掀翻元朝。
张士诚是元末著名起义领袖之一,他领导的农民军驰骋富庶的江浙大地,自立为王,切断了元朝的漕粮补给和财政收入,在经济上重创了元朝统治阶级。那么,张士诚是怎么起家的?最后为何被朱元璋打败?本文将一一介绍。
朱元璋曾评价张士诚器量小,成不了大事。张士诚失败的最大根源是其政权内部的极度腐败。张士诚自立为王后专心享乐,政事基本上托付给了弟弟张士信。哪知有其兄必有其弟,他弟弟虽为丞相却对公事不闻不问,推给 *** 夫、蔡彦文和叶德新这三个一介书生。张士诚政权由上而下贪腐成风,不思进取,败给朱元璋有其历史必然性。
张士诚(1321-1367),原名张九四。泰州(今江苏)兴化白驹场人。元末位于江浙一带的义军领袖与地方割据势力之一。因张士诚家大口阔,为了养家糊口,张士诚从十岁起就不得不跟着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少年时的张士诚“少有膂力,负气任侠”,随着张士诚年龄的不断增大,他逐渐意识到买卖私盐可以从中牟取暴利,可以改善家庭生活。便和几个胆大的同乡在运送官盐的时候夹带一部分的盐卖给当地的富商。
因为他平时乐善好施、为人正直守信,不仅身体健壮、而且为人仗义疏财,虽然自己家里经常穷得揭不开锅,可是每当乡亲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总是慷慨解囊,有求必应。张士诚在当地盐民中有很高的人气和微信。
元朝末年,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江南地区的农民除了要向官府缴纳各样赋税之外,每年还要向田主缴纳额外的附加粮和丝绸,甚至要代替田主服徭役。在蒙汉地主的层层盘剥之下,下层百姓贫者愈贫,生活窘迫。元廷政府腐败,财政困难,严重到入不敷出的地步。元统治阶级为了继续享受萎靡奢华的生活,大量增发盐引,提高盐的价格。在当时,盐业成为元朝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虽然盐的价格在不断的升高,但那些盐民的生活依然苦不堪言。因为每当台风来临,大量的海水会灌溉在土地之上,用来种植了粮食的土地变成了盐碱地,当地老百姓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
由于给官家运盐收入微薄,张士诚和几个胆大的同乡在给官府运盐的同时,随身夹带一部分食盐,卖给当地的富户。白驹场的富户们常常以举报官府相要挟,不仅不给张士诚他们盐钱,而且对他们非打即骂。白驹场当地有一个盐警,名叫丘义,负责监督盐民出工、缉拿私盐贩子。这个邱义不但常常克扣白驹场盐民的劳动所得,而且盐民们每月还要向他上贡。一有疏漏,他就对盐民随意打骂。张士诚和盐民们慑于他的淫威,只能忍气吞声。
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与弟张士德、张士信秘密联络李伯升等十七名胆大的盐民,积极筹备武装暴动。因事关重大,为了防止秘密泄露,张士诚他们把起义的地点选在了白驹场附近的草堰场。一天夜里,十八名热血盐民在草堰场的北极殿中歃血为盟,抄起挑盐用的扁担,在寒风中悄悄摸进盐警邱义的家中,把这个平日里为害乡邻的恶霸盐警丘义乱棍打死了。
随后,十八个人又冲进当地富户家中,打开仓库,把粮食和钱财分发给当地的老百姓,接着一把火把富户的房屋烧了个干净。这就是史称的“十八条扁担起义”。接着,张士诚率盐民和当地百姓起兵,攻下泰州、兴化、高邮等地。
张士诚起义,引来元王朝的残酷镇压。元顺帝至正十四年九月(1354年),元朝的丞相脱脱率百万大军来攻,把高邮团团围住。当时的张士诚,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叫天不灵,呼地不应,最惨的是,他当时想投降都不行。脱脱铁了心要攻下高邮,尽屠当地兵民。然而人算不如天算,脱脱遭元廷奸臣算计,元顺帝一纸诏书把他就地解职,押往吐蕃,半路赐酒毒死。至于那“百万大军”,因群龙无首,形同散沙。张士诚乘机全力出击,元军如鸟兽散。
次年(1354年),张士诚在高邮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年号)“天佑”。随后,张士诚率军渡江南向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1356年,张士诚定都平江(今江苏苏州),或许正是因为深知底层民众的艰苦生活,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废除元朝的各种苛捐杂税,减轻底层民众负担。至于历年来农民拖欠元朝的赋税,张士诚一笔勾销。就连当年已经交上去的税负,张士诚也退还四成。在张士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下,江浙地区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在战乱和饥荒中曾经举家迁往外地的流民纷纷重返家园。
张士诚派军队与当地农民一起,开垦隆平府城外的南园和北园两片荒地,全部种植粮食、蔬菜等作物,并减免当地农民一年的赋税;大周政权取消了农民拖欠元政府的所有赋税,并把当年四成赋税返还给农民,把地主和富户的粮食衣物赐给贫民和老年人;在郡和县两级行政区分别设立劝农使和劝农慰,带领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发展农桑;在隆平府,张士诚命人把承天寺的铜佛融化,铸造“天佑通宝”,取代元顺帝发行的至正钞在江浙地区流通,有效地稳定了江浙地区的物价和市场。
虽然张士诚没有读过什么书,但他却愿意花大力气发展教育,“凡属州县,聿稽前典,务选明博好礼之士,朝夕讽诵以修明伦序,以兴起贤能”。他开办了类似于公立学校的弘文馆,招纳“将吏子弟、民间俊秀”为学生。张士诚慷慨地为学生提供饮食和津贴。张士诚还开办礼贤馆,吸纳江浙一带的知识分子。大家所熟知的施耐庵、罗贯中两位文豪,都曾经在张士诚帐下效劳。朱元璋帐下大军师刘基,也曾做过张士诚的谋士。
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淮东发生饥荒,张士诚便派其弟张士德从通州(南通)渡江进入常熟。
随即又攻嘉兴(今属浙江)。被元朝的驻军守将、苗族大帅杨完者多次打败。张士德绕道攻破杭州。杨完者回兵救援,张士德又吃了败仗,逃了回来。1356年,朱元璋派耿炳文攻取长兴(属浙江),徐达攻取常州,吴良等攻取江阴(均属浙江),张士诚的军队西面、南面都被堵住,势力逐渐衰落。不久,徐达率兵攻下宜兴,然后进攻常熟。张士德迎战失败,被前锋赵德胜活捉。张士德被捉住后,张士诚非常郁闷。朱元璋想留在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张士德派人偷偷地给张士诚送信,叫他投降元朝。张士诚在朱元璋、已经投降元朝的方国珍和元军三方夹击之下,不得已投降元朝,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睦迩将此事报告给朝廷,元朝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张士德却被徐达押送到金陵(南京)以后,拒绝进食,最后饿死。
降元后,在元王朝的默许下,张士诚继续扩占土地,割据范围南到浙江绍兴,北到山东济宁,西到安徽北部,东到海。待羽翼丰满,张士诚又反元复周,由于张士诚控制了中国东南最富庶的地区,切断了元朝漕粮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经济上沉重的打击了元朝统治者。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张士诚是灭元的盖世功臣是没有疑问的。
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攻安丰,杀红巾军领袖刘福通,自称吴王。当朱元璋收拾了陈友谅之后,便以徐达为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20万精兵倾尽全力来攻打张士诚。
张士诚所占据的平江被朱元璋大军围困了一段时间,粮草所剩无几。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七月,张士诚见城中粮余渐尽,他又是厚道好人,干不出杀人为食的恶事,便率绰号“十条龙”的上万亲军冒险突围。几次突围未果,平江城破,无奈之下只有弃城投降。朱元璋没有杀降的习惯,照说张士诚完全可以在朱元璋的照顾下舒舒服服地过完余生,可他抵达南京的当晚,就趁人不备,自缢身亡。终年47岁。据说,朱元璋曾经到平江(苏州),听当地人谈到张士诚。几乎人人都感恩张士诚没有死守城池,而是选择投降了朱元璋,躲过了这次战争,不致生灵涂炭。
说到元朝末年最厉害的三个反对元朝统治的集团,那就必须提到朱元璋、陈友谅和张士诚。在这三人之中,陈友谅是最为心狠手辣、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之人,用乱世枭雄来称呼他最为合适不过。张士诚则是最为有钱之人,他占据着当时全国最富有的地区,经济实力十分的雄厚,人气也很旺。而朱元璋似乎是三人之中最为弱势的一个,论奸诈他不及陈友谅,论钱财他不及张士诚,仅民心一项可以和张士诚比肩,政治谋略却是陈友谅,张士诚所不及的。所以朱元璋却成为最后的赢家。那么,深得民心的张士诚为何最终失败?朱元璋曾有过两个字的解释:“器小”。
? ? ? ?朱元璋曾经说:“朕以友谅志骄、士诚器小,志骄则好生事,器小则无远图”。无独有偶,《明史》也有类似评论:“士诚为人,外迟重寡言,似有器量,而实无远图”。假如张士诚在朱元璋攻打陈友谅时,能够趁机直捣兵力空虚的南京,哪轮得到朱元璋一家独大呢?只是张士诚宅心仁厚,有些妇人之仁罢了。优柔寡断,三心二意怎么能干成大事呢?所以,张士诚败给朱元璋是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15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