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魏国实力不弱于秦国,为何最后会被灭亡呢

以史为鉴 2023-07-07 03:32:59

魏国实力不弱于秦国,为何最后会被灭亡呢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东周在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

可以说,在春秋时期,各国纷争不止,几个豪强接连称霸,诸多小国不断灭亡。但是,到了战国时期,各个依旧挺立的诸侯大国却不再仅仅追求称霸了。他们从春秋的战火中一路踏过,目光变得更加长远。在他们心中,一统天下才是最终的目标。

为此,他们大吞小,强兼弱,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实力。

战国初期,变法后的秦国国力日益强盛,凭借险要的地势和剽悍的民风,隐隐有问鼎中原之势。其他国家在惊叹于秦国成长的同时,也愈加提高了戒备。其实,当时最为强大的国家并不是秦国,而是占据中原的魏国。

从公元前413年开始,魏国便不断对秦国发起战争。魏军兵锋所指,秦军无不望风而逃。魏军趁势追击,不仅占据了秦国西边的大片之地,而且,逼得秦国只能退守洛水。魏国以强盛的国力军力,夺取了整个河西高原与秦川东部,将秦国压缩得只剩下关中中西部与陇西商於等地。自此,魏国迅速成为实力最强的新兴大国,对天下诸侯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力。

魏国强压秦国一头后,又在公元前404年派遣大将攻打齐国,齐国虽然奋力抵抗,但是,仍然没能守住己国的长城。秦国、齐国在诸侯国中,向来以强悍著称,谁知都败于魏国之手。其他诸侯国惊讶之余,在与魏国的外交中,无不小心谨慎,礼让三分。研究学者经过仔细分析,认为:魏国之所以能在战国初期扬名立万,主要有这几点原因:

一、地理位置优越:中原地区土地肥沃,人口密集,物产丰富,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魏国地处中原,仅凭源源不断的粮食一项便可与他国一较长短。

二、兵器锋利:战国时期,军队打仗的时候逐渐开始使用铁器。而当时,天下的冶金中心就在韩魏一带。凭借精湛的冶金水平,魏国率先开始用铁质兵器来代替青铜兵器。据史书记载,魏军作战时,很多兵士都身披重型铠甲,手持锋利的铁剑,背着硕大的铁弓。他们的弓箭,可以拉到十二担,并配有五十枝利箭。

给将士配备如此精良的武器,是其他国家很难达到的。如此一来,魏军在交战之前便平添了很多战斗力。

三、果断变法:很多人都知道秦国在变法之后走向了富强,但实际上,战国中第一个变法的诸侯国确是魏国。当时,魏国的君主魏文侯果断采用李俚和西门豹的主张,力排众议地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兴修水利,发展封建经济。变法之后,魏国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有了问鼎中原的实力。

凭借这三个优势,魏国的国力日益强盛,终于成为了一个实力雄厚的老牌强国。但是,如此强悍的魏国,为什么没有一统天下呢?其实,魏国的衰落也是有理由的。

第一,魏国国君心胸狭窄,不能留住人才。魏文侯、魏武侯之后,魏国的君主便一代不如一代了。吴起和犀首是世间罕见的名将,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魏国君主却无端猜忌两人,硬生生地将两人逼到了楚国和秦国。有人向他举荐才华横溢的商鞅,他却不屑一顾,一点也不考虑商鞅的主张。看到魏国君主如此行事,有志之士纷纷离开魏国另谋出路。

第二,魏国在强大的时候虽然连胜连捷,可是,并没有一个明朗的目标。战国初期,魏国蚕食天下,虽然,令诸侯国胆战心惊,但却是一会打南边一会打北边,没有一个清晰的进攻方略。虽然,这期间攻陷了不少城池,但是,却只是在盲目扩张,不成章法。魏国在全胜之时,版图就像扁担一样,两头大中间小,西边和东边只能凭借狭小崎岖的上党地区相连。

而魏国的粮草辎重都在在东边的大梁,西边如果有警,只能走上党小道。此道狭窄难走,难以应急。秦国强大之后一直对魏国河西之地虎视眈眈,并不断出兵来攻。魏军从东部调兵千里来援,可秦军以逸待劳,魏军很难占到便宜。后来魏惠王将河西六百里土地割让给秦国,并不是魏国势力不济,实在是版图所限,鞭长莫及。

魏国巅峰之时,其他诸侯国还正在发展。魏国在战胜秦国后,如果能审时度势,继续向西,那么一举灭秦也并非不可能。即使不能灭秦,也必能令秦国元气大伤。但是,魏国却见好就收,给了秦国喘息之机。

第三,树敌过多:战国初期,魏国凭借兵锋之利,攻赵伐韩,逼秦迫齐,虽然打出了自己的赫赫威名,但也树立了太多的敌人。魏国虽然强大,但四周都无险可守。此后,齐秦两国相继崛起,对魏国呈左右夹击之势。魏国疲于奔命,顾此失彼,焉有不败之理?

春秋战国时期,原本能做老大的魏国为何一步步走向灭亡?

三家分晋,魏国由此正式登上了战国时代瑰丽而纷乱的大争之世的舞台!

势如破竹,声威赫赫的魏武卒,在二百余年的战国历史上,纵横来去,威震天下,无人敢惹。

可惜,天下之事形同水火,无常形,无常态,霸主只是霸主,一旦行差踏错,便会从霸主的神坛上狠狠地跌下来,摔得体无完肤,并逐渐走上败亡的道路。

魏国身死人手,大厦倾塌,无外乎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

魏文侯时代能选贤任能,大胆变革,给魏国打下坚实而稳固的基础,为成就霸业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但是,人亡政息的悲剧并没有因为魏文侯的精明强干而有所改变,魏文侯一死,他的子子孙孙再也没有能像他一样不拘一格用人的君主了。

虽然魏国处于四战之地,放眼望去,强敌环伺,诸侯国们对霸主魏国虎视眈眈,魏国君臣上下一直都绷紧了神经,所以军事实力和国内政事一直都还算不错。

可这种不错和魏国的敌人们一比,那就稍显逊色了!

魏国喜欢宗室贵族的那一套治理方法,对触及自身利益的深度变法表现的特别反感,这不仅不利于综合国力的提升,更让一些很有上进心的治世之才纷纷投入了敌国的怀抱。

看电视的时候,坏人经常说:“我得不到的,别人也别想得到,哈哈哈……”

我想,要是魏王们事先知道吴起、张仪、商鞅之徒会那么有本事,就算不重用他们,也一定不会放过他们。

哪怕像曹操圈养徐庶一样,把这些人都限制在自己的身边呢,也比这些人纷纷跑去自己的对立面好。

东风和西风的较量,总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魏国没有放在眼里的人才,却才魏国之外找到了自己的扬名之地。

这也意味着诸国攻守之势,强弱之态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赳赳老秦,像一把千锤百炼的利剑,一寸寸显露出了自己的锋芒,而后剑指天下,锋利无匹。

魏国东边是地大物博,兵强马壮的齐国,西边是秣马厉兵,变法图强的秦国,北边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赵之地,南边是虽被吴国拖惨,但依然还是个骆驼骨架的楚国。

魏国与周边诸国在连横合纵之策中摇摆不定,朝三暮四,朝秦暮楚,摩擦不断,战争频繁,这对四面强敌,国土有限的魏国来说,是国力的极大消耗。

在马陵之战中,魏国太子被俘,损兵折将十万有余,自此,魏国的霸主地位已经一区不返了。

秦国乃虎狼之国,秦国东出最大的绊脚石就是魏国。

而秦魏两国的攻防之战也从一开始秦国的败多胜少,到后来秦国崛起,魏国衰落而变得胜多败少,直至最后,魏国灭亡。

其实魏国未尝没有一统天下的机会,只可惜君非天下共主之命,臣非经天纬地之才,自身本事不够,又不能重用有本事的人,于是在群狼环伺的境地下,灭亡是唯一的出路。

战国时代的魏武卒,能战胜十倍的秦军,最后为何却被消灭呢?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战国时代末期,秦国实力最强,最终灭掉齐楚燕赵韩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战国初期秦国不是最强大的国家,相反,有一个国家的精英部队,人数不多但能打得秦军溃败而逃,甚至一度有灭秦的实力,这个国家就是我们提到的魏国

吴起是和孙武齐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顶尖人才,此人才华出众被魏王看中,于是在魏国混了个好差事当了大将军,建立了一支当时很厉害的特种部队史称魏武卒,这支部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部队,他是由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组成。

这些经过专业特种训练的士兵其超高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超出常人一大截,在战国初期,吴起这个天才一手打造的魏武卒,几乎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甚至击败十倍兵力的秦军(不得不说那时的秦国太弱鸡,简直就是被魏国按在地上摩擦),从而一举赢得了河西地区的控制权,使秦国有亡国危险。但接着秦国经秦孝公励精图治,加上卫鞅变法成功,实力增强又打败了魏国,此时吴起已经死于楚国的变法失败,没吴起这样的天才,魏武卒就像生锈的机器,不断衰落最终被崛起的秦国新军锐士消灭殆尽。

从现在的观点和史书上的主流观点认为,人们普遍认为使用军功鼓励士兵进取的秦国锐士制度比提供职业军人高福利的魏武卒制度更厉害。其原因是,致力于提高职业军人高福利待遇,将承受巨大的财政负担,而且不一定能提高战斗力,这样长期下去将是非常危险的,(参照现在的沙特军队,可以说待遇好的不得了,用的全是比对手先进好几个档次的武器,但是战斗力很渣),相反,只要秦国士兵能斩杀敌人,就能获得奖励制度,就能做官就能获得封地,不论出身,这样可以激励众将士奋勇作战。其后秦魏两国的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魏武卒再也不是秦国新军的对手,慢慢被消灭了

但小编认为不能因为秦国新军打败了魏武卒就说魏武卒制度不好。事实上,从现代的角度来看,魏国的这种职业军人制度恐怕比秦国军功奖励制度更好,当然如果这两种制度结合在一起会更完美。因为如果仅仅按秦国的军功制度,按消灭敌人的多少来决定士兵的待遇,那么会造成士兵太强的功利性思维,容易造成为了获得更高的待遇而不择手段,甚至谎报军情,或者滥杀无辜,也不利于部队的团结,影响战斗力和国家对部队的管理和控制。

相比之下,给军队士兵一个很高的待遇,从而提高士兵们的专业素质,这是现代军队制度的普遍做法。该制度的优点是打造出来的军队是具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和高度的纪律性,不会出现像那些仅靠军功制度而导致混乱的军队。从历史的事实回想起来,魏武卒输给了秦锐士,那是因为魏国国策的失误而不一定是魏武卒没有战斗力。

处于四面被围的魏国后期没有采取远交近攻的战略,而是四面树敌,到处征战,使得穷兵黩武,国力损耗严重,秦国因为卫鞅变法成功国力不断增强,魏国则因为四处征战而导致国力衰退,最终不敌秦国,而最后能保卫魏国的魏武卒也惨遭全军覆没的命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0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