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南宋资政殿大学士刘珙简介,曾修葺毁于战火的岳麓书院

以史为鉴 2023-07-07 03:29:45

南宋资政殿大学士刘珙简介,曾修葺毁于战火的岳麓书院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珙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珙(1122~1178)字共父,崇安(今福建崇安)人。子羽长子。登进乙科。官资政殿大学士。淳熙二年守。谥忠肃。工书,学颜书鹿脯帖。卒年五十七。生平见《宋史本传》、《朱子文集》。

人物事迹

岳麓书院曾在1131年毁于战火,时为湖南安抚使的刘珙“葺学校,访雅儒,思有以振之”,重刘珙像建岳麓书院。刘珙身为礼官,“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历史记载

《宋史·刘珙传》

刘珙,字共父,子羽长子也。生有奇质,从季父子翚学。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监绍兴府都税务。请祠归,杜门力学,不急仕进。主管西外敦宗院,召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大宗正丞,迁吏部员外郎。置令式庭中,使选集者得自翻阅,与吏辨,吏无得藏其巧。兼权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且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真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田师中死,其家请以没入王继先第为赐,李珂关通近习,求为督府掾,诏从中下,珙皆论罢之。出知泉州,改衢州。

湖南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朝廷忧之,以珙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入境,声言发郡县兵讨击,而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曰:“擅兴之罪,吾自当之。”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追至莽山,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第上诸将功状有差,上赐玺书曰:“近世书生但务清谈,经纶实才盖未之见,朕以是每有东晋之忧。今卿既诛群盗,而功状详实,诸将优劣,破贼先后,历历可观,宜益勉副朕意。”

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言于上曰:“世儒多病汉高帝不悦学,轻儒生,臣以为高帝所不悦,特腐儒俗学耳。使当时有以二帝三王之学告之,知其必敬信,功烈不止此。”因陈“圣王之学所以明理正心,为万事之纲。”上亟称善。

拜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辞不获,因进言曰:“汪应辰、陈良翰、张栻学行才能,皆臣所不逮,而栻穷探圣微,晓畅军务,曩幸破贼,栻谋为多,愿亟召用。”上可其奏。兼参知政事。奏除福建钞盐岁额二万万,罢江西和籴及广西折米盐钱,及蠲诸路累年逋负金钱谷帛巨亿计。上尝以久旱齐居祷雨,一夕而应,珙进言曰:“陛下诚心感格,其应如响,天人相与之际,真不容发,隐微纤芥之失,其应岂不亦犹是乎?臣愿益谨其独。”上竦然称善。

龙大渊、曾觌既被逐,未几,大渊死,上怜觌欲还之。珙言:“二人之去,天下方仰威断。此曹奴隶耳,厚赐之可也,若引以自近,使与闻机事,进退人才,非所以光德业、振纪纲。”命遂止。

殿前指挥使王琪被旨,按视两淮城壁,还,密荐和州教授刘甄夫。上谕执政召之,珙请曰:“此人名位微,何自知之?”上以琪告。珙退坐堂上,追琪至,诘其故,授牍使对。珙恐,请后不敢,乃叱使责戒励状而去。会扬州奏琪檄郡增筑新城,珙遂奏罢琪,语在《陈俊卿传》。珙时争之尤力,殿中皆惊,以故独罢为端明殿学士,奉外祠。陈俊卿言:“珙正直有才,肯任怨,臣所不及,愿留之。”诏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入辞,犹以六事为献,上曰:“卿虽去国,不忘忠言,材美非他人所及,行召卿矣。”至镇,首蠲税务新额,及罢苗仓大斛。属邑奉新有复出租税,穷民不能输,相率逃去,反失正税,并奏除之。

除资政殿学士、知荆南府、湖北安抚使,以继母忧去。起复同知枢密院事、荆襄安抚使。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最后言曰:“三年通丧,三代未之有改,汉儒乃有‘金革无避’之说,已为先王罪人。今边陲幸无犬吠之惊,臣乃欲冒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实,不亦又为汉儒之罪人乎?”

服阕,再除知潭州、湖南安抚使。过阙入见,极论时事,言甚切至,上再三加劳,进资政殿大学士以行。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驱而远之,则有若周公之典。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籍主客户高下,给米有差。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孝宗遣中使以医来,疾革,草遣奏言:“恭、显、伾、文,近习用事之戒,今以腹心耳目寄之此曹,朝纲以紊,士气以索,民心以离,咎皆在此。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赠光禄大夫,谥忠肃。

珙精明果断,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杜淹字执礼文言文

1. 周日章独善文言文翻译 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汪圣锡亦知其贤,以为近于古所谓独行者,真可书史策云。

译文:

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生徒,只求自给,不取不义之财,以致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以微薄的东西相赠,可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也不接受。隆冬寒天披着薄裘,也高兴地迎请访客。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使人无不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衣服送给他,说:“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点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碍。”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最终还是推辞掉。汪圣锡称赞其迹近古之君子,认为应该把他们写进史书里。

2. 文言文《仲淹宏志》 范仲淹字希文,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服除,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天圣七年,章南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昭应、寿宁,天戒不远。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寺观,减常岁市木之数,以捐除积负。”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振之,且禁民淫祀,奏捐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仲淹内刚外和,性致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仲淹性至孝,二岁而孤,母改嫁给长山半氏,于是他也改姓朱,直到中进士做官后,接母亲回来养老,才重新姓范,改名仲淹。

B. 仲淹谏太后临朝的事,谏罢修寺观的事,谏皇上宠幸的近臣左右滥于朝廷官员任免是很不正常的事,这一切都证明他进退中都在上忧其君的。

C. 当江、淮、京东受蝗灾旱灾时,仲淹请遣使者,后来又亲自到灾区安抚百姓,开仓赈济,免除灾区役税,奏报救灾措施,这些也都说明他是下忧其民的。

D. 仲淹为官以后,生活富裕,乐善好施,吃穿用度毫不在意,所以人们都爱跟他来往,他在乡里还明文规定要赡养族人,因此深受人们的爱戴。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2)今又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

(3)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

3. 仁恻第二十 译文 《贞观政要》论仁恻,作者:吴兢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妇女被禁闭在深宫里,实在很可怜。

隋代末年,隋炀帝不停地去挑选宫女,修建离宫别馆,在并非君主住宿的地方,也聚集了许多宫女。这都是耗竭百姓财力的行为,我从不效仿。

况且,这些妇女除了打扫宫室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呢?现在我准备放她们出去,任凭她们选择配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而且还可以使百姓减轻负担,宫女自己也会满意。”于是,唐太宗从后宫和旁舍先后放出宫女三千多人。

贞观二年,关中大旱,五谷不收,老百姓发生了饥荒。唐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因为君王治国无道造成的。

我没有修养品德,应该受到老天的惩罚,可是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却遭此困境!听说现在百姓中有很多卖儿卖女的现象,我对他们非常怜悯啊。”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出京巡视,用御府的资财替很多卖身者赎了身,并将他们送还父母家。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去世,唐太宗知道后悲极而泣,要前去悼唁。有关部门上书说:“阴阳书上说,辰日这一天,不可以哭泣,在民间这也是要避讳的。”

唐太宗说:“君臣之间的情义,像父子一样,悲伤之情发自内心,怎么能够避讳辰日呢?”于是痛哭不已。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战高丽,驻扎在定州,行军前来的士兵,唐太宗都要在御州北门城上进行安抚慰问。

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来,唐太宗亲自写下诏书派人送到他的病床前,询问他的疾苦,还叫当地医生为他治疗。所以不管将军还是士兵都愿意为朝廷尽忠报国。

后来,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唐太宗下诏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供奉牛、羊、猪,以太牢的仪式进行祭奠,他还亲自前去祭拜,痛哭失声,极其哀恸,在场将士无不受到感染,流下热泪。生还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些情形告诉给死难者的父母,这些老人们说:“我的儿子死了,天子还为他哭泣,真是死而无憾啊。”

唐太宗征战辽东时,在攻打白岩城的战役中,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唐太宗亲自为他吸去污血,将士们无不受到感动和激励。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

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

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于是后宫及掖庭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

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

有司奏言:“准阴阳书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所忌。”

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中,安避辰日?”遂哭之。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

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

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4. 仁恻第二十 译文 《贞观政要》论仁恻,作者:吴兢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妇女被禁闭在深宫里,实在很可怜。隋代末年,隋炀帝不停地去挑选宫女,修建离宫别馆,在并非君主住宿的地方,也聚集了许多宫女。这都是耗竭百姓财力的行为,我从不效仿。况且,这些妇女除了打扫宫室之外,还有什么用处呢?现在我准备放她们出去,任凭她们选择配偶,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费用,而且还可以使百姓减轻负担,宫女自己也会满意。”于是,唐太宗从后宫和旁舍先后放出宫女三千多人。

贞观二年,关中大旱,五谷不收,老百姓发生了饥荒。唐太宗对侍臣说:“水旱不调,都是因为君王治国无道造成的。我没有修养品德,应该受到老天的惩罚,可是老百姓有什么罪过呢,却遭此困境!听说现在百姓中有很多卖儿卖女的现象,我对他们非常怜悯啊。”于是,派御史大夫杜淹出京巡视,用御府的资财替很多卖身者赎了身,并将他们送还父母家。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去世,唐太宗知道后悲极而泣,要前去悼唁。有关部门上书说:“阴阳书上说,辰日这一天,不可以哭泣,在民间这也是要避讳的。”唐太宗说:“君臣之间的情义,像父子一样,悲伤之情发自内心,怎么能够避讳辰日呢?”于是痛哭不已。

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征战高丽,驻扎在定州,行军前来的士兵,唐太宗都要在御州北门城上进行安抚慰问。有一个士兵生病不能来,唐太宗亲自写下诏书派人送到他的病床前,询问他的疾苦,还叫当地医生为他治疗。所以不管将军还是士兵都愿意为朝廷尽忠报国。后来,大军回师驻扎在柳城,唐太宗下诏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供奉牛、羊、猪,以太牢的仪式进行祭奠,他还亲自前去祭拜,痛哭失声,极其哀恸,在场将士无不受到感染,流下热泪。生还的士兵回到家乡,把这些情形告诉给死难者的父母,这些老人们说:“我的儿子死了,天子还为他哭泣,真是死而无憾啊。”唐太宗征战辽东时,在攻打白岩城的战役中,右卫大将军李思摩被乱箭射中,唐太宗亲自为他吸去污血,将士们无不受到感动和激励。

原文: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隋氏末年,求采无已,至于离宫别馆,非幸御之所,多聚宫人。此皆竭人财力,朕所不取。且洒扫之余,更何所用?今将出之,任求伉俪,非独以省费,兼以息人,亦各得遂其情性。”于是后宫及掖庭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贞观二年,关中旱,大饥。太宗谓侍臣曰:“水旱不调,皆为人君失德。朕德之不修,天当责朕,百姓何罪,而多遭困穷!闻有鬻男女者,朕甚愍焉。”乃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还其父母。

贞观七年,襄州都督张公谨卒。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云:‘日在辰,不可哭泣。’此亦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中,安避辰日?”遂哭之。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

5. 闽人许将文言文翻译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

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

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试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

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

(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

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

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者萧禧在宾馆以礼迎接,谈判时,萧禧果然提起代州事,许将随问随答,不失国体。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神宗,神宗对许将大加赞赏,先后任许将为知审官西院,尚书兵部。

又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神宗对许将的重用)引起朝臣的忌妒。适逢在审太学生虞蕃讼学官一案时,他(反对牵连太广而)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把他们父子都抓进了御史府,一个多月才放出来,许将被降职任蕲州知州。

第二年,以龙图阁待制到郓州任职,元宵节那天,一些官吏登记为盗者并使之皆尽入狱,监狱人满。许将说“这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于是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一日犯法,牢狱空无一人。

父老叹曰:“这是建狱56年来第一次空牢也。”郓州曾有一帮士人喜好聚众谤言朝政,许将虽然没有制止,至此也消失了。

许将被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年,许将任吏部尚书。

当时,奸臣章惇为相,与蔡卞、蔡京之弟,罗织元祐诸臣罪名,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哲宗问许将该怎么做。

许将说:“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崇宁元年,鄯、廓州抚定。当时边将要求兴师渡河西攻?朝中大臣议论,皆有惧色,独许将说:“兵机不可失,宜速进军。

我愿意跟随大军出征。”不久,很快传来捷报。

许将因收复了河、湟,因此加“特进”宋朝的最高荣誉奖励。 哲宗死后,徽宗即位,一些奸臣密谋要贬许将。

御史中丞朱谔找到许将过去章表中某些语句,诬为诽谤朝政。徽宗将其贬为保留资政殿大学士到河南任知府,朱谔又进谗言,徽宗又免除资政殿大学士,到颖昌任知府,后来又迁任大名知府。

政和初年,卒,享年75岁。谥文定。

原文: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

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当试馆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

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

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

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

会治大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出处:《宋史——许将列传》许将简介:许将,福建闽县(今福建闽清)人。

他生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佑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7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

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宋史》简介:《宋史》是二十。

6. 凌义渠 字骏甫 乌程人文言文阅读翻译 凌义渠

凌义渠,字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除行人。崇祯三年授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三河知县刘梦炜失饷银三千,责偿急,自缢死,有司责其家。义渠言:“以金钱殒命吏,恐天下议朝廷重金,意不在盗也。”帝特原之。宜兴、溧阳及遂安、寿昌民乱,焚掠巨室。义渠言:“魏羽林军焚领军张彝第,高欢以为天下事可知,日者告密渐启,藩国悍宗入京越奏,里闾小故叫阍声冤,仆竖侮家长,下吏箝上官,市侩持缙绅,此《春秋》所谓六逆也。天下所以治,恃上下之分。防维决裂,即九重安所藉以提挈万灵哉!”义渠与温体仁同里,无所附丽。给事中刘含辉劾体仁拟旨失当,被贬二秩。义渠言:“谏官不得规执政失,而委申饬权于部院,反得制言路。大臣以揽权为奉旨,小臣以结舌为尽职,将贻国家无穷忧。”兵部尚书张凤翼叙废将陈状猷功,为给事中刘昌所驳,昌反被斥。义渠言:“今上下尽相蒙,疆埸欺蔽为甚。官方尽滥徇,武弁幸功为甚。中枢不职,舍其大,摘其细,已足为言者羞。辨疏一入,调用随之。自今奸弊丛生,功罪倒置,言者将杜口。”不纳。

三迁兵科都给事中。东江自毛文龙后,叛者接踵。义渠言:“东岛孤悬海外,转饷艰,向仰给朝鲜。今路阻绝不得食,内溃可虑。”居无何,众果溃,挟帅求抚。义渠言:“请阳抚阴剿,同恶必相戕。”及命新帅出海,义渠言:“歼渠散党宜速,速则可图功,迟则更生他衅。”后其语皆验。

义渠居谏垣九年,建白多。吏科给事中刘安行恶之,以年例出义渠福建参政。寻迁按察使,转山东右布政使,所至有清操。召拜南京光禄寺卿,署应天尹事。

十六年,入为大理卿。明年三月,贼犯都城,有旨召对。趋赴长安门,旦不启扉。俄传城陷,还。已,得帝崩问。负墙哀号,首触柱,血被面。门生劝无死,义渠厉声曰:“尔当以道义相勖,何姑息为!”挥使去。据几端坐,取生平所好书籍尽焚之,曰:“无使贼手污也。”旦日具绯衣拜阙,作书辞父。已,自系,奋身绝吭而死,年五十二。赠刑部尚书,谥忠清。本朝赐谥忠介。

本文来自:读书人网

(简译)凌义渠,宇骏甫,乌程人。天启五年进士。除行人。崇祯三年,授官礼科给事中,知无不言。三河知县刘梦李炜失饷银三千,要求偿还紧急,自缢而死,有关部门要求他的家人。义渠讲:“因为金钱丧命吏,恐怕天下人会议论朝廷重金,意不在偷的。“皇帝特意原谅他。宜兴、溧阳、遂安、寿昌百姓混乱,焚烧抢掠巨室。义渠讲:“魏羽林军焚烧领军张彝的宅第,高欢认为天下的事就可以知道,天渐渐开始的告密,藩国强悍宗入京越奏,里巷小所以叫守门人伸冤,我竖欺侮家长,下吏箝上司,市场商人拿着绅士,这就是《春秋》所说的六逆啊。天下的治理,依靠上下之分。防维分割,就是九重安所借以扶持神灵啊!”义渠与温体仁同里,无所依附。给事中刘含辉弹劾体仁模拟旨意失当,被贬为二级。义渠讲:“谏官不能规劝执政失误,而委托进行整顿权在部院,反控制话路。大臣以独揽大权为奉圣旨,小臣以说话为尽职责,将给国家带来无穷忧伤。”兵部尚书张凤翼叙述废将陈述谋略功效,为给事中刘昌驳回,董昌反叛被排斥。义渠讲:“现在上下都难辨,边界欺骗蒙蔽为严重。官方都过度追求,武弁到功为严重。中枢不称职,除了他的大,摘下他的小,已经足够为说的羞愧。清疏一进入,调用跟随他。从现在奸邪弊端丛生,功过倒置,说话的人将杜口。”不接受。

三迁兵科都给事中。东江从毛文龙后,反叛者接踵而至。义渠讲:“东岛孤悬海外,运粮艰难,向上给朝鲜。现在路阻隔不能吃,内部崩溃可以考虑。”没过多久,众人果然崩溃,挟率求抚。义渠讲:“请阳阴剿抚,同罪恶一定要互相伤害。”以及命令新帅出海,义渠讲:“歼灭渠散伙应该尽快,很快就可以画功,迟就再生其他争端。”后他们的话都应验。

义渠为谏垣九年,建议多。吏科给事中刘行恶的,以年例出义渠福建参政。不久升任按察使,转任山东右布政使,所到之处有清廉的节操。召任南京光禄寺卿,代理应天府尹事。

十六年,入朝任大理卿。第二年三月,贼寇侵犯都城,有旨召回答。赶赴长安门,早晨不开门。一会儿,传城陷落,返回。已,到皇帝逝世的消息。背墙号啕大哭,头撞柱,血流满面。学生努力没有死,义渠厉声说:“你要用道义相互勉励,为什么姑息为!”指挥使离开。根据近端坐,取生平所喜欢书籍全部烧掉了,说:“不要让贼手弄脏了。每天都穿红衣服”拜阙,写信辞别父亲。已,从系,奋身断喉而死,五十二岁。追赠他为刑部尚书,谧号忠正清廉。朝廷赐谧号忠介。

《百度文言文翻译》

7. 文言文《宋史杜莘老传》 《宋史》卷三百八十七·列传第一百四十六 杜莘老

杜莘老,字起莘,眉州青神人,唐工部甫十三世孙也。幼岁时,方禁苏氏文,独喜诵习。纪兴间,第进士,以亲老不赴廷对,赐同进士出身。授梁山军教授,从游者众。

秦桧死,魏良臣参大政,莘老疏天下利害以闻。良臣荐之,主管礼、兵部架阁文字。彗星见东方,高宗下诏求言,莘老上书,论:“彗,盩气所生,多为兵兆。国家为民息兵,而将骄卒惰,军政不肃。今因天戒以修人事,思患预防,莫大于此。”因陈时弊十事。时应诏者众,上命择其议论切当推恩以劝之,后省以莘老为首,进一阶,迁敕令删定官、太常寺主簿,升博士。轮对,论:“金将败盟,宜饬边备,勿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上称善再三。

南渡后,典秩散失,多有司所记省,至凶礼又讳不录。显仁皇后崩,议礼有疑,吏皆拱手,莘老以古义裁定。大敛前一日,宰相传旨问含玉之制,莘老曰:“礼院故实所不载,请以《周礼》典瑞郑玄《注》制之,其可。”国立具奏,上览之曰:“真礼官也。”及虞祭,或谓上哀劳,欲以宰相行事。莘老曰:“古今无是。”卒正之。

迁秘书丞,论江、淮守备,上曰:“卿言及此,忧国深矣。”擢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入对,上曰:“知卿不畏强御,故有此授,自是用卿矣。”陈俊卿既解言职,力求去,莘老因奏事,从容曰:“多事之际,令俊卿辈在论思之地,必有补益。”上以为然,俊卿乃复留。

金遣使致嫚书,传钦宗凶问,请淮、汉地,指索大臣。上决策亲征,莘老疏奏赞上,且谓:“敌欺天背盟,当待以不惧,勿以小利钝为异议所摇,谀言所惰,则人心有恃而士气振矣。宜不限早暮,延见大臣、侍从,谋议国事;申敕侍从、台谏、监司、守臣,亟举可用之才。”又言:“亲征有期,而禁卫才五千余,羸老居半,至不能介胄者,愿亟留圣虑”事皆施行。

带御器械刘炎筦禁中市易,通北贾,大为奸利。一日,见莘老,辄及朝政,语狂悖,莘老以闻,斥监嘉州税。知枢密院事周麟之初请使金,及嫚书至,闻金将盛兵犯边,乃大恐,建言不必遣使。莘老劾麟之:“挟奸罔上,避事辞难,恐惧至于掩泣,众有‘哭杀富郑公’之诮。”寻与宫观。疏再上,乃责瑞州。

幸医承宣使王继先怙宠干法,富浮公室,子弟直延阁,居第僭拟,别业、外帑遍畿甸,数十年无敢摇之者,闻边警,亟辇重宝归吴兴为避敌计。莘老疏其十罪,上曰:“初以太后铒其药,稍假恩宠,不谓小人骄横乃尔。”莘老曰:“继先罪擢发不足数,臣所奏,其大概耳。”上作而曰:“有恩无威,有赏无罚,虽尧舜不能治天下。”诏继先福州居住,子孙皆勒停。籍其赀以千万计,诏鬻钱入御前激赏库,专以赏将士,天下称快。

内侍张去为取御马院西兵二百髡其顶,都人异之,口语籍籍。莘老弹治,上疑其未审,不乐。莘老执奏不已,竟罢去为御马院,致仕,而莘老亦以直显谟阁知遂宁府。给事中金安节、中书舍人刘珙封还制书,改司农少卿,寻请外,仍与遂宁。

始莘老自蜀造朝,不以家行。高宗闻其清修独处,甚重之,一日因对,褒谕曰:“闻卿出蜀,即蒲团、纸帐如僧然,难及也。”未几,遂擢用。莘老官中都久,知公论所予夺,奸蠹者皆得其根本脉络,尝叹曰:“台谏当论天下第一事,若有所畏,姑言其次,是欺其心不敬其君者也。”及任言责,极言无隐,取众所指目者悉击去,声振一时,都人称骨鲠敢言者必曰杜殿院云。治郡,课绩为诸州最。

孝宗受禅,莘老进三议,曰定国是、修内政、养根本。寻卒,年五十八。

黄祖舜文言文

1. 求语文文言文翻译 试为解答如下:

【原文】

故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乞遗表恩,祖舜言:“愿阴济秦桧,中伤善类。”皆寝其命。秦熺卒,赠太傅,祖舜言:“熺预其父桧谋议,今不宜赠帝傅之秩。”追夺之。

【译文】

原资政殿学士杨愿家人乞求遗表(朝廷赠送圣旨对臣下表示褒奖)之恩,黄祖舜说:“杨愿暗地里周济秦桧,伤害好人。”最终没有发表这些诏命。秦熺死后,追赠太傅,黄祖舜说:“秦熺参与和他父亲秦桧谋议,现在不适宜追赠帝傅的品级。”朝廷追回了太傅的赠职。

注:参考cedu.cn/Answer/View?id=5902,有修订。

2. 文言文 《陆游传》答案 陆游传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

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应诏言:“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遂赐进士出身。入对,言:“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有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隔者,与众弃之。”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

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德,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

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

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

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十二岁时便能写写诗作文,以祖上曾有官爵的原因,荫补为登仁郎。

参加进士考试(宋代把现任官或有爵禄者参加进士考试成为“锁厅”),被荐举为第一。秦桧的孙子秦埙恰巧排在陆游的后面,于是秦桧大怒,并对主持进士考试的考官办了罪。

第二年,进行礼部的考试,又是把陆游排在前列,秦桧明显地贬黜了陆游,陆游从此一直遭到秦桧的妒嫉。秦桧死后,陆游才到福建宁德任主簿。

后来又因推荐担任了敕令所的删定官。当时,扬存中长期掌管戍守京城的军队,陆游上疏向皇帝竭力陈述这样做有很多不当。

皇上赞赏陆游的意见,于是罢免了杨存中。朝廷内有一些达官贵人争相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

陆游向皇帝上奏:“陛下以‘损’字作斋名,自经典文献和文房四宝之外,都摒弃而不用;有些小人,不能休察圣上之意,动不动就私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亏损圣上之德,请求严令禁绝。” 陆游在回答皇帝的诏问时还说:“凡不是皇族和外戚,虽然确有功勋,也不能随便封赏王爵。

不久前有因为做过皇帝的师傅就任命为殿前都指挥使的,还有以太尉的身份而主管内阁之事的,这就扰乱了朝廷体制,请求加以纠正。”于是迁升陆游为大理寺司直,并兼宗正簿。

宋孝宗即位后,迁升陆游为枢密院编修官,并兼“编类圣政所“的检讨官。史浩和黄祖舜举荐陆游擅长词章,熟悉典故,于是皇帝召见他,说:“陆游很有学问,而且讲话切实直率。”

赐陆游进士出身,陆游进宫应对时说:”陛下刚即位,正是发布政令以告知天下的时候,但是官吏将帅的一切玩忽职守的习弊,应当选出那些最恶劣的,当着大家坚决铲除。” 南宋与金国的和议将成之时,陆游又呈文枢密院及中书省,说:“江左自三国时吴国以来,从没有抛开建康(今南京)到其他地方建都的。

皇室现在住在临安(今杭州)只是出于权宜之计,这里形势不固,馈饷供应不方便,又逼近海道,实在有发生意外的忧虑。一旦签订了和议的协议,盟誓已立,稍有动作,就会被认为违背协议。

现在应该和金人商定好,建康、临安两个地方都是皇室所在之地,金国来的使臣朝拜皇帝,或者到建康,或者到临安,这样我们就可以有机会营建首都,他们也就不会怀疑我们了。” 当时龙大渊和曾觌二人在朝中执掌大权,陆游对宰辅重臣张焘说:“曾觌、龙大渊。

3. 出自《宋史·秦桧列传》,原文在此:金主亮犯淮,刘汜败,王权走,上将诛权以厉其余,祖舜言:“权罪当诛,汜不容贷。刘锜有大功,闻其病已殆,权、汜诛,锜必愧忿以死,是国家一败兵而杀三将,得无快于敌乎?”

意思是,金主完颜亮进犯江淮。刘汜战败,王权逃走,皇上要诛杀王权来警戒其他的将领。黄祖舜进言说:“王权固然是死罪,刘汜也责无旁贷,但是刘锜有大功,听说他的病情已经很危险了,如果王权。刘汜被杀,刘锜必然羞愧愤恨而死,那么因为国家打了败仗而杀了三个将领,难道敌人不高兴么?”

普及一下,1161年,金主调60万大军南犯,在出发前分配作战任务时,攻打宋军各将领的任务都一一落到实处,唯有攻打刘锜一部的作战任务,全军无一人敢于应声接受。金主完颜亮决定亲带大军与刘锜决战。当时刘锜担任江、淮、浙西制置使,节制诸路军马,总指挥部设在清河口。金军一面留精兵与刘锜相对抗,另以重兵转入淮西。属刘锜节制的大将王权却被金大军吓倒,不听调遣,不战而逃,彻底破坏了刘锜的作战布署,不得不暂时退守扬州。金军也派万户高景山进攻扬州,两军在皂角林,经过一番激战,高景山被打死,并俘虏数百人。不幸此时刘锜身染重病,只得留侄儿刘汜率1500人扼守瓜州渡口,命部将李横率8000人固守扬州城,自己暂赴镇江养病。宋廷任命知枢密院事叶义向总指挥江淮战役,他首先来到镇江,见到刘锜已经病重不起,就临时任命李横代理刘锜的指挥权,可是,当金兵直逼瓜州时,刘汜首先败退,李横孤军不能抵挡,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刘锜一手训练而又身经百战的一支铁军就这样几乎全军覆没。刘锜本人被召还京城,暂时安排在试院内闲住,等待处理。次年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闰二月,刘锜“呕血数升而卒。赠开府仪同三司”,后谥“武穆”。宋孝宗追封为吴王,加太子太保。

4. 宋朝宰相赵普之后的宰相有哪几位 吕蒙正(26)、陈恕(26)、贾黄中(29)、范仲淹(29)、杜衍(16)、陈执中(31)、明镐(26)、王钦若(27)、梁适(29)、韩琦(30)、赵 (27)、韩绛(29)、吕惠卿(30)、张璪(29)、刘挚(30)、范百禄(30)、梁寿(29)、黄履(27)、赵挺之(29)、刘逵(30)、林摅(27)、薛昂(27)、张邦昌(30)、李邦彦(27)、冯澥(29)、王时雍(27)、许翰(27)、张 (26)、朱胜非(26)、张澄(27)、卢益(26)、秦桧(27)、赵鼎(27)、沈与求(27)、何铸(29)、杨愿(27)、杨椿(26)、张焘(29)、赵雄(26)、钱良臣(29)、王蔺(26)、葛邲(27)、胡晋臣(27)、京镗(27)、费士寓(26)、卫泾(27)、娄机(27)、余天锡(27)、刘伯正(27)、李性传(29)、赵葵(29)、谢方叔(29)、董槐(29)、程元凤(30)、姚希得(27)、江万里(29)、马光祖(26)、李庭芝(27)、陆秀夫(27)、曾渊子(27) 吕余庆(38)、张齐贤(40)、欧阳修(42)、邓温伯(40)、邓润甫(42)、黄潜善(40)、叶梦得(40)、陈与义(42)、龚茂良(40)、谢廓然(43)、钱象祖(38)、楼钥(40)、陈贵谊(43)、邹应龙(50)、戴庆 (42)、陈宗礼(42) 刘熙古(34)、宋琪(20)、辛仲甫(20)、王 (12)、王化基(19)、王旦(9)、毕安士(20)、冯拯(22)、陈彭年(34)、李迪(19)、夏竦(22)、薛奎(28)、王曙(22)、晏殊(20)、章得象(34)、石中立(14)、王尧臣(22)、张升(19)、张方平(20)、唐介(14)、冯京(20)、吴充(12)、王安礼(28)、吕大防(22)、王存(10)、韩忠愈(34)、许将(22)、何执中(22)、朱谔(22)、余深(19)、白时中(19)、王安中(14)、宇文粹中(28)、蔡懋(34)、唐恪(20)、何 (19)、孙傅(22)、徐秉哲(28)、李邴(19)、杜充(12)、谢克家(34)、孟庾(19)、席益(20)、徐俯(20)、张浚(22)、刘大中(22)、王次翁(20)、程克俊(28)、詹大方(20)、章复(20)、施巨(22)、董德元(34)、陈康伯(34)、贺允中(20)、黄祖舜(34)、王之望(19)、林安宅(20)、蒋芾(28)、陈俊卿(36)、王炎(12)、梁克家(28)、曾怀(22)、施师点(36)、黄洽(22)、萧燧(36)、赵汝愚(34)、谢深甫(36)、张岩(34)、许及之(19)、袁说友(28)、韩侂胄(34)、郑昭光(34)、任希夷(19)、宣绘(28)、乔行简(46)、崔与之(28)、史嵩之(22)、游 (20)、范锺(28)、徐荣叟(34)、杜范(22)、陈韡(36)、王伯大(14)、贾似道(36)、张磻(28)、吴渊(19)、林存(14)、常挺(22)、赵顺孙(36)、陈宜中(28)、陈文龙(36)、文天祥(19)、贾余庆(44)、姚良臣(22)。

5. 文言文中官员"增秩"是什么含义 官员增秩是增加工资或者升官。

秩 zhì 形声。字从禾,从失,失亦声。“失”为“轶”省。“轶”意为“后车超前车”,引申为“(车辆的)动态排序”。“禾”指“五谷”,引申为“俸禄”。“禾”与“轶”省联合起来表示“动态的俸禄排序”。本义: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义: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再引申义:次序。说明:古代官员的俸禄并非铁饭碗,而是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这就像官员的座车组成的车队,有的车可以超上去,提升自己在车队行列中的位置,有的会拉下来,落在后面,这就有了动态排序的概念。

⒈官吏的俸禄。

秩,积也。从禾,失声。——《说文》

父兄大臣禄秩过功,章服侵等。----《韩非子·亡征》

⒉官吏的官阶、品级。

遗诏赐诸侯王各千金,将相列侯郎吏皆以秩赐金----《史记·吕太后本纪》

武臣守阙者数年,今素食无代,坐进崇秩,曷以劝功?——《宋史·黄祖舜》

中丞亦镌秩去,于是始服公(袁可立)之远识焉。——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嘉此戎功,晋秩枢佐。―― 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

⒊次序。

贱者咸得秩进。----《汉书·谷永传》

⒋整理。

乃命四监,收秩薪柴。----《吕氏春秋·季冬》

⒌年份,十年为一秩。

已开第七秩,饱食仍安眠。----《白居易·思旧》

⒍渤海国官吏品级。分八秩。三秩以上穿紫衣、牙笏、金鱼。五秩以上穿绯衣、牙笏、银鱼。六、七秩穿浅绯衣,八秩穿绿衣,皆用木笏。

6. 奸臣传,几个朝代都要,文言文也可以 宋史 秦桧列传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大宗正丞,迁吏部员外郎。置令式庭中,使选集者得自翻阅,与吏辨,吏无得藏其巧。

兼权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

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且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真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田师中死,其家请以没入王继先第为赐,李珂关通近习,求为督府掾,诏从中下,珙皆论罢之。出知泉州,改衢州。

湖南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朝廷忧之,以珙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入境,声言发郡县兵讨击,而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曰:“擅兴之罪,吾自当之。”

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钦与宝连战破贼,追至莽山,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

第上诸将功状有差,上赐玺书曰:“近世书生但务清谈,经纶实才盖未之见,朕以是每有东晋之忧。今卿既诛群盗,而功状详实,诸将优劣,破贼先后,历历可观,宜益勉副朕意。”

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言于上曰:“世儒多病汉高帝不悦学,轻儒生,臣以为高帝所不悦,特腐儒俗学耳。使当时有以二帝三王之学告之,知其必敬信,功烈不止此。”

因陈“圣王之学所以明理正心,为万事之纲。”上亟称善。

拜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辞不获,因进言曰:“汪应辰、陈良翰、张栻学行才能,皆臣所不逮,而栻穷探圣微,晓畅军务,曩幸破贼,栻谋为多,愿亟召用。”上可其奏。

兼参知政事。奏除福建钞盐岁额二万万,罢江西和籴及广西折米盐钱,及蠲诸路累年逋负金钱谷帛巨亿计。

上尝以久旱齐居祷雨,一夕而应,珙进言曰:“陛下诚心感格,其应如响,天人相与之际,真不容发,隐微纤芥之失,其应岂不亦犹是乎?臣愿益谨其独。”上竦然称善。

龙大渊、曾觌既被逐,未几,大渊死,上怜觌欲还之。珙言:“二人之去,天下方仰威断。

此曹奴隶耳,厚赐之可也,若引以自近,使与闻机事,进退人才,非所以光德业、振纪纲。”命遂止。

殿前指挥使王琪被旨,按视两淮城壁,还,密荐和州教授刘甄夫。上谕执政召之,珙请曰:“此人名位微,何自知之?”上以琪告。

珙退坐堂上,追琪至,诘其故,授牍使对。珙恐,请后不敢,乃叱使责戒励状而去。

会扬州奏琪檄郡增筑新城,珙遂奏罢琪,语在《陈俊卿传》。珙时争之尤力,殿中皆惊,以故独罢为端明殿学士,奉外祠。

陈俊卿言:“珙正直有才,肯任怨,臣所不及,愿留之。”诏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

入辞,犹以六事为献,上曰:“卿虽去国,不忘忠言,材美非他人所及,行召卿矣。”至镇,首蠲税务新额,及罢苗仓大斛。

属邑奉新有复出租税,穷民不能输,相率逃去,反失正税,并奏除之。除资政殿学士、知荆南府、湖北安抚使,以继母忧去。

起复同知枢密院事、荆襄安抚使。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最后言曰:“三年通丧,三代未之有改,汉儒乃有‘金革无避’之说,已为先王罪人。

今边陲幸无犬吠之惊,臣乃欲冒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实,不亦又为汉儒之罪人乎?”服阕,再除知潭州、湖南安抚使。过阙入见,极论时事,言甚切至,上再三加劳,进资政殿大学士以行。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驱而远之,则有若周公之典。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

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籍主客户高下,给米有差。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孝宗遣中使以医来,疾革,草遣奏言:“恭、显、伾、文,近习用事之戒,今以腹心耳目寄之此曹,朝纲以紊,士气以索,民心以离,咎皆在此。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

赠光禄大夫,谥忠肃。珙精明果断,居家孝,丧继母卓。

7. 两僧渡江翻译 是蜀鄙二僧吗?如果是的话,翻译如下

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朝佛,你看行吗?”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和一个钵就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前就雇条船顺江而下,到现在还没去成;您凭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朝佛回来了。他把自己的云游经过讲给富和尚听,富和尚听了,有惭愧的脸色。

从四川到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远,富和尚无法到达然而穷和尚却到达了。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么?所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时)可以依仗(有时)却不能依仗;自己依仗自己的聪明却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荒废了自己(的聪明)的人。糊涂和平庸,(有时)可能限制人(有时)却不一定会限制人;不因为自己的平庸就放弃自己,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激励自己(走向成功)的人。

8. 台州的杨梅山的作文三百字 明题刻20多处,日月每从肩上过,留有诗文墨宝,在国内独一无二。

大雄宝殿内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斋堂。唐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前殿"、罗汉岩。

杨梅山雄伟峻峭。难提塔、《雪峰寺志》,尤其是弘一法师于民国8年(公元1929年)和民国19年(公元1940年)先后两次游住雪峰寺?寺旁有一唐墓。

雪峰寺在民国初年曾一度为福建省佛教会会址,东水迥环。1982年起新加坡僧人广洽,又名祖师塔。

历代扩修,门出该寺,左右蟠踞.2米,后殿为大雄宝殿、芝峰曾会 集该寺、观音大士等十多尊大佛象,供奉释迦牟尼。钟灵毓秀,为重檐九重顶二层建筑、释在奎。

义存大师游遍全国名山大寺。门庭开 阔,颇为珍贵。

山门外有古树四株。摩崖石刻有明代三韩(朝鲜人)。

历代高僧著述颇多。南宋淳佑癸卯年(公元 1243年)、广义,俗称“白马坟”、斋堂。

1984年新加坡龙山寺广净法师雪峰寺又名崇圣寺,教谕黄祖舜在义存大师父母墓前坚立一块“雪峰开山父母坟”石碑,山麓有本山岩,是义存的肉身塔,佛之胜地,清代 福建提督马负书的“玉笏”。寺内主要建筑是山门。

寺内及周围有枯木庵,高僧著书颇 多,可容10余人、释佛化,号“樗拙三筑”,天赐和尚重修庵堂。枯木内外原有唐,后来成为一代高僧、印度梵文《贝叶经》和整部《频迦藏》8000多卷等。

背山高耸、《继志》传世,西南有太湖岩,馆于王府 说教,菲律宾僧人瑞今发起重修南安雪峰寺.13米;寺宇分前后两殿。诸峰朝拜,明亮宽敞、“朝天”等文字,全名雪峰崇圣禅寺。

塔如园钟,有千年历史,仅存唐代题刻一条19字,留下十分珍贵的题匾和诗文。寺院 主持僧性愿。

十八罗汉姿态各异。山巅有慧泉寺;万福堂",天生地设,古木参天、大雄宝殿。

明代大书法家红瑞图为雪峰寺题写“法界藏身”匾额,有《瘦松集》,建庵守坟三年、望州亭和应潮泉等24景,“雪峰”之名自此始称、法堂、无字碑,1974年重修、转解,雪峰寺独占中区。雪峰寺为闽南名刹,住持,大加礼敬,聘其为国师、宋。

寺内主要建筑是山门,都是从这里出山的。大雄宝殿内有来自缅甸的三世如来玉佛,何称雪峰,树高3,称“树腹碑”。

北宋微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宋代大儒朱熹来游时、法堂,至今犹在;门庭开豁、六百年,并亲手植一株罗汉松,并留下题词。

寺东南方数百步处有枯木庵,梵刹林立,寺前有山门,距今亦五。南面开一门洞,遂成大寺,南洋禅寺不少名僧,位于闽侯县西北雪峰凤凰山南麓。

寺内藏有印度梵文贝叶经和佛,距今亦五,江山常在 掌中看”一联书赠雪峰寺、广净;,依山建筑。地以人重。

唐咸通十一年(870)建,普济寺妙灯法师送来一尊高2米。十八罗汉姿态各异,大为雪 峰寺增辉添色。

寺前4株古柽高耸。诸多名人题刻,树围7、六百年。

义 存大师是南安杨梅山下湖尾村人。寺内建有藏经阁、转逢,北有西真寺,取名小雪峰寺;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

近代佛教三大法师弘一,上有石卵二百余粒。寺中有杜文艮,列石开屏,后开山闽候雪峰寺,后人简称雪峰寺。

气势磅礴,还有从台湾购进的佛教经典多部,多已风化剥蚀.5吨的释迦牟尼玉佛,12岁出家,栩栩如生、黄妙应等人雕 像,现存殿宇多为光绪年间重修,人以地传。泉州太宋王延彬也创刹迎师,赐紫衣袈裟,直径2、大雄宝殿,栩栩如生,相传是义存初入山时的栖身之处。

义存大师葬父母于杨梅山中、重5,有千年历史。清代博学鸿儒洪世泽也为雪峰寺撰写碑文;小的两株为明代寺僧所植,林木葱郁。

1981年春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视察福建光临山寺、太虚,名藻一时.27米,相传大的两株系闽王王审知和唐代僧人义存手植,是唐代高僧义存大师的父母墓。寺内藏有印度梵文贝叶经和佛祖像、广洽等名师。

相传大的两株系闽王王审知和唐代僧人义存手植。王审知入闽为闽王,以别闽候雪峰寺,有“卵石爆花”的传说。

枯木庵树腹题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以“地位清高。1988年第三次重 修雪峰寺、妙灯、难提塔。

庵内一株枯木树龄已3000多年,深得侨领陈嘉庚 贤婿李光前博士夫人陈爱礼乐施巨款重修。但山中难有积雪、金鳌桥,还保存有珍贵经典如《碛砂经藏》。

树腹中空。

刘珙的历史记载

《宋史·刘珙传》
刘珙,字共父,子羽长子也。生有奇质,从季父子翚学。以荫补承务郎,登进士乙科,监绍兴府都税务。请祠归,杜门力学,不急仕进。主管西外敦宗院,召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迁礼部郎官。
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桧死,召为大宗正丞,迁吏部员外郎。置令式庭中,使选集者得自翻阅,与吏辨,吏无得藏其巧。兼权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且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真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田师中死,其家请以没入王继先第为赐,李珂关通近习,求为督府掾,诏从中下,珙皆论罢之。出知泉州,改衢州。
湖南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朝廷忧之,以珙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入境,声言发郡县兵讨击,而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曰:“擅兴之罪,吾自当之。”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钦与宝连战破贼,追至莽山,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第上诸将功状有差,上赐玺书曰:“近世书生但务清谈,经纶实才盖未之见,朕以是每有东晋之忧。今卿既诛群盗,而功状详实,诸将优劣,破贼先后,历历可观,宜益勉副朕意。”
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言于上曰:“世儒多病汉高帝不悦学,轻儒生,臣以为高帝所不悦,特腐儒俗学耳。使当时有以二帝三王之学告之,知其必敬信,功烈不止此。”因陈“圣王之学所以明理正心,为万事之纲。”上亟称善。
拜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辞不获,因进言曰:“汪应辰、陈良翰、张栻学行才能,皆臣所不逮,而栻穷探圣微,晓畅军务,曩幸破贼,栻谋为多,愿亟召用。”上可其奏。兼参知政事。奏除福建钞盐岁额二万万,罢江西和籴及广西折米盐钱,及蠲诸路累年逋负金钱谷帛巨亿计。上尝以久旱齐居祷雨,一夕而应,珙进言曰:“陛下诚心感格,其应如响,天人相与之际,真不容发,隐微纤芥之失,其应岂不亦犹是乎?臣愿益谨其独。”上竦然称善。
龙大渊、曾觌既被逐,未几,大渊死,上怜觌欲还之。珙言:“二人之去,天下方仰威断。此曹奴隶耳,厚赐之可也,若引以自近,使与闻机事,进退人才,非所以光德业、振纪纲。”命遂止。
殿前指挥使王琪被旨,按视两淮城壁,还,密荐和州教授刘甄夫。上谕执政召之,珙请曰:“此人名位微,何自知之?”上以琪告。珙退坐堂上,追琪至,诘其故,授牍使对。珙恐,请后不敢,乃叱使责戒励状而去。会扬州奏琪檄郡增筑新城,珙遂奏罢琪,语在《陈俊卿传》。珙时争之尤力,殿中皆惊,以故独罢为端明殿学士,奉外祠。陈俊卿言:“珙正直有才,肯任怨,臣所不及,愿留之。”诏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入辞,犹以六事为献,上曰:“卿虽去国,不忘忠言,材美非他人所及,行召卿矣。”至镇,首蠲税务新额,及罢苗仓大斛。属邑奉新有复出租税,穷民不能输,相率逃去,反失正税,并奏除之。
除资政殿学士、知荆南府、湖北安抚使,以继母忧去。起复同知枢密院事、荆襄安抚使。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最后言曰:“三年通丧,三代未之有改,汉儒乃有‘金革无避’之说,已为先王罪人。今边陲幸无犬吠之惊,臣乃欲冒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实,不亦又为汉儒之罪人乎?”
服阕,再除知潭州、湖南安抚使。过阙入见,极论时事,言甚切至,上再三加劳,进资政殿大学士以行。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驱而远之,则有若周公之典。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籍主客户高下,给米有差。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
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孝宗遣中使以医来,疾革,草遣奏言:“恭、显、伾、文,近习用事之戒,今以腹心耳目寄之此曹,朝纲以紊,士气以索,民心以离,咎皆在此。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赠光禄大夫,谥忠肃。
珙精明果断,居家孝,丧继母卓氏,年已逾五十,尽哀致毁,内外功缌之戚,必素服以终月数。喜受尽言,事有小失,下吏言之立改。临数镇,民爱之若父母,闻讣,有罢市巷哭相与祠之者。

文言文陈良翰

1. 《周必大》文言文翻译 出自《二十四史 宋史》之《周必大传》。

《周必大传》译文:周必大字子充,又字洪道,其祖先是郑州管城人。祖父周诜,宣和年间在庐陵任副职,因此定居在这里。

父亲周利建,是太学博士。年少时就特别杰出,父亲死后,他被寄养在外祖母家,母亲亲自督促他学习。

绍兴二十年(1150),周必大考中进士,被授予徽州户曹之职。周必大考中博学宏词科,任建康府教授。

周必大拜官太学录,被召去应试馆职,高宗读了他的策文,说:“是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人才。”周必大任秘书省正字。

馆职恢复由朝廷诏试从此开始。周必大兼国史院编修官,拜官监察御史。

孝宗即位后,周必大拜官起居郎。直接到皇上面前奏事,皇上说:“我过去看过你写的文章,把你的近作拿来看看。”

皇上当初亲临经筵,周必大奏道:“经筵并不是分析文章讲解句子的地方,想从容不迫地了解情况,增益于圣德,就要探求治理之本。”开始,左右史很久没有任命人担任,史事记载被中断、累积,周必大请求必须记下君臣们的言行举止,他日夜兼程修史,每月一次呈给皇上看。

于是皇上命令周必大兼编类圣政所详定官,又兼权中书舍人。周必大在经筵侍讲,曾论及边境之事,皇上为蜀感到担忧,周必大回答说:“蜀中百姓受困苦已很久了,希望陛下颁布安抚令,要使政局稳定应减少赋税。”

周必大应皇上诏令奏上十件事,都切中时弊。周必大暂代给事中,封驳政令之失当,不任用权贵、宠臣。

翟婉容对官吏进行升调时违反了有关法令,周必大竭力争执,认为不妥。皇上说:“原以为你只会写文章,没想到你如此刚强正直。”

金索取讲和时的旧礼,周必大一一上奏,请求端正敌国之称呼,金国为之气沮。曾觌、龙大渊被皇上宠幸,台谏官交替弹劾他们,一起被调任知..门事,周必大与金安节不书写备案录黄,并奏道:“陛下对于 *** 侍从,想罢就罢,想贬就贬,唯独对这二个人委屈迁就,这样恐怕公众的议论会纷纷而至不得停止。”

第二天皇上宣布手诏,说:“给事中、中书舍人为人煽风点火,太上皇时的小事情,怎么可以乱说。”周必大进宫谢罪道“:如此看来,那是我没有像侍奉太上皇一样侍奉陛下。”

周必大退朝待罪,皇上说:“我知道你很尽职,只是想破除朋党、端正纲纪。”十天后,皇上重申以前的任命,周必大阻止不了,于是请求任宫观官。

很久后,周必大被差遣任南剑州知州,又改为提点福建刑狱。周必大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希望皇上令中外各地举荐文武人才,分别把他们的长处记在一本册子上,藏于禁中,以备缓急之用。

周必大拜为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兼任史职。郑闻起草,周必大定稿,最后由皇上修改,这是模仿汉宣帝时的制度所为的。

于是上奏说“:陛下根据汉宣帝时的例子,亲自制定赞书,明确表示自己的好恶。我看西汉时所说的国家大臣,乃是浅陋朴实的周勃,缺乏文采的汲黯,不学无术的霍光。

至于公孙弘、蔡义、韦贤,号称儒者,只是拿俸禄保全地位,所以汉宣帝说俗儒不合时宜。如果宣帝了解真正的儒士,怎么会把他们混淆呢?希望陛下平心观察,不可有轻视儒士的名声。”

皇上喜爱他论述精辟,知识广博,想与他日夜讨论文章。高宗要加尊号,周必大说:“太上皇万岁,而绍兴末年所议之文及近来上的表使用嗣皇帝的称呼不妥。

按照建炎年间遥拜徽宗表,以及唐宪宗献给唐顺宗尊号的册文,都称皇帝。”决议于是定下。

赵雄出使金朝,要携带国书,朝廷讨论受国书的礼节。周必大立即具体草拟,大致内容是:“尊卑名分之定,有人计较等级、威风;叔侄亲戚关系,难道还计较是坐着还是站立。”

皇上赞赏地说“:我未曾告诉国书的内容,而你能道出我心中所想,真是真正的人才呀。”周必大兼权兵部侍郎。

奏请敬重侍从以储备将相之才,增设台谏官以广开言路,选择监司、郡守以补充郎官之不足。不久,周必大暂代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

一天,皇上令周必大同王之奇、陈良翰到选德殿回答问题,皇上从袖中拿出手诏,举出唐太宗与魏征关系之例,询问他在位久,而功绩未成,治政的好坏,他自己不能发觉的解决办法,命令周必大等人尽言是否。周必大一一陈述“:陛下训练士兵以图谋恢复国土而将领多次更换,这是用将的法则未掌握好;选择人戍守郡国而郡守多次变换,这是把责任落在实处的方法不完善。

各州官吏,一下子上任一下子罢职,婺州四年而地方官换了五次,平江四年换守臣四次,更有甚者秀州一年而四次换守臣,官吏奸邪如何得以考察清楚,百姓疾苦怎么可能得到缓和!”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于是革除了这二种弊端。江湖二州干旱,周必大请求捐出南库钱二十万代民交税,皇上很赞赏。

周必大兼侍讲,又兼任中书舍人。不久,他辞去直学士院之职,得到批准。

张说再次拜为签书枢密院,给事中莫济封驳回录黄,周必大奏道:“过去全朝廷的人都认为张说这个任命不适合,陛下自己也知道错了而加以制止了。未到一年,这个任命又下发。

贵戚参预政事,公私两方面都受到损失,我不敢草拟此令。”皇上批示:“王日严立即撰写任命书。

莫济、周必大降为宫观官,傍晚离开国都。”张说公开奏章的。

2. 宋史 张浚传 翻译 只能找到原文

原文:

俄诏浚行视江、淮。时浚所招徕山东、淮北忠义之士,以实建康、镇江两军,凡万二千余人,万弩营所招淮南壮士及江西群盗又万余人,陈敏统之,以守泗州。凡要害之地,皆筑城堡;其可因水为险者,皆积水为匮;增置江、淮战舰,诸军弓矢器械悉备。时金人屯重兵于河南,为虚声胁和,有刻日决战之语。及闻浚来,亟彻兵归。淮北之来归者日不绝,山东豪杰,悉愿受节度。浚以萧琦契丹望族,沉勇有谋,欲令尽领契丹降众,且以檄谕契丹,约为应援,金人益惧。思退乃令王之望盛毁守备,以为不可恃;令尹穑论罢督府参议官冯方;又论浚费国不赀,奏留张深守泗不受赵廓之代为拒命。浚亦请解督府,诏从其请。左司谏陈良翰、侍御史周操言浚忠勤,人望所属,不当使去国。浚留平江,凡八章乞致仕,除少师、保信军节度、判福州。浚辞,改醴泉观使。朝廷遂决弃地求和之议。

浚既去,犹上疏论尹穑奸邪,必误国事,且劝上务学亲贤。或勉浚勿复以时事为言,浚曰:“君臣之羲,无所逃于天地之间。吾荷两朝厚恩,久尸重任,今虽去国,犹日望上心感悟,苟有所见,安忍弗言。上如欲复用浚,浚当即日就道,不敢以老病为辞。如若等言,是诚何心哉!”闻者耸然。行次余干,得疾,手书付二子曰:“吾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雪祖宗之耻,即死,不当葬我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

3. 《宋史·周必大传》 翻译 周必大,字子充,字洪道。原本是郑州管城人。祖先名诜,宣和中年死于庐陵,于是在那里安家。父亲名利建,官至太学博士。周必大少时很聪明,父亲死后,住在母亲家,母亲督促他学习

绍兴二十年,考中进士。一天,皇上下诏命他和王之奇,陈良翰上殿,从袖中拿出诏书。以唐太宗,魏征为例发问,因为自己在位已久,没有立下功绩,治理的效果好坏,苦于自己不知道,命周必大等人完全的说出好坏与否。退了一步逐条说明:陛下操练士兵,目的是复兴,但是将领却经常变,这是没达到用将之道;选择人守卫国家郡县但守官几次改变,这是没有完成落实责任。各州长吏,一会儿来一会儿去,婺州经过四年换了五任守官,平江四年换了四任守官,甚至秀州一年换了四任守官,官吏的奸恶从哪能观察,百姓的疾苦从哪能解救。皇上非常欣赏他的话,革除这两个弊端。江水湖水干旱,请求从南库捐出二十万代替百姓,皇上嘉奖了他

4. 奸臣传,几个朝代都要,文言文也可以 宋史 秦桧列传秦桧欲追谥其父,召礼官会问,珙不至,桧怒,风言者逐之。

桧死,召为大宗正丞,迁吏部员外郎。置令式庭中,使选集者得自翻阅,与吏辨,吏无得藏其巧。

兼权秘书少监,兼权中书舍人。金犯边,王师北向,诏檄多出其手,词气激烈,闻者泣下。

御史杜莘老劾宦者张去为,忤旨左迁,珙不草制,莘老得不去。从幸建康,兼直学士院。

车驾将还,军务未有所付,时张浚留守建康,众望属之。及诏出,以杨存中为江、淮宣抚使,珙不书录黄,仍论其不可。

上怒,谓宰相曰:“刘珙父为浚所知,此特为浚地耳!”命再下,宰相召珙谕旨,且曰:“再缴则累张公。”珙曰:“某为国家计,岂暇为张公谋。”

执奏如初,存中命乃寝。真除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田师中死,其家请以没入王继先第为赐,李珂关通近习,求为督府掾,诏从中下,珙皆论罢之。出知泉州,改衢州。

湖南旱,郴州宜章县李金为乱,朝廷忧之,以珙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入境,声言发郡县兵讨击,而移书制使沈介,请以便宜出师,曰:“擅兴之罪,吾自当之。”

介即遣田宝、杨钦以兵至,珙知其暑行疲怠,发夫数程外迎之,代其负任,至则犒赐过望,军士感奋。珙知钦可用,檄诸军皆受节制,下令募贼徒相捕斩诣吏者,除罪受赏。

钦与宝连战破贼,追至莽山,贼党曹彦,黄拱执李金以降。支党窜匿者尚众,珙谕钦等却兵,听其自降,贼相率纳兵,给据归田里。

第上诸将功状有差,上赐玺书曰:“近世书生但务清谈,经纶实才盖未之见,朕以是每有东晋之忧。今卿既诛群盗,而功状详实,诸将优劣,破贼先后,历历可观,宜益勉副朕意。”

除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言于上曰:“世儒多病汉高帝不悦学,轻儒生,臣以为高帝所不悦,特腐儒俗学耳。使当时有以二帝三王之学告之,知其必敬信,功烈不止此。”

因陈“圣王之学所以明理正心,为万事之纲。”上亟称善。

拜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辞不获,因进言曰:“汪应辰、陈良翰、张栻学行才能,皆臣所不逮,而栻穷探圣微,晓畅军务,曩幸破贼,栻谋为多,愿亟召用。”上可其奏。

兼参知政事。奏除福建钞盐岁额二万万,罢江西和籴及广西折米盐钱,及蠲诸路累年逋负金钱谷帛巨亿计。

上尝以久旱齐居祷雨,一夕而应,珙进言曰:“陛下诚心感格,其应如响,天人相与之际,真不容发,隐微纤芥之失,其应岂不亦犹是乎?臣愿益谨其独。”上竦然称善。

龙大渊、曾觌既被逐,未几,大渊死,上怜觌欲还之。珙言:“二人之去,天下方仰威断。

此曹奴隶耳,厚赐之可也,若引以自近,使与闻机事,进退人才,非所以光德业、振纪纲。”命遂止。

殿前指挥使王琪被旨,按视两淮城壁,还,密荐和州教授刘甄夫。上谕执政召之,珙请曰:“此人名位微,何自知之?”上以琪告。

珙退坐堂上,追琪至,诘其故,授牍使对。珙恐,请后不敢,乃叱使责戒励状而去。

会扬州奏琪檄郡增筑新城,珙遂奏罢琪,语在《陈俊卿传》。珙时争之尤力,殿中皆惊,以故独罢为端明殿学士,奉外祠。

陈俊卿言:“珙正直有才,肯任怨,臣所不及,愿留之。”诏改知隆兴府、江西安抚使。

入辞,犹以六事为献,上曰:“卿虽去国,不忘忠言,材美非他人所及,行召卿矣。”至镇,首蠲税务新额,及罢苗仓大斛。

属邑奉新有复出租税,穷民不能输,相率逃去,反失正税,并奏除之。除资政殿学士、知荆南府、湖北安抚使,以继母忧去。

起复同知枢密院事、荆襄安抚使。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最后言曰:“三年通丧,三代未之有改,汉儒乃有‘金革无避’之说,已为先王罪人。

今边陲幸无犬吠之惊,臣乃欲冒金革之名,以私利禄之实,不亦又为汉儒之罪人乎?”服阕,再除知潭州、湖南安抚使。过阙入见,极论时事,言甚切至,上再三加劳,进资政殿大学士以行。

安南贡象,所过发夫除道,毁屋庐,数十州骚然。珙奏曰:“象之用于郊祀,不见于经,驱而远之,则有若周公之典。

且使吾中国之疲民,困于远夷之野兽,岂仁圣之所为哉!”湖北茶盗数千人入境,疆吏以告,珙曰:“此非必死之寇,缓之则散而求生,急之则聚而致死。”揭榜谕以自新,声言兵且至,令属州县具数千人食,盗果散去,其存者无几。

珙乃遣兵,戒曰:“来毋亟战,去毋穷追,不去者击之耳。”盗意益缓,于是一战败之,尽擒以归,诛首恶数十,余隶军籍。

淳熙二年,移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行宫留守。会水且旱,首奏蠲夏税钱六十万缗、秋苗米十六万六千斛。

禁止上流税米遏籴,得商人米三百万斛。贷诸司钱合三万,遣官籴米上江,得十四万九千斛。

籍主客户高下,给米有差。又运米村落,置场平价振粜,贷者不取偿。

起是年九月,尽明年四月,阖境数十万人,无一人捐瘠流徙者。进观文殿学士,属疾,请致仕。

孝宗遣中使以医来,疾革,草遣奏言:“恭、显、伾、文,近习用事之戒,今以腹心耳目寄之此曹,朝纲以紊,士气以索,民心以离,咎皆在此。陈俊卿忠良确实,可以任重致远,张栻学问醇正,可以拾遗补阙,愿亟召用之。”

既又手书诀栻与朱熹,其言皆以未能为国报雪仇耻为恨。薨,年五十七。

赠光禄大夫,谥忠肃。珙精明果断,居家孝,丧继母卓。

5. 韩元吉的文章山斗入桐荫 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

说到其号南涧的由来,是因他定居在信江河之南,有小溪曰“南涧”,在今上饶市人民医院和卫校之间。宋代入仕之途主要有二、一为进士考,一为袭门荫。

韩元吉的入仕属于后者。韩元吉的里贯在河南颍川。

北宋有两韩氏并盛,一为相州韩氏,一为颍川韩氏。颍川韩氏京师门第前多植桐木,故世称“桐木韩氏”,以别于相州韩琦。

韩元吉属于桐木韩氏这一支。元代吴澄撰《桐木韩氏族谱序》里赞称:“宋东都百六十余年间,氏族之大莫盛于韩、吕二家。

而韩氏一族尤莫盛于桐木韩家。”元吉的五世祖韩亿在宋仁宗朝官至参知政事,卒谥“忠宪”。

韩亿有八子,其中第五子为韩维即元吉的四世祖。晁说之在《宋故韩公表墓志铭》中说韩维“有天下重望,忠 于君不顾其身,而不以卿相为富贵者,其为少师韩公乎!”在元吉 10岁时,即宋钦宗靖康 2年、宋高宗建炎元年( 1127),是时,金人陷落两京,中原大乱,宋至南迁,韩氏一门避地江南,其中有一支居临川,而元吉一家则迁至福建邵武。

至元吉 27岁时,再迁福建建安(今建瓯)。绍兴 14年( 1146), 28岁的韩元吉第一次出闽,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不取。

绍兴 18年( 1150),再次应试不第,但因先祖的关系,遂以门荫顶吏部之选。当时的舆论对韩元吉以门荫入仕评价是积极的。

据《四朝见闻录》卷二记载“韩元吉,虽袭门荫而学问远过于进士。”更何况宋孝宗自己也说“两制之选,能者为之,顾何择于进士?”而《梁溪漫志》卷二也载曰:“北站西掖之除,儒者之荣事也。

其有不由科第但以文章进者,世尤指以为荣……乾道淳熙以来韩元咎、王嘉叟、刘正夫皆以门荫特命摄西掖……”可见,刚过而立之年的韩元吉在当时已有很高的文名,大家对他以门荫入仕都认为是件值得荣耀的事。以门荫入选的次年(绍兴 19年),韩元吉赴处州龙泉县主簿任。

大约在绍兴 21年的秋冬之际,他离任龙泉,返临安侯调,再次寓于德清。他第一次寓居德清是在绍兴 14年落第后,因为兄长元龙作余杭县主簿之故,他选择了湖州德清慈相寺暂成。

这次重回德清,吕祖谦来访,是他们首次相识,吕祖谦曾参与重修《徽宗实录》,为学主张经世致用,创立金华学派,南宋乾淳后学派一分为三,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吕祖谦曾于淳熙三年( 1175年)在鹅湖书院辩论会上竭力调和朱熹、陆九渊两派,是“鹅湖之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吕祖谦后来成为韩元吉的女婿。

绍兴 22年,有诗投知平江徐琛求职, 23年春又有诗寄仁和县尉梁士衡。绍兴 23年秋天( 1155),韩元吉应知信州黄仁荣之聘,到信州幕府供职。

绍兴 26年初,黄仁荣移江东转运判官,跟着周葵于 3月接任。周葵是当时著名的经学家,元吉早有愿见之心,恰好到信州任上,元吉继续做他的幕府。

但当年 12月周葵罢官,元吉也随之解除了幕职。信州幕府的 4年,使韩元吉对此地的山水、风土、人情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虽然他以前出闽时也曾经过信州,但那只是他旅途中的一站,而信州的这 4年却是他人生中的一站。

可以肯定地说,他定居上饶的想法应从这个时候便已有了。绍兴 28年( 1159),韩元吉知福建建安县,用广而赋啬,颇有政声,并于城西建凌风亭。

绍兴 29年( 1160)秋 8月,与朱熹等 4人并召赴行在,但他并没有马上成行,而是待到第 2年初。绍兴 31年( 1162) 8月,在临安任司农寺主簿。

孝宗隆兴元年( 1163)正月朝廷惟张浚为枢密使仍都督江淮军马, 5月兼都荆襄。张浚入朝觐见孝宗时,屡奏恢复之事,欲先取山东。

当时显臣名士如王大宝、胡佺、王士朋、汪应辰、陈良翰等皆是张浚的门人,大家众口一词,齐声同赞,而韩元吉却对此有不同看法。并将他的想法以长书投呈张浚,言和、战、守三事,和虽为下策,但今日之和与前日之和不同,至于决战,更非易事。

因为当今的兵备早已陈旧而没有更新;当今的兵士早已懦弱而久不操练;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是几员大将,而这几员大将的权谋智略皆孙宇前辈。何况渡淮而北,千里攻略,劳师袭远……所以他最后提出“愿朝廷和为疑之之策,以守为自强之计,以战为后日之图。”

韩元吉在他的思想和行为上是一贯的主战派,当时主战派中又分为情绪派与理智派,而元吉属于后者。事实上张浚后来的冒在进攻果然因准备不足而失败了。

这封长书证明了韩元吉对当时形势的判断与分析是正确的,他不是兵家,而是一个政治家。隆兴初年,元吉的哥哥元龙为淮东总领官,总领所设在镇江,母亲因此跟着哥哥住在此地。

隆兴 2年( 1164)闰 11月,韩元吉以新鄱阳守的身份赴镇江看望母亲,当时陆游恰好为镇江通判。他们两人是早就认识的,这次相逢镇江,一起览观江山,举酒相属,更相唱和,唱和的内容据陆游说有“道群居之乐,致离阔之思,念人事之无常,惮吾生之不留。

又丁宁相戒以穷达死生毌相忘之意。”可见他们感情之深厚。

对于两人之间的友谊,陆游感汉道“鸣呼!风俗日坏,朋友道缺,士之相与如吾二人者,亦鲜矣。”从隆兴 2年的闰 11月到乾道改元正月共 60日,他们唱和的歌诗合计有 30篇,但陆游说“然此特其略也,或至于酒酣耳热,落。

6. 介绍一下南宋的张浚 张浚(1097—1164),字德远,汉族,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南宋宰相。

徽宗政和八年(1118)进士,调山南府士曹参军。高宗建炎、绍兴间,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为抗金派领袖,凡是短小浅显的介绍中,一律只说张浚是主战派,而很多有深度的文章都严厉地指责张浚误国。 《退朝录》:绍兴二十年,浚复上书言边事。

高宗为汤丞相云:“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

《挥麈录》:淮西军叛后,冯楫启上曰:“如张浚者,当再以戎机付之,庶收后效。”高宗正色曰:“朕至覆国,不用此人矣。”

遂终高宗朝,不复再用。 后来孝宗复用张浚,德寿(德寿宫,高宗为上皇时所居)谓寿皇曰:“毋信张浚虚名,将来必误大计。

他专把国家名器财物做人情耳。”后果有符离之败。

以上载《齐东野语》。 近人辑有《张魏公集》。

事见《晦庵集》卷九五《少师保信军节度使魏国公致仕赠太保张公行状》、《诚斋集》卷一一六《张魏公传》,《宋史》卷三六一有传。今录诗十一首。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2-16 20:31 【少年时期】 张浚四岁成孤儿,行直视端,不说诳言,熟人知为大器。入太学,中进士第。

靖康初,为太常簿。李纲在金国第一次伐宋晚期和姚平仲合作,与种师道等人之间有争功之嫌。

姚平仲劫完颜宗望之营寨而大败,作为主要支持者的李纲被张浚以专权之名弹劾。 汴京陷落后,张浚听说宋高宗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驰赴应天府,除枢密院编修官,改虞部郎,擢殿中侍御史。

金兵南侵,宋高宗往东南逃跑,后军统制韩世忠部下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奏夺韩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迁侍御史。

这时宋高宗在扬州,张浚进言:“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

未行,擢礼部侍郎,高宗召谕曰:“卿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朕将有为,正如欲一飞冲天而无羽翼,卿勉留辅朕。”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

张浚预计金人必来攻,而南宋朝廷晏然自得,殊不防备,所以力劝宰相黄潜善、汪伯彦,但此二人皆笑张浚过分。 【平定苗傅、刘正彦叛乱】 建炎三年(1129年)春,金人南侵,宋高宗逃到钱塘,留朱胜非于吴门捍御,以张浚共同节制军马,不久朱胜非召还,张浚独留。

时溃兵数万,所至剽掠,张浚招集甫定。这时苗傅、刘正彦叛乱,张浚和韩世忠合作,平叛功劳很大。

(也有学者认为苗刘二人有冤) 【鏖战陕西】 建炎四年(1130年),张浚认为中兴应当自关陕开始,考虑金人也许会先入陕取蜀,则东南不可保,所以请行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既抵兴元,金兵已取鄜延,金将娄宿孛堇引大兵渡渭水,攻永兴,宋将都按兵不动,不肯相援。

张浚到任,即访问风俗,罢斥奸赃,以搜揽豪杰为先务,诸将惕息听命。 此时谍报金人将攻东南,张浚命诸将整军向敌。

不久金人大攻江、淮,张浚即治军入卫支援。到达房州,知金人北归,又回师关陕。

这时金兀术犹在淮西,张浚惧其继续骚扰东南,想牵制之,遂决策合五路之师攻打永兴,以调动金兵。果然金急调兀术、完颜娄室、完颜宗辅等等入援,大战于富平。

泾原帅刘锜身率将士冲击敌阵,杀获颇众。但环庆经略使赵哲畏敌先逃,宋军挫败,张浚退驻兴州,斩赵哲。

命吴玠聚残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以断敌来路,张浚上书待罪,宋高宗手诏慰勉,没有追究。 张浚在关陕三年,训练新兵,以刘子羽为上宾,任赵开为都转运使,擢吴玠为大将守凤翔。

刘子羽开善理财,而吴玠每战必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

所以虽然关陕丢失,但全蜀安全,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 绍兴元年(1131年),金将乌鲁攻和尚原,吴玠乘险击之,金人大败走。

完颜兀术亲自出马,吴玠及其弟吴璘又大破之。这就是吴玠的大散关和尚原之战。

张浚论功升检校少保、定国军节度使。 [编辑本段]【罢官风波】 绍兴三年(1133年),张浚罢官有几个因素: 建炎四年(1130年)富平之役前,手下大将吴玠曾败于彭原,投诉另一大将曲端不整师。

曲端又曾迫逐帅臣王庶而夺其印。富平之役大败,起因是赵哲临阵脱逃,但曲端和张浚也意见不合闹矛盾,加上曲端的心腹张忠彦等降金。

张浚开始时重用曲端,终于废之,后来在重新启用和追究责任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将曲端下狱论死。有人弹劾张浚杀赵哲、曲端无辜,而重用刘子羽、吴玠是不对的,朝廷开始怀疑张浚。

建炎四年(1130年)初,辛炳知潭州,张浚在陕西抗金,以檄发兵,辛炳不派兵支援,张浚奏劾之。1133年,辛炳已经是御史中丞,同列弹劾张浚。

绍兴三年(1133年),宋高宗遣王似作张浚副手。这时金将撒离喝及刘豫军聚兵入攻,破金州。

刘子羽为兴元帅,约吴玠同守三泉。金人至金牛,宋师掩击大胜之,斩馘及堕溪谷死者,以数千计。

这时张浚听到王似来,就请求解除王似兵权,并说王似不胜任。宰相吕颐浩不悦,同时朱胜非也以旧怨攻击张浚,宋高宗诏浚赴见。

因此张浚被宋高宗罢免。 [编辑本段]【大战江淮】。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1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