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元朝和亲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高丽与元朝贵族联姻可以说是一桩一本万利的交易,因此,一些远嫁高丽的元朝公主在高丽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论高丽国王是否已经婚配,嫁过去的元朝公主都要被册封为正妃。
齐国长公主下嫁时,年近四十的忠烈王早已纳妃,而且人家的感情还很好。但齐国长公主一来,原来的王妃只能移居别宫。迫于齐国长公主背后强大的政治势力,忠烈王对她的无理行为往往无可奈何,痛哭流涕。
当然,并不是所有嫁到高丽的元朝公主都会得到如此高的待遇。
1319年,从高丽传来消息,三年前嫁过去的亦怜只班公主不幸去世。元世祖之孙营王一家在悲痛过后,觉得事有蹊跷,于是恳请皇帝派使者到高丽调查亦怜只班公主的死因。
对亦怜只班公主的宫女进行拷问后,使者得知了一些真相。原来,亦怜只班公主所嫁的高丽王王焘非常喜欢德妃,而亦怜只班公主嫉妒心太强,因此与王焘发生争执,被王焘殴打致鼻孔流血。不久,亦怜只班公主又在妙莲寺因为吵闹遭到王焘的殴打。无奈的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亦怜只班公主就是死于这两次殴打。元朝虽然对此极为愤怒,但苦于没有证据,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由于多年来高丽一直都是看元朝的脸色生活,王焘的父亲王璋曾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并使用过一些手段—王璋在大都时,表面上广交儒士、高僧,过着风花雪月的生活。实际上,他却暗中积极参与元朝宫廷的政治斗争,打击那些想把高丽彻底变成元朝行省的大臣。后来,王璋被敌对派系抓住了把柄,告发到皇帝那里,被强行扣押在大都,后来又被流放到吐蕃。这时,王焘又遭到一直对高丽王位虎视眈眈的堂兄弟的陷害,导致他的王印被收回,还和王璋一起被扣留在大都。
高丽国内数日无君,眼看就要乱作一团,元朝一场著名的政变—南坡之变爆发,元英宗被杀,新帝泰定帝再三权衡后,将王焘释放回国,王璋在不久后病死于大都。
泰定二年(1325年),元朝将金童公主嫁给王焘做继室,可不久金童公主也不幸去世,时年仅18岁。至顺三年(1332年),王焘到元大都朝拜时,元朝再次将庆华公主嫁给王焘做继室,并在一年后随王焘回到高丽。至元五年(1339年)三月,随着王焘的去世,庆华公主的厄运开始了。
王焘的长子王祯承袭王位后,曾趁庆华公主邀请他前去喝酒时,故意装成喝醉的样子,在庆华公主前去检查他是否酒醒时对她无礼。庆华公主感到羞耻,次日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元朝,因王祯一再阻拦,最终没有走成。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元朝,右丞相立即派人将王祯押送到元朝,第二年才将他释放回国。然而这对庆华公主的命运并未有丝毫助益。
元世祖忽必烈,不将高丽人纳为妃子,其实是因为他内心对于高丽人的抗拒,他认为自己国家的妃子就必须让自己国家的人民来担任。就比如自己国家的王后或者是一些妃嫔,他们会选择让一些蒙古族的人来担任,但是不希望让别的国家的人民来污染自己国家的血统。当时他的思想也可以说是比较迂腐了,他只认为自己国家的人民和自己国家的女子结婚,才可以保持自己国家的血统纯正,如果自己国家的人民去和别人结婚,是很容易导致国家的人民有了别的反抗情绪的。
所以为了很好的维持自己国家,并且让自己国家的人可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有着自己的主见,而不想让别的国家的人民对于自己国家的人有主见,自己的国家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国家人民做主。所以当时的忽必烈是非常抵抗别人来对我们国家进行干预的,更何况是高丽族呢。忽必烈经常将自己国家的人嫁到当时的高丽族,而这一些公主在高丽族也是拥有着很好的身份和地位,甚至在这些国家也算是下嫁,不过在国家里还可以担任比较高的身份和地位。
可以看出来,当时忽必烈对于别的国家是非常抵抗的,而且元朝的公主在那样的国家还有着自己非常大的权利,甚至是手握生杀大权。而且高丽王也对于这件事情没有很多的改变。这也让当时的忽必烈意识到了国家主权的重要,如果将这一国家主权放在别人的手中,对国家的影响将是非常多的。
况且他们两个民族自己的文化本来就是不同的,很难让当时的忽必烈去接受高丽祖的文化习俗,所以他宁愿去迎娶自己国家的人,也不愿意去娶其他家族的人。
不仅仅是强大的元朝,历朝历代公主和亲的次数都不少。汉朝更是最爱和亲的佼佼者。和亲其实就是用另一种政治方式。所求不过就是停战,贸易之类。其实两个国家付出的代价都不算多,唯一付出代价的不过就是和亲的公主以及公主带出去的那帮有家再也不能回的人罢了。
元朝存在的这些年间,一共有38女和亲,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突厥)16位、9位、高丽9位、吐蕃4位。
这个数据其实是相当的庞大了,首先,突厥、畏兀儿、高丽以及吐蕃都是元朝周边对于元朝来说比较有威胁的国家,和亲可以换来短暂的平衡,元朝当然是愿意这么做的。
不过题主所说的派公主去监视对方,这个是不可能的,一是因为一般和亲公主远嫁的都是蛮夷之地,漫天黄沙,环境比较恶劣,不要说监视了,自己能够活下来都算是奇迹。毕竟山高路远,水土不服。
公主的和亲只能是政治的牺牲品,运气好了,遇到疼爱她的丈夫,运气不好,生死无人管,毕竟能够嫁出去的公主不会是什么被宠爱的公主。
和亲的公主大多数过得都不算幸福,和平的代价如果只是以牺牲一个女人的幸福或者生命的话,那么对于当时的帝王来说,真的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所耗费的不过就是一个公主,一些奴隶,加上一些嫁妆罢了。所以和亲真的是不好的。
历史上曾经就有十岁的公主去蛮夷之地和亲,最后几个月便死亡,记载的结果说是被宠幸而死,可是口说无凭,历史不过是个人人打扮的小姑娘罢了,没有人知道真相究竟如何。
元朝虽然是马背上的国家,但是和亲确实是高效而简单的谈条件手段了。不仅仅是元朝,就连清朝,同样的马背上的民族,和亲的次数多达七十多次,这也直接告诉了我们,牺牲少数人的利益,换取大多数人的利益,特别是牺牲女人,这件事在封建时代真的太正常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