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秦灭六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秦灭六国沿用了当年范睢制定的“远交近攻”策略,具体步骤是: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即先灭韩,次灭赵,再灭魏,吞并三晋后下一个目标是燕,然后是楚,最后是齐。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政治攻势同步展开。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导致局部顺序发生了一点偏差。
秦灭六国顺序
1.灭韩战争
秦灭六国第一刀为何砍向韩国?理由三个:
其一,韩国实力最弱,经过多年持续打击,早已经散架,秦国也早把自己的触角,伸进了韩国腹地,灭韩差不多相当于带几个纹身小弟,逼韩王签字画押就解决了。
其二,韩国挡在秦国东进的路途中,函谷关至关重要,六国经常从这里联合攻秦。灭韩就可以把函谷关掐在自己手里,防止六国再度从这里发动反攻。
其三,韩国加在魏楚之间,背靠黄河,东临齐国。拿下韩国就可以切断楚国与魏国、赵国的联络,同时近距离威胁齐国。所以,拿下韩国,齐楚都会老实很多。
秦始皇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受命攻韩。史书都懒得写过程,直接用“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十几个字就概括了。
2.灭赵战争
秦国为何不先灭实力更弱,离自己更近的魏国,而选择了赵国?其实对秦来说,先灭魏还是先灭赵没多大区别,只是两个原因,导致赵国先上了黑名单:
其一,秦始皇十七年,风雨飘摇的赵国雪上加霜,遇到了罕见的天灾,国内粮食严重短缺,正是秦国趁火打劫的好机会。
其二,燕国人积极配合秦国,在赵国身后不停捅刀。在遭到赵军打击后,燕国向秦国求援,秦国正好有借口。
秦始皇十八年(前229年),秦国兵分三路进攻邯郸:王翦出井陉,从北路进攻邯郸,羌瘣从西路进攻邯郸,杨端和出河内,从南边进攻邯郸。
不过,赵国人相当顽强,他们在李牧的率领下,多次成功阻击秦军。久攻不下的秦国,使出政治手段,他们收买了“赵奸”郭开,导致李牧被赵迁王冤杀。
果然接替李牧的赵葱就是根葱,颜聚一打就散,两人一死一逃。赵王迁在郭开的怂恿下,开城投降,王子赵嘉带着残余势力,逃往代地继续反抗,赵国灭亡。
3.灭燕战争
燕国本来要放到后面才会被端上桌,毕竟人家给秦国送上了助攻。可是赵国灭亡后,燕国才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错,于是就发生了“荆轲刺秦”事件。
这件事激怒了秦始皇,他临时调整计划,把矛头对准了燕国。
秦始皇二十年(前227年),刚刚灭亡赵国的王翦,顺势剑指燕国。燕王喜杀太子丹求和,王翦嫌礼物太轻,挥兵攻克燕都蓟城,燕王喜逃往代地苟延残喘,燕国事实上已亡。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楚魏灭亡后,王贲挥军北上,灭了赵嘉和燕王喜的残部。
4.灭魏战争
秦始皇二十一年(前225年),王贲兵围大梁。曾经强盛一时的魏国,自从信陵君死后,早已经奄奄一息。当韩赵两个老邻居,遭受秦国人蹂躏时,他两腿打颤地缩在一边流泪,连呲牙的勇气都没有。
魏国灭亡的过程,跟韩国有得一拼:“贲攻魏,引河沟灌大梁,大梁城坏,其王请降,尽取其地。”
5.灭楚战争
就在灭楚的同年,李信奉命率20万大军,挥兵南下。在取得几场小胜后,李信中了项燕的计,兵败父城。秦始皇只好放下身段,亲自跑到王翦老家,向他认错,请老将军挂帅。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4年),王翦率60万大军入楚。不过王翦似乎不想打仗,他深沟壁垒,跟项燕遥遥相望,搞得牛郎织女似的。项燕也很配合,他学王翦,也只上眼不上手,两人就这么深情对望了好几个月。
结果,楚王不干了,大骂项燕不像男人,胆小怯战,逼他挥刀上阵。项燕叹口气,硬着头皮对王翦发动进攻,又不出意外地被王翦敲碎了。
项燕死后,王翦顺利攻克寿春,楚王负刍投降,楚国灭亡。
6.灭齐战争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王贲打扫干净燕赵残余势力后,乘势南下,直指齐都临淄。
齐国到这时候未损一兵一城,君臣都穿戴整齐,府库丰满,静等着秦国人来接手,比韩国人还窝囊。
王贲刚到临淄,齐王建就在国相后胜的鼓励下,开城投降。齐地未经战火,让人民少受了不少罪,齐王建也算是功德无量。只可惜他自己死得比较惨,被囚禁在共地活活饿死。
既定计划中的几个意外
整个灭六国,秦国势如破竹,只用了十年时间。期间出了几个小意外,打乱了统一六国的顺序,增加了一点小难度。
第一个意外是燕国“夹塞”,抢在魏国前头上断头台。
燕王喜的脑袋肯定被门夹过,自己风雨飘摇之际,居然趁火打劫,配合秦国人夹击赵国,活生生把自家门岗拆了。
等吃屎回味后,才觉得自己干了件自掘坟墓的事,又搞出个“刺秦”行动,企图螳螂挡车。行动失败后,他又抛出太子丹,希望得到秦国垂怜。这政治觉悟,还不如老村长。
秦始皇都不好意不改变计划,这么盛情邀请,不能不给面子。
第二个意外是李信伐楚失败,差点中断统一进程。
秦始皇在挑选伐楚主将时,先询问了王翦,老将军张口要六十万大军,少一个都不干。又问李信,李信一拍胸脯,二十万都嫌多。秦始皇笑了,还是年轻人有血性,王老头越老越胆小,该退休了。
于是李信挂帅,带着二十万军上阵。这位李信,就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先人,在灭燕战争中表现得非常出色,被秦始皇视作后起之秀。
只可惜,姜还是老的辣,年轻的李信被老江湖项燕败得惨不忍睹,光高级将领就阵亡了七个。李信本人靠着蒙恬的拼死相救,才逃出生天。
假如楚国乘机打个反击,拿下南阳、颍川等地,跟齐国连成一片,互为支援,秦统一六国的进程,不知道要拖延多久。可惜楚国人也早是战战兢兢状态,根本没有反攻的胆。
第三个意外就是赵国人的顽强,如果不是“场外功夫”,很可能让秦始皇饮恨。
让秦国人吃尽苦头的赵国
严格来讲,秦灭六国早在灭韩前六年就已经开始,目标就是赵国。
秦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拔下战略要地阏与,打通了西进邯郸的通道。杨端和又攻克韩城,让赵军失去西北两个方向上的屏障。桓齮则率领三十万主力军,与赵军隔漳河展开生死对决。
站在桓齮对面的赵军主帅,就是著名的军事家李牧。桓齮制造了秦军在六国统一战争中,秦军最大规模的惨败。李牧运用骑兵的灵活性,把秦军三十万大军几乎全部消灭,桓齮本人兵败后都不敢回国,只身逃往燕国避难。那位自愿献出首级,助荆轲刺秦的樊於期,就是桓齮。
比较可惜的是,由于燕国的牵制,赵国始终不能集中力量抗秦。他们也曾经向齐国,发出联兵抗秦的号召,却得不到回应。
赵国三十年间,先在长平之战中丧失四十五万大军,又在邯郸保卫战中,靠老弱残兵打败了秦国,又在元气得不到恢复的情况下,接受秦燕两面夹击。紧接着,又在天灾横行的岁月,被迫收缩战线,与秦军决一死战,前后整整抵抗了秦军三十多年!
长平之战秦军折损20万,邯郸之战秦军又折损20万,桓齮的番吾之战,又让秦军折损近30万,顽强的赵国人,崩掉了秦国人满嘴的牙!
在神勇的李牧面前,战无不胜的老将军王翦,一年多时间毫无进展。如果不是秦国人用“盘外招”,借郭开之手杀害了李牧,谁知道秦始皇统一大业会拖到什么时候。
秦灭六国的顺序为: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
原因: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力大大增强,综合国力一举超过其他六国,具备了灭六国的实力。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由近及远,一个一个灭掉。采取先易后难的战略,在距离都比较近的情况下,先挑选国立弱小的国家下手比如,韩赵魏三国里面先挑实力相对弱小的韩国。
进攻时随机应变,相机而行,在灭国的过程中,也会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而动,比如赵国国内法伤灾害,比如荆轲刺杀秦王导致的燕国优先进入灭国序列。
扩展资料:
秦国统一中国后,并没有效仿西周那样分封诸王来保卫皇帝,而是全国范围推行商鞅变法留下来的郡县制,使得中国封建化,这是政治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加强了中央集权。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这一点使得原本属于其他国家的地区之间的经济来往更加方便;车同轨使得全国之间的交通得到很大的便捷,有利于对新征服国家的吸收。
书同文,这点可以说是秦始皇的一个很成功的政策,改变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化交流的弊端,这一举措拿现代来看,欧洲之所以那么多国家,而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各国语言文字都不一样,导致了人们交流的障碍,阻碍同化的进程。
中国之所以能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就是因为文化认同感,还有都使用汉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和西方的拼音文字不同,一个汉字虽然方言读起来读音不同,但字面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一点是西方字母文字所不能及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
可能秦始皇也觉得“韩国棒子”比较欠收拾,就首先把韩国给灭了。让他们知道一切都是大秦的,不是韩国的!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平定嫪毐叛乱,借机除掉权臣吕不韦,开始独揽秦国大权。
经过十来年的积累,秦国逐渐拥有了扫灭六国的实力,从公元前230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天下的进程。
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遣南阳代理太守内史腾率军攻韩,俘虏韩王安,在韩地设置颍川郡,韩国灭亡。韩国为什么首当其冲,成为了秦国第一个灭亡的国家呢?
战国末期,各国的都城分别是秦国都城咸阳、韩国都城新郑、魏国都城大梁、赵国都城邯郸、燕国都城蓟城、齐国都城临淄,楚国都城寿春。
从地理位置来看,秦都咸阳就是现在的西安,韩都新郑是现在郑州的下辖县市。
对秦国来说,出了函谷关,脸对脸的就是韩国,伸手就能打到的地方,秦国想要一统,必须要踢开家门口的这块绊脚石。
早在秦惠文王时期,张仪就认为,进攻韩国是成就王业的基础,占据韩国之后,可以连接楚国、魏国,控制周王室,挟天子以令天下。
秦昭襄王时期,范雎为秦国制定“远交近攻”的战略,将秦国扩张的重点对象锁定为韩、魏两国,对赵国、楚国采取拉拢和打压并举的策略。
秦王嬴政在进行灭亡六国的规划布局时,李斯提出“请先取韩以恐他国”,李斯目的在于灭掉韩国后,令其他诸侯人人自危,瓦解各国的心理。
秦国一统的总策划师,尉缭在统一布局之前,也曾对秦王说过,控制韩、魏,才能夺取天下。
韩国在秦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中,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从地理到心理,韩国都是秦国必须要率先拿下的国家。
目前的考古发现表明,韩国拥有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早的冶铁作坊。韩国不是最早使用铁器的国家,但一定是最先大规模使用铁器的国家。
战国时期,有“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现在总说秦弩很厉害,主要原因是秦国标准化生产的巨大成功。
但是秦弩与韩国的精良弓弩比起来,还是差很多的,韩国的强弩最远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
除了弓弩之外,韩国生产的刀剑也非常锋利,有“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之称。
甚至可以猜测,韩国作为夹在强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坚挺到最后才被秦国吞并,可能就是韩国是当时最大的兵器出口国。
对
秦国来说,要实施统一的大业,自然需要数量庞大的军需作战器械,虽然秦国本土也有庞大的生产作坊,但是这种东西自然是越多越好啊!
而韩国的军械生产工业十分发达,对秦国基本上是完全可以拿来就用的,只需要改善一下管理流程,就可以输出大量的作战武器,这是秦国所需要的。
除此之外,韩国也拥有大量的能工巧匠,像郑国这样的技术型人才,韩国也不少。统一大业,是极为消耗国力的,能工巧匠,对于提升国力至关重要,搞过来正好合用。
韩国堪称是列国中,求生欲最强的一个国家,也是朝秦暮楚,各种作死的小能手。其实韩国的命运比魏国要悲惨,而且韩国的人才没有魏国多,就沦落到一打就跪的角色了。
起初在秦惠文王时期,韩国还是能够坚挺的,但是在公孙衍手上,被魏国连坑两把,韩国也就放弃尊严了,谁强跟谁走。
伊阙之战,魏韩两国互坑一把,被白起斩首十五万人,从此求生欲占据了上风,韩国也不要脸了,开始了长期跪舔秦国的历史。
最后韩国为了自保,不断地割地给秦国,韩王跑到咸阳去朝见秦王去了,创造了战国邦交的下限了。
韩国想出的自保的绝户计,把六国狠狠地坑了一把,为了疲敝秦国,派郑国去秦国形象水利去了,使得关中沃野千里,年年丰收,秦国国力大增。
为了求秦国手下留情,韩王派公子韩非出使秦国,上书《存韩》,但是这篇文章没起啥作用,倒是其他文章令秦王大喜,奠定了秦国后来的治国思想。
如果说韩国一门心思地跪舔秦国,就铁了心当人家小弟,估计秦国也会考虑要不要第一个灭韩。
问题是只要秦国在山东六国跟前吃了瘪,韩国总要夹中间咬秦国一口。
邯郸之战,秦军大败,赵、魏、楚联军追击秦军,攻入河东,韩国眼看有利可图,也参与攻秦,捞了一波好处。
秦王政六年,楚国春申君组成五国合纵攻秦,韩国又参与其中。结果在函谷关被秦军击败,最后一次五国伐秦失败。
就是这样一个韩国杵在那,秦国看着来气不,干啥啥不行,就爱凑热闹,秦国不第一个灭它,留个过年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7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