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魏国灭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魏国如何发动灭蜀之战,曹魏都用了什么方法?
魏灭蜀之战发生在三国晚期,是一场由魏国方面主导的消灭蜀汉政权的战役。在公元263年的时候,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对蜀汉政权发动最后的战争。
他为了获得战争的胜利,同时派遣了钟会、邓艾以及诸葛绪三位大将兵分三路对蜀汉政权发起全面的进攻。蜀汉政权也在将领姜维等人的带领之下奋起反抗,奈何敌我力量太过悬殊,蜀汉政权根本无力反抗,最终遭遇了覆灭的结局。
在司马昭的一声命下,十八万魏国大军兵分三路大举南下。其中西路大军由邓艾所带领,直接对姜维发动攻击,而中路大军则由诸葛绪带领,从阴平的桥头切断姜维方面的后路。东陆大军则由钟会率领着主力部队十万余人,兵分两路,对汉中地区发起进攻。
在敌军大举来袭的消息传回蜀汉政权之后,刘后主立刻派遣大军增援姜维,并重新调遣大军在阳安关口驻守,防守钟会大军发动突然袭击。
这姜维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在魏国大军发起全面的战争之际,他便重新对国防进行了部署,让汉中地区的大军不得擅自交战,退守到汉城防守。
在钟会接到消息之后,他立刻派遣将领对汉城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而他自己则将斗争的矛头对准了阳安关。魏兴地区的太守刘清从子午谷中出发,与魏国的主力部队顺利会师,他们一行人立刻兵临关城城下。这关城守将本来想带领大军坚守在此,但由于他手下的一位部将因为被蜀汉政权降职的缘故,而对皇帝怀恨在心,就不安好心的建议主将出战。
又趁着主将外出征战之时,此人竟然主动投降于魏国大军,导致城池陷落,主将也落得个战死沙场的结局。而在这时,蜀汉政权除了坚守的黄金城以及汉城之外,汉中地区的大多数城池已经被魏国方面占领了。钟会得知魏国方面已经成功占领关城之后,十分喜悦的收下了其全部粮食,并继续派遣两万大军包围汉城,自己则带着东路大军直逼剑阁。
在钟会展开一系列军事行动的同时,西路大军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行动。邓艾首先就让多地的太守分别从东西北三面对姜维发起的攻击,而这姜维却因为了解魏国大军已经顺利进入汉中的消息,担心阳安关失守,剑阁局面危急,便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只是希望能够赶紧赶到关城地区援助。奈何魏国大军早就有所准备,早早地切断了姜维的退路,让姜维一度陷入了困境之中。
姜维无可奈何,只好带领大军从一路小路出发,绕到了诸葛绪的后方,假装做攻击之状。而这诸葛绪害怕自己的后路被阻断,在急忙之下向后撤退三十余里,这才使得姜维趁机越过了阴平桥头。等诸葛绪察觉过来之后,即使立马追赶,但也来不及。
姜维一路上抓紧时间向南撤退,在这途中他也与正在北上的其他蜀汉政权的援军部队相会合。还没等到他们到达,就已经听说了关城失守的消息,蜀汉大军只有退守在剑阁,以此抵御魏国大军的入侵。
这剑阁最为出名的便是他险峻的地理位置,实在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关口。姜维也对此十分清楚,因此利用这个地形的优势在此列阵。即使这样,姜维仍旧害怕魏国方面的大军,因此特意向刘禅求救。刘禅得知立刻派遣使臣出使东吴,请求东吴救援。东吴几乎是立刻就派遣了一批大臣前来完援救蜀汉,但路途遥远,远水救不了近火,蜀汉大军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
而钟会的大军被蜀汉大军妨碍在剑门关之外,不能继续向前推进,这剑阁又是通往成都的主要通道,实在是不能放弃。于是钟会就主动向姜维写信,想要说服姜维投降,但姜维忠贞不二,严辞拒绝。
由于长时间得不到推进,大军的粮食消耗也实在太多,魏国方面一度想要撤退,幸好在这种关键时刻邓艾提出了一条计谋,就是建议从剑阁西北部出发,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在想到这个办法之后,邓艾就在自己的军营之中开始挑选精兵悍将,并邀请诸葛绪跟随他一同前往。
奈何这诸葛绪却认为朝廷只让他负责拦截姜维,并没有让他继续向西方推进,于是就拒绝了邓艾合作的请求,直接率领大军前往白水与钟会大军会合。而这钟会也很是支持邓艾的想法,为了能够得到诸葛绪手中的力量,还秘密禀告了司马昭此人太过胆小,使其被召回洛阳之中,其部下全部归于钟会领导。
没有了妨碍力量之后,魏国方面便依照着之前的计谋不断的向前推进,最终成功的通过了阴平的险阻之路,成功抵达江油地区。这江油同样也是一个崎岖的天险之地,但镇守在此的蜀汉大军却在发现魏国大军突然从天而降,不由得感到惊慌,甚至没有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于魏国。
在江油彻底失守之后,刘禅便派遣诸葛瞻前来援救,但由于这位将领实在是太过心慈手软,导致大军不断的发生败退。最终蜀汉政权再也没有能够与之相对抗的大军,大多数的城池全部都被魏国方面占有。
眼见着魏国大军已经逐渐逼离蜀汉政权的政治中心成都,但是这个时候蜀汉政权的全部兵力几乎都在外围抵抗魏国大军,实在是无力援助成都。等邓艾进入阴平的时候,百姓们就发生了一阵骚动,纷纷逃入了山林之中,即使官府极力阻止,也仍然不能禁止。
而当诸葛瞻遭遇失败的消息传回蜀汉政权之后,各地的官员更是望风而降,使得成都也一度陷入了惊慌之中。就这样,几乎没有任何的抵抗,成都就被魏国大军所占领了,这也标志着魏灭蜀之战的结束,蜀汉政权也正式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参考资料
《孙子兵法·九地篇》
夷陵之战后,蜀国已经是可有可无,魏吴基本不把它作为存在了。魏吴眼里只有对手,彼此对决已经到来。
可由于曹丕伐吴的江陵之战因为疫疾撤军,另一次规划的广陵之战也因为天气严寒而作罢。曹丕英年早逝,再也没有机会讨伐孙吴。
令魏吴没有想到的是,蜀汉利用这个战略机遇期,咸鱼翻身。经过诸葛亮五年苦心经营,蜀汉缓过来了,还扎扎实实嘚瑟了一把。这大出曹魏意料,打了曹叡一个措手不及。
公元228年,诸葛亮在曹丕病逝两年后,开始了伐魏。
由于曹魏根本没有想到蜀汉还胆敢主动进攻,得到蜀汉进攻的消息,大臣们都很惧怕,可年轻的曹叡却很开心。说:?正愁蜀汉龟缩在山里不出来,不好收拾他,现在出来了正是我打败他的好时机。
朝中的大臣尚且害怕,就更不用说近十年毫无战事的西北州郡,疏于防御,听说诸葛亮大军北伐,自然更加惧怕。
诸葛亮屯兵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就投降了诸葛亮。诸葛亮初次出兵,可谓是威震关中、陇右。
这跟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一开始水淹于禁七军,威震华夏;刘备发动伐吴之战,一开始势如破竹一样,在对手毫无防御的情况下,取得战役初期胜利,这算不得啥。
常言道,奶胖不算胖。蜀汉所有的战事包括前期的汉中之战、襄樊之战都是突然袭击。看上去气势很雄壮,三板斧之后,也就偃旗息鼓啦。
诸葛亮也一样,由于安排马谡守街亭这一重大战略失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很快就失败了。之后的历次北伐,也几无大的收获。
诸葛亮五次北伐、姜维十一次北伐,屡屡无功而返,充分暴露了蜀汉势力严重不足。
诸葛亮病逝后,蒋琬、费祎主政时期,认识到了蜀汉的不足,几乎没有挑起对魏国的战事。魏国延续曹丕时期的策略,还是把东吴作为主要的对手。
姜维主政时期,又重新拾起了诸葛亮的衣钵,更加频繁的伐魏,姜维就是典型的?狗不咬用棍捣?的套路。
魏国不讨伐你,你惹他干嘛呢?
等魏国跟吴国决战的时候,你背后弄他一下。吴国不亡,蜀汉就安全。
但姜维屡屡北伐,把蜀汉的国力彻底拖垮啦。
既然吴国不好对付,那就先把蜀汉灭了吧。蜀汉已经侥幸多生存了四十年,再存在下去,不说魏国,就连刘禅自己也没情绪啦。
之所以曹丕置蜀汉于不顾,先灭吴国,是因为魏国在实力上有灭掉吴国的可能。只要吴国一灭,蜀汉就会缴枪投降。
但曹丕依然不走运,屡屡遇到意外情况的发生,没有实现自己的意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7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如果汉献帝落到刘备手里,结局又会如何
下一篇: 和祖逖一起闻鸡起舞的刘琨后来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