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亮如果同意子午谷奇谋的话,最后会是什么结果

众妙之门 2023-07-07 00:39:13

诸葛亮如果同意子午谷奇谋的话,最后会是什么结果

对子午谷奇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会是怎样的结果?

如果诸葛亮同意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结果有两个:①奇谋成功;②奇谋失败。

先说奇谋成功

这个概率是1%。魏延自己亲率几千兵马,走捷径,兵出子午谷,出其不意地成功了,那会是什么情况?

我们先来知道子午谷的地势:狭小的谷道崎岖不平,两边高山耸立。

从地图上看从汉中到关内路程短,当行走起来那要多费时日的。据史书记载,明末高迎祥就走的这条捷径,可耗时比计划还多用5天时间。多用5天时间,你可事先多准备了5天的粮草?应该没人想得到吧?这5天忍饥挨饿,人疲马乏。

我想问问,这样的大军战斗力还剩几何?这几千人攻城夺寨的能力很强吗?纵然人人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真的能打得下长安?攻得下魏都许昌否?可能有朋友反问,我们什么都不做,只等休养好,呆在这接应诸葛亮率领的大军前来。

我想,司马懿断然不会让你立足在魏国的地界。你一数千人的疲惫之师,怎能抵得了司马懿数十万大军的强攻。纵然你出得了子午谷,奇谋成功了,但对战术战略的价值能有几何?

奇谋失败

这个概率99%。老谋深算,狡诈狐疑的司马懿,面对地图,他会看不到“子午谷”小道?为了魏国安全,他会安排一些人,不要多,一千人足够了。把这一千人埋伏在子午谷口及两边山上,以逸待劳,发现蜀军前来,堵住谷口,两边山上用磙木礌石向下砸,估计这时候的魏延只有挨打的份,没有一点还手之力的。

综上所述,足智多谋的孔明先生面对魏延的这个所谓"奇谋",为了照顾魏延将军的面子,只能呵呵了。心中却小看魏延十分:我天天想着恢复汉室的北伐大计,面对地图,“子午谷”三个字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会看不到?还等着你来提这个“奇谋”?无论“子午谷奇谋”成功与否,对战略大局没有一点意义。

如果诸葛亮同意魏延的“奇袭子午谷”战略,北伐会成功吗?

我认为不会(与楼主观点相反,当然了对于同一问题是可以有不同见解的,英雄可以所见不同嘛,谢谢楼主采纳),理由如下所述:
公元228年诸葛亮初次北伐时,魏延曾献计道:“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 。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今陕西褒城)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今秦岭子午道,谷长660里)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今陕西西安长安县)。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秦岭道,谷长470里,出口为今眉县)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10公里)以西可定矣。”诸葛亮以为此悬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魏延此计石破天惊,历来为兵家弄险者所乐道,而诸葛亮为此背上了短于奇谋的名声。
但这子午谷战术真可行吗?这样的弄险能换来军事成果吗?答案恐怕是否,本人结合地理
地图以及有关军事著作得出诸葛亮如果按照魏延所设计谋无异于自蹈死地,血本无归!
仔细分析魏延此说有几个重要的前提。
1、魏延兵一万众需10天陈兵长安
2、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
3、主将夏侯楙必须不战而逃,长安城内文官不足以守城
4、曹魏军守将来不及坚壁清野,留下供给蜀军
5、曹魏援军集结需20天之久,而诸葛亮大军当于此时日前集结长安并部署防御。
本人以为以上5条战争条件必须完全符合,如果一两条出现偏差,则蜀汉大军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死地!
现逐个分析。
1、蜀汉北伐之地海拔2000米以上,东段为秦岭,长800里,岭南为汉中,岭北为关中。子午谷乃天线之途,两边高山,兵法云之:天牢死地也。若两边伏下精兵,纵兵万倍于敌,也难逃东周秦师崤山之厄运。 最关键的是,走子午谷运兵,并非魏延所认为10天可到长安,2年后,曹真西讨蜀汉,从子午道南下,走了30天还没出谷。
2、子午谷万人运兵,保密性很差。
莫把曹魏当阿斗。前有韩遂、马超之乱,关西老百姓几万户从子午谷奔出(魏书八)。后有当初夏侯霸还是魏臣时,在黄初中曾参与子午谷之役,当时为前锋欲报父仇(魏书九),这说明曹魏境内,或许真有人知道子午谷乃兵进关中的要地,况且两年后曹真也走此路呢?
3、夏侯楙真能闻风而逃,不做任何抵抗,拱手让出重要城市长安?
魏延军马不过万人,为了10天内穿过660里的子午谷必然轻车简行,攻城之云梯、冲车等可能不会带去,每日行军70里方能赶至长安,正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精简装备的魏延军只能寄希望于夏侯楙临阵脱逃,否则以疲惫之师很难攻下高墙厚郭的西京,而且蜀汉没有重装备和庞大阵型,很难对长安魏国守军产生震慑作用。
4、曹魏坚壁清野,不收走粮食以待蜀汉或许有些天真,正如魏延所说,夏侯楙走了,长安还有御史、京兆太守等,或许会放火烧仓,当然,仅仅是或许,且当时陇西武都、阴平、陈仓等尚有魏国精兵,郭淮、郝昭等牵制蜀汉后方,纵使他们不复夺西京,但其袭扰蜀汉补给线应无大问题。
5、当蜀汉占领长安后,曹魏必然京师震动,届时也必定发重兵集结于关中准备反扑,魏延万人粗安西京,怎能御敌?而诸葛亮大队人马连同 秣辎重很难在20天内赶赴长安。理由是:六年后,诸葛亮大军走褒斜道,两个月才出谷,也不是什么20天。那是公元234春二月,诸葛亮率大众十万进斜谷,夏四月才到郿(今陕西眉县东),屯军于渭水南岸(《资治通鉴*魏纪》),MQ引证《三国志*蜀书五》记载亦然,建兴12年春出兵,在五丈原与司马懿相持百馀日,其年秋八月,诸葛亮薨于敌庭。百来天就是四个月,推出诸葛亮出谷之日必然是夏四月,而《三国志》记载春出兵,所以诸葛亮运兵斜谷中须2个月,若按魏延的如意算盘,诸葛亮大军必须在20天内抢在魏军反攻前集结长安,咳,何其 难哉!
还有,660里峡谷运兵可曾考虑天时、地利?王基曾说曹真伐蜀曰:“昔子午之役,兵行数百里而值霖雨(天时),桥阁破坏(地利),后粮腐败,前军县乏(人和或军士士气)。”曹真不查天时、地利、人和已然吃亏,难道魏延当初谋划就能顺天时、地利、人和乎?
综上所述,MQ以为尽管魏延子午谷奇谋胆略过人,但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终是持勇斗狠,自蹈死地!此诚乃赌博也,弱小的蜀汉很难下得起这个注,总管全国军政的诸葛亮不可轻用此谋啊,也正因为此,以后诸葛亮常节制魏延,实是其人爱弄险斗狠,至于脑后反骨,诸葛欲杀之乃是小说情节而已。

假如诸葛亮听魏延子午谷偷袭长安之计,会怎么样?

1, 难以完成的子午谷之计。完成子午之计必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同时满足,一个不能少)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不作抵抗。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而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第五: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没有魏军拦阻。以上五点都是完成子午谷之计必需的环节,但是都难以如同魏延所想般完成。先说第一个,首先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0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如果中间有坏道。就必须停下来修复后,才能继续通行。如果坏道一多,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就会延迟到达长安的时间,如果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而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曹真伐蜀时就是从子午道走的,《三国志.魏书. 曹真传》说:“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 《三国志。魏书。王朗附王肃传》也有说道:“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再说第二个,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弃城而走在魏国是极大的罪,夏侯楙虽然是曹操的亲戚,也不敢冒这个危险吧。如果他不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就算长安守军再差再少,据城而守,难道会被区区五千兵马攻破?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当时正在天水。就算长安被攻破,那么蜀国军队就处在天水魏军与来援的魏军两处的夹击,怎能长久?再说第三点。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再说第四点,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远的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加上一路还有曹军从中阻拦,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灭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最后说第五点,魏延根本不能担保在子午谷中没有魏军与魏军探子,如果有魏军和探子在道中等着魏延,那么不但魏延的计策泡汤,就连能否到达长安都是问题。

2, 合适蜀国的战略。蜀国国力最弱是众所周知的,魏延的战略既不适合蜀国,那么什么战略才适合蜀国呢?蜀国靠的是山险,就算兵少,只要堵住山路要口,据险关固守,敌军再多也难有作为。长安附近一片平坦,以蜀汉总兵力都远不如曹魏的情况下,光是占领长安,却没有险山要关可以据守,决定无法守得住,而且是在不利的平原地带和曹魏硬碰硬大对决,那等于把自己置于死地。蜀汉的国力居三国之末,当时的人口也不多,实在玩不起这种危险动作(刘备的惨败是很惨痛的经验教训)。相反地,凉州多山,只要占领险关要道,曹魏兵力再多也难以夺回去。加上蜀中无良马,到了长安平原很难与魏国强大的骑兵对抗。而凉州产良马,如果蜀国占据凉州,将使蜀国有更大的力量对抗魏国。这就是诸葛亮舍长安攻凉州的最大原因,也就是诸葛亮制定的蜀国战略。在当时的环境下,整体兵力不多,战略计划却好高骛远,这是兵家大忌。两方比较,魏延的计策远不及诸葛亮的周到安全。而且魏延的计策短视,没有长远的计划,计划偷袭长安后就别无后着。远远不及诸葛亮计划得周全。因此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不值得被采用。

天天/:) 回答时间 2007-08-30 01:04

其他答案当然会有改变,魏延直接就战死了,就不用日后和杨仪吵架了。
简单来看
首先,魏国也知道子午谷的重要性,魏国多次分兵多路伐蜀,都有兵马走过子午谷,所以不可能不在这里设防
其次,子午谷地形险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有少量兵马,就可以把魏延的一万人马完全困死在这个地方,而且魏延地形不熟,在里面迷路的可能性也不小
再次,曾有人把子午谷奇谋和邓艾险度阴平作比较,邓艾即将走出阴平时,发现诸葛亮曾在这里陈了一千兵马,大惊失色,说如果刘禅没有裁撤这些兵马,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见这都是极大的冒险
最后,夏侯懋会不战而逃,也只是魏延的主观臆测,而且此时魏国尚书钟繇也在长安,还有张颌,郭淮等多人,如果他们坚守,魏延的下场也只有死亡

天天/:) 回答时间 2007-08-30 01:03

3, 外交战略。吴国表面上虽是蜀国的盟国,但是吴国内部对吴蜀联盟有什么看法呢?恐怕有想过吞并蜀国吧。始终蜀国位于吴国上游,顺江而下,对吴国是个威胁。加上荆州问题一直困扰着吴蜀两国。若不是魏国一直对吴蜀二国虎视眈眈,加上诸葛亮专注北伐,吴国也一直想北上占领魏国的徐州和寿春等地。所以两国一直没有互相攻伐。而很多人也说,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再让吴国配合出兵,将有很大可能成功消灭魏国。但是吴国会不会出兵呢?吴国如果占据徐州、扬州,就是放弃了长江之险与魏国强大的骑兵、步兵集团在广阔的平原上交战。以吴国善水之兵,弃其长处与北军在北方争雄,能胜利吗?远的不说,当年曹操就是放弃了北军善马之利,与吴国在南方争霸才遭到赤壁大败。相反,吴国北上,恐怕也会遭到曹操南下的同样问题。吴国既然有前车之鉴,能北上冒险吗?吴国国政是在魏蜀二国中保持平衡,维持三分,蜀国若成功占领关中,势力大盛,对吴国的威胁将会加大。始终,蜀国灭魏之后,一定会顺江而下,灭吴统一。吴国在这种环境底下,很有可能会乘蜀国无力兼顾益州之际袭取益州,霸据长江上中游,巩固内防。然后与蜀再建同盟,维持三分。而蜀国若失去益州之地,为了继续进行与魏的斗争,也会忍气吞声接受吴国的盟约,以免两面受敌。诸葛亮设立攻西凉的战略时就已想到了这一点。因为占据西凉,有险可守,就算益州陷落,起码可以保住蜀国不亡。如果按照魏延之计占领关中,不攻西凉,一定需要大量兵力防守各处关隘,因为关中乃一平原,险要之处极少,蜀军一定要全军出动,才有可能守住关中。蜀军全军出动,益州必然空虚,若此时吴国来袭,失去益州在所难免。就算能与吴再建交,也难以保存关中,因为必会受到来自洛阳、西凉两处魏兵的侵袭。因此在外交问题困扰之下,魏延之计根本不是万全之策,诸葛亮不采用绝对正确。

4, 子午谷、阴平两次偷袭计划。很多人说,阴平之计成功了,是个好例子。因此魏延之计也有可能成功。这点我不同意。诸葛亮北伐时,后有弱蜀需要负担,前有强魏需要应付,能不谨慎吗?而邓艾偷袭阴平之时,后有强魏不须担忧,前有弱蜀弱将弱兵,当然可以放胆进行偷袭。此外,邓艾的成功也是侥幸,当时蜀国已经人心思变,先不说废弃的营寨,只说马邈如能坚守,邓艾也不会成功的。两个偷袭计划处在不同的环境底下,怎能拉到一起谈呢?

战略部分总结:魏延的计策有那么多的漏洞,值得弱蜀采用吗?因此,诸葛亮坚持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

总结:无论在国力、战略方面都不允许蜀国进行子午谷计划,诸葛亮怎能采用这种既无安全又没远虑的计策。因此,诸葛亮不应该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之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7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