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县令身为官员,为什么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7 00:12:39

县令身为官员,为什么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呢

作为古代一个县城的最高长官,县令自然是坐镇一方,县令虽然为七品官员,但是,他们在我国历朝历代,地位和权力甚至要比正六品的很多官员都要大,特别是那些六品的武官们,在县令面前甚至连地位都没有。

既然县令的地位不小,那么为什么他们就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呢?要知道那些举人们可是连官位品阶都没有。

相信很多人在电视剧中都看到过这样的一幕:当这个县城中有人考中了举人,不用等举人亲自去县衙,县令就已经亲自到举人的家中采访了。如果不是什么性质特别恶劣的问题,出现在巨人身上的问题,一般县令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巨人身上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我们先来看看县令的具体权力。如果将县令放在朝中大员们面前的话,他们的身份简直卑微到了极点。但是在这个县令掌管的县城中,县令的权力无疑是最大的,即使是那些乡绅豪强都不敢轻易得罪县令,俗话说“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

在自己掌管的的一亩三分地上,县令还真的从来没有害怕过谁,这也是自古以来的常理。不过,放在举人身上就不同了,虽然县令没必要害怕举人,但是,在很多事情上面县令也要给举人面子,根本原因就在于“科举制度”上面了。

自从科举制度开始实施之后,按照科举制的传统,古代的那些穷苦读书人需要参加科举考试获得秀才、举人、进士等一系列头衔。如果能够考中进士的话,毫无疑问他这个人已经获得了做官的资格,不久后他将走马上任。不过,每次考取科举,能够考中进士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会考中举人和秀才。

相比进士,举人们则是获得了“准做官”的资格,一旦朝中的进士不足以弥补官位的需求之时,朝廷就会把目光转移到这些举人们身上。即便是考中举人之后没有做官,这些人仍旧是朝廷没有遗忘的对象,说不定未来那一天这个举人就突然得到了朝廷的征召。对于那些县令们来说,只要问题的性质不恶劣,也不严重,他们同巨人之间的关系会搞得非常融洽。

在老百姓们心中,县令被称之为“县令老爷”,而考中举人的人同样也被称为“举人老爷”,说不定过不了几年,那些举人就同现在的县令成为了“同僚”,甚至他们要比县令更具有升官的潜质。

所以说,知县不会得罪举人,除非举人欺人太甚,县令才会处置他。

其实,古代虽然每个县都有一群秀才,但举人的数量非常少,一个县城中出现五位左右举人就已经很多了,甚至有些县城连一位举人都没有。

如果轮到这个县城新老县令交替的时候,新县令一般会从过去的老县令手中把这个县城中的巨人等一些重要人物搞清楚,特别是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因为这些地方人才辈出,这也让那些县令们会更加小心了。

举人究竟有何特殊,为何乡绅都给他们送银子呢?

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人没有任何家世背景的人想要出人头地,唯一翻身的办法就是走科举之路来改变自己的人生,除此之外几乎别无他法。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的时间,极大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如今我们常说的学历可以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还有博士,而古代的科举考试细致分来也有很多个等级,先是最基础的童生,然后考秀才,最后再进入乡试考举人,考中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考进士,最后才是殿试。

每一级走下来都是天囊之别,尤其是秀才和举人的身份差别是最大的,相信大家都曾听过?穷秀才?但肯定很少听过?穷举人?一说吧?考中举人之后虽然就有了当官的资格,但却并不一定每个举人都能做官,为何他们从来都不担心没钱花呢?


在《儒林外史》中有一段经典故事?范进中举?,范进是一个年纪很大的穷书生,作为家里唯一的壮劳动力,他却整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苦读圣贤书。甚至需要靠着岳父胡屠户的接济来生活。

胡屠户就整天嘲讽他,真不该把女儿嫁给你这样的人,邻里邻外也都没有人看得起他。终于有一天范进?金榜题名?中了举人,范进惊喜之下疯掉了,好在胡屠户两巴掌打醒了他,从此大家都对范进恭恭敬敬,连从前正眼都不瞧范进一下的乡绅都来巴结他了。


虽然这只是《儒林外史》里的一段故事,但是艺术来源于生活,虽然说中举之后激动地疯了确实有些夸张,但确实能让一个底层老百姓的命运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乡绅为何都来巴结举人,甚至给举人送银子。

因为举人有很多的特权,其中有一个就是免税权,在古代税收是非常重的,越是有地产田产的乡绅他相应要交的税就越多,而举人却能免除名下所有的税收,因此乡绅就想把自己的田产挂在举人的名下,只要在合适的范围内自神不知鬼不觉,互利双赢。


不光乡绅巴结举人,就古代的地方?土皇帝?知县也不敢得罪举人,因为很多知县其实都是没有多大背景的,有背景的也不甘于做知县,会继续走科考的道路。举人往往在没有获取职位的时候,会继续向着会试前进。

如果举人考中了进士,甚至在殿试上大放异彩,那么将来必然能混个比知县更高的官职,甚至是京官,所以知县也不敢轻易地得罪举人,万一?中奖?了呢?


比如说范进在中举之后因为母亲去世,范进没能做官而是守孝了三年,也不知道是不是中举后刺激了大脑,他在守孝期间刻苦学习了三年,参加会试便一举考中了进士,一直做到了朝廷四品大员,以前范进见知县得下跪,现在轮到知县下跪了,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正是此理

告老还乡的宰相和当地的县令谁的权力更大?

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曾经再有权势和地位的人,一旦落魄那就不复往日的荣耀,而且强龙难压地头蛇,宰相告老还乡之后遇到地方县令究竟谁的权力更大呢?其实县令只是古代的七品官员,而宰相则位极人臣,手眼通天,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理说两人根本没有可比性,但是宰相一旦告老还乡,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

自古以来能够担任宰相这个职务的人都是才高八斗,非常有才能的人,因为皇帝是世袭制,也许还可能会出现昏君,但是宰相都是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的功名,只有做出了一番成绩才有可能被任命为宰相,而且在古代士大夫和读书人的地位都非常高,所以就连皇帝也是非常尊重宰相的。

在古代宰相到了年龄就会告老还乡,提前向皇帝“辞职”,这个时候皇帝就会考虑到宰相年迈不应该再殚精竭虑,所以会让宰相体面地荣归故里,但是退休之后的宰相自然就没有了官职和权力,其实就和普通百姓是一样的,如果回到家乡和县令发生冲突,谁的权力会更大呢?

古代官员都是用品级来衡量官职,最大的官职为一品,比如宰相就是朝堂上的一品大员,而县令只是七品,几乎要吊车尾了,所以很多人都称呼县令为七品芝麻官,也就是说这个官职确实不大,但是地方县令的权力还是很大的,毕竟天高皇帝远,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县令作为地方的父母官,其实职务还是非常广泛的,要负责整个县区的财政,而且还要维护治安,如果在县区内发生任何案件,都需要靠县令来主持公道,虽然县令的官职不大,但也是一个肥差,而且在地方之内掌握着所有百姓的生杀大权,也就是说宰相退休后回到地方,肯定是要接受宰相管理的。


在古代把退休称为致仕,在明清以前官员年龄到达七十岁便可以致仕,到了明清则把年龄提前到六十岁,但是如果官员有其他原因想要提前退休,只需要皇帝同意即可,所以并不是那么死板的规定,而退休后的官员就是一个闲人,不担任职务也没有任何特权,就算是宰相也没有例外。

不过上文已经提及,在古代士大夫地位是非常高的,所以即使官员致仕以后,仍然会受到朝廷的优待,在唐朝退休后的官员仍然是可以参政的,而且宋朝的官员退休后只不过少了实权,地位是不改变的,比如宋朝的宰相王安石退休后回到故乡,就曾和当地的县令发生过矛盾。

当时王安石的小舅子得罪了金陵太守,结果他竟派人到王安石家中来抓人,金陵太守知道王安石已经退休,所以就亲自登门谢罪,并没有做别的表示,宋神宗知道后大为光火,立刻免去了金陵太守的职务,而且还给王安石的亲信和家人都安排了职务,可见在宋神宗心中宰相即使退休,地位也比地方官也高很多。

从这个例子也能够看出,就算宰相退休了,但是他的权力和地位仍然是比宰相高的,所以在必要的时刻,宰相当然也可以管理县令,就算退休的宰相犯错,县令也不可以直接处理,他只能禀报上级,然后通报给皇帝,让皇帝来处理,所以这么一比较就算宰相告老还乡权力也比县令大。

坐镇一方的七品之县,为什么不敢轻易得罪举人呢?

举人,在封建社会,可以算得上是独一档的存在。

在明清时期,七品的知县,在看到正六品的千总时,正眼都不会瞧一瞧,虽然品阶看着高,但实际权力比知县要差得远了。

在知县面前,这些人也只能是当弟弟,恭恭敬敬地在后面站着。

但举人呢,那可是没有品阶的。这里的没品,还真就不是大大的极点。在名义上,举人也是不如县官权力大。毕竟,这些县官看起来很小,但好歹还是掌管着一县的事务,在县里就好比是个土皇帝一般。

可当听说县里有人中举之后,仍旧会略备“薄礼”前去拜访一番,只要不是过大的争执,知县一般也不会让举人为难,这就很是奇怪了,为何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明清时期,读书人需要参加科举才能够中功名,获得碧如秀才、举人、进士等头衔。秀才一般都会挂上一个穷酸秀才,但举人则不会。举人的前途是无可限量的。

中举之后,举人会有两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当官;至少是个县令;举人是产出县令最多的一个群体,但凡出现空缺,一般都是在举人中选取。

因此,只要是中举之后,啥也不干,就在家躺着,基本最小也会等来一个知县的空缺。运气好,家里有人的,或许还能够得到更好的官职,这是其一。

另一条路,那就是继续考试;毕竟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活到老,学到老。然后继续去参加国家组织的更高级别的考试,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那便是进士。

如果运气好点,表现得足够优秀,在殿试上面斩获前三甲,搞一个状元当当,那岂不是美滋滋。

只要是当上了状元,什么都不用说,什么都不用做,皇帝不赐婚,那些王公大臣自然会将宝贝女儿介绍给状元哥认识,当不上一房的,当二房也有的是人抢这进。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什么?

举人的天空是没有极限的,他就好比是一个潜力股,最差也是与知县平级,因此,知县犯得着和自己以后的同级甚至上级去闹矛盾吗?

而且,即便是这个举人没出息,但是,古代官场上面,同学,同级,同乡,难免有有本事的人,这些人是这个举人背后的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又有哪一个知县,没事去和举人搞来搞去,搞赢了,举人以后可能就发达了,弄不好就再搞回来。哪怕是举人没有发达,谁又知道这哥们背后的那些资源有没有混好了的,所谓官大一级压死人,知县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因此,一般知县要到哪个地方去上任了,先要花点钱,从前任知县的手里,买一份当地的关系脉络表。看看有没有官宦家庭,有没有朝廷勋贵,有没有退休官员的后代,有没有举人。

这地区的关键人物,知县在到任之后,基本都要拜访联络。所谓的治理地方,老百姓很好管,老百姓也很服从管理。难就难在这些乡绅贵族,背后的关系盘根错节,一旦和这些人搞不好关系,基本上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6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