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朱棣入南京的李景隆最终什么下场?感兴趣的读者和对百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景隆因为有较为显赫的家世加持,使得李景隆能够很快被建文帝朱允炆所重用,从而成为攻打燕王朱棣大军的主帅。
不过李景隆最终还是辜负了建文帝朱允炆对他的信任,李景隆在保卫都城南京兵败之后,没有选择誓死不降,反而选择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进入都城之中。
那么在燕王朱棣进入都城南京后,李景隆的下场如何呢?是被燕王朱棣杀掉了呢?还是被燕王朱棣所重用了呢?在正式回答问题之前,先来说一下李景隆较为显赫的家世。
不过好景不长,李贞所在的地方,有战乱发生,为了避难,李贞带着儿子保儿去往当时的淮东地区避难,之后李贞因为听说自己的小舅子朱元璋在滁州发展的不错,因此选择去投奔朱元璋,当时的环境处于乱世,到处都在打仗,因此李贞带着儿子保儿投奔朱元璋的途中,并不是十分的顺利。
经过一个月的辗转,李贞带着儿子终于来到了朱元璋所在的地方,并且在之后成功的见到朱元璋,可能是因为投奔舅舅朱元璋的过程,实在是太过艰难,同时加上想去死去的母亲,使得保儿在后来见到舅舅朱元璋后,趴到舅舅朱元璋的怀中大哭。
朱元璋在看到侄子保儿哭的这样伤心之后,自然也是十分心疼的,之后更是将保儿养在身边,同时将保儿改名为朱文忠,不过后来被改为李文忠,朱元璋给侄子朱文忠请了很多优秀的老师,教导他学习,侄子朱文忠自身本就聪慧,加上很多优秀老师的指导,使得朱文忠之后成为了一个文武双全之人。
后来李文忠跟着舅舅朱元璋四处征战,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并且屡获战功,朱元璋在后来建立大明之后,李文忠一直是以武将的身份在朝中的,朱元璋坐上皇位的后第二年,元朝政权依然存在,为了消除隐藏的威胁,朱元璋派大将军常遇春出征塞外,李文忠作为偏将军跟随大将常遇春出征塞外。
李文忠跟随常遇春一路打到了元朝陪都的上都,并且还赶走了元顺帝,不过没过多久常遇春就去世了,在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便派徐达接替了常遇春的大将军之职,李文忠被明太祖朱元璋任命为虏左副将军,李文忠与徐达各率一路兵马继续征战塞外,经过几个月的征战,最终彻底消除元朝的政权。
在此战大捷后,李文忠和徐达被召回都城南京,因为这个时候,明太祖朱元璋要对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李文忠因为在之前对元朝政权的征战之中,所获的功劳最大,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和右柱国,以及曹国公一职,除此之外,明太祖朱元璋还赐予李文忠爵位世袭的资格。
因为父亲李文忠的原因,使得作为儿子的李景隆,在李文忠去世后,深受明太祖朱元璋的重用,不仅承袭了曹国公的爵位,还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太子太傅,一直持续了十年,后来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继位,史称建文帝。所以,李景隆除了与朱允炆是君臣关系以外,另外还有一层亲戚的关系。
李景隆得以能够经常与朱允炆见面,关系也就更近一步,后来更是成为了朱允炆的心腹,深得朱允炆的信任和重用,朱允炆继位以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削藩,建文帝朱允炆先是拿一些比较好收拾的藩王开刀,先后削掉了五个藩王,在削完这五个藩王后,建文帝朱允炆开始对当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下手。
燕王朱棣最初因为自己的儿子们被建文帝朱允炆扣留在都城南京之中,使得燕王朱棣不得不用装疯卖傻的方式,来消除建文帝朱允炆对她的戒心,经过燕王朱棣的一番努力之下,后来燕王朱棣在都城南京扣留的儿子们,被建文帝朱允炆送回。
燕王朱棣乘着胜利之势,一鼓作气,很快就打到了渡过了长江,马上就要打到了都城南京,消息传到都城南京后,建文帝朱允炆为此忧惧不已,并在之后派李景隆前往燕王朱棣那里,进行议和,不过被燕王朱棣拒绝了,燕王朱棣很快打到了都城南京的城门金川门,李景隆见大势已去,于是决定打开城门向燕王朱棣投降,迎接燕王朱棣的大军入城。
都城南京就此落到了燕王朱棣的手中,之后没过多久,宫中起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就此失踪,史称金川门之变,在攻下都城南京的六个月后,朱棣登基,坐上皇帝的宝座,史称明成祖,李景隆因为迎接大军进入都城南京有功,被明成祖朱棣加封为太子太师。
朱棣登基以后,每当有军国大事商议的时候,明成祖朱棣总是让李景隆排在首位,这让其他有功的大臣,为此感到十分的气愤和不公平。不过好景不长,李景隆因为与弟弟密谋叛变的事情被人告发,李景隆不光是被明成祖朱棣夺去曹国公的爵位,之后朱棣更是将李景隆和他的弟弟的,加上所有家人,一起软禁,同时抄没了他们的家产。
经历此番重大变故的李景隆,在最初的时候,选择用绝食的方式来了结自己,不过最终并没有死,直到明成祖朱棣统治末期,才去世,因为史书上并没有交代他的出生和去世时间,因此他最终去世的年龄不详。
对于明朝永乐帝朱棣来说,其实建文帝是他的大恩人。
后世的很多人被靖难之役的小说和影视剧带偏,认为朱棣从一开始就萌生造反篡位的心思,但是客观来说,这个说法其实将大众误导了。因为放眼中国历史,自古以来,藩王造反的成功率是十分低的。
虽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着不少皇帝,是以亲王身份实现篡位的,但这些亲王的篡位,往往是通过政变手法,而非从藩国起兵和朝廷对抗。因为政变手法讲究出其不意。典型的例子有唐朝的唐隆政变:当时韦皇后毒死唐中宗,册立李重茂当大唐的傀儡皇帝,结果,被李隆基抢先发动政变,夺取政权。而利用藩国的力量和朝廷对抗,并且成功取得政权的,在朱棣造反之前,成功的案例只有一件半:
一件,是元朝大将燕帖木儿反对元朝的天顺帝、泰定帝父子,于是拥立元文宗另立朝廷,而后造反夺权,最终夺取政权。不过当时的背景是元朝局势混乱,因此燕帖木儿和元文宗能够成事儿;
半件,是春秋时代,晋国的附属国曲沃起来造晋国的反,并篡夺了晋的世系。不过,毕竟曲沃对付的是巴掌大的晋国,因此这个案例充其量是半件。
此外还有西晋时期,诸侯一度篡夺了痴儿天子司马衷的皇位,不过这个篡位很快失败,痴儿天子也最终还是复位了,因此不被视为成功案例。
朱棣是一个聪明人,不会不知道:藩国对抗朝廷,成功率这么低的事情,他即便是有心思,充其量也是脑子里想想,断然不会真把这幻想当做事业来干。
?朱棣的两个大恩人
朱棣本来的人生轨迹是和大明皇位无缘的。但是,建文帝登基以后的倒行逆施,让朱棣不得不破釜沉舟:建文帝登基元年,就针对大明的藩王们进行迫害,一时间,大明的藩王们人人自危,只不过迫于朝廷的强大,而敢怒不敢言。
朱棣经过一番权衡,于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豪赌:这种豪赌,本质上也是朱棣死里求生。甚至从某个角度来说,朱棣并没想着获胜,而只想轰烈而死。
朱棣造反的消息传到朝廷以后,建文帝急忙派兵讨伐。本来按照大明朝的规矩,朱棣造反,其余的藩王也该起兵勤王、打击叛逆才对。但是,由于藩王们见识了建文帝给被迫害藩王们提供的?美好待遇?,而选择作壁上观:虽然名义上保持中立,但却巴不得建文朝廷快点垮掉。从大明朝的藩王角度来说,建文帝是地地道道,而朱棣是?奉天讨贼?。
其实如果藩王们保持中立,让建文朝廷和朱棣的力量进行正常意义上的单挑,那么,建文朝廷也可以做到碾压朱棣,但是,建文朝廷偏偏派遣李景隆去讨伐朱棣。尽管李景隆率领的军队是朱棣叛军的数倍之多,但是李景隆的部队居然节节败退,而朱棣则先从勉强抵御建文军队的进攻,到了可以反击,甚至还一路高歌猛进兵临南京城外。
朱棣大军打到南京城外以后,建文帝于是派遣李景隆守卫南京。结果李景隆索性打开城门,把朱棣大军放进了南京,自此,建文朝廷崩溃,建文帝下落不明。随后不久,朱棣登基称帝,建立永乐朝廷。
可以说,朱棣和建文帝这三年开外的战争,改变了各自的命运轨迹。对于朱棣来说,建文帝和李景隆是自己的两个大恩人:因为没有建文帝的倒行逆施,自己也不会死里求生去造反,而没有李景隆不断打败仗,自己也早被建文朝廷的军队活捉,最终押解到南京被处死了。
明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长达四年的靖难之役,随着燕王朱棣率领大军直抵南京城下,已是到了关键的决战时刻,建文帝朱允炆一方虽然节节败退,但还有二十万守军,而且南京城高池深,是易守难攻,眼看又是一场激烈的大战。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南京被朱棣兵不血刃的拿下,因为负责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是直接打开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使得朱棣获得靖难之役的最终胜利。
李景隆可谓是标准的皇亲国戚,他是明朝开国第三功臣李文忠的儿子,而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外甥,曾经当过朱元璋养子,跟朱棣是表兄弟。
在靖难之役之前,李景隆可以说是一个很成功官二代,出身显赫,表现也很是优异,长得也很帅。因此史书记载他?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太祖数目属之?。
但靖难之役开始以后,李景隆表现出他是高级绣花枕头的一面,建文帝朱允炆对他是寄予厚望,是?赐通天犀带,亲为推轮?,并且给了他很大的自主权,是?令一切便宜行事?。
但李景隆的表现是让人大跌眼镜,是屡战屡败,可以说是燕王朱棣的运输大队长,每次战败,又是给其送兵马,又送物资的,是相当贴心,但即使这样,李景隆偏偏还没事,建文帝对他是一再宽容和保护,对他一直是信任有加,并且委以重任,结果等到朱棣到了南京城下以后,李景隆是打开金川门来?回报?建文帝朱允炆,使朱棣完成了最终一击。
靖难之后,朱棣登基为帝,也是投桃报李,授李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而且?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俨然是功臣之首的待遇,压根不是降臣的待遇,所以很可能李景隆就是一个高级卧底,当然史书也没有明确记载是不是,只能说是疑似、可能是个高级卧底。
当然不论李景隆到底是不是绣花枕头,还是高级卧底,不论是有心或者无意,他在靖难之役的种种作为,是给朱棣提供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但因为他的待遇太好了,自己又不知进退,显得很是高调,所以靖难诸功臣皆是愤愤不平。先是周王、刑部尚书郑赐等以李景隆贪受贿赂、图谋不轨等发难于他。
又是成国公朱能和吏部尚书蹇义,还有文武群臣,廷劾李景隆和弟弟李增枝逆谋有状。再后来又是礼部尚书李至刚以?大不道?发难于李景隆。
在这一波波发难之中,刚开始朱棣是不予追究,后来是?诏削勋号,绝朝请,以公归第,奉长公主祀?。最后在礼部尚书等人发难下,朱棣干脆褫夺了李景隆的爵位,并且将他软禁在家中,李景隆生气之下,是气得绝食,以这种方式来抵抗,当然有可能也就是做做样子,总之就是没有饿死,到了永乐末年才去世,虽然可以说是得以善终,但是这一生也是相当窝囊,并且很是憋屈的。
可以说李景隆这一生,是打烂了一手好牌,起点很高,但在靖难之役之中的种种草包行为,给人一种高级卧底之感,却没有得到明成祖朱棣的正式确认,只是靖难以后,给其功臣之首的待遇,以致招来其他靖难功臣的怨恨,最终惹得众人接连发难,朱棣为了平息众怒,对他是一再打压,最后可谓是身败名裂。
如果他不是卧底,那么他是真的草包;如果他是卧底,那么他还是草包,被明成祖朱棣玩弄于鼓掌之中,还没有被正名,最后是留下滚滚骂名,成为一代笑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5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北宋灭亡后,南宋是怎么建立起来的
下一篇: 刘禅的7个儿子最后是什么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