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即汉昭烈帝,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今天对百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
东汉末年,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与公孙瓒成为同学。不过,在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刘备因为自身实力有限,所以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屡战屡败,但是,刘备在各个诸侯之间,却很吃得开,比如陶谦就将徐州让给刘备,袁绍、刘表更是让将刘备视为座上宾。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早期在诸侯间很吃得开,这两大谋士功不可没!
一
首先,这两大谋士不是诸葛亮、庞统,而是一开始就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孙乾和简雍。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在能力和谋略上,孙乾和简雍无法和诸葛亮、庞统相提并论。但是,在刘备的初期奋斗中,孙乾和简雍却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一方面,就孙乾来说,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东汉末年,孙乾最初被名士郑玄推举给州里,后来,因为刘备担任徐州牧,就将孙乾征召到自己手下,以此出谋划策。公元196年,刘备和吕布之间上演了一出“农夫与蛇”的故事,也即吕布夺取了徐州之地。
二
对此,孙乾依然选择跟随刘备,从而开启一段颠沛流离之路。公元220年,因为对待汉室立场上的不同,刘备背叛曹操,想向北与袁绍联合,便派孙乾出使与袁绍结盟。而孙乾没有让刘备失望,促使袁绍愿意收留刘备。不过,在官渡之战后,刘备被曹操击败,决定向南投靠刘表。这一次,刘备又是派遣孙乾去打前阵。孙乾在出使荆州后,促使荆州牧刘表愿意接纳刘备。而刘备在来到荆州后,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这点。到了公元214年,刘备击败刘璋,占领了益州之地。在此背景下,孙乾被刘备拜为秉忠将军,其待遇仅次于麋竺,与简雍相同。
三
另一方面,简雍(生卒年不详),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由此,和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张飞一样,简雍和刘备也是同乡的关系。并且,简雍年少时与刘备很有交情,跟随他四处奔走。换而言之,简雍和刘备是发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刘备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之间辗转流离时,简雍和孙乾一起扮演者打头阵的角色。比如在建安六年(201年),刘备至荆州投靠刘表之际,简雍与麋竺、孙乾一起为刘备充当说客,帮助刘备在荆州之地立足。
四
最后,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和孙权、曹操三家三分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受邀入益州,简雍随从也同行。在结交益州牧刘璋上,简雍这位谋士很好地完成了说客的工作,也即打消了刘璋的疑虑,为刘备夺取益州争取了时间。等到公元214年,刘备、诸葛亮、马超等人包围成都后,简雍成功说服刘璋投降,也即帮助刘备用较小的代价夺取了益州。因此,等到刘备论功行赏的时候,拜简雍为昭德将军,与孙乾相同。总的来说,在刘备没有获得诸葛亮、庞统、法正等一流谋士辅佐之前,孙乾和简雍是刘备身边的两大谋士。当然,虽然在出谋划策上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但是,刘备早期在诸侯间很吃得开,这两大谋士显然是功不可没的。
三国刘备是历史中的名人,年轻时就在各诸侯间留下很好的名声,是一个值得弱者信赖的人。从刘备的表现看,他一生行事始终都坚持着以德服人的宗旨,并且还在历史上留下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千古名言。那么,刘备的德行好、名声也好,为什么却没能获得普遍认可呢?这就要具体看看刘备的“以德服人”,讲求的环境以及受益的对象了。
刘备待人确实比曹操和孙权弘毅宽仁,曹操待人讲求的是实用主义,只要有才干,能为我所用,那就怎样都行,不管其为人有何缺点,他都会努力容忍,甚至像徐庶这样不为其献策的人,他也白白养着。孙权用人更是不地道,从其对待陆逊就可见一斑。刘备待人比曹操和孙权走心多了,多数时候都是以德服人,以情感人,基本不耍权谋之术,这也是蜀汉君臣人情味儿浓厚的根本原因。
《三国志》中曾记载刘备礼遇刺客,最终感化刺客放弃刺杀刘备,惭愧而去的故事。公元191年,刘备在担任平原相时,其治下的百姓多数都支持刘备,只有一个叫刘平的人“耻为之下”,在暗中收买刺客前往刘备住处刺杀刘备。刺客到了刘备处,没想到受到了刘备热情接待,搞得刺客都不忍心下手加害刘备,最后只得向刘备坦白了来意,说完后赶紧离开了,令刘备也感到意外。可见,刘备待人之诚确实不是虚言。
刘备早期在各路诸侯间能够立身,主要靠的就是只做符合道义的事,不做坑人害人的事。在黄巾军活动比较猖獗时,管亥曾率军包围北海相孔融,危急中孔融派太史慈突围向刘备求助。刘备见到太史慈来求救时,惊讶地感叹道:“北海相孔融居然知道世上有刘备!”随后,立即派军随太史慈前往营救,使孔融得救。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谦深陷曹操围困,刘备认为陶谦是受害方,不久后他跟随青州刺史田楷前往救援。陶谦得知刘备等人前来支援,非常感动,专门给刘备拨了4000丹阳兵,还表奏刘备为豫州刺史,请他驻军在小沛,保护徐州的安全。第二年,陶谦病重时,向糜竺等留下遗言说“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后在糜竺、陈登、孔融等人的劝说下,刘备才接任了徐州牧。孔融、陶谦等人之所以如此信任刘备,主要是因为刘备的德行令他们信服,这正是刘备的魅力所在。
在刘备身上还有一个特别现象,就是追随他的人,忠诚度都很高,很少有背信弃义之人,很多人在刘备朝不保夕,甚至生命都不能保障的情况下,依然心向刘备,相信刘备,这也是刘备多次失败,却总能崛起的原因。但刘备的基业“成于德、败于义”,最后因为荆州被东吴袭取,关羽被杀,使刘备身心俱疲,倍受打击。为了坚守自己一贯倡导的“仁义”,刘备决定为关羽报仇,惩罚东吴夺取荆州的行为,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最终被陆逊杀得大败,使蜀汉刚刚建立起来的基业遭到重创,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方,成为最先灭亡的一个,实在可惜!
总的来看,刘备的德行更多的是重视小德、私德,而于大德大义方面做得并不卓越,很多人甚至认为刘备是一个虚伪的伪君子,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在历史上赞扬刘备的人很多,袁绍、曹操、陈寿等人,都对刘备不乏溢美之词,所以,刘备在品德修养方面还是值得尊敬的!
个人以为,晚年的刘备堪称名将,只不过这位名将是努力出来的名将,不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类型。然而,军事经验点满之时,英雄已然迟暮,壮志未休,精力已衰,终于不耐久战,未能善了,可惜,可惜。
一是由于出身低微,因而也就没什么心理上的负担,也造就了他独特的风格。
史书记载:刘备小时,曾指着家中一个树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说他自小就有远大理想,这是给他脸上贴金。中国的史书大都如此记载,不必当真。
事实上,草根的刘备,比常人少了一些衿迟,多了一些仁义,狡猾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而已。
否则,也就无法理解他屡败屡战,把当时的大小诸候投了一遍这种复杂的人生经历。刘备投靠过公孙瓒,然后是陶谦,吕布,后来是,曹操,袁绍,再后来是刘表,孙权。这些大小军阀中,有英勇善战者,也有多谋寡断者,有狡猾奸诈者,也有徒有其表者。但无一例外都收留了他。
个中原因,有对方极力壮大势力,招贤纳士的原因,更多的应该是刘备独特的个人气质和魁力。致少,他没有给人有危险感。不象武功盖世的吕布,谁都怕收留他。
刘备的性格和反映在外表的表现,也吸引了一批忠诚的部下,关羽,张飞,赵云是万人敌一类人物,但是,一生追随刘备,忠心耿耿。唯一能解释的理由,只能是刘备的气质和魅力折服了他们,也包括道德楷模一类人物诸葛亮。
治国安邦,打天下没有人才只是一句空话,有人才却留不住更非一个领导的作为。如显赫一时的袁绍就是如此,曾经的袁绍,凭借着显赫的家世,事业上一度如日中天,大有一统天下的趋势。可惜袁绍这个大雪球,经不得阳光照射,只能是越来越小。
刘备的雪球虽小,却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变的越来越大。
二,对贤德之士的独俱慧眼和放心使用是刘备的又一种风格。
这种性格是所有领导者都应俱有的风格,不过许多人,并不能善始善终。难能可贵的是,刘备始终是如此。
诸葛亮,庞统,法正,在三国一世都是一流人才。诸葛亮谨慎正统,庞统放荡不拘小节,法正偏激而有奇谋。这三个人的性格可以说是各不相同,但又都能为刘备所用,而且,忠心不渝。不能不说得益于刘备的眼光和方法。
白帝城托孤,历来众说纷纭。然而,仔细分析,其中的真心实意应占了大多数。后世如何发展,不是靠临终时的权谋和心机所能左右得了的。刘备一代人杰能不知道。然而,又有几个帝王在临终时能有这种清醒和气度呢?就算刘备运气好遇到了千古完人诸葛亮,可是,如果刘备没发现他,没起用他,没托付他又有何用呢?所以,仅靠运气,权谋,阴谋,计巧是解释不通的。
刘备打下汉中后,在众人都以为他一定任张飞为汉中太守时,刘备却力排众议,任用了不被看好的魏延。事实也证明,刘备的眼光没有错。
夷陵之战失利后,江北的黄权无奈之下投靠了魏国。刘备手下有人建议杀了黄权留在蜀汉的家人。刘备说:我负黄权,黄权不负我,黄权家人在蜀汉待遇一直很好。这种心胸,这种气度,历史上许多的君王都做不到,看看汉武帝是如何对待李陵的吧。
从个人的资质,能力,谋略,手腕上来讲,刘备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算不上出类拔翠者,就是在当时,他也比不上曹操,甚至也比上孙权。但是,刘备有他别人不能及的优点,也正是这些优点,助他成就了一番事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5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在清朝时期,皇帝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