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刘备宝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对百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称帝后,铸造了八口宝剑,为何五虎上将只有三位得到恩赐?
历史上,宝剑是代表权利的象征,一般尚方宝剑只会恩赐给皇帝非常信任的大臣,或者亲眷。根据历史材料记载,刘备在登基称帝之后也做了八把宝剑,但是刘备的五虎上将只有关羽,张飞和赵云得到了宝剑,这是为什么呢?
刘备在登基称帝的前一年关羽就已经阵亡了,刘备为什么要给已故的关羽一把宝剑呢?是因为关羽曾经和刘备拜过把子吗?显然这不足为由。刘备在登基时铸造的这八把宝剑显然是为了政治统治而铸造的,虽然和关羽情同兄弟,但是恩赐给了关羽,会让黄忠和马超想入非非。虽然说黄忠和马超跟随刘备时间尚短,但是黄忠在七十岁高龄仍然选择跟随刘备,上刀山下火海,这也是一个忠将,如果恩赐给关羽而不给黄忠会让黄忠有叛逆之心。
刘备把宝剑赐予赵,张,诸
张飞作为和刘备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这一人毋庸置疑,刘备应该给一把宝剑。诸葛亮作为军师,而且是刘备当初三顾茅庐请到身边来的,对于诸葛亮刘备也是非常感激的,所以诸葛亮这把宝剑也不能吝啬。
赵云作为一个跟随刘备多年的老战士,而且还把刘备的儿子阿斗救了出来,这也让刘备对于赵云是刮目相看的。而且,赵云这个人很识时务,当时张飞和关羽拉着赵云和刘备一起结拜为兄弟之时,赵云果断拒绝了,虽然他是很想进入其中的,但是由于刘关张三人的实际已经美扬天下了,他作为后来者是融不进去的,所以,他毅然决然的拒绝了。刘备很是赞许赵云的做法,以致后来刘备对于赵云总是另眼相看,在刘备的心里,赵云的分量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所以,宝剑赐给了赵云一把。
刘备给自己和儿子们一把
刘备作为铸造者自己留了一把宝剑,太子刘禅,儿子刘永和刘理每人一把。父亲肯定是爱儿子的,宝剑作为皇室的宝物,儿子们一人一把也是值得理解的。但是前面讲到了赐予已故的关羽一把宝剑,那么刘备的第一个孩子刘封也已经去世,刘备又极其看好这个孩子,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也跟着刘备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备为何不恩赐一把宝剑给刘封呢?也有可能是因为刘封没有后代,关羽死后刘备可能把宝剑恩赐给关羽的儿子了。
但是又有异议出现了,刘备把宝剑不仅赐给儿子还赐给大臣,那么这是不是乱了辈分呢?如果按政治统治来说的话,确实是乱了辈分,既然是为了稳固军心,那么儿子们和大臣同时得到宝剑显然是不合理的。换个角度想,刘备当时铸造的八把宝剑想要给自己的儿子们也是合情合理的,做父母的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这个典故是陶弘景所记载的,但是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却是只字未提,这也说明了这个故事有虚构的嫌疑。通过我们以上的讨论可以得出,很多的问题还是有破绽的,所以宝剑只给五虎将中的三位这个问题我们也不要浪费时间去研究。
无论正史还是小说演义,赵云都是勇猛无敌的形象。陈寿在《三国志》里评价其「 ”强挚壮猛”,小说《三国演义》说赵云「 ”一身是胆”,位列五虎上将最后一名。 然而就是这样一员虎将,刘备称帝时却没给其封侯。刘备称帝后封黄忠为关内侯,马超为斄乡侯,张飞为新亭侯,不久后进封为西乡侯。关羽因20多年前就已被汉献帝封为汉寿亭侯,出于对献帝的尊重,刘备没有对其重新封侯。这样五虎上将里,唯独赵云没有爵位,这是什么原因呢? 三国时期战乱频繁,军人的地位空前提高,因此能封侯的一般是独当一面、战功赫赫的领军将领,相当于现在的司令,而赵云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将军,刘备在世时,赵云一直是刘备的护卫队长,相当于现在的总统保镖。说到这里有人会反驳,赵云不是五虎上将之一吗? 五虎上将这个词语什么时候出现的已不得而知,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战争很有戏剧性,两军对垒,双方将领撸起袖子单挑,有一方主帅被杀,军心涣散,另一方打群架似的冲杀过去,从而获取战争的胜利。这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将军一定是武力值最高的,一定是像赵云、张飞这样有万夫不当之勇的。然而真实的战场千变万化,战机稍纵即逝,将军作为军队的「 ”大脑”,是坐镇中枢指挥和应变的。 小说《三国演义》有太多演义成分,《云别传》的成书时间、作者、权威性、真实性都已不可考,裴松之引注《云别传》的时候赵云已经去世接近200年,相当于我们现在写清朝乾隆时期历史,权威性亦不高。因此本文里笔者芳魂主要参考《三国志》,带大家看看正史里赵云一生的经历。 赵云原是公孙瓒的部下,后追随刘备。《三国志》里赵云第一次出场是长坂坡之役,刘备败走途中,赵云带甘夫人和刘禅杀出重围。关羽、张飞等人都在领兵打仗,唯有赵云保护刘备家眷,可见赵云当时只是刘备的护卫队长。此役因保护家眷有功,刘备破格提拔赵云为牙门将军。 这里要说一下东汉到三国时期将军等级分类。第一等大将军,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如曹操、袁绍年轻时追随的何进就是大将军。第二等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车骑将军,第三等镇西将军、镇东将军、镇北将军、镇南将军,第四等征西将军、征东将军、征北将军、征南将军,第五等杂号将军,如奋威将军、牙门将军、偏将军 、俾将军等,仅比都尉高一级。 牙门将军这个武官职位是刘备发明的,历史上只有赵云和魏延两人担任。古时驻军,主帅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 ”牙门”。牙门将军此时率领的应该还是刘备的卫队,刘备专门造了个「 ”将军”,以提高保镖的地位和感谢赵云拼死保护家眷。 赵云第二次出场是跟着诸葛亮打西川,《三国志》记载「 ”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此时的赵云终于不用跟着刘备 *** 后面转圈了,而且诸葛亮单独分给赵云一队兵马,从外水上江阳。西川平定后刘备封赵云为翊军将军,仍属于第五等杂号将军。 没过多久刘备登基,大赐爵位,赵云此时在军中履历太浅,仅凭跟着诸葛亮打了一次仗,是远远不够封侯的,也不能拿救了一次太子说事吧,假如皇帝给自己保镖封侯,其他没有爵位、在外征战多年劳苦功高的将军难免不服。 赵云第三次出场是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登基,也许是感激赵云救命之恩,刘禅继位当年先后升其为征南将军、镇东将军,从第五等武将升到第三等,而且赵云终于有了爵位:永昌亭侯。 再说一下三国时期的爵位等级。当时侯爵分五级,分别是县侯、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对应的是汉朝郡县制里「 ”州郡县乡亭”的后三级。县侯是最高级别的侯爵,食邑过万户,也就是说一个县不管有几万户人家,收的赋税都是县侯的,因此又称万户侯。乡是县下一级的行政单位,因此乡侯的食邑就少得多,亭是乡下一级的行政单位,亭侯食邑又比乡侯少。都乡侯与都亭侯食邑更少,而且是固定不变的,分别是三百户与两百户。 据《续汉书·郡国志》载,永昌是益州的一个郡,古代十里一亭,和现在一个迷你小镇的规模相当,赵云是永昌亭侯,他的封地应该在永昌郡的某一个亭,亭长管治安,亭侯收税。 刘备去世新皇等级,新皇也有自己信任和用着顺手的人,于是新皇的卫队换人了,赵云下岗了。没办法谁让「 ”一朝天子一朝臣”呢,京城是混不下去了,那就跟着诸葛亮打仗去吧。于是赵云第四次出场了,赵云率军和曹真在箕谷大战,大败而归。回来后被贬为第五等镇军将军。 赵云第五次出场,史书里只用了八个字: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5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