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牧不死赵国就能不灭吗,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6 23:04:33

李牧不死赵国就能不灭吗,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了解:李牧和赵国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牧不死,赵国是否可以不被灭国?

李牧(公元前289年-公元前229年),李氏,名牧。战国末年最杰出的战略家及军事家,在战国时期有着崇高的威望。他北抵匈奴,使得匈奴人几十年不敢南下牧马;抗击秦军,成为秦王嬴政在一统六国的征途上最大的障碍,攻破赵国花费了8年时间。素来有“李牧死,赵国亡”一说,足以见其优秀的军事才能和其对赵国影响之大。

李牧(公元前289年-公元前229年)

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率主力直攻赵国都城邯郸,此时的赵国由于连年征战和在公元前231年北部代地地震等自然因素,饥荒四野,兵丁溃乏,国力已经相当衰弱。赵王迁任命李牧为大将军,司马尚为副将,倾全军之力抵御来犯的秦军。双方兵力在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胶着了三月之久,在李牧的指挥下,秦军久久不能攻破赵军防线。

秦大将军王翦(生卒不详)

秦军长距离物资供给困难,加上井陉久攻不下,士气已经开始下滑。王翦深知李牧不除,秦军想要攻下井陉,直取赵国都城非必易事。随派奸细潜入赵国都城邯郸,花重金收买了赵王迁的宠臣郭开,让郭开以诬陷廉颇的手段,一边在赵王迁面前诬陷李牧和司马尚,一边散布流言蜚语,称李牧通秦卖赵。赵王听信了郭开的谗言,令宗室赵葱和齐人颜聚代替李牧和司马尚。李牧抗命不从,赵王设套抓捕了李牧并将其杀害。三个月后,王翦率军队直攻赵国都城邯郸,俘赵王迁,赵国灭亡。

单从王翦攻赵的历史事件角度看,李牧死,赵国再没有优秀将领能有效地防御秦军进攻,导致邯郸破,赵国灭,李牧的死对赵国的灭国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但是如果从整个战国大环境分析:1、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了韩国,为灭赵创造了地域条件。2、商鞅助秦孝公变法在经济上的变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在政治上的改革,奠定了一统集权的国家管理架构。经过数代君主的努力,具备了一统六国的大趋势。3、春秋战国200多年的社会动乱,长期争霸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人民也渴望实现一统。由此可见,赵国被灭,那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不是因为一个李牧或者十个李牧的存在,就可以成为赵国不灭的保障。李牧即使不死,确实可以为秦国灭亡赵国,带来很大的阻力,但不会影响到秦国一统六国总体的大战略,在秦国的攻势下,孱弱的赵国只会多争取几个月的顽强抵抗而已。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可是李牧面对强秦却能百战百胜,这是为什么呢?

百战百胜,说得夸张了。

史书比较明确记载的,李牧是两度击败秦军。

1、在赵悼襄王时代,李牧被长期闲置

这里就有个疑问了,在长平之战与邯郸保卫战之后,秦赵之间的战事很频繁,为什么大多数战役都看不到李牧的影子呢?

自从李牧在北疆大破匈奴后,又在公元前243年伐燕,取二城。此后将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就销声匿迹了,无论是与燕国的战争或是与秦国的战争,都没看到他的身影。战事频频,为何李牧却被晾在一旁呢?

考查史料,李牧伐燕时间是赵悼襄王二年。当时赵悼襄王执意要迎娶歌女出身的寡妇,即后来赵王迁的母亲。对此,李牧是持坚决反对的态度,令赵悼襄王十分不快,由此被冷落。此后,一直到赵悼襄王去世,李牧都是被闲置的。

赵悼襄王死后,赵王迁继位。赵王迁二年(公元前234年),秦国大举入侵赵国。秦军统帅桓齮出兵攻打平阳、武城,赵国政府派扈辄率军前往救援。扈辄只是一个平庸的将领,在秦军的猛攻之下,赵军大败,十万名赵军将士横尸沙场。对赵国来说,这无异于灭顶之灾。在长平之战后缓慢恢复元气的赵国,实在难以承受一次十万人被歼灭的大损失。

秦国得势不饶人,桓齮兵团非但没有见好就收,反倒继续深入。赵国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只有李牧有能力挫败秦军,拯救赵国于危急之中。就这样,李牧被任命为大将军,实际上就是赵军总司令,奔赴前线,阻击秦军。

2、宜安之战,李牧大破秦师

公元前233年(赵王迁三年),桓齮统领的秦国兵团继续深入,与赵军战于丽赤、宜安(河北石家庄东南)。李牧临危受命,纠集了一支军队,驻扎在赤丽、宜安东部的肥城(河北晋县)。李牧的主力应该是来自北方军区,也就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北方兵团。与新锐的李牧兵团相比,桓齮兵团已露疲态。秦军在赵国境内已经征战将近一年,又在赤丽、宜安发动攻势,已是疲惫之师。

桓齮是一位优秀的将领,可是他显然低估了对手李牧。

赤丽、宜安两城尚未攻下,李牧的生力军已经赶到宜安以东的肥城。这时秦军的位置相当不利,随时可能受到赵军的左右夹击。对桓齮来说,最好的选择当然是退却,避开李牧的锋芒。可是他并没有退却,因为他并不把对手放在眼里。

作为长平之战后崛起的新一代将领,桓齮对赵国的军事力量抱着藐视的心理,他曾经两度率兵侵赵,攻城掠地,如入无人之境,特别是在平阳、武城之战中,歼灭赵军十万人,堪称伟大的胜利。桓齮显然也只把李牧视为普通的将领,然而,低估对手总是致命的。

这场战役的详情已不可考,《史记》仅有短短数言:“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这个纪录实在过于简略。战国中后期的六国史书,后来都被秦始皇烧了,所以找不到更多的资料。要知道秦国人向来对打败仗十分忌讳,损失了多少人,是从来不提的。我的分析,秦军的损失至少在十万人以上。秦军桓齮在战后畏罪逃亡,倘若不是因为他的损失超过战果(之前歼灭赵军十万),怎么会畏罪呢?

宜安之战后,李牧乘胜追击,光复许多被占领的城邑,秦国人耗时一年之久的攻赵之役不仅颗粒无收,甚至还把先前吞并的土地吐了出来,可谓是赔本买卖。

3、再破秦师,赵军惨胜

一年后,公元前232年,秦军又一次以猛虎下山之势,扑向赵国。秦军兵分两路,一路攻至邺城,另一路直奔太原,取狼孟、番吾。

赵国再一次举国震动,能不能击败秦军,这就要看李牧的本事了。从国力上说,赵国已经不是秦国的对手,从军力上来看亦然。秦国虽然在前一年受挫,可是无论是兵员或武器、粮食,都能迅速得到补充。相比之下,丧失大片土地后的赵国,显然捉襟见肘。可以说,赵国是毫无胜算的。

但是李牧又一次震惊世界,在这场硬碰硬的战争中,他又打破了秦军的神话,在正面交锋中击退敌人。关于这场战斗的详情,很可惜,史书并没有记载,但是可以想象此役的惨烈。

《战国策》中有一个记载:“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我仔细分析这个记载,与秦军的两路出击是相吻合的。秦军一路攻邺城,邺城临黄河、漳水,即“秦、赵战于河漳之上,再战而再胜秦”;另一路秦军攻番吾,即“战于番吾之下,再战而再胜秦。”

在这次秦赵大战中,李牧与秦军有过四次战斗,全部取得胜利。然而,这个胜利只能用“惨胜”来形容。“四战之后,赵亡卒数十万,邯郸仅存。”赵国损失数十万人,按保守来算,至少二十万。这个胜利虽然赢得很艰难,毕竟是赢了,除了李牧,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做得到了。

反过来说,赵军损失数十万人,秦国却歇了三年没有攻赵,可见秦军损失之大,也不会是小数字。

三年后,秦军又一次大举进攻赵国,但这次李牧没有表现机会了,没有死于战场,而是死于奸臣之手,令人扼腕叹息。其实就算李牧不死,赵国能抵抗多久,也是个谜。实力就摆在那里,秦国越来越强,特别在吞并韩国之后,已迈出统一的坚实步伐;反观赵国,土地不断地缩小,兵力也不断被削弱,与秦国已经完全不是同一级别的对手了。李牧确实是一位军事天才,可是天才也不可能一个人战斗,统帅的水平固然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如果没有坚实的国力为后盾,纵然有奇谋妙算,恐怕也难以长久有效吧。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49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