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褚遂良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他在民族思想方面又有哪些想法

众妙之门 2023-07-06 23:01:19

褚遂良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他在民族思想方面又有哪些想法

褚遂良,字登善,唐朝时期宰相、政治家、著名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褚遂良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主要成就

书法艺术

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品主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褚遂良研习多种字体并综合运用,史称他的书法初学欧阳询、史陵,然后学习舅父虞世南,终法为“二王”(王羲之和王献之)且融会贯通汉隶,自创一体,所以被称为“初唐四大楷书家”之一,“欧、虞、褚、薛”,人称“褚体”。

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出现前后两种不同的风格,前期的《伊阙佛龛碑》和《孟法师碑》书体大致相同,均用方笔,起笔露锋,钩等笔画的收笔直出未回锋,字画提按不明显,保持了欧、虞的书体特色。在风格上,吸取了虞世南楷书的宽绰典雅的结体特点和欧阳询楷书锋利刚劲的运笔特点。同时,将他们瘦长的字形进行了压缩。褚遂良前期的作品不仅残留北碑的影响,而且在运笔和结体上,大量掺入了隶书的体势,但也并非照搬硬套,而是选择性的吸收创新、化为己用。

《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是其晚期的作品,两者一个峻整严饬,一个空灵飞动,在用笔上由以骨取胜的平直的二分笔转向以筋取胜的一、二分笔兼用,笔画起伏多姿,跌宕有致,曲笔兼用,表现出强烈的节奏感。褚书的新规范一出,天下竞相学仿,成为一时风尚。直到武周极盛时期,虽然褚遂良人已过世,官爵也被剥夺,但其在书法上的名望不减,并以其率直骾亮的人品和遒媚飘逸的书品被后人传颂,褚遂良的唐之“广大教化主”的地位也被越来越多人肯定。

初唐书法家中,以欧阳询、褚遂良二人最具有创新精神,褚遂良最能与时俱进,欧、虞两人书法,保留隋朝书风较多,褚遂良书法则能汲取众家之长,不被前辈们多抑制,他的字给人感觉骨肉分量达到均衡,且刚柔并济,清朗秀劲,英俊潇洒,力和美、骨与韵趋于一体,“真正开启‘唐楷’门户,堪称隋唐楷书过度的桥梁”,最终推动了唐代尚法书风的形成, 对唐代乃至后世书法的延续和创新提供了借鉴。

民族思想

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不仅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理论体系也比较完整。从整体来看,主要由“先华夏而后夷狄”、“畏威慕德”和“以信义而抚戎夷”等三大部分所构成。

“先华夏而后夷狄”  是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的核心。褚遂良认为,唐朝所直接管辖的汉族地区和被称为“遐荒”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既然在地域上是有层次的,那么对其重视的程度也应当有层次。他为此很形象地打了一个比喻,把唐朝应该直接管辖的地区比作“一身”,在“一身”之中,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等于自己的“腹心”, 各个州县如同四肢, 而 “四夷”则是身外之物, 或者说是他人手足, 与汉族地区没有多少直接联系。

在传统的民族关系思维中,“威”一般指国威、兵威,具有以武力使对方感到恐惧的意思。在褚遂良的思维中,就是通过诛的手段,使少数民族惧怕唐朝。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德”有时指道德,有时指恩德,而在褚遂良的思维中,主要是指德化。在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中,对少数民族实行德化主要是通过册立可汗的方式使少数民族对唐中央感恩戴德,从而永远依附唐王朝。

在中国古代,安抚边疆少数民族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在褚遂良看来“以信义而抚戎夷”是最好的方式之一。应当说,褚遂良的这一思想可谓抓住了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实质。在褚遂良看来,“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信为国本”。第二,对少数民族守信能够充分显示中原王朝的形象。第三,守信是避免民族战争的有效途径。

褚遂良在书法界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褚遂良(596~659),字登善,河南阳翟(今禹县)人。官至中书令,封河南郡公,唐初四大家之一。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感叹无人谈书了。魏徵推荐说:“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于是召为侍书。褚遂良很讲求笔法,著名的“锥画沙”就是他提出来的。他善于提笔作字,有人形容他的字是“离纸一寸”。他的字丰艳流畅,和欧、虞比较,甚有媚趣。然而其字还是很有骨力。其代表作是《雁塔圣教序》。此碑刻出后,一时从者如流,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墨迹有大字《阴符经》等。

唐朝书法家褚遂良的笔法有什么特点

(1)点画。就点画来说,褚遂良用笔非常地灵活多变,将方圆共同体现在点画之中。他的点画,融合了中锋与侧锋,藏锋与露锋。而点画又有斜点、竖点、垂点、圆点、跳点等,为了将不同的点画的笔势表现出来,褚遂良将斜点书写得犹如高峰坠石,而竖点又大多用弯头取势。褚遂良的垂点宛如水滴,圆点显得凝重而又圆满,挑点则具有一些行书的气势。
(2)提画。提画是点画中的挑点的延长,褚遂良在书写提画的时候,一气呵成,用力适当。
(3)横画。横画有长横与短横两种,褚遂良的长横富有弹性,逆向起笔,在中间向上微微鼓起,形成弧度;他的短横线条凝练,铺毫运行。
(4)竖画。褚遂良的竖画不论长短曲直,均挺拔劲健,在末端使力收回。
(5)撇画。撇有常丕撇短撇之分,褚遂良的长撇起笔适重,撇尾使力;短撇起笔使力,短促有力。
(6)捺画。褚遂良的捺画由轻至重,充满了汉隶的特点。
(7)钩画。《雁塔圣教序》中的钩画形状多变,质朴饱满。
(8)折画。折画有方折和圆折两种,褚遂良的折画在过渡的时候非常地连贯。

褚遂良简介与评价:简述褚遂良一生的故事

褚遂良书法褚遂良唐初大臣,书法家。祖籍河南阳翟,晋末南迁为杭州钱塘人。父亮,秦王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贞观十年,由秘书郎迁起居郎。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徵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十五年,他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同年由起居郎迁谏议大夫。贞观中,太宗宠爱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诸王的待遇应有一定规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谋害魏王泰罪被废,遂良与长孙无忌说服太宗立第九子晋王李治为太子。次年遂良被任为黄门侍郎,参预朝政。太宗策划东征高丽时,他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令,二十三年,太宗临终时他与无忌同被召为顾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遂良以抑价强买中书译语人的土地被劾,出为同州刺史。三年,召还,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复为宰相。四年,为尚书右仆射。六年,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自名家,并无过错,竭力反对废立,由此被贬为潭州都督,转桂州都督,又贬爱州刺史。显庆三年死于任所
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他传世的书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圣教序、伊阙佛龛记、孟法师碑、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等,墨迹相传有倪宽赞。

《商鞅变法的意义》——唐代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生平简介



楚梁,唐代政治家、书法家,杨宅人。楚梁博览群书,精通文史。隋末跟随薛举为谋士。后来,他在唐朝做了医生和秘书。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遗诏助其与孙昌戊己;在坚决反对武则天后,被贬为潭州总督。侯即位后,调任贵州巡抚,后贬谪徽州,658年卒;他先在石南学书法,后学王羲之,与欧阳询、石南、薛琦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有《孟氏碑》,《雁塔圣教序》等。


楚良,阳宅人,登山家,汉族,晋末迁居钱塘、杭州一带;父亲褚亮,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一个官员能管住一个普通服务员。


隋良有丰富的文史知识,十年后,郎中移至日常生活;擅长书法,被魏徵推荐到唐太宗配好书,受到赏识;十五年后,他建议唐太宗暂停禅定;同年,霍朗移与大夫商议;贞观年间,唐太宗宠爱第四子王维台,隋梁提出要规范诸侯待遇。十七年;次年,隋亮被任命为黄门侍郎参政;唐太宗计划讨伐高句丽时,持不同意见,尤其反对唐太宗亲征;二十二年,为中书;二十三年,太宗驾崩,与无忌并称命臣。


高宗永辉元年,隋良以低价买下《汉书》的目的地,解体成为通州刺史。三年,被召回,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和童宗舒一样,又当上了宰相;四年,为《尚书》的右仆射;六年后,皇帝想废掉王皇后,立武为皇后。他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没有过错。他强烈反对废除奴隶制,被贬为潭州刺史,调任贵州刺史,又被贬为徽州刺史;咸清三年卒。葬于江苏省丹阳县东南朱塘村。


历任总谋士、甲胄曹参军、秘书郎中、起居郎中、大夫建议、太子客串、黄门侍郎、阴清光禄大夫、校对员大清、秘书令、河南知府、巡抚、巡抚、吏部尚书、太子客串。程尚书右仆射,潭州刺史,贵州刺史,爱州刺史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4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