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历史上五代十国真的很乱吗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6 22:18:43

历史上五代十国真的很乱吗

历史上五代十国真的很乱吗?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该出手时就出手,

拉下了五代史的帷幕。

因此,可以通过他有趣的了解一下五代十国的情况,他就是郭威。

郭威当上皇帝后,有一次去淮南调查民情,当地百姓告诉他,朱温早年征伐这里时,将缴获的上万头耕牛给百姓使用,然后向百姓征收牛租,时至今天的后周,还在征收,而当年的牛早就死了。

郭威当即下令废除了这项既过时又累民的税收。他不仅听当地百姓讲天下大事,也回忆起了自身经历。

公元907年,郭威的父亲郭简在战乱中被刘仁恭所杀,这年才4岁的郭威便随母亲由顺州逃难到潞州去。可是在途中,母亲又不幸辞世,郭威只好由姨母抚养成人。也正是在这一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给他,他便在开封称帝,国家正式步入五代十国时期。

朱温有三兄弟,他排行老三,因其父早死,母亲便带着他们三兄弟投奔刘崇家打工为生。但是由于他们三兄弟经常偷懒,刘崇因此很厌恶他们。

877年,本来就不喜欢从事生产的朱温于是叫上哥仨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唐僖宗被他们打得不得不逃往成都。朱温也因功被黄巢任命为防御使。

但是,在与王重荣交战被击败后,朱温连写了10封信,请求黄巢派兵支援,却都没有回信。朱温因此断定跟着黄巢没什么前途,再加上手下的劝说,于是就投降了王重荣。

王重荣立刻就写奏章上报给唐朝廷。看到骁勇善战的朱温投了降,唐禧宗像捡到宝一样开心的说:

“此乃上天赐予我的上将啊!”

(殊不知是灭唐上将)于是立即下诏授予朱温左金吾大将军,并赐名他“朱全忠”。次年,唐僖宗又任命他为汴州刺史和宣武军节度使,并要求收复京城后才上任。

不到4个月,黄巢被逼出长安,朱温进入汴州,上任节度使,他从此以汴州为大本营。884年,朱温看到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很能打仗,并且手下有一支很精锐的部队,于是请求他一起攻打黄巢起义军。

这年4月,两人联合果然在中牟消灭了黄巢。5月14日,朱温在上源驿大摆筵席犒劳李克用。席间,多喝了几杯的李克用酒后吐真言:“幸好全忠归降得早,不然的话,也是跟黄贼一样的下场!”

李克用的话让朱温怀恨在心,而且朱温觉得李克用军力强大,必定是自己将来的劲敌,于是当晚想趁李克用喝醉留宿于上源驿客站之机杀掉他。朱温派兵将李克用住宿之所层层包围了起来,然后往里投火把,欲图烧死李克用。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阎王爷暂时还不想收留李克用。当天夜里,一场大雨浇灭了李克用住宿处的火势,李克用死里逃生捡回了一条命。

此后,李克用与朱温不共戴天。

李克用逃回自己的营地后,向唐僖宗告了朱温一状,并请求对朱温用兵。唐僖宗怎么舍得失去朱温呢?于是加封李克用为陇西郡王,并说:“你俩都是我的爱将,是唐朝的顶梁柱,不能互相残杀。”僖宗并未怪罪朱温。

僖宗死后,继位的唐昭宗更是成了朱温的傀儡皇帝。

朱温为了扫除自己登基的障碍,斩除李唐根基,先后杀害了丞相和宦官及皇帝的身边人员共1000多人,这样唐昭宗便成了朱温的刀俎之肉。

忠于唐朝的李克用看到朱温要篡唐,于是号召天下起来反朱温,同时联合凤翔节度使李茂贞、西川节度使王建、襄阳节度使赵匡凝讨伐朱温。

朱温为了放心与李克用交战,索性杀了昭宗,立13岁的李柷为帝,即唐哀帝。

称帝后,朱温立即组织力量攻打李克用,但李克用也不是那么容易打的。

不过,第二年李克用病逝,临终前拿出三支箭对儿子李存勖说:“这三支箭都分别代表我的一个敌人,就是朱温、刘仁恭、耶律阿保机,你一定要替我杀了这三个敌人。”

朱温得知李克用的死讯后,以为可以消灭李克用部队了,谁知几次交战都败在李存勖手下。气得朱温感叹地说:“李克用虽然死了,但他的儿子同样厉害,不比他差,我的儿子能有这么厉害就好了。”

朱温作战能力超群,但他的荒淫乱伦也超群。他的长子朱友裕死得早,因此称帝后不知道立谁为太子,几个儿子都不成器,如同猪狗,于是他就趁诸子在外统兵,将儿媳召入宫中,与之私通,看哪个儿媳最让他开心,就立哪个儿子为太子。

结果他的养子朱友文的老婆玩得他最舒服,于是就立朱友文为太子。老二儿子朱友珪得知消息后,派遣几百亲信化妆潜入宫中,杀死了朱温,随后伪造诏书赐死朱友文,自己称帝。

可是朱友珪本来就人脉少,这次是弑父篡位,就更不得人心了。于是朱友贞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并联合大将袁象先发动宫廷政变,结果朱友珪被逼自杀,朱友贞成了后梁末代皇帝。

正当后梁起内讧时,李存勖在北方一边击退契丹的入侵,一边夺取了许多个州镇。这时的李存勖事业很得意,因为朱温的儿子帮自己杀了第一个敌人,接着在后来的一两年里又俘获了刘仁恭并处死了他。到923年,李存勖已占据北方十三个节镇、五十多个州。

朱友贞看到李存勖称帝复唐,就生气了,心想我们刚刚把唐朝灭了,你又来兴唐,于是就兵分多路去攻打后唐,谁知由于兵力分散,造成汴州城内空虚,被李存勖乘虚攻入汴州,朱友贞气得自杀,后梁就此灭亡。

另一方面,后唐建立时,东南各割据政权纷纷向后唐进贡称藩,唯独西南蜀地不肯臣服。于是李存勖决定兴兵讨伐。

可是,不到两年,李存勖也荒怠政务,纵容宦官(唐末逃匿民间的宦官投靠于后唐的有1000多人),他又爱唱戏,以致伶人乱政,听信宦官的话,诛杀功臣,猜忌中心耿耿的李嗣源。

李嗣源死后,长子李从厚刚继位,养子李从珂就发动兵变杀向洛阳,其姐夫石敬瑭帮他抓获李从厚来请功,结果李从厚被从珂派人杀害。

李从珂即位后,总觉得姐夫石敬瑭会来谋自己的皇位,于是为了削夺石敬瑭的兵权,就想把他调离河东这块老根据地。这让石敬瑭极为不满,但又不敢明面反对。

参加完李嗣源的葬礼后,石敬瑭怕李从珂,故而不敢回河东去,急的不像人样。后来经母亲曹太后的求情,又看到石敬瑭瘦成这样,估计构不成威胁,于是就放了他回去。

看看准备的差不多了,石敬瑭于是故意激怒李从珂发兵来打。知道自己的兵力不足以抵挡李从珂,又得知卢龙节度使赵德钧也正在求救契丹,并以割让河东为条件。

石敬瑭便立即以割让幽云十六州(河北与山西北部地区)为条件,派桑维翰来到契丹帐内,向耶律德光跪下哭着说:“请主人放弃赵德钧之请,帮帮我们石敬瑭!”。石敬瑭这叫“孙卖爷田不心疼”,另外每年还向契丹进贡大批财物,以儿皇帝自称。

正找借口南下的耶律德光高兴坏了,于是立即领兵南下来救石敬瑭,最后偷袭大败后唐军队。

936年11月,石敬瑭在耶律德光册封下在柳林(太原)称帝,以山西的简称“晋”为国号,史称后晋。同月,石敬瑭攻入洛阳,后唐亡。

其实,就连石敬瑭的亲信刘知远也对他这种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的行径也表示反对。刘知远对石敬瑭说:“称臣可矣,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贿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日后中原更易遭侵袭,悔之莫及。”可石敬瑭仍一意孤行。

942年(天福七年),契丹遣使来向石敬瑭要吐谷浑之鼎,由于他既不敢得罪手握重兵的刘知远,更不敢得罪他的“父皇帝”,最终忧郁得病,在屈辱中死去,时年51岁。

石敬瑭死后,他的养子石重贵被众臣拥立继位。但石重贵这个人觉得老爸向契丹主称“儿皇帝”太羞辱,于是他继位后没有像石敬瑭那样讨好契丹了。这就惹怒了耶律德光,让举兵南下,想来教训石重贵。

在将士们的英勇抗击下,石重贵打了一两次胜仗。可石重贵有些骄傲自满了,觉得契丹也就如此而已,于是整天和他的婶婶寻欢作乐(石敬瑭死后,石重贵立马就跟寡婶成了亲)。

另一方面,刘知远看到石敬瑭驾崩后,觉得机会来了,于是着力经营太原,加强自己的实力,大量聚集财富,契丹南下来打石重贵,他既不出兵救援,也不抗击契丹,只是冷眼旁观,静观其变。

契丹打下汴梁,灭亡后晋后,耶律德光在开封称帝建立辽朝。刘知远假装派人奉表于辽朝皇帝,耶律德光心里高兴,于是呼其为儿,并赐予木拐,就是说把他当作自己统治中原的拐杖。

耶律德光很想回辽宁去安逸一段日子,于是交代他在汴梁的傀儡人员一些相关事宜,押着石重贵一行回辽宁去了。

刘知远表面上说要去营救石重贵,但实际走到寿阳便又转回太原。他趁契丹人北上,中原空虚之际,渡过黄河,进入洛阳,杀死辽扶植的人员,自己称帝,他对外宣称说:“我是刘邦的后人,所以国号也跟他的一样,叫汉。”史上称之为后汉。

刘知远坐上皇位仅一年就病死了。于是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史称后汉隐帝。当时朝中的几位大官如宰相苏逢吉、管机政的枢密使杨邠、掌出兵作战的枢密使郭威、统率禁兵的史弘肇、管财政的王章,这些大臣都最有权力,但是武断专横,各行其是,搞得朝中乱成一团。

这些人中只有郭威比较有知识,他留心搜罗有才能的文士,并取得了好感。

这里说一下郭威,在18岁时便应募来到李克用这边的泽潞节度使李继韬账下当兵。由于他勇力过人,被李继韬看中,于是带在身边做亲兵。后来李继韬因叛变而被李存勖所杀,其军队被编入从马直,郭威由于能书又会算而被任为军吏。

刘知远任侍卫亲军都虞候时,十分器重郭威,任河东节度使后,也将郭威一直带在身边。刘知远称帝后,又任命他为枢密副使,隐帝时升任为正使,他多次统兵征伐,都有功勋,在军中穿幅巾短衣,与军士无异,皇帝所赐钱财,都分与诸将和军士,因此在军中威信很高,将士们都愿意为他效力。

汉隐帝由于很厌恶他老爸遗留下来的那些大臣,于是想找机会将这些大臣换为自己的亲信。

终于在950年的一天,汉隐帝趁郭威出征时,派人杀死了杨邠、史弘肇、王章,以及郭威的老婆和儿子,随后又派使者到魏州去杀郭威。

郭威被迫起兵,下令攻入京城,准许抢掠朝中文武百官财物十天,汉隐帝刘承祐在劫掠中被乱军所杀。

当时,郭威看到刘崇在太原拥有强兵;许州忠武节度使刘信;刘崇的儿子刘赟在徐州当武宁节度使,如果要起兵反汉,那他们三个节度使联合起来,郭威是难以抵挡的。

于是郭威让李太后下令立刘赟继皇位,并派冯道等大臣去徐州奉迎。看到自己的儿子被拥立继皇位,刘崇当然是高兴了,可他不知此为郭威之计谋。

郭威大军来到澶州时,将士们都觉得刘家已不得人心,建议郭威称帝,随即将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而同时在国内,王峻和王殷也已派人将还未到达京城的刘赟拘押了起来,并以太后之令,废刘赟为湘阴公。刘信闻讯自杀。

至此,郭威正式登上皇帝位,改元广顺,因郭威自认为是周朝虢(guó)叔后裔,故建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郭威即位后,自己带头节俭,并下诏禁止各地进贡奇珍异宝和山珍海味;砸碎宫中原有的金银玉器,以表自己厉行节俭的决心。

为了尽快改变晋代以来残破的社会经济,郭威下诏奖励耕殖,招抚流亡,平均赋役,恢复农业生产,大力发展经济。这些措施都有力促进了后周国力的增强,为以后的征战打下了基础。

可是,三年后的954年,郭威就驾崩了,由于他自己没有儿子,临终前就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养子柴荣。

959年,柴荣突发疾病,不久驾崩,传位给年仅7岁的柴宗训。970年,大将赵匡胤学着了郭威的手法,以“陈桥兵变”和“黄袍加身”逼迫柴宗训禅位于他,结束了五代历史。后来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逐步统一了南方各地。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究竟有多么特殊?

记得小时候记背历史朝代时,最后一句就是“唐宋元明清”,粗心的同学还会以为,唐朝过后就是宋朝了,其实,在唐宋之间,还有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称谓出自《新五代史》,是对五代(907年~960年 )与十国(902年~979年 )的合称。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非常强盛,但终也逃不脱盛极而衰的历史宿命,先是“安史之乱”将大唐这位虚弱的“巨人”给重重一击,接着暴发的“黄巢起义”更是将唐朝的最后一点颜面给撕得支离破碎,结果被黄巢部降唐的朱温(朱全忠)给一手替代,唐朝灭亡。



五代就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五代虽历五朝,但其实的更替太快,朝代与皇帝像走马灯似的,只存在了53年。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后梁(907~923年),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907年,梁王朱温篡唐称帝,国号为梁,建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期间909-913年建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史称后梁,唐朝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自梁太祖朱温开国之前就长期与后唐前身即河东的晋国争霸直至亡国,共历三帝,前后17年。因为皇帝姓朱,为与南北朝时的南梁相区别,故又称朱梁。



后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后唐同时也是五代十国时期版图最大的王朝。后唐疆域广阔,主要控制着中国北方地区,东接海滨,西括陇右、川蜀,北带长城,南越江汉;925年至933年,南方诸国除南吴、南汉外皆奉后唐正朔;930年,后唐控制国土到达极盛;有今豫、鲁、晋、冀、湘、渝诸省,陕、川、鄂之大部,宁、甘、黔各一部分,以及苏、皖淮北等地。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朝代,从936年后晋高祖石敬瑭灭后唐开国到契丹947年灭后晋,一共经历了两帝,12年,另别称为石晋,初定都西京河南府(今河南省洛阳市),后迁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省开封市)。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南、山东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甘肃、湖北、江苏、安徽的一部分。



后汉(947年-950年),刘知远建立的政权。后唐灭亡后,石敬瑭建立后晋,任命刘知远为河东节度使,西元947年,契丹灭后晋后占据中原,但因契丹兵在中原烧杀抢掠,大失民心,只好北撤。刘知远抓住时机,在太原称帝,国号汉,后攻克并定都于东京开封。后汉西南失阶州、秦州、凤州、成州于后蜀,西北得胜州于辽国,盛时疆域约为今山东、河南两省,山西、陕西的大部及河北、宁夏、湖北、安徽、江苏的一部分。



后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国之一,是五代的最后一个朝代,从951年正月后周太祖郭威灭后汉开国,至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宋,历经三帝,享国10年。后周首都是开封,统治范围包括今河南、山东、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湖北北部以及长江以北的江苏、安徽地区。



五代的疆域是相对固定的,多以江淮为界。而十国的情况则更复杂,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王建建国,成都)、后蜀(孟知祥建国,成都)、吴(又称杨吴)、南唐(李昪定都江宁的政权)、吴越(钱镠建于907年)、闽(王延钧称帝)、楚(以湖南为中心,又称马楚)、南汉(唐朝末年就存在的割据政权,被北宋灭掉)、南平(荆南,高季兴所建)、北汉(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刘姓,建都太原)等十余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统称为十国。



从赵匡胤建立北宋后,北宋一朝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上实现了南方的统一,十国结束。



蜀国(907年—925年),十国政权之一,王建所建,定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历二主,共十八年。



后蜀(933年—966年),又称孟蜀,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其疆域较前蜀而言要小,其中后蜀的疆域东线和北线最为显著。东由襄樊退至重庆一带,北也由甘陕退到广元。



吴国灭亡前夕,其统治范围北起海州(今江苏连云港市),南到虔州(今赣州市),东起常州,西达鄂州(今武汉市),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江西、安徽南部、湖北东部等地。



南唐极盛时东暨衢、婺,南及五岭,西至湖湘,北拒长淮。相当于今日苏、皖淮河以南,赣之全部,闽南和鄂之东部,湘以及粤、桂的背部地区。



吴越国极盛时,辖有杭、越、湖、苏、秀、婺、睦、衢、台、温、处、明、福十三州;另又设有镇海、镇东、中吴、宣德、武胜、彰武等节镇。

闽(909年—945年)是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先后定都于长乐(今福建福州)、建州(今福建建瓯)。



南楚全盛时,辖域包括潭、衡、永、道、郴、邵、岳、朗、澧、辰、溆、连、昭、宜、全、桂、梧、贺、蒙、富、严、柳、象、容共24州,下设武安、武平、静江等5个节镇,即今湖南全境和广西大部、贵州东部和广东北部。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位于现广东、广西两省及越南北部,面积约40多万平方公里。



南平(924年-963年)又称荆南、北楚,高季兴所建,都城为荆州,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南平虽地狭兵弱,但却是南北的交通要冲。其时南汉、闽、楚皆向后梁称臣,而每年贡奉均假道于南平;因此高季兴便邀留使者,劫其财物。至南汉、闽、楚各称帝后,高氏对南北称帝诸国,上表称臣,以获取赏赐和维持商贸往来,由是被诸国视为“高赖子”。第五主高继冲,于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纳地归降。



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权之一,也是十国中最后一个政权。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南),称太原府。盛时疆域十二州(一作十州),约为今山西省中部和北部。

北宋建立后,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被各个击破,才实现了南方的统一。

五代十国的乱局,为何会持续那么久?

公元907年,曾经参加过“黄巢起义”后又叛降唐王朝的朱温,做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大事就是逼迫唐朝皇帝禅位,至此这个曾孕育出了古代王朝诸多盛世的朝代,最终彻底覆灭。理论上说新旧王朝兴衰交替,往往都会有新朝气象。但唐朝灭亡后,却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以往王朝交替不一样的是,在唐朝灭亡后历史旋即便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史中并不多见的一个大乱局。因为自朱温篡唐自立之后,晚唐的战乱局面非但没有得到改善,还有进一步加剧的情况发生。如果以朱温篡唐的公元907年为五代十国的历史起点,那么到公元979年北宋灭亡北汉政权为终点。这段战乱的历史总共持续了七十二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唐朝灭亡朱温自立所引发的战乱局面,直到北宋太宗一朝才算彻底解决。那么,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为何持续七十年之久?


首先,五代十国的战乱所以能够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实际上同长时间没有一个中原政权能够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五代十国中的五代梁、唐、晋、汉、周虽然基本上都占据了长江以北广大的中原地区。但实际上,除了后周以外,其余四代均没有在当时的混乱局势中占据优势地位。出现这样的情况,可以说是多种原因交错的的结果。

一来,自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的建立的朝代本身便不稳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原地区都是战火迁延不断的景象。再者,晚唐时期北方地区的契丹人开始逐渐走向强盛,并对当时的中原事务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使得本就不稳定的中原政权变得愈发不稳定了起来。其中,后唐、后晋两个中原政权更是直接亡于契丹人之手。由此可见,五代十国战乱迁延如此之久,其很大部分原因就在于五代走马灯式的不断更迭,无法确立对南方诸国的优势。以至于,直到后周时期,北方政权才逐步开始对南方诸国的战略优势。

当然,战乱局面迁延七十年,不能只是用战乱来概括。实际上还在于五代乱局的背后,有着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我们都知道的是,唐朝虽然最终灭亡,但是其遗留下来的问题,最终却并没有得到解决,尤其是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问题,对于五代的历史走向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实际上,自朱温始便不断的增加禁军实力,来掣肘压制地方带兵大将。但这样的方法,完全是治标不治本,兵变叛乱就如同难以治愈的顽疾一般,不断的发作。这样的局面,直到宋太祖赵匡胤继位之时才得到解决。如果从中晚唐藩镇开始算起的话,我们就能发现,这个问题实际上迁延了两百年的时间。

其次,南方诸国在一定时期的强盛,也是五代十国战乱的一个主要原因。如中原政权到了后晋时期,中原政权的国力便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这是因为,在这段历史时期中,南方的吴国与南唐实力则大为增长。其长期联合北方契丹,对中原政权形成了一定钳制。这样的情况,直到后周建立时才有所松动,当时周世宗柴荣为了能够削平南方诸国也不得不采取渐进的战略逐步削弱南方诸国。

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完全可以说是唐末变乱的一个延续。而这样的局面所以持续七十年之久,则完全是多种原因如犬牙般交织的一个结果。这些原因中如节度使权力过大这样的问题,更是从中晚唐时期开始迁延直到北宋建立后才得以解决。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3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