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赵破匈奴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此次战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6 22:07:22

赵破匈奴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如何评价此次战役

赵孝成王末年(公元前244年),爆发了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要围歼战,史称赵破匈奴之战。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战争经过

李牧准备就绪之后,放出牛羊和牧人,布满山野。匈奴部落小队侵入。李牧即佯装失败,故意丢弃人畜让匈奴抢掠。匈奴单于得到赵军“溃逃”的消息,亲率骑兵约10万人深入赵境。李牧开始采取守势作战,以车阵从正面迎战,利用战车限制、阻碍和迟滞敌骑行动;以弓弩兵轮番发射;而将骑兵及精锐步兵控制于军阵侧后。当匈奴军冲击受挫时,李牧乘势将控制的机动精锐部队由两翼加入战斗,发动钳形攻势,包围匈奴军于战场。经激烈格斗战后,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李牧在歼灭匈奴主力后,又乘胜前进,灭褴国(今河北蔚县北),破东胡(今内蒙古东部)、降林胡(今山西北部),声威大振。此后10多年,匈奴不敢进扰赵国边境。

战争评价

点评:此战役是文字记载中首次大规模对匈作战,李牧针对匈奴军骑兵机动性、战斗力强及以掠夺为主要作战目的的特点,实施坚壁清野,使敌优势无从发挥,军需无法补充,同时采取一切措施提高自身战斗力;俟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后,集中力量,充分发挥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进行包围,是获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还能打赢匈奴和秦国?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还能打赢匈奴和秦国

战国后期最有名的战役当属长平之战,具有战略性意义,影响非常大。赵国从此由盛转衰,丧失了对抗秦国的能力。

在此之前,赵国有实力对秦国内政指手画脚,秦昭襄王嬴稷能当上秦王,就是赵武灵王一手策划的,他认为嬴稷上位更有利于赵国。

这是一笔收效挺大的投资,赵武灵王活着的时候,嬴稷对赵国的确挺友好。但他万万想不到,若干年后,嬴稷会举全国之力和赵国在长平展开大战,而赵国败了。

并且还不是普通的战败,战神白起为了彻底打击赵国,坑杀40多万降卒,赵国青壮精锐尽数损毁。可以这么说,赵武灵王辛辛苦苦几十年攒下的丰厚家底,被赵孝成王这个败家子一朝败光了。

以上内容,熟悉历史的估计都知道,但可能不知道的是,长平之战后,赵国还发生了一系列战事。

例如邯郸之战、赵破匈奴之战,出乎世人意料的是,这些战赵国竟然还都打赢了。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想趁胜追击,直接灭了赵国。

兵锋所向,韩王和赵王险些吓尿,派出使者苏代去找秦国丞相范雎行贿。这里有韩国什么事呢?

引发秦、赵两国大战的上党之争,就是韩国造成的。起初,白起打下韩国的野王这个地方,断绝了上党通往韩国都城的道路。上党等于成了一块飞地,韩王迫于秦国的压力,把上党主动献给秦国,不料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胆大包天地把上党献给赵国,到嘴的鸭子飞了,秦国极为愤怒,这才有了长平之战。

因而韩王很担心白起在攻打赵国的过程中,顺手把韩国给灭了,不得不和赵王一起想办法。他们派出的苏代也不是一般人,乃是苏秦的族弟,同样有条三寸不烂之舌。

苏代找到范雎,说白起已经立下如此大功,倘若再让他拿下赵国,肯定会成为秦王面前第一得意人,秦王若称帝,白起必为三公。到了那时候,哪里还有你范雎的立足之地呢?不如说服秦王退兵吧,韩、赵两国愿割地求和,韩割垣雍,赵割六座城池。

这番话正中范雎下怀。他在秦国属于外地引进人才,而白起则是土生土长的老秦人,外来派与本土派原就存在矛盾,如果本土派占了上风,外来派就没有多少价值。

因而范雎不愿白起再获战功,建议嬴稷休兵,嬴稷考虑到秦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损失也很大,便接受了韩、赵的议和。

然而,秦军退去后赵王又舍不得了,六座城池可不是六个包包,谁送谁心疼,朝堂上下也争吵不休。君臣一咬牙,不给了,打就打吧!

嬴稷大怒,敢涮他的人还没出生呢!发兵20万直扑赵国,之后又两次增兵,每次10万。领兵的统帅先是五大夫王陵,后是王龁。

为啥没有白起?因为白起认为,秦国已经错过了攻赵的最好时机,且邯郸防御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又是远离国土客场作战,后勤和兵力都无法及时补充,此时出兵难以取胜,一再劝谏嬴稷不要发动这场战役。

但嬴稷忍不下这口气,对白起也比较忌惮,就派了别人领兵。结果正如白起所料,赵王虽不成气,赵国军民还是很彪悍的,在老将廉颇和丞相赵胜的率领下,于此亡国关头奋死抵抗,邯郸久攻不下,出于唇亡齿寒的原因,楚、魏两国又各出十多万精兵来救,与赵军里应外合,秦军大败,伤亡30多万。

此战过后,秦国暂时蛰伏,赵国获得了短暂的休养时机。没多久,燕国主动来挑衅,被赵国成功反击,廉颇追到燕都,差点灭亡燕国。

而燕国的资源,就成了赵国的养分。这也是赵国在秦国强压之下还能坚持很多年的原因之一。这燕国是何苦?

人说千里送人头,他们这是千里送资源,赵破匈奴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善用兵法,巧设战阵,歼灭来犯的匈奴骑兵10万,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

取胜的最大因素在于名将李牧。李牧为赵国镇守北境多年,牢牢压制住匈奴南侵的铁蹄,正是有他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才不需要防备来自北方的威胁。

李牧是与白起齐名的大将,他的命运也和白起相以,都是被自己效忠的君王冤杀,令人叹息。只不过白起的死亡,对上升期的秦国损害不算大,而李牧一死,早已衰弱的赵国就完了。

所以,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打赢邯郸之战,一是因为家大业大,底蕴尚存,不至于一下子就垮了,且赵国尚武,普通老百姓战力也很强;二是因为有廉颇、赵胜等名将;三是因为楚、魏的救援,至于赵破匈奴之战,完全可以视为李牧的个人秀。

赵破匈奴之战李牧是如何取得胜利的?

古代战争时期由于没有很好的装备,相比较现在的热武器时代,那时候的战争可以说是每一场都惊险万分。那时候的军事家他们不仅神勇无比,而且指挥的军队也非常的变化莫测。

李牧他是战国时期非常有名的军事大将,是在赵国不可多得的人才。而且李牧一生都在支持着赵国,一直陪伴着赵国,有人说如果李牧死去了,那么赵国也将会灭亡。不仅如此李牧对待士兵也是非常的好,经常犒劳士兵。虽然他军法严明,但是军中的士兵和将士们也都非常的佩服他。

李牧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反击匈奴,在为保护赵国的边疆做出非常大的努力。在反击匈奴的时候,李牧就被任命为边防的大将军。他上任第1件事就是把军队和地方的官员都统一整理起来,并且储存了大量的粮食,你应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战乱。

不仅如此他还积极的提高将士们的身体素质,保证他们每天都完成大量的军事训练来提高作战的水平。外他也积极的派出侦察兵来,刺探敌情从各个角度来搜集敌方的情报,这样做不仅为他日后攻击匈奴和巩固自己边防做出了准备,也为以后每次的匈奴来犯,提高了准备时间。

当时李牧先后察觉到,己方士兵和匈奴士兵的实力差距,把自己的军队划分为很多的兵种,负责战斗的各个方面。就是这样的一个决定,最后在和匈奴的大战上面做到了敌退我进避其锋芒的作战技巧,并且从敌情上面打匈奴士兵分析的十分透彻,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歼灭秦国30万大军全歼匈奴10万骑兵?

长平之战以后的赵国元气大伤,但是还并没有沦落到一点反抗力都没有的地步。最重要的是,当时赵国贿赂范雎,从而阻止了白起继续进攻赵国,这让赵国得以喘过气来。

其实这就跟拳击手打架一样,当时赵国被打败了,自身疲惫不堪,而且士气低落,而胜利的秦军方面士气正旺。如果一鼓作气继续进攻对手,赵国的灭亡可以说应该是十有八九的事情。

但当时没有做,赵国缓过气来了,恢复了一点力气,好歹有了能够和秦国继续对抗的气力。而且台下围观的那些其它选手一看秦国这是要称霸武林的节奏。

抱着谁也不能落个好处的心态,楚国和魏国上台帮助赵国,三个拳击手一合力,就击败了秦国,解除了邯郸之围。赵国之所以能够在长平之战以后取得邯郸之围的胜利,主要依靠的是诸侯的帮助。

没有楚国和魏国的帮助,基本上赵国也是凶多吉少。毕竟一场长平之战就把赵国的精锐报销的差不多,有的人会说赵国北方不是还有驻防在边境的军队吗?

实际上赵国就算把这支军队调来对抗秦国,但北方的匈奴估计也不会坐失良机,应该说这时候的赵国基本上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困境。

这支边防军固然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但是兼顾不了头尾,调来对付秦军,匈奴人就会来打。抵御匈奴人,秦军的攻势又很猛,邯郸被攻破只是时间问题。

毕竟赵国是真的没人了,富有经验的军队被报销的都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一些没有什么战斗力的妇女老弱,估计对抵抗秦军起不到什么根本性的作用,最多只是拖延一下灭亡的时间。

不管从哪个角度去看,总之邯郸之围中倘若没有诸侯的帮助,邯郸被攻破基本上就是注定的事情。而且赵国内部的情况也不是很乐观,并不是每个赵国人都全民皆兵,要和秦国人同归于尽。

老百姓其实没有那么高的思想觉悟,所以当时平原君赵胜不得不散尽家财招募死士,把自己家里的私人卫队和家丁们都一起送到了战场上。

当时招到了三千人左右,这才勉强将秦军击退,拖到信陵君带着援军到来,赵国这才算松了一口气。

至于赵国能击败北方的匈奴,这其实没有什么奇怪的,上面说了,赵国驻防在北方的那支军队基本上没有受到什么影响,防御匈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赵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兵源不够,长平之战基本上死绝了,兵力不够又面临两线作战的困境,所以赵国才迫切需要诸侯的帮助。

不然这支边防军确实够累的,调来对付秦国吧,匈奴人又会趁虚而入,防御匈奴吧,邯郸又被秦国围的水泄不通,早晚是要被攻破的。

但好在楚国和魏国都同意了出兵,并最终击败了秦国。北方的赵军这才压力顿减,得以集中精力对抗匈奴。而匈奴一直以来虽然不敢说被中原诸侯压着打,但是也没讨到什么好处。

关键赵国后期出了一个名将李牧,这人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广的老祖宗。

匈奴人碰上这么一号军事高手,自然也就在李牧手里吃了大亏,一仗就报销了十万人,基本上也是大伤元气。

李牧到了后期成为支撑赵国的唯一将领,所以说"李牧死,赵国亡",足见他对赵国的重要性,这也是能力的体现。后来赵王派李牧去打燕国,也是打的对方抱头鼠窜。

秦国本想着赵国元气大伤,应该没有战斗力,结果又出来一个李牧,让秦国很是头疼,基本上在李牧手里也是没有讨到什么好果子吃。

秦国一看战场上打不过李牧,只好又使出反间计,赵国很吃这一套,就把李牧杀了,赵国因此而亡。总体来看,赵国能够打赢邯郸之战,靠的是诸侯的力量,借了外力。

邯郸之战后,赵国慢慢缓了过来,虽然实力大不如从前,但毕竟多少得到了一些恢复。加上后期出了李牧这么一个人才,会打仗用兵。

虽然整体实力赵国肯定变弱了,但所谓兵不在多在于精,李牧会用兵,这也是后期赵国能够击败匈奴和秦国的主要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3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