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陈玄礼兵变要求赐死杨贵妃,陈玄礼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众妙之门 2023-07-06 21:30:07

陈玄礼兵变要求赐死杨贵妃,陈玄礼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还不了解:陈玄礼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那位发动兵变,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的陈玄礼,最后落得什么下场?

唐代时期可是名副其实的富强朝代。开国皇帝李渊费尽心血,整点军马在诸侯乱世之中推翻了隋朝皇帝的统治。之后剿灭了各路起义军,终于自己当上了皇帝开创了唐代的盛世。后来将皇帝位传给了儿子李世民,李世民是一位贤明的君主,因此唐代的发展才极为迅速。

后来出现了武则天窃取了皇位,但是终还是回到了李姓的手中。皇帝之位传到了李旦的第三子手中,他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后来李隆基看中了杨玉环的美貌于是封为贵妃,但是却让大将军很是气愤,于是逼迫唐玄宗杀死了杨贵妃。

01 唐玄宗与杨贵妃

杨玉环是陕西人,她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而是出身名门、官宦之后。年幼的杨玉环不仅衣食无忧,而且还喜欢学习诗词歌赋。后来在家里的联络之下,长相貌美的杨玉环便嫁给了唐玄宗的儿子李瑁。而李瑁也是十分宠爱妻子。

由于杨玉环喜欢诗词和音乐,李瑁便招募有名的乐师和文坛大家来府中探讨和教学。即便是李瑁的母亲武惠妃也是对这个儿媳妇十分满意,常常召进宫中与之相谈。

可是唐玄宗李隆基却不是一个好皇帝,他是李世民的重孙,李治的孙子。照此来说,应该家风很严苛才对,可是他却是一个风流之人。在每日整理朝政之后便是他与后宫众佳丽嬉戏的时间,但是即便是美女再多,李隆基还是最宠爱武惠妃。

后来武惠妃去世了,悲伤之中的李隆基便想起了杨玉环。这位儿媳妇常常与武惠妃相约,言语之间已经有了武惠妃的气质。而且长相貌美,身材丰满,心中便产生了想法。

便常常邀请杨玉环进宫,后来发现杨玉环与李隆基很多思想和见识都不谋而合。杨玉环也是十分理解李隆基的苦痛,遇到困难的事情,杨玉环也常常赋予建议。久而久之便日久生情,终于李隆基还是把杨玉环召进宫中,封为了贵妃。

成为贵妃的杨玉环因恃宠骄纵被李隆基派遣回了家。后来唐玄宗感觉空虚寂寞,于是只好派人偷偷将杨玉环接了回来。可没过多久又出现了意外。

一日,酷爱音乐的杨玉环十分喜欢李宪的紫玉笛,于是便拿来演奏。李宪不是别人,而是李隆基的大哥当今的王爷。这件事让李隆基很吃醋,于是将杨玉环遣送回家。杨玉环也是自知不妥,于是剪发送与皇帝,皇帝再一次召她回宫。

02大将陈玄礼

李隆基在位时期,看不惯杨玉环的大臣有很多,他们也都是敢怒而不敢言。陈玄礼便是其中的一位。因为大家都认为杨玉环长相太过妖艳,蛊惑皇帝不理朝政。

陈玄礼本是一个小将,后来跟随李隆基起兵稳住李唐的朝堂,还将李隆基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当上皇帝的李隆基也非常感谢陈玄礼,于是让他统领禁军,并封为龙武大将军。

后来陈玄礼一直都是李隆基最为信任的武将,而这位大将军也并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一直忠心耿耿的保护皇帝安全,凭借自己的本事和忠心,让这位龙武大将军在朝中更是追捧者众多。

可是突然有一天唐代发生了一场叛乱。节度使安禄山手握重兵朝着皇城攻来,这让享受之中的唐玄宗一下子惊恐万分。他没想到麾下将领安禄山居然会叛变,也没想到手握重兵的安禄山已经势如破竹、无人可挡。

此时唐玄宗立刻冷静了下来、整顿军马,钦点多位名将率军迎敌。由于安禄山的事件,让李隆基对麾下将领纷纷感到戒备。于是便在军中安排了监军,负责监管大军动向,监督叛逃,整顿军纪等工作。

可是这位监军却是一个极其奸诈之人,他借此机会向皇帝汇报。通过自己的夸大其词让皇帝诛杀自己的政敌。这样以来,军中大将接连被斩,剩余的将领也是人人自危,这样的大军是无法与安禄山相抗衡的。

03发动兵变

于是请出了老将哥舒翰,他可是深得皇帝信任的将军。后来杨玉环认为此战必胜,于是便提议让哥哥杨国忠为监军。毕竟杨国忠是朝中丞相,又与安禄山极为不和,因此李隆基便答应了。

可是杨国忠并不善于排兵布阵,常常提出一些很差的见解。但是毕竟哥舒翰经验丰富,于是与安禄山之战正是棋逢对手。可是杨国忠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能言善辩,他强行说服哥舒翰出兵,于是导致身陷重围。唐军大败,哥舒翰被俘。

这时候,陈玄礼带领精兵保护李隆基逃出京都。李隆基也是坚持要带上爱妃杨玉环,这让陈玄礼很是无可奈何。可是毕竟是皇命难违,于是在禁军的保护下,众人一路逃走。

之后到了马嵬坡附近,陈玄礼看兵马疲惫,后面未见追兵,于是便提议休整片刻。此时陈玄礼找到李隆基并劝说他不要伤心。可是李隆基并不想着如何退敌,而是想着杨玉环,这让陈玄礼更加恼怒。

终于陈玄礼也兵变了。但是他并不是想着夺皇位,而是威胁李隆基杀掉杨玉环。虽然贵为皇帝,但是如今手无缚鸡之力,又无兵甲可调,只能乖乖答应。杨玉环死后,陈玄礼担心遭到杨家报复,于是让李隆基对杨家满门抄斩,当然也包括杨玉环的哥哥杨国忠。

终于其他几个节度使开始联手,最终平定了安史之乱。事情结束后,逃往到四川的李隆基又回到了自己的都城。他并没有怪罪陈玄礼,但是日后也没有重用这位曾经的龙武大将军。

04总结

陈玄礼是忠心耿耿的将军。他不为自己的富贵,不顾朝中权势,只是一心保护皇帝,不让江山社稷动荡。但是奈何皇帝李隆基一心宠爱杨玉环,因此迫不得已发动兵变除掉杨家之人。但是因为忠心爱国,所以也得以善终。

当然作为一位将军,经历了多次变革,并且自己还组建了兵变,最后还能得以善终,这样的结果对陈玄礼来说已经是极好的了。当代年轻人也要向陈玄礼学习,爱国爱工作、这样的人才会被领导重视,才会前途光明。

陈玄礼发动马嵬兵变逼死了杨贵妃,唐玄宗回宫后为何没有问罪于他?

等到唐玄宗回到长安的时候,他的儿子唐肃宗李亨已经登基为帝,唐玄宗已经没有任何权势,所以唐玄宗回到宫廷之后才会没有问罪陈玄礼。

唐玄宗曾经是一位有作为的君王,他曾经将大唐治理的非常好,并且开创了“开元盛世”这样繁华的大唐盛世,可惜后期的唐玄宗沉迷于享乐,已经不知道民间疾苦,他所治理的繁华大唐早已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也不得不逃离开长安,这个时候,不仅是唐玄宗,就连护送唐玄宗的大唐禁军将士们也是感慨颇多,曾经富庶繁华的长安,一时间便成为了被屠杀的战场,这些禁军的家人都在长安,他们却没能躲过这场动乱。

因此当唐玄宗逃到马嵬坡这个地方的时候,将士们的情绪便在那一刻爆发,陈玄礼虽然忠心于唐玄宗,但是当时那种情况下,他必须保证唐玄宗的安全,但又要安抚禁军将领的情绪,只能将这场祸乱归结给祸国殃民的红颜祸水杨贵妃。

唐玄宗也不是不明白,所以他虽然非常舍不得杨贵妃,但是最终他还是选择赐死杨贵妃来保全自己。最后杨贵妃被赐死之后,陈玄礼便继续护送唐玄宗逃到蜀地,直到安史之乱平定后才护送唐玄宗回到长安,那时候唐玄宗要是想问罪陈玄礼一是出师无名,没有理由可以问罪陈玄礼,二是当时太子李亨已经登基为帝,而他唐玄宗便成为后宫之中一位闲散的君王,没有任何实权,所以他也没有能力问罪陈玄礼。

杨贵妃被陈玄礼逼死,平定叛乱后李隆基为何没有处置他?

杨贵妃严格来说不是被陈玄礼逼死的,陈玄礼只是直接执行人,幕后的主谋应该是唐玄宗的儿子太子李亨。

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破了潼关,打开了长安的东大门,离长安不远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及少量朝臣、禁军一起向南逃往蜀地,同时唐玄宗将监国的权力交给了太子李亨。

唐玄宗等人是分两批出行的,第一批就是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宰相杨国起,陈玄礼,高力士等人,而第二批则是太子李亨率领的2000禁军,李亨当了十几年的太子,一直受到唐玄宗和宰相们的打压,受尽折磨与屈辱,先后两次离婚。

安史之乱爆发后,太子李亨私下联络陈玄礼策划诛杀杨国忠,因为大家都把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怪到杨国忠头上,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因为杨贵妃的关系才当上宰相,安?山与史思明叛乱打的旗号就是“诛国忠、清君侧”,难免唐朝朝廷内部很多人把杨国忠作为安史之乱引发的原因,如同汉朝七国之乱时,吴楚七国以“清君侧、诛晁错”一样的道理。

当唐玄宗一行人到达马嵬驿时,陈玄礼发动兵变,诛杀了杨国忠,同时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唐玄宗在群情激愤之下,只能照做,陈玄礼兵变的主要目的就是诛杀杨国忠这个祸害唐朝的奸臣,并不是要背叛唐玄宗,相反,陈玄礼对唐玄宗非常忠心。

陈玄礼在公元710年的唐隆政变中就开始作为唐玄宗的亲信,跟随唐玄宗斥杀韦后与安乐公主,到756年马嵬驿之变时,跟随唐玄宗已经46年,一直都是忠心耿耿的,即使后来太子李亨即位当了皇帝,唐玄宗成为没有权力的太上皇时,陈玄礼仍然是跟随唐玄宗,可见陈玄礼的忠心。

唐玄宗成为太上皇后,实际上就失去权力,相当于被软禁,随后唐玄宗身边的亲信一个一个被清洗,陈玄礼不久就病逝,从陈玄礼的结局来看,他不是马嵬驿兵变的策划人,只是执行人。

唐玄宗是个聪明人,事后肯定也会知道马嵬驿之变的原因是什么,但由于自己已经成为太上皇,没有任何权力,而且处处受到唐肃宗手下宦官李辅国的压制,连自己的生命也难以保全,哪有能力还去处置他人。

杨贵妃最终下落是什么呢?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白居易《长恨歌》中的诗句,诗中“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绝世美女正是杨贵妃(杨玉环),可是这位绝代佳人是怎么香消玉殒的呢?遗体最终下落又会在哪呢?

《旧唐书》中记载:“肌肤已坏,惟胸前香囊犹存。” 而《新唐书》记载中只有“香囊犹在”,没有提到杨贵妃遗体。两本史书所记载虽存在差异,但都没讲清楚杨贵妃遗体最终去了哪?

作为大唐盛世颇为形象的代名词,虽已经过一千多年的沉淀与流逝,但杨贵妃的生死之谜,是如何香消玉殒的?这一系列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以及发现更多相关历史人物信息,完善国家历史细节。

据正史记载:杨贵妃自缢在马嵬坡下。至今在陕西省兴平市的马嵬坡有一座贵妃墓,相传墓葬的主人就是杨玉环。当年安史之乱发生时,唐玄宗李隆基带着杨玉环和众多亲信逃出长安,西行到了马嵬驿。然而这时候士兵怨气浮升、士气低落、停滞不前。当时的大将军陈玄礼用技巧杀了杨玉环的堂兄——时任宰相的杨国忠(他任宰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也算是导致安史之乱的间接原因吧)。

杨国忠被杀后,士兵怨气仍在,护驾的六军将士也还是不肯继续前进,唐玄宗亲自下令也无效。虽然宰相杨国忠被处死,但是杨贵妃没有受到处罚,众将领士兵不能容忍杨贵妃继续在位,也希望皇上能予以正法。虽然唐玄宗辩解说杨贵妃没有罪,她一直久居深宫,不曾与他人接触来往,但是将士们仍认为杨贵妃是红颜祸水、祸国殃民。因此不诛难慰军心、难振士气,对皇帝的做法还是不满。

最终为了安定将士之心以及在高力士劝说下,不得已赐死了杨贵妃。因此也有了白居易的《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之典故。唐玄宗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派人去寻找杨贵妃的遗体,但未寻得。

安史之乱: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为发起反唐叛乱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杜甫在《哀江头》诗中,“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这似乎暗示杨贵妃不是被唐玄宗赐死,缢死于马嵬驿——因为缢死是不会见血。而李益所作七绝《过马嵬》和七律《过马嵬二首》中“托君休洗莲花血”和“太真血染马蹄尽”等诗句,这些也都反映了杨贵妃为乱军所杀,死于兵刃之下,并非被缢而死。

对于该说法比较少人认同,也仅在刘禹锡的《马嵬行》诗中有所描述,诗中“贵人饮金屑,攸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从诗中来看,杨贵妃是吞金而死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在缢死前吞过金。

安史之乱未死,被秘密送往且最终死于日本

在《长恨歌》这几句诗“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中,有不少人解读到了另外一种结局,杨贵妃被唐玄宗藏起来,送往日本。据说,在马嵬坡,杨贵妃并没有被处死,而是被宫人救起。而后在今湖南、湖北一带漂流。最后在乾元元年与唐玄宗接通了联系,在襄阳城外的汉江岛上有过一次秘密会见。又因此引发了襄阳康楚元(襄州将领)叛乱,为此唐玄宗命人秘密把杨贵妃送往日本。

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漂洋过海,不可能。

如果仅仅是从海上交通上出发考虑,否定漂洋过海是不对的。因为早在先秦,中国人向东海诸岛屿迁徙的事迹就有不少(例如:鉴真和阿倍仲麻吕)。

这或许是那些文人骚客不甘心绝世佳人就这么死去,便以另外一种想象或解读来表达对杨贵妃遭遇的同情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杨贵妃的某种怀念。

个人认为杨贵妃是唐玄宗赐死,缢死在马嵬坡下。应该不会死于乱军,安史之乱中,不管将士怨气如何大,唐玄宗选择处死杨贵妃的方式总还是有的。至于吞金一说,实在缺乏佐证。而偷渡去了日本的说法,应该只是人们心中对杨贵妃的稍微美好的想法。

不管杨贵妃生死如何,最终去处在哪?但是杨贵妃的故事和美会一直留在人们的心里。

对于杨贵妃的生死之谜,你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呢?在你心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谢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2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