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洪武之治时期,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内容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7-06 21:24:00

洪武之治时期,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内容

洪武之治,又称洪武盛世,明初三大治世之一,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出现的治世。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明前期,经过朱元璋的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为“洪武”,所以史称洪武之治。

文化

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天下立社学,府、州、县每五十50家要设社学一所,用于招收八到十五岁的民间儿童入学。儿童入学后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必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另外还要讲习社会之礼。

明朝设科取士,定期会试,三年一科。参加科举者必须是各级学校的生员。府(州)、县生员,即所谓秀才,先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隔年,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或称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考试的办法是,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熹的注为依据,文章的格式规定为八股文。进士不仅在发榜后即可任官,而且有做显官的希望,于是,监生的仕途逐渐被进士科排挤,致使国子监逐渐衰落。

明代学校分三类:中央国子学、府(州)县学和市镇乡村民间社学。1382年(洪武十五年),国子学改名国子监,设有祭酒、司业、博士、助教、学正等学官。府(州)县学除各有训导外,府学教员有教授,州有学正,县有教谕。国子监的学生称监生,分官生和民生两种。官生指功臣子弟、少数民族土司子弟和海外留学生。民生由各地推举。监生最多时近万人,学习课程有《大诰》、《大明律》、四书、五经和《说苑》。

社会

尊敬老人

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存恤高年诏》。 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怕有关部门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在朝廷的要求和带动下,各地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赡养老人的要求也渗透到各地家法族规之中。

社会救济

对于社会的救济朱元璋也十分重视,洪武时期,荒政则受到朝廷高度重视。朝廷除了拨付救灾济贫款项,还侧重加强民众抗灾自救能力。面对天灾侵袭,朱元璋积极作为,既树立了朝廷的负责任形象,又增强了政府的凝聚力,赢得了民心。救灾济贫实为获取民心、形成治世的重要前提,为“洪武之治”的出现夯实了经济社会基础。

洪武七年农历八月,朱元璋给南京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找一块空闲土地,盖260间瓦房,供没有住房的南京人居住。一个月后,他又给上海(当时叫华亭县)的官员下了一道圣旨,让他们对宋朝留下来的居养院进行翻修,修好后让没有住房的上海人居住。

这两道旨意下发之后,南京和上海的地方官很快地执行了,朱元璋很高兴,认为试点成功,在当年年底,又给中央的官员下了一道旨意:“令天下郡县访穷民,无告者,月给以衣食,无依者,给以屋舍。” 没饭吃的,国家给饭食;没衣服穿的,国家给衣服;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

抑制商人

为了贬抑商人,朱元璋他特意规定,农民可以穿绸、纱、绢、布四种衣料。而商人却只能穿绢、布两种料子的衣服。商人考学、当官,都会受到种种刁难和限制。

解放工匠

朱元璋还解除了元朝时期工商业对工匠的束缚制度,解除了唐宋元三朝佃农的卑下地位和生死惩罚由主人主宰的命运,中国的工商业工匠,佃农,第一次在法律上,被确认了平等的人权,再也不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明政府于1372年颁布了“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之礼行之” 的命令,用宗法家长制的少长关系冲淡良贱的隶属关系。元朝关于地主打死佃户仅杖一百零七,赔烧埋银五十两了事的法令,明朝也不再沿用了。明初虽因袭元朝户籍制度,把手工业者编入匠籍,但工匠已不像在元代那样长年累月服役于官府。

洪武之治的民族

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四等人制”,“色目人”兼容了各种文化基因,被元政府任用为社会的管理阶层,如负责征收税赋、管理城市之类。朱元璋执政时,要求色目人必须与其他民族通婚。在法律文书上规定:“色目人氏,既居中国,许与中国人家结婚姻,不许与本类自相嫁娶。”而且,朱元璋还“引进”了伊斯兰教,循序渐进地来替代回族之前的信仰“明教”即波斯摩尼教,并修建了南京净觉寺,以供回族人士进行宗教活动。
在朱元璋的推动下,“色目人”进一步与汉民族融合,吸收了汉族的文化传统,使其更加发展壮大。这一推动民族融合的政策,反映了特定时代的政治需求。但是明朝的皇帝并非都有朱元璋这样的视野与胸怀,能够真正地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兴起并对其予以宽容。

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治有哪些

一、文景之治

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与民休息,兴修水利,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母孝文皇后窦氏,西汉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在位期间,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继续奉行与民休息政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治国思路,一起开创“文景之治”。

二、武帝盛世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第十子,母王娡,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登基后,加强中央集权,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开创“武帝盛世”,把西汉推向最繁荣,最强盛的时期。

三、昭宣中兴

西汉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西汉处于恢复稳定及发展阶段。

汉昭帝刘弗陵(前94年-前74年),汉武帝刘彻六子,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昭帝继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等人辅助下,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汉武帝时的制度,使汉武帝后期的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西汉王朝出现中兴之气。

汉宣帝刘询(前91年―前49年),汉武帝曾孙,西汉第十位皇帝。刘询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君,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全国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四夷臣服,与汉昭帝统治时期合称“昭宣中兴”。

四、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刘秀(公元前5年—57年),东汉王朝开国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五、明章之治

东汉继光武中兴之后,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景象,此间把东汉推向了鼎盛,同时明章二帝时期的一些政策,对整个东汉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明帝刘庄(28年—75年),光武帝刘秀第四子,东汉第二位皇帝,57年—75年在位。

汉章帝刘炟(57年—88年),汉明帝刘庄第五子,东汉第三位皇帝,75年—88年在位。

六、元嘉之治

南朝宋文帝刘义隆(407年—453年),南朝宋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政治清明,又努力推行繁荣经济文化的各项政策,从而出现了短期内经济终于有所恢复,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的政治局面,因其年号“元嘉”,史称“元嘉之治”。

七、开皇之治

隋文帝杨坚(541年—604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成功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当时社会开始恢复,政治安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因其年号“开皇”,史称“开皇之治”。

八、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即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使百姓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因其年号“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九、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唐朝第七位皇帝,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唐玄宗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使大唐经济迅速发展,国力空前强盛,社会空前繁荣,商业十分发达,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顶峰阶段,因其年号“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十、咸平之治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使北宋的统治日益巩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日益繁荣,因其年号”咸平“,史称咸平之治。

十一、洪武之治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消灭各路割据势力和元朝后,国家百废待兴,他在位期间,努力使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国力迅速增长,因其年号“洪武”,史称”洪武之治“。

十二、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期间的各项政策和改革,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将由靖难之役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因其年号”永乐“,史称“永乐盛世”。

十三、仁宣之治

明仁宗和明宣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虽然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在位期间为人宽厚,为政开明,发展生产、与民休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朱瞻基与其父明仁宗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十四、弘治中兴

明孝宗朱佑樘(1470年―1505年),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使明朝再度中兴盛世,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太平,因其年号”弘治“,史称”弘治中兴“。

十五、嘉靖中兴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1567年),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朱厚熜在位期间推行新政,取得显著效果,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同时文化和科技领域空前繁荣,优秀文学作品和杰出人物大量涌现,因其年号”嘉靖“,史称”嘉靖中兴“。

十六、万历中兴

明神宗朱翊钧(1563年—1620年),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在位之初,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政务,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亲政后,励精图治、生活节俭,有勤勉明君之风范,因其年号”万历“,史称”“万历中兴”。

十七、康乾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清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在位期间,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清朝第五位皇帝。雍正在位期间,对康乾盛世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影响。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乾隆在位期间,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2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