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即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共七年。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生母是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的异母兄。下面对百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朝的威胁。朱由校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在阉党策划下,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被杀,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八月二十二日,崩于乾清宫,终年23岁,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 谥号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庙号熹宗。葬于明十三陵之德陵。
历史评价
总评
朱由校在位期间,纵容乳母客氏,重用客氏相好的宦官魏忠贤,任他二人胡作非为,在朝则陷害忠良,在后宫则荼毒妃嫔,而朱由校却不加规制。魏忠贤遍树党羽,排斥异己,尤其将东林党人视作眼中钉,必欲除尽。而熹宗丝毫不觉,连高官杨涟被害多日,都不知道他已死。熹宗酷爱做木工活,乐此不疲。魏忠贤始得肆意妄为。朝廷上正人君子殆尽,政治黑暗已极,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熹宗就是将这样一个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弥留之时,还不忘叮嘱崇祯帝要重用魏忠贤,然而志在振兴的崇祯在三个月后就铲除了这个大害。
此外,他对自己的亲人可谓不错。由于他对张皇后的爱惜,使得权势滔天的魏忠贤以及客氏始终不能动摇皇后。临终之际,他毅然传位给弟弟朱由检,同时嘱咐朱由检善待张皇后,颇有情义。
历代评价
《明史》:明自世宗而后,纲纪日以陵夷,神宗末年,废坏极矣。虽有刚明英武之君,已难复振。而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寄园寄所寄》:明熹宗天性极巧,癖爱木工,手操斧斫,营建栋宇,即大匠不能及。
崔瑞德:天启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灾难时期,在明朝没出息的统治者中,天启皇帝的名声最坏。
张鸣:成天和嫔妃玩做买卖游戏的南朝东昏侯、整日只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实也就是心思没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论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
林洛:熹宗最大的特长就是做木匠活,并且真是一手好手艺。到了醉心于木匠活的地步。如果他是个木匠,倒也还称职,可是他偏偏是皇帝。熹宗又是另外一个匪夷所思的皇帝。他对明朝最大的“贡献”就是重用了魏忠贤来治理国家。
轶事典故
文盲天子
朱由校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孙子,因神宗在位时只顾自己寻欢作乐,无暇顾及皇太孙的读书问题,自己也不喜欢朱常洛这个儿子,明光宗又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因此,16岁的朱由校继位时,文化程度很低,堪称“文盲皇帝”。由于没有文化,朱由校发布命令指示,只能靠听读别人的拟稿来决断。朱由校又不愿意全听别人摆布,往往不懂装懂,一纸草诏、半张上谕,经多次涂改,往往弄得文理不通,颁发出去,朝野人士看了啼笑皆非。有一次,江西抚军剿平寇乱后上章报捷,奏章中有“追奔逐北”一句,原意是说他们为平息叛乱,四处奔走,很是辛苦。皇帝身边的一个叫何费的太监胸中也没有多少墨水,念奏章时,把“追奔逐北”读成“逐奔追比”。解释时,把“逐奔”说成是“追赶逃走”,把“追比”说成是“追求赃物”。天启帝听了大发雷霆。江西抚军不但未得到奖赏,反而受到“贬俸”的处罚。
有一年,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贡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贡的是温玉椅、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进贡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鎏金乌枪等。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宦官魏忠贤接了,由于也是目不识丁,忙转手递给天启帝,朱由校装模作样地看了半晌,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不由大怒起来,将奏章往地下一掷,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说罢拂袖退朝。
木匠皇帝
朱由校在历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个皇帝,他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 [35]
史书上记载,明代天启年间,匠人所造的床,极其笨重,十几个人才能移动,用料多,样式也极普通。朱由校便自己琢磨,设计图样,亲自锯木钉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张床来,床板可以折叠,携带移动都很方便,床架上还雕镂有各种花纹,美观大方。据说,凡是他所看过的木器用具、亭台楼榭,都能够做出来。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
朱由校亲手制作的娱乐工具也颇为精巧。他用大缸盛满水,水画盖上圆桶,在缸下钻孔,通于桶底形成水喷,再放置许多小木球于喷水处,启闭灌输,水打木球,木球盘旋,久而不息,朱由校与妃嫔在一起观赏喝彩。有一次他做了个花园,里面的可以走路,鸟可以唱歌,水能流动。
酷爱建筑
朱由校喜欢建造房屋,喜弄机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后,高兴得手舞足蹈,反复欣赏,等高兴劲过后,又立即毁掉,重新造新样制作,从不感到厌倦。吴宝崖在《旷园杂志》中写到朱由校曾亲自在庭院中造了一座小宫殿,形式仿乾清宫,高不过三四尺,却曲折微妙,小巧玲珑,巧夺天工。他还曾做沉香假山一座,池台林馆,雕琢细致,堪称当时一绝。朱由校喜欢蹋球,常与太监在长乐宫打球,朱由校觉着玩起来不过瘾,就亲手设计,建造了五所蹴园堂。
朱由校酷爱建筑,还表现在对朝廷建筑工程的关心上,天启五年(1625年)到天启七年(1627年)间,明朝对皇极殿、中极殿和建极殿进行了规模巨大的重造工程,从起柱、上梁到插剑悬牌,整个工程中朱由校都亲临现场。
喜傀儡戏
朱由校喜欢看傀儡戏,当时的梨园弟子用轻木雕镂成海外四夷、蛮山仙圣及将军士卒等形象。朱由校情绪高时,也施展自己的手艺,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约高二尺,有双臂但无腿足,均涂上五色油漆,彩画如生,每个小木人下面的平底处安一拘卯,用长三尺多的竹板支撑着。另外还有一个用大木头凿钉成的长宽各一丈的方木池,里面添水七分满,水内放有活鱼、蟹虾、萍藻之类的海货,使之浮于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围用纱围成屏幕,竹板在围屏下,游移转动,这样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戏台。在屏幕的后面,有一艺人随剧情将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声喧天。当时宫中常演的剧目有《东方朔偷桃》《三保太监下西洋》《八仙过海》《孙行者大闹龙宫》等,均装束新奇,扮演巧妙,活灵活现。
喜好男色
作为明中晚期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男性同性恋曾经风靡整个社会。朱由校好男色的倾向似乎比万历更强一些,各种史料都记载他对异性没有太大兴趣,“厌近女色”、“上不好女色”、“君王不爱倾城色”,但他在宫中却有一位非常宠爱的太监“高小姐”,一起嬉戏游玩,形影相随。明末秦徵兰《天启宫词一百首注》言天启宫中的这一段情事:御前牌子高永寿,年未弱冠,丹唇秀目,姣好如处女,宫中称为高小姐。宴会之际,高或不与,举座为之不欢。后来高不幸在一次戏水中溺死西苑,朱由校甚为伤心,曾特命“于大高殿作法事,放河灯追荐之。” 故刘城《天启崇祯宫词三十三首》有诗云:“汉帝椒风绝等侪,六宫粉黛枉金钗。高家小姐蛾眉好,那用凌波窄锦鞵。”诗中“窄锦鞵”借指女人,谓朱由校好男色不近女子的性倾向。
厌恶朝政
因为朱由校时常忙于玩乐,疏于朝政,所以面对这样的主子,魏忠贤当然不会错过良机,他常趁朱由校引绳削墨得意之时,或有急切章疏,奏请定夺,识字女官朗诵职衔姓名毕,玉音辄谕王体乾辈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诸奸于是恣其爱憎,批红施行。”
明朝旧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笔亲批;若是例行文书,由司礼监代拟批问,也必须写上遵阁票字样,或奉旨更改,朱由校便把上述公务一慨交给了魏忠贤, [38] 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扩充势力,专权误国。就在整个大明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一手制造了客魏专政的朱由校还在后宫玩乐。在盛夏季节,他喜欢穿上冬装,模仿明太祖雪夜戎装巡游,有时扮成宋太祖上台演戏,游山玩水。因嬉乐过度,酿成了一身的疾病,面无血色,虚弱乏力。
因为他非常喜爱制作木器且极具天赋,所以才会被人称为?木匠君王?。朱由校的父皇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便暴毙而亡,身为皇长子的朱由校在他驾崩之后继承皇位,成为明熹宗。他即位之后十分器重乳母客氏,与客氏关系亲密的魏忠贤也跟着受到重用。朝中的东林党人担心明熹宗过于放纵客氏而导致她干政,所以就想将她赶出宫。但是介于客氏与魏忠贤权势极大,所以东林党人非但没有得逞,反而还因此接连受到打压。
因为魏忠贤的受宠,以他为首的阉党迅速崛起,与东林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党争。这场党争的胜利由阉党获得,明熹宗对魏忠贤以及阉党越发依赖。魏忠贤为保住自己的荣宠,一个劲地引诱明熹宗玩乐。自小在市井中厮混的魏忠贤自是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乐子来供身处深宫中的明熹宗玩乐,在他的带领下明熹宗逐渐喜欢上了木工。
在迷上木工之后,明熹宗时常会亲自打造床、梳匣等等物。而他在这一方面也确实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天赋,制作的木器都非常精致美观。据相关史书记载可知,明熹宗曾经因为嫌弃其它木匠制作的床太过普通且笨重而自己动手制作,最后花费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将床给制作好。为了便于搬运,他将这张床的床板制作成了可折叠的;为了增加美观度,他在床架上雕刻了各种各样精美的图案。
除了制作生活家具之外,明熹宗也会制作一些娱乐用品。每当制作这些东西时他都会深深沉浸在其中,有时还会因此废寝忘食。正是因为他对木工非一般的热爱,才会引得人们将他称为?木匠君王?。
齐帝登基那天,恰逢国运衰微,秋高气爽。外面是游牧民族,里面是农民起义。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作为天子,你不应该沉溺于快乐的木工思维。再熟练也免不了被批评。但是朱由校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坏国王。登基之初,他非常倚重林动党的成员在朝廷中担任要职,并解雇了一些狡猾的人,使官方管理略显明朗。在党员的帮助下,他平反了张,任用了忠孝方孝孺的继承人,击退了觊觎澳门的西方列强。虽然这些措施可能只是触及了明朝的表面,但它们显示了年轻皇帝试图参与政治的决心。
但明末以来,土地兼并现象严重,皇帝多为无能之辈,导致权力边缘化,燕党横行。人民生活悲惨,冒着暴露起义的危险。再加上崛起的女真族一步步发展壮大,铁蹄直入中原。正如《明史Xi宗本集》所说:“明初以来,训诂学的纲领始于灵异,神住末年,极其腐败。君虽刚成英雄,难复。”只是时间问题。到了明朝,太重了,回不来了,落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朱由校多么英明,神武都难以阻止历史车轮的滚动,更何况他是一个文化水平低下的文盲皇帝。
“文盲皇帝”的困惑政治
说起“文盲皇帝”,朱由校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第一人。汉朝著名的皇帝刘邦是个不识字的皇帝,但是他身处乱世,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所以他死的时候也不忘在遗书里告诉后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朱由校为什么会成为一个目不识丁的皇帝?这是因为他早年丧母,而父亲沉迷女色。他的祖父万历皇帝不喜欢这个孙子。因为有一个继承人的纠纷,疏于教导,所以知识水平很低,几乎是个文盲。
在天启时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忍受着各种苛捐杂税。时不时有人站起来,暴动就爆发了。据史料记载,江西府郡成功平定寇叛乱,碑上有“追北”二字。这个习语来自贾谊的《论秦代》,意思是赶上被打败的敌人。当时,天启皇帝朱由校还不认识一些人物。他自然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于是由宣读奏章的太监来解释。谁知这个太监不但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还把“追北”误读成了“追种族”。也被解读为追逃兵,分发赃物。朱由校听后,立即下令处置江西伏军。很遗憾,他在赢得战斗后不得不受到惩罚。这真的是不对的。这一事件被执政党和反对党视为笑柄,进一步挫伤了朱由校的参政热情。后来,他根本不听,允许林动党和9岁的魏忠贤对抗法律,看着政权溜走。他很无助,去艺术界寻求安慰。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2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