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初的盟友,此人究竟是谁呢?下面对百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为了实现“人生抱负”先后组建过各类的“企业家联盟”。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后,各类联盟相继瓦解,曹操也走上了“独立创业”之路。
曹操创业期间先后与袁绍、张邈等集团进行过结盟,但终其一生真正意义上的铁杆盟友只有一个,那就是鲍信集团。
一、鲍信是曹操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
首先要说鲍信具有极强的识人之明。
董卓刚到洛阳,鲍信就看出董卓将来必然祸乱天下。于是鲍信便规劝“带头大哥”袁绍,趁董卓刚到洛阳,人困马乏、人生地不熟、人心不稳,抓紧时间发动突袭,“关门打狗”干掉董卓。
但关键时刻,袁绍“干大事而惜身”的致命性格缺陷暴露了出来。袁绍畏惧董卓兵多,不敢行动,鲍信只好自己回乡募兵。
不久董卓之乱爆发,袁绍、袁术、曹操等人先后逃离洛阳。额,要是听鲍信的,董卓之乱原本可以不爆发。
190年,袁绍与董卓正式决裂,在渤海通告天下讨伐董卓。讨伐军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任奋武将军,鲍信以济北相身份与其弟鲍韬起兵响应曹操。
当时“带头大哥”袁绍势力很大,天下豪杰都推崇他。但鲍信遍观十八路诸侯这群“狼虫虎豹”后,只对曹操情有独钟:“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之前乔玄曾经评价曹操“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名士许劭也评价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说实话,这些评价不过是对大官僚及其子弟们的“吹捧”罢了,红后白牙并无卵用,但鲍信却是肯为曹操的职业成长“下血本”的!
同年,董卓迫于压力胁迫献帝迁都长安,关东联军全都屯兵酸枣一带踯躅不前。当时董卓精锐的凉州军团战力尚在,关东诸军名为讨伐董卓,实际各怀鬼胎,所以无人敢向关西推进。曹操认为此时要尽快与董卓进行决战(毕竟他们是干啥来的),便独自引军西进,只有“铁杆粉丝”鲍信带领鲍韬、卫兹等人跟随着进兵荥阳。因为士兵数量悬殊,曹操与董卓部将徐荣激战一天,曹操大败,曹操、鲍信负伤,鲍韬、卫兹等人战死。
事后,看透这些“牛鬼蛇神”真实面目的曹操、鲍信选择脱离联盟。不久,关东联军为了争夺地盘发生内斗,除了喊口号基本上无所作为的联盟正式解散。
二、鲍信帮助曹操建立了第一块根据地
曹操兵败后带着残余势力驻扎到了河内,彷徨无计。这时鲍信跟曹操进行了深入的谈话,“指导”曹操建立了最初的根据地。
鲍信的观点是:现在奸臣乘机出来颠覆皇室,英雄豪杰愤然对抗,而天下响应的原因,是因为大义所在。袁绍作为“领头羊”不想着为国家效力,光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谋私,这已经跑偏了。将来袁老大即便成功了,也不过是第二个董卓。以目前的局势来看,如果和袁绍直接对抗,一来实力不够,二来作为老相识也不好公开撕破脸皮。最好的做法是选个黄河以南的地方先待在,静观其变。
曹操听了深以为然,继续在河内驻扎,不久机会便悄悄地赶来了。
191年,黑山军以十万大军占领了魏郡和东郡,威胁袁绍的安全。曹操主动出击,在东郡大败黑山军于毒、白绕、眭固等,袁绍表其为东郡太守。曹操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小根据地。
192年,青州黄巾军攻打兖州。时任兖州刺史刘岱是个“没头脑”,不采纳鲍信“坚壁清野”的策略,直接派兵迎击,结果兵败被杀。此时,兖州在短时期内出现了“权力真空”。
兖州是一大片土地,是一块诱人的肥肉。这时还在曹操手底下效力的谋士陈宫站出来了:主公,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呀!你要是实在没空,我凭一张嘴就能“忽悠”他们来迎接你当老大。
陈宫赶到兖州,对战战兢兢的别驾、治中发表演讲:同志们、朋友们,黄巾军人数众多,形势万分危急,袁绍、袁术都没有能力来拯救你们。离这里最近的是我们老大曹操,要想过得好,就去请曹操!
其他官员还有所犹豫,实力派鲍信果断带头站了出来:曹操是天下的英雄,跟着他干“有肉吃”!咱们要去迎接他当领导!在鲍信的引领下,兖州尚在的主要官员喊着“同去!同去!”一起赶到东郡迎接曹操担任兖州牧。
在鲍信的“规划与运作”下,曹操终于从一个地级市长升格到省长级别的封疆大吏,合法合理的占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广阔“根据地”。
三、鲍信为了掩护曹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曹操虽然成为了兖州合法的主人,但在当时这个位子并不好坐——入侵的黄巾军还在不停地劫掠。
这股黄巾军究竟有多少人一直众说纷纭。《三国志》中鲍信的说法是这批攻打兖州的黄巾军有百万人,全部携家带口而来,军队不带给养,依靠抢劫为生。后来曹操击败他们,说的是“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可见他们虽然是一股“流寇”,但用于一线作战的士兵确实不少,要想打赢他们并不容易(客观来看刘岱以少击多,死的并不算憋屈)。
曹操是兖州的“军政一把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击败黄巾军是眼下的当务之急。曹操认为黄巾军杀掉了刘岱,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必然有着骄傲轻敌的情绪。所谓骄兵必败,这时出击定能大破敌军。
于是曹操与鲍信合兵一处,决定在寿张布设奇兵,与黄巾军大干一场。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当曹操和鲍信带着先头部队赶到战场的时候才猛然发现主力部队还没到位,黄巾军的大部队已经将他们“包了饺子”。
曹操的部队被黄巾军所围困,一时间难以突破。“铁杆粉丝”鲍信为了掩护曹操,亲自带着队伍向黄巾军的指挥核心猛打猛冲。后续主力部队终于抵达战场,曹操大获全胜,但鲍信却战死沙场,年仅四十一岁。
后来曹操命人去找寻鲍信的尸体,但始终都没有找到,部下只好刻了鲍信的木头人呈送给曹操,曹操洒泪祭之。同年曹操再次进兵大破黄巾军,终于平定山东。建安十七年,曹操追思鲍信的功绩,上表鲍信的儿子鲍邵为新都亭侯,并征召鲍信的另外一个儿子鲍勋担任丞相掾。
没有鲍信,就没有曹魏的开天辟地;没有鲍信,曹操就失去了崛起的最佳时机;没有鲍信,曹操可能在创业初期就会丢掉身家性命。所以说,鲍信与曹操才是铁杆的cp。
曹操与袁绍在年幼的时候确实关系非常好,说是由于他们并没有跻身于官场,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一些勾心斗角,所以说当时他们的关系还是比较的纯粹的。但是自从他们两个跻身官场之后,袁绍作为四世三公的后代,曹操作为宦官的后代,他们的派系本来就不同。所以说这个时候他们的关系就已经变质了,两人那个地位也不再是平等了。?
袁绍在曹操和袁绍并未同朝为官的时候,他们还是各自家族的纨绔子弟,并且还发生过抢新娘这样的事情。而事实证明袁绍也一直都把曹操当成小弟看待,当时曹操反对何进引进外兵除掉十常侍并且还提出了自己正确的见解,但是却没人理会。并且在后来讨伐董卓的时候,曹操也只是作为一路诸侯,并且到了最后攻打的时候,曹操还是孤军奋战。就是在这个时候,曹操与袁绍就不再是朋友了,慢慢的演变成了对手。?
曹操特别是当曹操从许昌迎回汉献帝,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这个时候就果断与曹操翻脸。而最后曹操也是迫于形式不得不退一步放弃了手中的权力,封袁绍为大将军,这才慢慢平息了袁绍的怒火。但是后来曹操由于有天子名义的帮助,不断的扩张地盘,袁绍对于曹操实力逐渐雄厚心里自然也是十分的嫉妒,这个时候他们也不再是朋友,而是争霸天下的诸侯,是各自的对手。?
果不其然,随着时间推移,他们两个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最后袁绍主动进攻曹操,而曹操以少胜多,以这一场官渡之战,改变了当时天下的格局。袁绍的天下的诸侯霸主之位就此湮灭,这也为后来曹操一统北方打下了基础。
袁术在当时虽然是一个比较厉害的军阀,但终究不是能抵抗曹操军的法宝,陈宫就算与袁术的利益相向不谋而合,也很难就能保证陈宫自己的全身而退,在当时,最重要的不是迅速集结军队拉拢军队起义反抗,而是优先培养属于自己的心腹和可以信任的下属,只要组织内主干的有能力的人一直在,就不会有被完全覆灭的危险。
当时袁术其实很高调,也很自大,正所谓树大招风,很少有背叛偷走的武将或智将会投奔袁术,另一方面,袁术也并不是很可靠,虽然人多马壮,但他对于异己还是很谨慎的,也并没有在当时觉得曹操的威胁很大,对于陈宫等人,袁术不是很喜欢,反而觉得只是棋子,并不惜才。所以加入袁术也并不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随时有会被遗弃、斩杀的风险,或者被利用而失去自己自由的风险。
相反,对于吕布,陈宫本就早有认识,而且吕布并不是擅长使用计谋的人,只要在表面上安抚好吕布,他就能做一个听话的下属。吕布也是一个猛将,在对抗曹操的过程中,或许吕布会起到关键性地牵扯曹操军的重要作用,吕布对陈宫也是比较熟悉的,比起袁术,陈宫可能就会更加信任吕布。
陈宫作为谋士,他的选择都是经过仔细考虑才得出来的,很多时候并不是时世所迫,主要还是自己的选择比较占优,局势不是很紧迫,所以没有加入强大军阀的需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2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清朝最憋屈的官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