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了解: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读者,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险些毁灭文明传承的是项羽,不是秦始皇“焚书坑儒”!
六王毕,四海一!华夏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大秦!始皇帝嬴政在这一刻完成了华夏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但是,他并没有就此满足,也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还不到四十岁,他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为自己的帝国万世一统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那么正是在嬴政接下来所做的一件事,导致了这位“千古一帝”的被冠以“暴君”的污名,这件事情就是“焚书坑儒”!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焚书坑儒背后隐藏的东西!
一、我们首先要明白焚书坑儒的目的
在秦朝一统天下之后,实际上是第一次面对华夏大地出现大一统的局面,此前的夏、商、周都是分封制国家,而并非大一统王朝!
正是因为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在国家一统之后,秦始皇急切的想要定力一整套制度规则,从而迅速巩固大一统政权的统治力。这种作为也非常的适合当时在法家思想影响下的秦朝。在接下来的一系列举措中,实行郡县制、一统货币、一统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等,无一不被后世所传颂。
唯一出现问题的就是“焚书坑儒”,这一举动可以说是遭至后世的千载骂名,甚至将之上升到了几乎断绝华夏文明的高度!但是,这里我们首先必须要弄清楚始皇帝焚书坑儒,这实际上是和前面一统货币、一统度量衡等举措出自一统体系,这同样是其维护大一统统治的的重要举措。
所以,大家首先不要被带偏了,始皇帝没工夫费尽心思来断绝华夏文明的传承,他要做的首先是要保住自己的国家!
二、“焚书”与“坑儒”是两回事
前面我们是一统的来看,焚书坑儒是始皇帝一系列巩固大一统政权举措中的一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分开来看,分别的去解读“焚书”和“坑儒”两个环节。
首先说“焚书”。首先这个要焚烧的书非常明确,主要针对的是六国的史书,而且还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限制:在“焚书令”中明确记载,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这就比较明确了,秦始皇是允许宫中专职史官“博士”和官府“官所”收藏这些书籍的,而百姓和官员则不允许私藏,所以始皇帝焚书是有选择对象的。其根本的目的就非常明显了,断绝六国在民间的传承,从而在意识形态领域杜绝六国复辟的可能!而在这过程中,始皇帝实际上也在官方层面对这些典籍实施了保护,所以“焚书”无可厚非!
接下来我们说“坑儒”。这个事件的起因是侯生、卢生两个给始皇帝求不死仙药的术士逃亡,而且还编造各种言论来诋毁始皇帝和秦朝的统治。正是这样一件事情,让始皇帝真切的认识到了读书人在舆论层面的巨大力量,所以接下来的“坑儒”开始了!
对于这一点,依旧是始皇帝在维护自己的统治,但是坑杀的对象还是存在问题的。很多为秦始皇“洗白”的观点认为,始皇帝坑杀的主要是妖言惑众的术士,因为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对于这一点实际上笔者并不完全认同,因为同样是在《史记》中,公子扶苏曾经因焚书坑儒劝诫始皇帝说,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这就很明显了,“皆诵法孔子”,那不就是儒生吗?
所以,笔者认为始皇帝下手的主要对象当然是术士,但是当时术士群体却是一个读书人的大杂烩,其中自然也有崇尚儒学的真正儒生。而始皇帝不加辨别,一味屠戮,这确实是有一定责任的!
三、真正差点断绝“六艺”的罪魁祸首
如前文所述,我们基本可以定论,始皇帝“焚书”基本上没有可指摘之处,“坑儒”确实有一些责任,但是这两项举措实际上都达不到《史记》中“六艺绝”的程度。我们沿着秦国的历史接着往下看,真正的罪魁祸首便浮出水面了……
虽然始皇帝采取一系列加强统治的举措,但是秦朝终究还是“二世而亡”,接下来便是刘邦和项羽挥师进入关中,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惊天的大事:火烧阿房宫!
前面已经说了,始皇帝在“焚书”的过程中,实际上皇宫中对于六国典籍还是有所备份保留的,但是现在却被楚霸王完全不讲道理的直接一把火烧了!
所以,始皇帝殚精竭虑做了这么多,却抵不上楚霸王项羽随手一把火,他才是真正差点断绝了文明的罪魁祸首!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始皇帝“焚书坑儒”总体来讲是处于统治者对于自身一统集权的一项举措,从其自身的角度无可厚非,从维护华夏一统而言确有促进作用,但是在“坑儒”这个环节始皇帝要负有一定的破坏文化传承的责任,但是这远不能使其承受千年的骂名,今天笔者在这里为始皇帝翻案!
秦始皇嬴政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术士(术通述,术士即述士,取自“述而不作”,即儒士,参见刘向《说苑》“坑杀儒士”,又参见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述亦作术)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第二年,两个术士(修炼功法炼丹的人)侯生和卢生暗地里诽谤秦始皇,并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调查,审理下来,得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全部“焚书坑”及“坑儒谷”遗址坑杀。此即为“坑儒”。两件事合成“焚书坑儒”。
扩展资料:
焚书坑儒,又称“焚诗书,坑术士(一说述士,即儒生)”,西汉之后称“焚书坑儒”。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
“焚书坑儒”一词出处《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经常被“坑儒”观点引做证据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秦始皇长子扶苏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西汉末孔安国(孔子10世孙)《〈尚书〉序》亦言:“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西汉刘向《〈战国策〉序》:“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烧诗书,坑杀儒士”。?
同时秦始皇焚书并未焚烧医学、农牧等技术实用书籍。
焚书事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
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
隋朝的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起义军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周师入郢。
而刘大魁作《焚书辨》,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一句,宣称书是项羽焚烧的。但是汉朝无人就此指责项羽“焚书”,尽管他是刘邦的敌人。
坑儒事件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焚书坑儒
要说华夏最惨痛的文化浩劫,则非“焚书坑儒”莫属,这让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被迫中断和被人遗忘,而作为这场浩劫的始作俑者,秦始皇嬴政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两千多年,但果历史真相真的如此吗?
其实“焚书坑儒”的罪名不该由秦始皇一人承担,项羽在这场浩劫中扮演的角色,会让秦始皇黯然失色,且听我细细道来!
背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布了影响封建社会千余年的郡县制,群臣对此政令称颂不绝,但仆射官淳于越直言郡县制的弊端,要求秦始皇恢复分封制。秦始皇对如此公然复辟旧制的行为愤怒不已,丞相李斯给出一条建议,“焚书坑儒”的序幕由此拉开。
李斯对秦始皇所提的建议,在《史记-李斯传》中这样记载:
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长以往,势君威尽失,民结党营私,国危在旦夕。此唯禁私学,才真本清源,而本决”。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
李斯向秦始皇说,现在的社会风气很不好,很多人以古非今乱说话,借议论皇上博出名,只有禁止私学,才能避免这种行为,郡县制才能顺利实行。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发布诏令,在全国收集民间藏书,对“诗集、百家语”,以及原六国非议秦国的书籍,一律没收集中焚毁。而那些在街头巷尾议论朝事,妄图复辟旧制的官员百姓,秦始皇则实行了坑杀,祸及近五百人。
转折七年后,项羽大军入咸阳,他在咸阳城所做的恶行,才使这场浩劫的厄运,真正的在华夏降临。
项羽在战场冲锋陷阵时,是位实实在在的千古英雄,而要说起对文化的尊重,他则是不折不扣的罪人。项羽自小就不爱读书,推崇用武力解决一切,对文人墨客十分不屑。比如曾在其麾下效力的韩信、陈平等人,皆因项羽的辱文行为而投靠刘邦,即便对于亚父范增,项羽也时常怒于言表。咸阳成为人间地狱!范增劝项羽选咸阳为都,项羽对此建议嗤之以鼻!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大军入驻咸阳城,他任由士兵在城中肆意屠戮无辜百姓,并引火烧咸阳宫,大火三月不熄。
项羽在火烧咸阳宫后,有众多藏书的博士馆也随之化为灰烬,辛亏刘邦在退出咸阳时,萧何取走了大量诗经藏书,以及郡县户籍、土地图策案等文书,若不然华夏文化的损失将更为严重。秦统一后的咸阳城内,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文人墨客,项羽一直看不顺眼从文之人,对待他们的方式是诛三族,连劝谏此暴行的麾下谋士,项羽也专门准备了口大锅,有提建议者当场烹杀,这是何等的暴行。难怪清朝文士刘夔一针见血地说:书焚以诛儒,非政斯之罪,为楚项籍之过也”。
项羽在咸阳城内,纵兵肆无忌惮地破坏,让他成为千古罪人,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罪恶更深。
要知道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颁布“焚书”政令的时候,要求收集并烧毁的是诗集、百家语,以及原六国诋毁秦国的书籍,而医药、农作学等丛书,是不在烧毁范围之内的。秦始皇专门命人建了博士馆,收藏这些收集回来的书籍,以挑选出那些应该被焚毁的书,其余的书籍则供官吏和士族子弟选择性阅览。而这个几乎囊括了当时天下所有书籍的博士馆,却被项羽连同里面的宝贵书籍付之一炬!
而关于秦始皇“坑儒”的措施,所坑杀者大多为妖言惑众的术士,以及那些妄图复辟旧制的儒生,此行为目的是想一次性根除所有非议国事之人。反观项羽,不仅大火烧了博士馆,还对咸阳城里面的文人进行惨无人道的诛杀三族!
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去世,短短3年间他又南征又北巡,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完成这些措施。而项羽的所作所为对文化的毁灭性,无疑是致命的。
结语秦二世而亡,让秦始皇背负了太多的罪行。睡虎地出土的秦国文献,开篇即写道:秦为吏以文”,这从侧面也反应秦始皇并未完全销毁全部书籍,并且他在统一六国之初便下令“书同文”,秦始皇如此重视文化,怎么会胡乱的毁灭文明呢?
项羽作为战场之神,推翻了秦的暴政,后世对他的评价多是褒赞。但项羽每次破城必屠,劝谏上书者多责,并在咸阳城焚书诛儒,这些暴行对华夏文化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危害比秦始皇焚书坑儒严重百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1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