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对百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徐增寿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徐增寿(?-1402年),安徽凤阳人。徐达幼子,朱棣妻弟。以父荫官至左都督。靖难之时被建文帝以私通燕军之罪诛杀。永乐二年追封定国公,爵位世袭。徐增寿一系随明朝朝廷迁至北京直到明末。
个人简介
徐增寿(?-1402年),魏国公徐达幼子,徐辉祖之弟,成祖朱棣妻弟。
徐增寿袭父荫官至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朱棣反,曾向徐增寿发问。徐增寿道:“燕王和先帝同气,富贵已极,怎么还造反呢?”后徐增寿屡次密告京中部署,为建文帝所发觉。燕军渡过长江后,建文帝当面质问,徐增寿不能回答,建文帝怒,将其当场诛杀。
朱棣即位后,追封其为武阳侯,谥忠湣;后进封定国公,其子徐景昌继嗣。徐增寿一系随明朝朝廷迁至北京直到明末。
史籍记载
《明史·卷一百二十五 · 列传第十三》
增寿以父任仕至左都督。建文帝疑燕王反,尝以问增寿。增寿顿首曰:“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及燕师起,数以京师虚实输于燕。帝觉之,未及问。比燕兵渡江,帝召增寿诘之,不对,手剑斩之殿庑下。王入,抚尸哭。即位,追封武阳侯,谥忠愍。寻进封定国公,禄二千五百石。以其子景昌嗣。骄纵,数被劾,成祖辄宥之。成祖崩,景昌坐居丧不出宿,夺冠服岁禄,已而复之。三传至玄孙光祚,累典军府,加太师,嗣四十五年卒,谥荣僖。传子至孙文璧,万历中,领后军府。以小心谨畏见亲于帝,数代郊天,加太师。累上书请建储,罢矿税,释逮系。嗣三十五年卒,谥康惠。再传至曾孙允祯,崇祯末为流贼所杀。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魏国之后多贤,而累朝恩数,定国常倍之。嘉靖中诏裁恩泽世封,有言定国功弗称者,竟弗夺也。
徐达曾被朱元璋称赞为是“明朝第一功臣”,凭借着徐达和朱元璋的情深手足以及徐达为建立明朝所创下的卓越功勋,如此头衔对于徐达来说确实是实至名归的。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但事实上证明,徐达的几位儿子之中除了徐辉祖能够称得上是将门虎子之外(徐辉祖曾经为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抵抗过朱棣的数万大军),其余几个儿子则于历史上显得籍籍无名。特别他的次子徐增寿,竟然最终还落得一个被皇帝一剑劈死的下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1:徐达一家对明朝重要性
其一:徐达的功勋
在朱元璋麾下的战将中,个人认为以徐达,常遇春和蓝玉成为其中的佼佼者,徐达更是以同朱元璋的手足情谊以及之后北上建功的卓越功勋获得了朱元璋对其的极度信任。徐达曾于公元1370年大败北元名将王保保,《明史纪事本末》记载:保保从古城北盾去,至黄河,得流木以渡,为明朝肃清了阶段性的忧患。因而在朱元璋论功行赏之时,徐达凭借着如此功勋在地位上便高于了其他的开国六公爵,受封中山王。
其二:将门出虎子的徐家
将门的徐家,自然也做到了虎父无犬子。徐达的儿子之一的徐辉祖没有辱没父亲的英名。作为靖难之役中在南京的皇亲国戚,相比李景隆的损兵折将,徐辉祖在白沟河之战中,完美的掩护李景隆撤退。使得已经处于弱势的朱允炆一方勉强保存了最后的有生力量。因为后续在燕军的渡江中带兵阻击朱棣,在朱棣成功之后,徐辉祖成为了软禁的对象。
2:和父兄对比的徐增寿
其一:徐增寿的动机
靖难之役后,朱棣面对那些曾经支持建文帝的旧臣之时,几乎杀掉了所有不愿归顺的人,但却唯独留下了徐辉祖。众所周知,徐辉祖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得力干将,曾经于靖难之役中屡屡抵抗燕军,给朱棣造成了极大困扰。朱棣不杀徐辉祖的原因如下:①亲戚关系:徐辉祖的妹妹曾经下嫁于朱棣,也就是之后的燕王妃;②先皇因素:面对朱棣靖难之役后对徐辉祖的审判之时,徐辉祖曾手持先皇(明太祖)所赐予的免死金牌来抵罪论事,朱棣自然不会太过绝情;③民心因素:徐辉祖一心保卫建文帝,于民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同样是徐达的儿子,相对于徐辉祖赤胆忠心,他的弟弟徐增寿却是墙头草、随风倒。徐增寿一面为皇帝朱允炆效力,一面却暗地里私通燕王朱棣,试图巴结燕王上位成功,进而在将来的朝廷中升官加爵,在朱允炆面对朱棣派遣到南京来的朱高煦之时,徐增寿就曾在朱允炆面前极力鼓吹放走朱高煦,进而搏得朱棣的好感。果不其然,建文帝果真听信了朱高煦这位狗头军师的建议,将日后造成祸患的朱高煦一放了之。
其二:暗中给朱棣传递消息
在成功放走朱高煦之后,徐增寿更是一度成为了朱棣安排在朱允炆身边的眼线,朱允炆在部署针对燕军的军事行动的计划的时候,因为察人不明,故屡屡对徐增寿极度信任,并委以大任。在徐增寿的安排下,朱允炆的一举一动通过他源源不断的告密而传递到朱棣那边。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这种情况下,朱允炆还有什么胜算?
其三:被朱允炆刺死
相比还在江边抵抗的哥哥徐辉祖,弟弟徐增寿早已和朱棣暗通曲款。准备在朱棣打到南京的时候,和李景隆等一块开门投降。但是运气不好的是,徐增寿的计划居然被其他的人知道了,在文官们的一顿群殴之后,徐增寿是卧底的证据被朱允炆所察觉。公元1402年,燕军安然度过长江,此时此刻,建文帝才幡然醒悟,只不过一切都已经太迟了。面对建文帝的严词质问,徐增寿无言以对,建文帝便在大怒之下将其一剑劈死。
建文帝朱允炆自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和他的父亲朱标一样,性格温文尔雅,为人宽和,甚至到了过于仁慈的地步。比如说“靖难之役”过程中,朝廷的军队其实完全可以杀掉朱棣,但建文帝却下诏“勿使朕有杀叔之名”,结果让前线将士束手束脚。
还比如说,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军队多次惨败,搞得朝廷兵员捉襟见肘,建文帝却不予惩罚,反而继续任命他守卫南京城门。结果,李景隆暗中投降,打开金川门,迎接朱棣进城,导致南京不战而下。不过就在失踪前,向来仁慈的建文帝突然发狠,居然亲手杀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位被建文帝杀死的人物非同小可,他名叫徐增寿,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儿子。徐达有四个儿子、四个女儿,长女就是朱棣的正妻,长子名叫徐辉祖,继承了父亲的爵位,而徐增寿排行第三。他在幼年时跟随父亲徐达进宫,朱元璋赐名“增寿”,然而却没长寿。
徐增寿出身将门,也喜欢打打杀杀的,所以一直担任武职,官至左都督。洪武末年,朱元璋命朱棣北征乃儿不花,徐增寿也跟随姐夫参加了这场军事行动。朱棣在造反前,就一直积蓄实力。建文帝就把徐增寿找来询问,徐增寿跪下说:“燕王先帝同气,富贵已极,何故反!”
说是这么说,其实徐增寿早就熟知朱棣的计划,而且一直暗中将朝廷方面的情况传送给朱棣,“及燕师起,数以京师虚实输于燕”。甚至可以说在徐增寿就是朱棣在朝廷里面的“间谍”,为“靖难之役”的取胜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上之举义,增寿最效勤诚”。
而徐增寿的大哥徐辉祖,则与弟弟完全不同,他对建文帝忠心耿耿。朱棣造反前,他的儿子朱高煦还在南京,偷了徐辉祖的良马逃跑。徐辉祖当即意识到情况不妙,一面派人追击,一面上奏建文帝。因此,徐辉祖虽然也是朱棣的妻弟,但建文帝对他很信任。
在靖难之役的过程中,徐辉祖还曾一度奉命率军北上,“败燕兵于齐眉山,燕人大惧”。燕军渡江后,徐辉祖“犹引兵力战”,朱棣进城后,他“独守父祠弗迎”。徐辉祖拒绝承认朱棣的帝位,有关部门在审讯他时,“惟书其父开国勋及券中免死语”。朱棣很生气,但也没杀徐辉祖,将其囚禁而死。
再说徐增寿,他就不一样了,一直暗中协助朱棣,泄露朝廷机密。眼看着燕军打进南京城时,建文帝才发觉徐增寿是“内奸”,这位向来仁慈的皇帝,再也遏制不住自己的怒气,他将徐增寿召到宫中,“诘之,不对”。仁弱的建文帝亲手挥剑,将徐增寿杀死在右顺门庑下。
这主要是因为这个人曾经多次帮助朱棣。这让朱棣能够最后成功夺取政权。但是徐增寿却被建文帝杀死,这让朱棣最后只是看到了徐增寿的尸体。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朱棣会对着徐增寿的尸体大哭。这个人叫做徐增寿。他的父亲是朱元璋手下的大将徐达。并且徐增寿因为父亲的关系被封为朝廷重臣。而且在朝中也非常受到建文帝的重视。但是他的姐姐却是朱棣的妻子,可以说他和朱棣之间有着很深的联系。并且在朱棣那次叛乱过程中,他也经常给朱棣传递一些情报,使得朱棣在一些军事作战方面往往占得很大的优势。所以说朱棣和徐增寿之间有着很深的感情。
至于徐增寿为什么会惨死,主要是因为他和朱棣之间的事情被建文帝知道了。导致建文帝非常的气愤,才会选择下令杀死徐增寿。而且当时建文帝马上把他叫过来当面质问,徐增寿理亏,缄口不言,这更是惹怒了建文帝,于是建文帝将他一剑劈死。可以说他被朱棣最后政变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朱棣面对他的尸体才会一直痛哭。
当然这也有收买人心的作用,因为对于这样一个大臣,朱棣都会非常的尊重,这也使得原本忠于建文帝的一些官员纷纷选择支持朱棣。这也使得朱棣减少了很大的损耗。而且徐增寿还救过朱棣的儿子,因为当时朱棣的儿子被送到建文帝身边做人质,多亏徐增寿向建文帝进言,使得建文帝送还了朱棣的儿子。
当然这次政变从后面的结果来看,朱棣做得确实非常的正确,如果没有朱棣的话,会使得当时明朝面临一个四分五裂的局面,而建文帝根本没有能力制止这样的局面。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0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