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王羲之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教育的动画片,里边写了王羲之自小喜欢书法,爱好读书写字,有一天他在写"之"字,怎么写都写不好,没有头绪的时候,正好看到家中养的大鹅在湖里游,他看着看着竟然感觉像"之"字,有了灵感,回去写下来果然是较好的。这个让我对王羲之这个大书法家印象深刻。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的称号,晚年隐居在居剡县金庭。不仅仅书法写得好,官职也不低,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书法的研究更是精进,兼善隶、草、楷、行各体,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大家风范,对后世影响更胜,还有著名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天下第一几个人担得起?
他出身于名门世家,魏晋琅琊王氏,王旷的二儿子,从小就受文学的熏陶,七岁的他就师从姨母卫夫人。他姨母的书法就是极美的,《唐人书评》中这样形容:"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他跟着姨母一直虚心学习,潜心练字,苦练书法,当时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了墨色。这么勤奋自然能成就大事,十二岁的时候书法就已经很老成了,当时卫夫人就断定说道:此子必蔽吾名。
写字必然要手上有力气,字才好看,晋明帝当时去祭祀,他就把祭文写在木制的祝板上,然后找人来雕刻,可是墨迹太深了,剔去三层才看见有白底,这也就是入门三分了吧。他十六岁的时候,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郗鉴的女儿,要样子有样子,要才华有才华,还尚未婚配,父亲爱女心切想要招个夫婿,又与丞相情意深重,听说家中子弟众多,各个才貌都是极好的。
郗鉴就让管家带上重礼去王丞相家,世家弟子听说要找太尉要找女婿,就都梳洗打扮出来相见,最后看了看去,少了一个人。最后发现在东跨院的书房里,靠着东墙的床上有一个坦腹仰卧的青年人,对这件事情丝毫不感兴趣也无动于衷,管家回去就报告了这件事情,太尉说我要的就是这样的人,随即就去过去看一下。见到此人豁达文雅,才华更是不在话下,当时的王羲之可以说是个美男子了,直接就定了这门亲事。
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的时候,大家饮酒作诗,他也高兴,即兴就为当时的诗集作序,《兰亭序》就这么由来的,不过此篇是草稿,28行,324字。写了当时文人的雅兴和情景,其中就"之"这个字写法就各不相同,被宋代的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就这样随笔一写就是天下第一,真不愧是文学大家。公元355年,他就称病弃官了,他就开始游山玩水,最后定居在金庭,他的孩子也都擅长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当时被称为"华院画堂"。他在公元361年,在会稽金庭去世,葬在了金庭瀑布山。
王羲之简介如下:
王羲之(303—361年),东晋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又称“王右军”。
他早年以卫夫人(铄)为师,草书学张芝,正书则取法钟繇,又博览秦汉篆隶碑刻名迹,自出机杼,创出妍美流变的书体,取代了以往古拙质朴的书风,自成一家。评者谓其草书浓纤折衷,真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千变万化,而体势自然。
王羲之对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继往开来的巨大贡献,对日本书法界也有深刻影响.有“书圣”之誉。所书《兰亭序》尤脍炙人口,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传世唐代摹本有《兰亭序》《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乐毅论》《十七帖》以及唐僧怀仁集王书的《圣教序》等。
艺术风格: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作者因当时天时地利人和效果发挥极致,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在我国有着重大的影响,他的字型有天下第一行书的著称。那么,关于王羲之这个人,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人物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人物简介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王羲之七岁那年,拜女书法家卫铄为师学习书法。王羲之临摹卫书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使他对东汉「草圣」张芝的书法产生了钦羡之情,并决心以张芝的「临池」故事来激励自己。
为了练好书法,他每到一个地方,总是跋山涉水四下钤拓历代碑刻,积累了大量的书法资料。他在书房内,院子里,大门边甚至厕所的外面,都摆着凳子,安放好笔,墨,纸,砚,每想到一个结构好的字,就马上写到纸上。他在练字时,又凝眉苦思,以至废寝忘食。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著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东床快婿***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序】,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王羲之的生平
少从叔父,后又从卫夫人学书,得见汉魏以来诸名家书法,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兼善隶、草、正、行各体,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笔势开放俊明,结构严谨。楷书以《黄庭经》、《乐毅论》为最;行书以《兰亭序》为最;草书以《快雪时晴贴》、《初目帖》等为最。唐太宗视为国宝,号召天下临摹他的字型,其书法成为代替汉魏笔法的书体正宗。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后世尊称为“书圣”。据传说其行书真迹《兰亭序》随葬李世民。现传世均为临摹本。
传说,王羲之一次与朋友一起去一游亭饮酒作诗来取乐,随即继兴写下《兰亭序》,虽中有错字,不是很工整,字也大小不一,但字的潇洒飘逸却是后人无法超越的,实乃佳作,就连王羲之本人也叹为观止,不敢相信,所以《兰亭序》才会享誉如此盛名。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袒腹东床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著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这就是成语「入木三分」的由来。
兰亭集序
唐·冯承素摹兰亭序***神龙本***
王羲之一生最好的书法,首推《兰亭集序》。那是他中年时候的作品。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得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作完了诗,大家把诗蒐集起来,合成一本《兰亭集》,公推王羲之作一篇序文。这时王羲之已醉了,他趁著酒意,拿起鼠须笔,在蚕茧纸上,挥起笔来。这篇序文,就是后来名震千古的《兰亭集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当时兴致高涨,写得十分得意,据说后来再写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对《兰亭序》十分珍爱,死时将其殉葬昭陵。留下来的只是别人的摹本。今人所见,皆为《兰亭序》临摹本。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又出现了一高峰。隶书的草写,称为隶草,隶草是将隶体基本结构消解,只保留波磔,主要用于写奏章,所以也称章草。书写章草的代表书家有史游、皇象、索靖等。在章草的基础上,又出现了今草。同时,还出现了楷书和行书。可以说,到了晋代,篆、隶、草、行、楷诸体已经齐备。
晋代书法以楷书和行书的成就最大,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代表书家是钟繇和王羲之。
王羲之的家族背景
晋室南渡北民南迁,在江南大融合。山东琅琊国王氏望族,经王览***206年-278年***、王正到王旷***约274年-328年***时,两晋***266年-316年***,发生“八王之乱”***290年-306年***,历16年,死30万人。王旷善于审时度势,效法先祖王览,于东汉末年避乱南居30年。在五胡侵鲁,琅琊危急,299年开始,两晋大分裂,北方大混战。
王旷为避战乱,携家眷于300年来江南吴地、江南洛社乡下定居,为官江南,任丹阳太守、安东将军的参军多年***302年-307年***。公元302年,长沙王司马乂杀山东齐王司马冏时,王旷全家均已避乱南下,迁居山阴***绍兴***,并上奏朝廷,建议晋室南迁。
公元303年,西晋惠帝太安二年癸亥七月十一日,王旷的夫人在江南洛社***今江苏无锡市洛社镇***家内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羲之,字逸少。王旷的弟弟王廙当了侄儿王羲之的启蒙老师。王廙文武的全才,被誉为“过江书画第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古代有身份证吗青楼女子为何不敢逃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