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李自成的起义军有什么致命问题,让吴三桂放弃他选择了降清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07:54:14

李自成的起义军有什么致命问题,让吴三桂放弃他选择了降清

李自成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1644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煤山自缢宣告明朝灭亡……此时身在山海关的吴三桂面临两难的抉择!

明朝已经灭亡,吴三桂没想过要为大明报仇。在李自成还没打进北京之前,崇祯命令吴三桂救驾,这厮可能看出明朝不行了,一路慢慢悠悠坐视崇祯败亡……吴三桂纠结的是未来出路在何方!

摆在吴三桂面前有两条路,要么投靠李自成,要么归附清军。最开始吴三桂应该是偏向李自成的,早期李自成也对吴三桂表达了善意,只是这种善意更像是胜券在握的施舍。当然了,李自成手下的一个举动让双方的和谈彻底化为泡影。

大家熟悉的版本: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强占,从而老吴冲冠一怒为红颜!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可信,但不能全信。在那个时代,对于吴三桂这样的人来讲未必会把一个女人放在心上。只是李自成放任部下强抢民女暴露了其眼光格局,不免会被吴三桂看轻。

此外,李自成抓了吴三桂家人(夺其家产,杀其父),想要通过胁迫的手段要求吴三桂投降,这让吴三桂对李自成的好感降到了冰点!就算如此,李自成如果足够强大,吴三桂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只是李自成的种种作为已经表现出败亡的迹象。

李自成起义军能够迅速攻入北京并不是因为战斗力有多么彪悍,而是得到底层百姓的支持。李自成的口号是“迎闯王,不纳粮”,这里的不纳粮是底层百姓不用交粮(要也不一定有),但是那些地主就惨了!不过天下还是穷人多,李自成凭着这句口号迅速打到了北京城。但是到了北京,情况又不一样了。

大明国都北京有普通百姓,官员的数量也不少,而且真正掌握舆论导向的也是这些官僚阶级。李自成放任手下对这些官员进行洗劫(吴三桂家人遭劫起因即是李自成对手下的放任),得罪了这些官僚且不论,更加暴露了其目光短浅!说明李自成所领导的大顺政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没有基本的税收及后勤保障制度。这样的一群流寇或许能够打天下,但想要坐天下是万万不能的。

吴三桂正是意识到这一点,才下定了决心与李自成对抗。此时的李自成有数十万大军,而吴三桂只有区区几千人马,想要单独对抗李自成压根没戏,唯一的盟友就是曾经的敌人——满清。从结果来看,他的这次选择好像并没有错,只是又打开了另一个潘多拉魔盒!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

李自成帅农民起义军向明朝都城北京逼近,崇祯皇帝急命蓟辽总督吴三桂回京救援。从山海关到北京,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就两三天的路程,可是半个月过去了,崇祯自杀了,他还没有到达北京。

京城要陷落,皇帝调兵救援,本来是十万火急的事情,吴三桂接到命令,却没有着急的意思。这是为什么?

崇祯二年,皇太极突破长城,打到北京城下,袁崇焕急忙从山海关回军救援,经过鏖战打退清军。袁崇焕却被崇祯投进监狱,几个月后被杀。吴三桂是袁崇焕的部下,经过此事他对崇祯彻底失望了。

以吴三桂的三五万军队救援北京,对抗李自成几十万农民军成功希望不大,他不想以死报效崇祯这个不仁之君。往北京进兵,速度之慢,因为不想救崇祯,只是没想好下步怎么办。


在动荡的时代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谋求发展,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这是吴三桂这个机会主义者的想法。

他首先想到的是投靠李自成。他觉得不管怎么说,李自成是汉人(实际李自成是羌人,吴三桂认为他是汉人),比投靠满清要好一些。不过他很快反悔了。

一种说法,吴三桂在开往北京去投靠李自成的路上听到消息,说他的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霸占了,吴三桂大怒,“大丈夫连一女子都保护不了,还有何面目见人?!”于是降清,借清兵力量灭了李自成,上演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绝世一幕。这是后人演绎的,据考证吴三桂在降清前还不认识陈圆圆。


还有一种说法,李自成的手下大将刘宗敏在北京对大户下手,逼他们交钱,不交钱就用刑,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在其中。吴襄全家被抓,其中两个下人逃出,给正在进京的吴三桂报信,说吴襄被抓后还挨了打。吴三桂听后大怒,决定投靠清兵。

这事儿是有的,而且李自成知道后马上放了吴襄,说是误会,把吴襄待为上宾,并答应给钱给粮让吴襄写信劝降吴三桂。

自己的父亲和一家老小百口人在李自成手里,如果吴三桂是个孝子,他不会置老父亲的性命于不顾。但是,他却毅然决然掉头回了山海关。

吴三桂先抛弃了崇祯皇帝,后抛弃了父亲,这会得到不忠不孝的坏名声,这些都不顾了,他要干啥?吴三桂其中志不在小,他想干大事儿,他想拥有大明朝半壁江山,甚至全部疆土。


吴三桂经过认真考虑觉得,李自成杀大户,拒绝文化人,成就不了大业,早晚会失败。而且李自成的农民军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不强,以他吴三桂的能力打败李自成是没问题的,而要打败清兵则困难大大的。吴三桂投靠清兵胜算更大。

吴三桂要和清兵联合创业。他跟多尔衮联系,借清兵平定李自成,许诺打下江山和清兵以黄河为界分而治之。

多尔衮何等聪明,看出了吴三桂的心思,等他打下天下,队伍壮大了,就不是现在只有三五万军队的吴三桂了,他会回头把清兵赶出关外。即使分而治之多尔衮也不干,他要的是整个天下。多尔衮的回答很干脆,一切条件必须在投降清兵的前提下研究。吴三桂无奈,只好投降清兵。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1644年,为什么当吴三桂叛明降清、迎接清军入关的情况到来时,李自成军队会失败?

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明王朝的残余势力还在挣扎:盘踞在山海关的明朝总兵吴三桂正在降请与归顺之间动摇不定;虎视眈眈的满洲清帝国,进迫山海关,正图入中原。李自成军对这些情况,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但其缺乏战略远见,胜利冲昏了头脑,骄傲轻敌,没有施行任何“收人心”和建国的新政策。却“颁发冠服”,把三品以上的降官800余人加以拷夹,追问其平日所贪污的财货,将大批投降的“勋卫武职斩首”,对“富商……极刑追逼”,李自成部将牛金星、刘献策、刘宗敏等纷纷为自己捞一把,贪图财货美女,引起自己内部摩擦、倾轧和腐化,日益促起降官以至人民的反感,尤其如刘宗敏强占吴三桂爱妾陈圆圆。吴三桂投靠清朝,自然不完全由于“冲冠一怒为红颜”,而由于其反动立场,但不是不说与陈圆圆被刘霸占毫无关系。没有进步阶级领导的农民进城以后,在财货酒色等红红绿绿的环境中生活,疾急腐化,李自成自己渐至玩物丧志,甚至“集宫女,分赐随者诸(人)……各30人”。由于这些原因的存在,当吴三桂叛明降清、迎接清军入关的情况到来时,李自成20万大军开赴山海关御敌,不但没有取得首都群众的支持,以及前方群众的直接配合,而且战斗力和意志力再不似从前那样的“铁骑”,一遇清军便全线崩溃,不可收拾。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8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